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圍繞著“如何組織好道德生活”的問題,提出一種介於儒家《大學》“修己安人“之道和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中“政治正義”觀念之間的組織社會道德生活的方案,以此形成其對中國轉型社會的“道德構想”,即當代開放、平等、多元社會的道德結構應當包括底線倫理、共同信念和終極關懷三個基本要素。
作者簡介:
陳澤環,1954年生於浙江寧波,1971年於上海市第二中學畢業後進八上海重型機器廠工作。1979年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1986年獲哲學碩士學位。1986年至_2003年,工作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傳統思想研究所暨哲學系教授,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倫理學研究,包括道德哲學、德國倫理學、道德建設、經濟倫理學等。1989年至2005年,先後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卡爾斯魯厄大學、漢諾威哲學研究所、慕尼黑大學和卡爾斯魯厄師範大學訪學。自1983年起至今,先後發表《個人自由和社會義務——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研究》、《功利·奉獻·生態·文化——經濟倫理引論》、《天才博士與非洲叢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阿爾貝特·施韋澤傳》等專著5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敬畏生命》、《對生命的敬畏》、《文化哲學》等譯著10部;《社會主義的市民倫理和公民倫理》、《底線倫理·共同信念-終極關懷》、《論西方倫理學的道德論證》、《道德建設的文化根基性》等論文100多篇。
章節試閱
第一篇 道德結構論第一章道德維度、道德結構和道德價值
《導論》關於“立足傳統的道德根基”、“傳承民族的主體價值” 和“確立共同的倫理背景”的論述,當然是筆者思考當代社會道德建設問題的基本觀點。但是,這裡必須再次強調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和全面的道德建設涉及“制度道德性”和“公民德性”兩個方面。就我國當代理論界而言,通常所說的“道德建設”概念,雖然並不完全排斥“制度道德性”問題,但主要還是指向了“社會的道德教化系統”,即“公民德性”方面。而就《導論》的立論而言,主要也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此概念的。因此,《導論》關於“道德建設的文化根基性”命題的發揮,首先是關於“公民德性”或“整個社會的道德教化系統”的文化根基性問題的發揮。雖然,這也是對道德建設一個重要方面的發揮,但畢竟還不是對於當代中國社會整體和全面的道德建設問題的發揮。這種發揮雖然有其“個人德性倫理”視角的特殊意義,但畢竟對於“制度道德性”方面沒有進行充分的考察。在展開論證之前,這一點是必須首先加以闡明的。有鑑於此,本書的第一章《道德維度、道德結構和道德價值》就有必要從更廣泛的視角探討涉及當代社會道德建設的基本問題。……
第一篇 道德結構論第一章道德維度、道德結構和道德價值
《導論》關於“立足傳統的道德根基”、“傳承民族的主體價值” 和“確立共同的倫理背景”的論述,當然是筆者思考當代社會道德建設問題的基本觀點。但是,這裡必須再次強調的是,一個社會的整體和全面的道德建設涉及“制度道德性”和“公民德性”兩個方面。就我國當代理論界而言,通常所說的“道德建設”概念,雖然並不完全排斥“制度道德性”問題,但主要還是指向了“社會的道德教化系統”,即“公民德性”方面。而就《導論》的立論而言,主要也是在這一意義上使用此概念的。因此...
