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科學文化的苑囿裡,中醫藥學堪稱古樸蒼勁、枝繁葉茂的一株奇葩。雖歷經二三千年的風雨霜雪,仍然芬芳馥鬱。較之其他國家、民族的先後衰亡的傳統醫藥學,可謂“眾芳搖落獨暄妍”。①究其常青不老之秘,仁者智者各有所見,難以完全一致。但有一點可被公認,即其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壤,不斷從中汲取水分和營養,這是其頑強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無此源泉則無中醫藥學。儒、道(包括道家、道教)、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體系,它們對於中醫藥學的深刻影響,遠非其他文化思想派別所能比擬。因此,很有必要從儒、道、佛這一視角,揭示中醫藥學的豐富文化蘊涵乃至其發展規律;也有必要從中醫藥學這一層面,揭示儒、道、佛的社會歷史功能。無疑,這應是清理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這一偉大、系統工程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歷史表明,中醫藥學自產生之日起,就與先秦老子、莊子及西漢初年的黃老思想即《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的“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西漢以後,隨著儒術獨尊、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創立,醫藥學與儒、道、佛的關係日趨密切。就醫家而言,西漢以後的名醫,非儒即道,非道即佛,非儒、非道、非佛者幾乎沒有。就醫藥著作及其理論內容而言,儒、道、佛的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無所不在,諸如儒家的天命觀、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本論、自然無為思想,道教的長生成仙說,佛教的靈魂不滅、六道輪迴說及其不殺生主張等,俯拾即是。從醫德來看,儒家的仁義忠孝思想,道家道教的行善積德主張,佛教的慈悲救苦觀念,是歷代醫家治病癒疾的精神支柱。如果從中醫藥學裡除掉這些思想內容,很難想像它會呈現什麼狀態,是否還能延續至今並不斷發展。據此而論,儒、道、佛曾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起過巨大的促進作用,這是不能抹殺的歷史事實。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儒、道、佛三個思想體系在本質上為封建意識形態,特別是其中的宗教迷信思想,乃與醫藥學的科學性尖銳對立。三者亦曾對中醫藥學產生顯著的消極作用。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它們對中醫藥學的影響,既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和優勢之所在,也是其歷史局限性和阻滯其現代化的思想原因之一。這種兩重性,有待人們科學、細緻地加以辨析和揚棄。不做好這一工作,難以實現中醫藥學的質的飛躍。
究竟如何辨析和揚棄中醫藥學中的儒、道、佛思想,具體看法難免因人而異,但均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其一,歷史主義的態度。中醫藥學和儒、道、佛及其相互關係,是歷史的產物,必須把它們置於其產生和存在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看看它們比前代的同類事物或思想,增加了什麼新鮮的、積極的內容,繼承或拋棄了哪些合理的成分,保留或提出了哪些荒謬的思想;而不應以後世乃至當今的歷史條件要求它們,否則勢必陷入完全否認中醫藥學及其中儒、道、佛思想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泥坑。
其二,參照當代科學思想文化。馬克思曾經指出:“人體解剖對於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徵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後才能理解。”①當代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及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的最高形態。而中醫藥學和儒、道、佛則是歷史上出現的比較低級的思想
理論形態。前者較之後者,猶 如人體解剖之於猴體解剖。不立足於前者所達到的高度,則難以認清和把握後者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但這並非要以前者為標準,否則就像以人體解剖為猴體解剖
的標準一樣荒唐。而只應把前者作為方法論,以之分析、辨識後者的各種成分、傾向和作用。如果無視當代先進的科學思想文化,也是錯誤的。
其三,以實踐為標準。社會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評判中醫藥學及其中的儒、道、佛思想是否具有科學性或合理性,不能以某一學說和某些人以至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意
願、好惡為轉移,而只應以世延續的養生防病、臨證癒疾的實踐為標準。凡是經過實踐反複檢驗證明有效的理、法、方、藥,均應予以肯定;反之,則應予以否定。有的理、法、方、藥,表
面上頗為完美,但卻屢試屢敗,表明它是荒謬的;有的理、法、方、藥,表面上簡單粗陋,但卻在實踐中常顯奇效,證明它是合理的。又由於人們的實踐總是具體的,也有其局限性和不確定
性,故亦不可輕易肯定或否定有限幾次實踐檢驗的結果,而必須採取謹慎的、科學分析的態度。有些目前難以理解和進行檢驗的理、法、方、藥,可暫時置而不論,留待後人去解釋和檢驗。千
萬不可僅憑一時的認識和實踐而妄下結論,特別是否定性的結論,要慎之又慎。須知,古人的許多理、法、方、藥,少則經過上百年,多則幾千年的實踐檢驗,其中一定具有合理成分,若隨
便將其抹殺和拋棄,既有負於先賢,也對不起今人和後人,這一罪責可謂 大矣。
正是基於上述的認識和感受,我們十幾位同仁選擇了《中醫藥學中的儒、道、佛思想研究》這一課題。奉獻給讀者的這本小書,就是我們在此方面從事科學探索的初步成果。今後我們仍將
繼續這一工作,並力爭取得佳績。馬克思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人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必須杜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①我們面對中醫藥學和儒、道、佛這四個堪稱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自知學識和能力不足,亦曾因此而“猶豫”和“怯懦”。但我們終於明白,這一態度確實“無濟於事”。只有努力拼搏,奮
勇向前,才有希望不墮入“地獄”。即使誤人“地獄”,也可為後繼者提供教訓,使之順利升人“天堂”。
