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經歷GDP增長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興奮崛起,也發生著假冒偽劣化的痛苦病變;中國不曾放棄社會理想和國際正義,但為什麼陷入普遍的職業欺詐和周期性惡化的外交?“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歷史話語無法處理文化衰頹、文明危機意義的敘事,新世紀的中國學術要反思科學主義的意識形態前提、實踐主義的獨斷理性假設、發展主義的合法化主張,在實證的歷史研究中建構知識體系,在有根據的知識和有邏輯的思想前提下論證價值。
作者簡介:
劉建平,法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中日關係、中國政治及外交,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國際政治研究》等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專題論文50餘篇,有論著《新中國的原點》、《戰後中曰關係:“不正常”歷史的過程與結構》出版。
目錄
第一部革命:思想的傳播與權力的越境
革命政治過程中理論的生成:“新民主主義”溯源與辨流
蘇聯、斯大林與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及其體制的確立
毛澤東的美國觀與新中國“一邊倒”國際戰略的形成
野坂參三與中國共產黨的日本認識——新中國對日外交思想探源 第二部建國:信念與謀略的政治、外交射程 新中國1951:農業合作化決策的過程及其政治學意義 意識形態陷阱:國家工業化戰略與農業合作化高潮 作為政治改革思想先驅者的劉少奇 蘇聯、斯大林與新中國初期的對日外交 “一邊倒”冷戰體制下和平共處的限度:朝鮮戰爭後中國 外交政策的調整 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的過程及其國際政治學意義 中國國際戰略的概念和歷史階段 第三部反思:中國問題的知識確認 五四精神與中華民族新世紀的命運 在比較歷史研究中理解民族主義:偽問題與真問題 歷史與政治學視野中的黨史文獻編纂 當代中國口述史的發展及其文化身份 社會史學視野中的公共安全問題 社會冷戰論:在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中理解中國 化解人權與主權之間的緊張:國際法準則和中國歷史的邏輯 戰爭責任問題與革命外交遺產 中國的日本論和對日外交危機 戰爭記憶重構:後殖民文化的國際傳播學分析 “西藏問題”視野中的西方與中國 邊緣性焦慮:“不高興”中國的病理分析 從世界歷史和中國問題理解全球化:知識、話語、體制的主體性思考 從思想共同體重建共同體精神 後記
第一部革命:思想的傳播與權力的越境
革命政治過程中理論的生成:“新民主主義”溯源與辨流
蘇聯、斯大林與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及其體制的確立
毛澤東的美國觀與新中國“一邊倒”國際戰略的形成
野坂參三與中國共產黨的日本認識——新中國對日外交思想探源 第二部建國:信念與謀略的政治、外交射程 新中國1951:農業合作化決策的過程及其政治學意義 意識形態陷阱:國家工業化戰略與農業合作化高潮 作為政治改革思想先驅者的劉少奇 蘇聯、斯大林與新中國初期的對日外交 “一邊倒”冷戰體制下和平共處的限度:朝鮮戰爭後中國 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