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事史不工作的人來說,所要尋找的史料早已打破了史部的界限,可是就史部之書而言,其主要部分仍是史學工作者所必須閱讀的,所以,為了向初入史學領域的人指點門徑,對代表性史學著作就其編撰過程,作者簡歷,內容評價和版本流傳情況等做系統詳細說明,意義重大。王樹民先生的《史部要籍解題》就是這樣一部介紹中國歷史古籍的普及讀物,該書介紹的史書範圍比較廣泛,其中對紀傳體的二十四史和編年體的《資治通鑑》著重做了介紹,另外像綱目體、會要體以及史評、史論、方域史、學術史、地理、方志、目錄等類史書也給予適當的評論。本書對於歷史愛好者和史學研究者都很有參考價值。
章節試閱
範嘩著《後漢書》,原以班固《漢書》為範本,其《獄中與諸甥侄書》稱:“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可知其原定規模。不能遠離於《漢書》的軌範,但由於范曄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傾向,從內容成就上看,《後漢書》較《前漢書》為有所提高。東漢時期迷信之風盛行,《後漢書》特立了一篇《方術列傳》,比較客觀地記述其事。對敢於違抗封建統治者的特立獨行之士,創立了《黨錮》、《獨行》、《逸民》等列傳,採用歌頌的筆法。至於宦官、外戚和大官僚地主的貪鄙腐朽情況,則盡情予以揭發。這些方面都是《漢書》所遠不能及的。王鳴盛稱其“宰相無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採而惟尊獨行。”①以史書為帝王將相變相家譜的風氣,在《後漢書》中為之削弱。但所謂特立獨行之士不過是統治階級中一些行為耿介的人,不是勞動人民,其中只有極少數例外的情況。在揭露統治階級的腐朽黑暗方面,這些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欺騙人民以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方面,也可以起一般人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對於這些記載要分析批判地去看待。如《逸民傳》記梁鴻與其妻孟光之事,自隱於傭保以違抗“濁世”,特載其《五噫之歌》,①概括而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又載漢陰老農民,面對尚書郎張溫,直斥漢桓帝,“今子之君,勞人自縱,逸遊無度。吾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觀之乎!” “溫大慚,問其姓名,不告而去。”顯示了勞動人民不畏強權的形象。這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獨行列傳》中記李善甘為奴才,後來鑽進了統治階級,作了日南太守,經過其故主之墓時,還要哀祀盡禮。這樣所起的作用便是消極性的了。又立《列女傳》,所記者如班昭(曹世叔妻),著《女誡》七篇,宣揚三從四德等反動說教,同時也記載了一些正面形象的婦女。如桓少君(鮑宣妻),退去侍御服飾,更著短衣布裳,與鮑宣共挽車歸鄉里。又如趙嬡姜(盛道妻),為掩護盛道於組織農民起義失敗後潛逃,甘心犧牲自己的生命。對這些正面和反面人物並列的記載,必須予以分別看待。至於反抗封建統治者的農民起義,在《後漢書》是和《漢書》同樣地被誣衊為“盜賊”。如推翻西漢王莽政權的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被說成為“輕黠烏合之眾”,②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大起義,也是作為被鎮壓的“盜賊”來看待,③這都是和范曄的階級局限分不開的。
在內容方面,重要文章多直接選錄,同於《漢書》的作法。如崔寰《政論》,仲長統《昌言》之《理亂》、《損益》等篇,都是有關漢代社會政治的論文,賴《後漢書》之收錄而得保存。重要史料亦多被採用。如《竹書紀年》為晉代發現的戰國時魏國的史書,其中記事多與《史記》及儒家所傳的六藝不同,所以當時不受重視,很少有人引用。范曄在《東夷》和《西羌》等列傳中大量採用《竹書紀年》的資料,後世《紀年》失傳,並出現偽造者,賴此得以保存一部分真實資料。
《後漢書》的文學成就也很高。范曄在獄中自知將不久於世的時候,給他的諸甥侄寫了一封信,表達了他對於已有的各史書和他所著的《後漢書》的看法,特別著重在文學方面,這封信被後人看成為《後漢書》的自序。他說:“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又說:“情誌所托,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後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從文學方面看,《後漢書》是達到了這個要求的。
所以他說:“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這些話表明了范氏的自信心之強。不過文藝有一個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范曄著書的立場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所以我們讀他的文章時,不能無區別地接受其看法,而要注意批判其內容。
在體例方面,《後漢書》立傳偏重以類相從的原則,不受時間先後的限制,如王充、王符、仲長統等都是東漢的思想家和著述家,便合為一卷(列傳卷39);又如卓茂、魯恭、魏霸、劉寬等都有“寬仁恭愛”之稱,也同在一卷(列傳卷15),這樣寫法可為讀者提供一定的便利,是一個優點。而全書無表,為較大的缺陷。又列皇后於本紀,稱《皇后紀》,是承用華嶠書的形式,反映了東漢外戚地位的特殊化,為其他各史書所少見。