唯願祖國傳統文化及醫藥學之花,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開得更鮮妍,更馨香!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優惠價: 5 折, NT$ 66 NT$ 132
本商品已下架
在世界科學文化的苑囿裡,中醫藥學堪稱古樸蒼勁、枝繁葉茂的一株奇葩。雖歷經二三千年的風雨霜雪,仍然芬芳馥鬱。較之其他國家、民族的先後衰亡的傳統醫藥學,可謂“眾芳搖落獨暄妍”。①究其常青不老之秘,仁者智者各有所見,難以完全一致。但有一點可被公認,即其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壤,不斷從中汲取水分和營養,這是其頑強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無此源泉則無中醫藥學。儒、道(包括道家、道教)、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想體系,它們對於中醫藥學的深刻影響,遠非其他文化思想派別所能比擬。因此,很有必要從儒、道、佛這一視角,揭示中醫藥學的豐富文化蘊涵乃至其發展規律;也有必要從中醫藥學這一層面,揭示儒、道、佛的社會歷史功能。無疑,這應是清理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這一偉大、系統工程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歷史表明,中醫藥學自產生之日起,就與先秦老子、莊子及西漢初年的黃老思想即《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說的“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西漢以後,隨著儒術獨尊、佛教的傳入和道教的創立,醫藥學與儒、道、佛的關係日趨密切。就醫家而言,西漢以後的名醫,非儒即道,非道即佛,非儒、非道、非佛者幾乎沒有。就醫藥著作及其理論內容而言,儒、道、佛的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無所不在,諸如儒家的天命觀、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本論、自然無為思想,道教的長生成仙說,佛教的靈魂不滅、六道輪迴說及其不殺生主張等,俯拾即是。從醫德來看,儒家的仁義忠孝思想,道家道教的行善積德主張,佛教的慈悲救苦觀念,是歷代醫家治病癒疾的精神支柱。如果從中醫藥學裡除掉這些思想內容,很難想像它會呈現什麼狀態,是否還能延續至今並不斷發展。據此而論,儒、道、佛曾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起過巨大的促進作用,這是不能抹殺的歷史事實。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儒、道、佛三個思想體系在本質上為封建意識形態,特別是其中的宗教迷信思想,乃與醫藥學的科學性尖銳對立。三者亦曾對中醫藥學產生顯著的消極作用。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它們對中醫藥學的影響,既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和優勢之所在,也是其歷史局限性和阻滯其現代化的思想原因之一。這種兩重性,有待人們科學、細緻地加以辨析和揚棄。不做好這一工作,難以實現中醫藥學的質的飛躍。
究竟如何辨析和揚棄中醫藥學中的儒、道、佛思想,具體看法難免因人而異,但均應遵循以下幾條基本原則:其一,歷史主義的態度。中醫藥學和儒、道、佛及其相互關係,是歷史的產物,必須把它們置於其產生和存在的歷史環境中加以考察,看看它們比前代的同類事物或思想,增加了什麼新鮮的、積極的內容,繼承或拋棄了哪些合理的成分,保留或提出了哪些荒謬的思想;而不應以後世乃至當今的歷史條件要求它們,否則勢必陷入完全否認中醫藥學及其中儒、道、佛思想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泥坑。
其二,參照當代科學思想文化。馬克思曾經指出:“人體解剖對於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徵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後才能理解。”①當代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及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的最高形態。而中醫藥學和儒、道、佛則是歷史上出現的比較低級的思想
理論形態。前者較之後者,猶 如人體解剖之於猴體解剖。不立足於前者所達到的高度,則難以認清和把握後者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但這並非要以前者為標準,否則就像以人體解剖為猴體解剖
的標準一樣荒唐。而只應把前者作為方法論,以之分析、辨識後者的各種成分、傾向和作用。如果無視當代先進的科學思想文化,也是錯誤的。
其三,以實踐為標準。社會實踐是檢驗一切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評判中醫藥學及其中的儒、道、佛思想是否具有科學性或合理性,不能以某一學說和某些人以至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意
願、好惡為轉移,而只應以世延續的養生防病、臨證癒疾的實踐為標準。凡是經過實踐反複檢驗證明有效的理、法、方、藥,均應予以肯定;反之,則應予以否定。有的理、法、方、藥,表
面上頗為完美,但卻屢試屢敗,表明它是荒謬的;有的理、法、方、藥,表面上簡單粗陋,但卻在實踐中常顯奇效,證明它是合理的。又由於人們的實踐總是具體的,也有其局限性和不確定
性,故亦不可輕易肯定或否定有限幾次實踐檢驗的結果,而必須採取謹慎的、科學分析的態度。有些目前難以理解和進行檢驗的理、法、方、藥,可暫時置而不論,留待後人去解釋和檢驗。千
萬不可僅憑一時的認識和實踐而妄下結論,特別是否定性的結論,要慎之又慎。須知,古人的許多理、法、方、藥,少則經過上百年,多則幾千年的實踐檢驗,其中一定具有合理成分,若隨
便將其抹殺和拋棄,既有負於先賢,也對不起今人和後人,這一罪責可謂 大矣。
正是基於上述的認識和感受,我們十幾位同仁選擇了《中醫藥學中的儒、道、佛思想研究》這一課題。奉獻給讀者的這本小書,就是我們在此方面從事科學探索的初步成果。今後我們仍將
繼續這一工作,並力爭取得佳績。馬克思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人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裡必須杜絕一切猶豫,這裡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①我們面對中醫藥學和儒、道、佛這四個堪稱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自知學識和能力不足,亦曾因此而“猶豫”和“怯懦”。但我們終於明白,這一態度確實“無濟於事”。只有努力拼搏,奮
勇向前,才有希望不墮入“地獄”。即使誤人“地獄”,也可為後繼者提供教訓,使之順利升人“天堂”。
唯願祖國傳統文化及醫藥學之花,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中,開得更鮮妍,更馨香!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