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拳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等獨特的風格特點成為中國傳統武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又因近代大俠霍元甲用其技藝屢勝洋武士而使踪拳手揚海內外。
迷踪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據史料記載,它出自少林,最早為達摩所創。相傳,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其弟子林沖、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迷踪拳傳入滄州青縣,在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樹年,迷踪拳藝爐火純青,被人 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迷踪拳。此後迷踪拳分兩個渠道傳入青縣,在青縣又分兩支廣泛流傳。
作者簡介:
李玉川,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人,1951年出生。既嗜拳術,又喜文墨。8歲始從名師學練迷踪拳,數十年練功不輟,系、全面掌握迷踪拳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他博學多求,勤練精研,先後學練了八極、八封、意拳等原術多種。同時,他重視對武術理論的研究,閱讀了大量武術史料和書刊,寫下了很多的讀書筆記,致力探求武術之真諦。1996年8月,在青縣成立迷踪拳協會時被推選為協會主席。2001年9月,在青縣迷踪拳協會改建為研究會時被推選為會長。作者為滄州市武協委員,中國迷踪拳當代重要代表人物。近幾年來傾心於對迷踪拳的研究、整理和傳播,撰寫系列叢書,錄製“中華武術發現工程”系列光盤。在《精武》《武林》《中華武術》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多篇。為培養武術人才建立了全國獨一家迷踪精武館,任館長、總教練。劉俊琦,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人。1956年出生。自幼師從於迷踪拳名師王朝選先生,擅長迷踪拳、械及本門功法,兼練其他拳術多種。從事武術研究、教學訓練二十餘年。作者現任東方武術館館長、總教練。其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滄州體校、河北體院、天津體院、北京體育大學學院校武術系,為國家輸送和培養了一些人才。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李玉川
優惠價: 5 折, NT$ 45 NT$ 90
本商品已下架
迷踪拳以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等獨特的風格特點成為中國傳統武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又因近代大俠霍元甲用其技藝屢勝洋武士而使踪拳手揚海內外。
迷踪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據史料記載,它出自少林,最早為達摩所創。相傳,宋代的周侗精習此藝,其弟子林沖、盧俊義也是習練此拳的高手。迷踪拳傳入滄州青縣,在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山東泰安人孫通曾在嵩山少林寺苦習樹年,迷踪拳藝爐火純青,被人 尊為“萬能手”。孫通因犯命案去東北避難,途中,在青縣和靜海縣交界的大屯村和靜海縣小南河村分別傳下迷踪拳。此後迷踪拳分兩個渠道傳入青縣,在青縣又分兩支廣泛流傳。
作者簡介:
李玉川,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人,1951年出生。既嗜拳術,又喜文墨。8歲始從名師學練迷踪拳,數十年練功不輟,系、全面掌握迷踪拳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他博學多求,勤練精研,先後學練了八極、八封、意拳等原術多種。同時,他重視對武術理論的研究,閱讀了大量武術史料和書刊,寫下了很多的讀書筆記,致力探求武術之真諦。1996年8月,在青縣成立迷踪拳協會時被推選為協會主席。2001年9月,在青縣迷踪拳協會改建為研究會時被推選為會長。作者為滄州市武協委員,中國迷踪拳當代重要代表人物。近幾年來傾心於對迷踪拳的研究、整理和傳播,撰寫系列叢書,錄製“中華武術發現工程”系列光盤。在《精武》《武林》《中華武術》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多篇。為培養武術人才建立了全國獨一家迷踪精武館,任館長、總教練。劉俊琦,河北省滄州市青縣人。1956年出生。自幼師從於迷踪拳名師王朝選先生,擅長迷踪拳、械及本門功法,兼練其他拳術多種。從事武術研究、教學訓練二十餘年。作者現任東方武術館館長、總教練。其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滄州體校、河北體院、天津體院、北京體育大學學院校武術系,為國家輸送和培養了一些人才。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