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閱讀精靈歐叩比O'copy,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閱讀更智慧!
想與書籍對話,探索每一頁的智慧嗎?
"Talk to the Books" 讓您輕鬆提問,快速找到書中的精華。不論是日常閱讀還是學習精進,AI 閱讀精靈歐叩比 O'copy 將成為您的最佳夥伴。
現在就開啟全新的閱讀體驗,讓知識隨時為您所用!
《遊仙窟》是一部在中國本土長期失傳的小說。清末楊守敬作為駐日公使的隨員在日本訪書,發見了這部小說,並將其著錄於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刊出的《日本訪書志》中。國內最早的刊本是一九二八年四月海寧陳氏慎初堂《古逸小說叢書》本。不過,在此之前,現代開創中國小說史研究的魯迅已於一九二二年二月從沈尹默處得到日本元祿三年(二八九)刊《遊仙窟鈔》,並在北京大學講課時介紹了這一作品二)。一九二九年二月由北新書局出版的川島(章廷謙)校點本《遊仙窟》即以魯迅所藏《遊仙窟鈔》為底本,魯迅所作的序文中再次說到《遊仙窟》亦為治文學史者所不能廢矣。同年八月《文學週報》上發表的鄭振鐸關 於《遊仙窟》一文,也盛讚遣篇作品的諸多特別之處二)信
《遊仙窟》回歸故土迄今已逾百年,總體來說,學界對《遊仙窟》的認識是日漸深入的。楊守敬雖然最先發見遣部小說,但又據《新唐書》斥責張文成之語,對其貶抑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