范氏書由於斷限完整,組織嚴密,又有較高的文學成就,甚為世人所重視,隋、唐以來,逐漸取代《東觀漢記》之地位而與《史記》、《漢書》並稱為三史。
劉昭所補的《續漢書》八志,均以東漢以來的舊作為依據。原來張衡、蔡邕、劉洪、胡廣、應劭、譙周、董巴等於天文、五行、律曆、禮儀等志,多已有所論述或撰定成篇,如劉洪、蔡邕共述《律曆記》,譙周依據胡廣、蔡邕的舊作改定為《禮儀志》。劉昭《後漢書注補志序》說:“司馬續書,總為八志,律曆之篇仍乎洪、邕所構,車服之本即依董、蔡所立,儀祀得於往制,百官就乎故簿,並籍據前修,以濟一家者也。”由此看來,八志都是有所依據的。但其內容過多地記載了統治者的活動,如《禮儀》、《祭祀》、《輿服》等都是專記統治者之事,而與社會文化關係較大的《食貨》、《藝文》等志,並付缺如。其略有可取者,為《律曆》、《天文》等志保存了古代的自然科學知識,《郡國志》有關地理,《百官志》有關製度,《五行志》在傳播迷信的形式下,也保存了一些自然變異的記錄。所以《後漢書》八志和《漢書》十志相比,差距便很大了。
劉昭為范氏書補入八志後,即作全書的註解。唐高宗時,章懷太子李賢在一些學者的協助下,專為范氏寫的本紀、列傳作注,並將幾篇卷帙較大的紀、傳酌分上下,共為一百卷。北宋仁宗時,以劉昭注的八志三十卷與李賢注的紀、傳合刊,註解分題二人之名,是為後世流傳之本。清代惠棟著《後漢書補注》二十四卷,稱為名作。清末王先謙作《後漢書集解》,網羅唐、宋以來諸家之說,用《漢書補注》的體例為本書作注,是今日《後漢書》註解最完備之本。
(三)《三國志》的編撰和評價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字承祚,西晉初年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市)人。蜀漢時曾為觀閣令史,入晉後為著作郎,領本郡中正,《三國志》即撰於此時。史稱:“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當時有夏侯湛著《魏書》,見壽作便毀己書而罷。大官僚張華對陳壽說:“當以晉書相付耳。”可見他和他的書當時被人推重的情形。後又為治書侍御史,晉惠帝元康七年297年)卒,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書郎範預等上書云:“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於是晉惠帝下詔命河南尹洛陽令派人到陳壽家裡抄錄了一部,算是正式為統治者所肯定了。這就是《三國志》撰寫和傳布的簡略經過,詳見《晉書》卷82《稱壽傳》。 ……
範嘩著《後漢書》,原以班固《漢書》為範本,其《獄中與諸甥侄書》稱:“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可知其原定規模。不能遠離於《漢書》的軌範,但由於范曄具有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傾向,從內容成就上看,《後漢書》較《前漢書》為有所提高。東漢時期迷信之風盛行,《後漢書》特立了一篇《方術列傳》,比較客觀地記述其事。對敢於違抗封建統治者的特立獨行之士,創立了《黨錮》、《獨行》、《逸民》等列傳,採用歌頌的筆法。至於宦官、外戚和大官僚地主的貪鄙腐朽情況,則盡情予以揭發。這些方面都是《漢書》所遠不能及的。王鳴...
目錄
一前言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
(一)《左氏春秋》
(二)《國語》和《戰國策》
(三)《竹書紀年》和《世本》
三《史記》和《漢書》
(一)司馬遷的事略和《史記》的撰寫
(二)《史記》的材料來源和紀傳體的特點
(三)《史記》的學術評價
(四)《史記》的註釋和流傳
(五)《漢書》的編著和紀傳體的發展成型
(六)《漢書》的學術評價和流解流傳
四《反漢書》和《三國志》
(一)《東觀漢記》和各家《後漢書》
(二)今本《後漢書》的成書和評價
(三)《三國志》的編撰和評價
(四)《三國志》的註解和流傳
五《晉書》
六南北朝各史書
(一)《宋書》
(二)《南齊書》
(三)《梁書》和《陳書》
(四)《魏書》
(五)《北齊書》
(六)《周書》
(七)《隋書》和《五代史志》
(八)《南史》和《北史》
七《舊唐書》和《新唐書》
(一)《舊唐書》的修撰和特點
(二)《新唐書》的修撰和新、舊《唐書》的比較
(三)兩《唐書》的互相補正和流傳情況
八《舊五代史》和《五代史記》
(一)《舊書代史》的修撰和重輯
(二)《五代史記》的編寫和新、舊《五代史》的比較
九《宋》、《遼》、《金》三史
十《元史》和《新元史》
十一《明史》
十二《清史稿》
十三二十六史概觀
十四《前漢紀》和《後漢記》
十五 《資治通鑑》
十六在《通鑑》影響下編寫的各種編年體史書和實錄等
十七綱目體史書
十八紀事本末體史書
二十會要體史書
二十一史評和史論
二十二方域史
二十三學術史
二十四輯錄之書
二十五雜記之書
……
一前言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
(一)《左氏春秋》
(二)《國語》和《戰國策》
(三)《竹書紀年》和《世本》
三《史記》和《漢書》
(一)司馬遷的事略和《史記》的撰寫
(二)《史記》的材料來源和紀傳體的特點
(三)《史記》的學術評價
(四)《史記》的註釋和流傳
(五)《漢書》的編著和紀傳體的發展成型
(六)《漢書》的學術評價和流解流傳
四《反漢書》和《三國志》
(一)《東觀漢記》和各家《後漢書》
(二)今本《後漢書》的成書和評價
(三)《三國志》的編撰和評價
(四)《三國志》的註解和流傳
五《晉書》
六南北朝各史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