《張靜江、張石銘家族》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中國文化和傳統的誠摯之愛,忠實記錄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江南上流社會中,一群至情至性之人的精神風貌和生活圖景… …
本書由張氏家族後人張南琛和近代家族史專家宋路霞合作完成,大量珍貴的史料首次披露,相當一批照片和文字資料來自海外,使本書具備了特殊的研究和閱讀價值。南潯張氏家族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部傳奇。這個家族搖著小船一路走來,從江南古鎮南潯走進上海;又從上海走向法國、美國等西方世界,成為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對近現代歷史影響深遠的一大名門望族。這個家族在近代工商、金融方面的所做的卓越開拓,幾代人在中國文物收藏的巨大成就,以及對辛亥革命的卓越貢獻,功業多方面而非凡,非其他家族可以比肩。
作者簡介:
張南琛,1923年生,張氏家族後人,古錢幣收藏大王張叔馴之子,現居美國。
宋路霞,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校報編輯部主任,現為自由作家。多年致力於上海地方史、近代家族史的調查、研究和創作,有《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灘豪門望族》、《百年家族》、《百年儒商》、《百年收藏》、《回夢上海大飯店》、《回夢上海老洋房》、《浮世萬象》、《李鴻章家族》等多種著作在大陸和港台出版,並產生相當影響。
章節試閱
上蒼給南潯人的一份厚禮——輯裡絲
張家人如此“牛氣”,如此新潮,如此慷慨,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張家的祖先、張石銘和張靜江的祖父張頌賢(1817~1892,字竹齋)一手創下的千萬家業。
張家的祖先是安徽休寧人,休寧是個有經商傳統的地方,歷史上著名的徽商所在地。不少資料都記載說,張家的祖先在明末為避戰亂,舉家從安徽遷居到浙江,另有一支到了江西。到了清康熙年間,在浙江的這一支才落戶南潯這塊風水寶地。
但是,張家後人中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的祖先原先在福建,具體地方大約在福州一帶。不知是哪個年代,有個來自高加索的猶太女人嫁到了張家,所以張家的血統中就注入了猶太人的遺傳基因,致使張家後代中有一部分人長得濃眉大眼,頗似外國人,如張石銘、張智哉(張石銘的女兒)、張叔馴都是這樣。而且,歷代張家人大都很有經濟頭腦,善於做生意,似乎也是繼承了猶太人的秉性。據說原先在福州市內有個張家祠堂,裡面供奉的列祖列宗中就有這位猶太老太太。直到現在,據說那支猶太人後裔仍在福州居住,當然是早已漢化了的猶太人了。
雖說張家有經商的傳統,世代都在做生意,但是在張頌賢的曾祖父張振先、祖父張秀升時代,他們還只是以彈棉花為生的小手工業者。到了張頌賢的父親張維岳時代,才開始做些小本經營,但也只是開個小糕糰店、小醬鹽店之類。或許在這期間,張頌賢憑他的聰明才智,已經在協助其父從事經營了,逐漸積累了經商的經驗,這為他後來的崛起,準備了一定的條件。
當一個時來運轉的機會降臨到南潯的時候,張頌賢及時地展現了他的才幹,開始了大手筆的運作。他一生頻繁地往返於南潯、上海、杭州之間,從事生絲和食鹽的貿易。商海風波, 瞬息萬變,但靠他大智大勇,穩健地進退,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到他1892年辭世時,已經神話般地聚斂了一千多萬兩銀子,成為南潯的一頭“大象”。
南潯人有南潯人的幽默,把發了財的富戶依家財多少,分別喚做“大象”、“牛”和“小黃狗”。依南潯之富,鎮上竟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條小黃狗”。家財一百萬兩銀,在別處可以耀武揚威,稱百萬富翁,而在南潯,卻只能屈居“小黃狗”。而要當“大象”,就得賺上一千萬兩銀!
一千萬兩銀,這在當時是個何其了得的數字!要知道1900年庚子事變後,八國聯軍退出北京時,大清帝國全年的稅收也只有八千萬兩銀。而區區一個南潯小鎮,僅“四象”的家產,就能抵得上庚子年全……
上蒼給南潯人的一份厚禮——輯裡絲
張家人如此“牛氣”,如此新潮,如此慷慨,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張家的祖先、張石銘和張靜江的祖父張頌賢(1817~1892,字竹齋)一手創下的千萬家業。
張家的祖先是安徽休寧人,休寧是個有經商傳統的地方,歷史上著名的徽商所在地。不少資料都記載說,張家的祖先在明末為避戰亂,舉家從安徽遷居到浙江,另有一支到了江西。到了清康熙年間,在浙江的這一支才落戶南潯這塊風水寶地。
但是,張家後人中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們的祖先原先在福建,具體地方大約在...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蘇州河邊神秘的百年老宅
紅衛兵突然發現了一間密室
誕生了三代大收藏家的大宅院
中西合璧的海派生活
拿著大筆錢財走向革命的張家人
第二章從湖州南潯闖進上海灘的“大象”
上蒼給南潯人的一份厚禮__輯裡絲
喜怒無常的“白老虎”
半個江南都吃張家鹽公堂的鹽
第三章懿德堂的兩位傳奇女人
“江南第一宅”
懿德堂的兩位女主人
歷經滄桑依然挺立的適園金剛塔
大樹底下挖出一個大鐵箱
第四章尊德堂的海派風度
陳立夫題寫“張靜江故居”
又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數百隻青鷺年年落腳的綠繞山莊
張寶善世界性的眼光和治家方略
“命”中不得安靜的張靜江
第五章張石銘適園藏書譽滿天下
辛亥革命風暴中的南潯富商
十里洋場一群埋頭詩書的老夫子
最好的朋友繆荃孫
現存台灣中央圖書館的適園三代藏書
轟動上海灘的葬禮
第六章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張靜江
中國人大賺法國錢的第一人
旅法華人中的“三劍客”
與孫中山先生邂逅於船上
“民國奇人”的大手筆
浙江省長上任後的第一件要事
孫中山先生的摯友
第七章張靜江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
南下北上,數次助蔣脫危機
上海證券交易所“恆泰記”、“利源記”的哥兒們
張靜江親自為蔣介石說媒
五十萬美金支票的軒然大波
要建設,不要打內戰
“我不吃他的飯,他管不著!”
