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最具持久影響力,且富有爭議的歷史事件。為紀念這一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2009年5月北京大學以“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為主題,召開了紀念五四運動九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中外學者圍繞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思想。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五四運動與中國社會發展,五四時期的人物與思想。五四時期的政治與學術,追憶“五四”和反思“五四”。等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反映了新世紀學術界對這一歷史事件研究的新進展,本論文集即是這一學術成果的匯集。
章節試閱
有關“封建”概念的把握,陳獨秀超越中國傳統,沒有將其限定在政治制度(分封制)上,而擴大為一種中西相互比照的社會制度,這顯然是受到嚴復的影響,嚴譯《社會通詮》以“封建”對譯feudalism,認為中西皆有封建制的歷史,此種認識被陳獨秀所接受。然而,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與嚴復又頗相差別:嚴復認為中國的封建制行之夏、商、週三代,止於週末,秦以後為“霸朝”(君主專制制度),而五四時期的陳獨秀卻將中國的封建社會大加伸展,一直延及近代。
陳獨秀何以別出心裁,將“封建”的外延作如此巨大的擴張呢?陳氏本人並未對此加以說明,我們只能取“知人論世”法,略考陳氏生平,以探究其新說的來源。
清末民初出現留日熱潮,陳獨秀為此一行列中人。1901年11月,他首次自費留學日本,次年春回安慶;1902年9月至1903年4月,他再次赴日,在東京成城學校習軍事,1903年春回國,辦《安徽俗話報》,以通俗文學宣傳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以後又三度赴日,曾就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早稻田大學。最後一次(即第五次)赴日,是1914年7月到東京,協助章士釗編《甲寅》雜誌 ,1915年夏自日本返國,在上海創辦月刊《青年雜誌》(從第二捲起更名《薪青年》,編輯部遷北京),成為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輿論發祥地。
有關“封建”概念的把握,陳獨秀超越中國傳統,沒有將其限定在政治制度(分封制)上,而擴大為一種中西相互比照的社會制度,這顯然是受到嚴復的影響,嚴譯《社會通詮》以“封建”對譯feudalism,認為中西皆有封建制的歷史,此種認識被陳獨秀所接受。然而,五四時期的陳獨秀與嚴復又頗相差別:嚴復認為中國的封建制行之夏、商、週三代,止於週末,秦以後為“霸朝”(君主專制制度),而五四時期的陳獨秀卻將中國的封建社會大加伸展,一直延及近代。
陳獨秀何以別出心裁,將“封建”的外延作如此巨大的擴張呢?陳氏本人並未對此加以說明,我...
目錄
第一輯五四與中國現代思想
五四新文化:繼承與超越
對五四時期陳獨秀“反封建”說的反思
關於“五四”的再思考——共識的達成及其偉業
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 《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
“五四”作為歷史的分水嶺
第二輯五四與中國文化
新文化運動的現代意義
由明末以來的學術變遷看“五四”反孔運動發生的必然性
孔子與五四:聖人不怕“革命”
“五四”的時代精神狀態及其對後來教育思想的影響
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第三輯五四與中國社會發展
五四運動在東京
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論綱——以婚姻、家庭、女性、性倫為中心
社會轉型視角下的“五四”與民族主義建構
士庶文化的貌合神離——五四新潮中的京劇舞台
第四輯五四時期人物與思想研究
中庸調和——通向和諧之路——關於李大釗等的“調和論”的思考
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若干問題的探討——兼談《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的編輯和印行
錢玄同和漢字簡化——另一個簡體字
失踪的五四思想者——以《評論之評論》為中心的考察
舒新城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救亡壓倒反啟蒙”——以張君勱1930—1940年代的文化觀為中心
第五輯五四時期的政治與學術
陳獨秀與《北京市民宣言》——五四運動的總結
五四愛國運動中學生群體行為分析
另一種抉擇:後“五四”時代部分北大師生的非政治傾向
從“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與五四愛國運動的思想源流
“科學”與“求真”——略論五四時期中國史學的理論建樹
“五四”以後“國學”熱的一個新動向——大學“國學系”;的設立及其結局
第六輯追憶五四、反思五四
西南聯大“五四”紀念述論
堅守與變通間的游移——“戰國策”派學人對“五四”精神的理解
我們與你們:五四前後自由主義與
馬克思主義的分野
五四紀念在新加坡——以華文報章的報導和華社記憶為中心
五四啟蒙知識分子的理性缺欠
重新認識五四時期的個性主義
五四運動在西方中國研究中的式微?——淺析中外學術之興趣異同
近十年來國內五四運動史研究述評
第一輯五四與中國現代思想
五四新文化:繼承與超越
對五四時期陳獨秀“反封建”說的反思
關於“五四”的再思考——共識的達成及其偉業
五四思想界:中心與邊緣—— 《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閱讀個案
“五四”作為歷史的分水嶺
第二輯五四與中國文化
新文化運動的現代意義
由明末以來的學術變遷看“五四”反孔運動發生的必然性
孔子與五四:聖人不怕“革命”
“五四”的時代精神狀態及其對後來教育思想的影響
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以中國文化為題材的英文作品解析
第三輯五四與中國社會發展
五四運動...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