目錄
總序
前言《大學》和《政治自由主義》之間
導論道德建設的文化根基性
第一節立足傳統的道德根基
第二節傳承民族的主體價值
第三節確立共同的倫理背景
第一篇道德結構論
第一章道德維度、道德結構和道德價值
第一節道德問題的重大維度
第二節道德結構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道德價值的核心原則
第二章道德結構及其基本要素
第一節底線倫理
第二節共同信念
第三節終極關懷
第三章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
第一節麥金太爾的“美德一傳統共識論”
第二節羅爾斯的“重疊共識論”
第三節轉型社會中的共同信念
第四章分離基礎上的互補
第一節當代社會的道德結構
第二節“軸心原則”的分裂和互補
第三節社會倫理和個人倫理的分離及對應
第四節作為個人倫理的終極關懷
第五章根基和多元互動中的終極關懷
第一節終極關懷的文化根基性
第二節傳承整體性的終極關懷
第三節拓展個體性的終極關懷
第二篇倫理學類型論
第六章西方倫理學的道德論證
第一節古代的幸福論和現代的義務論
第二節客觀的宇宙論論證和主觀的人類學論證
第三節最高的價值是不可論證的
第四節從道德程序到道德結構的轉變
第七章多元視角中的德性倫理學
第一節行為分析中的德性倫理學
第二節現代性批判中的德性倫理學
第三節轉型社會中的德性倫理學
第八章應用倫理學視野中的“人權”
第一節學說史中的應用倫理學
第二節人權的中國文化背景
第三節中國經濟倫理學中的人權
第九章政治倫理學與階層變遷
第一節政治倫理學的維度
第二節政治倫理學的主題
第三節“十大階層”和政治倫理學
第四節建構政治倫理學的路徑
第十章發展中國倫理學的基本類型
第一節西方倫理學的類型區分
第二節中國倫理學的主題演變
第三節中國倫理學的類型選擇
第四節規範論、應用倫理學和德性論
第三篇應用倫理論
第十一章基本價值觀還是程序方法論
第一節三種值得重視的代表性觀點
第二節應用倫理學學科性質的核心問題
第三節基本價值觀和程序方法論的統一
第十二章應用倫理學和當代社會道德結構
第一節商談程序、基本價值和終極規範
第二節底線倫理、共同信念和終極關懷
第三節應用倫理學和次終極價值
第十三章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的學派論爭
第一節當代德國經濟倫理學的主要學派
第二節德國經濟倫理學主要學派的理論論爭
第三節德國經濟倫理學學派論爭的意義
第十四章公民自由權利還是國家發展戰略
第一節德國的公民自由權利論證
第二節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論證
第三節公民權利和國家戰略之間
第十五章比較經濟倫理學視野中的“企業社會責任”
第一節美國自由企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節德國社會市場經濟中的企業責任
第三節中國轉型經濟和企業社會責任
第四篇人生哲學論
第十六章真理·正義·自由——愛因斯坦的人生觀
第一節為知識而追求知識
第二節幾乎狂熱地酷愛正義
第三節要求個人獨立
第四節詼諧幽默的心情
第十七章崇高·完整·深刻——施韋澤的偉大人格
第一節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第二節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第三節一個思想深刻的人
第十八章以小生命融入文化和自然的大生命——錢穆的“人生論”
第一節大生命與小生命
第二節心世界與物世界
第三節天與人、自然與文化
第十九章追求自由與善——馮契倫理思想初探
第一節轉識成智:道德哲學基礎的奠定
第二節自由勞動:道德價值體系的基石
第三節自覺自願:道德行為特徵的確認
第二十章萬物一體。民胞物與——張世英的倫理觀
第一節哲學是追求人與萬物一體的境界之學
第二節“主客二分”和“萬物一體”作為人與世界的兩種關係
第三節把道德意識建立在萬物一體的本體論基礎之上
第四節哲學家應按自己的哲學信念生活
結語全球化與道德重建
第一節倫理學要積極反映時代精神
第二節強化職能精英的道德責任
第三節價值、權利和義務、美德
第四節全球倫理的真諦——尊重和寬容
參考文獻
後記中德文化之間
總序
前言《大學》和《政治自由主義》之間
導論道德建設的文化根基性
第一節立足傳統的道德根基
第二節傳承民族的主體價值
第三節確立共同的倫理背景
第一篇道德結構論
第一章道德維度、道德結構和道德價值
第一節道德問題的重大維度
第二節道德結構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道德價值的核心原則
第二章道德結構及其基本要素
第一節底線倫理
第二節共同信念
第三節終極關懷
第三章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
第一節麥金太爾的“美德一傳統共識論”
第二節羅爾斯的“重疊共識論”
第三節轉型社會中的共同信念
第四章分離基礎上的互補
第一節當代社會的...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