第八章張靜江十萬元大搞基本建設
窮衙門辦大事,百代被其澤
西湖博覽會——振興民族實業的歷史圖卷
西子湖畔的美好回憶
一生不斷奔波的父親
大實業家一生奮鬥,最後兩袖清風
第九章戰火中多災多難的張家企業
令人扼腕的龍章造紙廠
好夢難圓的靜安別墅
大綸綢緞局——張家與絲綢的最後聯繫
曾經呼風喚雨的張家兄弟
第十章銀行界和藏書界的雙棲明星張芹伯
六年創辦了三家銀行
抗戰勝利之後反而大權旁落
鄭搌鋒七十萬元收購了張家藏書
曾是丁香花園的主人
第十一章中國古錢幣大王張叔馴
高牆深院裡的“小開”
古錢幣收藏的冠軍
神秘的“大齊通寶”
朗悟和尚的錢袋
第一個古泉學社的創辦人
一塊古玉換了一輛凱迪拉克
第十二章錢幣大王的現代理念和海派生活
霞飛路上一座佔地二十七畝的大花園
充滿異國情趣的上流生活
房子、車子、花圃和國旗
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次旅行
領先了三十年的經營思想
“齊齋”藏品的最後歸宿
第十三章教育家、外交家、書畫家張乃燕
祖孫三代都是校長
中央大學的首任校長張乃燕
從化學專家到歷史學家
一張保存了八年的支票
張乃燕書畫作品星散四方
第十四章張靜江的十朵金花
“肥皂箱上的演說家”
大女兒張蕊英嫁得最風光
賢妻良母型的二小姐張芷英
三小姐張芸英把宋子文晾在一邊
張荔英嫁給大她三十歲的陳友仁
五小姐張菁英是位服裝設計師
後五朵金花的海外生涯
張乃理歷盡艱辛才到家
平平淡淡中的真誠生活
第十五章百歲教授張乃鳳
百歲老人比誰都精神
與眾不同的讀書生活
中國土肥料學的奠基人
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埋頭工作
第十六章從公子哥兒到書畫鑑定大師
張蔥玉十七歲一夜身價二百万
迅速崛起的青年書畫收藏家
一場豪賭輸掉了大世界地皮
“命”中註定的好姻緣
鄭振鋒冒著政治風險保護張蔥玉
南鑼鼓巷北屋軼事
在文物鑑定的崗位上鞠躬盡瘁
第十七章千絲萬縷的豪門聯姻
第十八章張靜江、張叔馴在海外的滄桑歲月
驚心動魄的“八一三”見聞
痛 苦的選擇:離開中國大陸
從日內瓦到紐約
中國古錢幣大王的坎坷生涯
“民國奇人”張靜江的最後傳奇
第十九章大風大浪中的張家軼事
常熟路一○八弄五號的女人世界
張微在展覽會上突然發現了母親的遺物
“命”中要生十三 個娃娃的張乃申
第二十章大洋對岸“最後的貴族”
美國西海岸一個快樂、出色的人群
“成筐成簍”的各類專業人才
濛濛細雨中的尋根之旅
附錄一南潯張氏家族世系表
附錄二張氏家族主要姻親關係表
附錄三張氏家族主要社會關係表
附錄四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章蘇州河邊神秘的百年老宅
紅衛兵突然發現了一間密室
誕生了三代大收藏家的大宅院
中西合璧的海派生活
拿著大筆錢財走向革命的張家人
第二章從湖州南潯闖進上海灘的“大象”
上蒼給南潯人的一份厚禮__輯裡絲
喜怒無常的“白老虎”
半個江南都吃張家鹽公堂的鹽
第三章懿德堂的兩位傳奇女人
“江南第一宅”
懿德堂的兩位女主人
歷經滄桑依然挺立的適園金剛塔
大樹底下挖出一個大鐵箱
第四章尊德堂的海派風度
陳立夫題寫“張靜江故居”
又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數百隻青鷺年年落腳的綠繞山莊
張寶善世界性的眼光和治家...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