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思想基本情調的轉移,藝術之本源乃存在的發生之地,它聆聽存在的召喚而非首先接受理性的規制。
本書將在存在的歷史與世界兩個層面追尋尼采與海德格爾藝術思想的差異及其千絲萬縷的關聯。虛無主義構成尼采的基本歷史經驗,海德格爾把握的歷史乃存在之遺忘史。當偉大藝術發生之時,歷史開始或重新開始。尼采經驗世界為混沌,藝術憑藉給混沌賦形神化世界。海德格爾帶著世界灰暗化的經驗走向藝術作品的世界。然而,藝術的本性問題仍需鑑於純粹的道說加以規定。
作者簡介:
李必桂(1973─),男,1973年11月生於湖北廣濟(今武穴市),無黨派人士。1992年至1996年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現代哲學和美學。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編著《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隨著現代思想基本情調的轉移,藝術之本源乃存在的發生之地,它聆聽存在的召喚而非首先接受理性的規制。
本書將在存在的歷史與世界兩個層面追尋尼采與海德格爾藝術思想的差異及其千絲萬縷的關聯。虛無主義構成尼采的基本歷史經驗,海德格爾把握的歷史乃存在之遺忘史。當偉大藝術發生之時,歷史開始或重新開始。尼采經驗世界為混沌,藝術憑藉給混沌賦形神化世界。海德格爾帶著世界灰暗化的經驗走向藝術作品的世界。然而,藝術的本性問題仍需鑑於純粹的道說加以規定。
作者簡介:
李必桂(1973─),男,1973年11月生於湖北廣濟(今武穴市),無黨派人士。1992年至1996年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現代哲學和美學。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編著《美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