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距今六十馀年的文學講義(筆錄)出版,是弟子孜孜求學的心血,也是朱自清先生學術思想與教育理念的再現……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第一章:方志與緣情━關於詩文價值的傳統看法,偏重內容方面;第二章:模擬━談談前一問題,但偏重形式方面;第三章:方筆━論述文之分體、其來源及文學概念之變遷、發展等;第四章:品目━把歷來用以表明文學價值的德性詞分類,加以說明。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縱觀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做過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並且加入了創作新詩的行列,寫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同時,他還編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為之寫了《導言》,第一次對新詩創作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另外,他還第一次在大學課堂裡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中國新文學研究》,並且留有講義稿本《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無疑,他是“五四”新文學的拓荒者和創業者之一。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它們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繼冰心等人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創作實績,徹底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盡了對舊文學示威的任務;其次,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歷來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嚮導。《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蹟,從而糾正了謬說。他還先後對古詩十九首、 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 《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聖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聖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聖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葉聖陶《朱佩弦先生》) 作為民主鬥士的朱自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吶喊歌吟,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給他以時代的苦悶和個人徬徨,以至他較長時間躲進書齋。然而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畢竟為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得以鳳凰涅槃而執著地尋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解放鬥爭聯繫起來並且自覺地走向人們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戰士。1945年他回成都對夫人陳竹隱說:“以後中間路線是沒有了,我們總要把路線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聞一多遇刺後,他更是不再徬徨,而成為人民鬥爭行列中的一名堅強鬥士。1946年10月後重回北平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執教之餘,越來越關心祖國的命運, 盼望新中國的誕生,勇敢而堅定地投身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鬥爭中去。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讚他大義凜然的骨氣,“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譯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縱觀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做過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並且加入了創作新詩的行列,寫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同時,他還編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為之寫了《導言》,第一次對新詩創作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另外,他還第一次在大學課堂裡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中國新文學研究》,並且留有講義稿本《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無疑,他是“五四”新文學的拓荒者和創業者之一。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它們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繼冰心等人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創作實績,徹底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盡了對舊文學示威的任務;其次,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歷來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嚮導。《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蹟,從而糾正了謬說。他還先後對古詩十九首、 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 《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聖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聖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聖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葉聖陶《朱佩弦先生》) 作為民主鬥士的朱自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吶喊歌吟,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給他以時代的苦悶和個人徬徨,以至他較長時間躲進書齋。然而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畢竟為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得以鳳凰涅槃而執著地尋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解放鬥爭聯繫起來並且自覺地走向人們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戰士。1945年他回成都對夫人陳竹隱說:“以後中間路線是沒有了,我們總要把路線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聞一多遇刺後,他更是不再徬徨,而成為人民鬥爭行列中的一名堅強鬥士。1946年10月後重回北平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執教之餘,越來越關心祖國的命運, 盼望新中國的誕生,勇敢而堅定地投身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鬥爭中去。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讚他大義凜然的骨氣,“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這本距今六十馀年的文學講義(筆錄)出版,是弟子孜孜求學的心血,也是朱自清先生學術思想與教育理念的再現……
本書包括四個部分:第一章:方志與緣情━關於詩文價值的傳統看法,偏重內容方面;第二章:模擬━談談前一問題,但偏重形式方面;第三章:方筆━論述文之分體、其來源及文學概念之變遷、發展等;第四章:品目━把歷來用以表明文學價值的德性詞分類,加以說明。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縱觀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做過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並且加入了創作新詩的行列,寫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同時,他還編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為之寫了《導言》,第一次對新詩創作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另外,他還第一次在大學課堂裡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中國新文學研究》,並且留有講義稿本《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無疑,他是“五四”新文學的拓荒者和創業者之一。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它們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繼冰心等人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創作實績,徹底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盡了對舊文學示威的任務;其次,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歷來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嚮導。《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蹟,從而糾正了謬說。他還先後對古詩十九首、 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 《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聖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聖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聖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葉聖陶《朱佩弦先生》) 作為民主鬥士的朱自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吶喊歌吟,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給他以時代的苦悶和個人徬徨,以至他較長時間躲進書齋。然而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畢竟為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得以鳳凰涅槃而執著地尋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解放鬥爭聯繫起來並且自覺地走向人們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戰士。1945年他回成都對夫人陳竹隱說:“以後中間路線是沒有了,我們總要把路線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聞一多遇刺後,他更是不再徬徨,而成為人民鬥爭行列中的一名堅強鬥士。1946年10月後重回北平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執教之餘,越來越關心祖國的命運, 盼望新中國的誕生,勇敢而堅定地投身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鬥爭中去。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讚他大義凜然的骨氣,“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譯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東海縣一個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華,號秋實。六歲時隨家從東海移居揚州,他成長於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即後來的揚州中學),並考入北大預科,後轉入哲學系。1920年畢業,到江浙一帶做了五年的中學國文教員。1925年清華學校設大學部,經俞平伯推薦,任清華大學教授,並任中文系主任,從此他一生服務於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他隨清華大學遷入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又隨清華大學遷回北平,仍為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縱觀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授,更是一名激進的民主鬥士。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做過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並且加入了創作新詩的行列,寫下了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同時,他還編選了《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為之寫了《導言》,第一次對新詩創作進行了歷史性的總結。另外,他還第一次在大學課堂裡開設現代文學課程——《中國新文學研究》,並且留有講義稿本《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無疑,他是“五四”新文學的拓荒者和創業者之一。朱自清對新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所擅長的散文小品,它們在新文學史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繼冰心等人之後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創作實績,徹底打破了復古派認為白話不能作“美文”的迷信,盡了對舊文學示威的任務;其次,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礎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再次,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歷來一直被選為大中學校的語文教材,它為培養文學青年和繁榮散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作為學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學研究和語文教育最為突出。《經典常談》是朱自清系統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的論文結集,寫得深入淺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嚮導。《詩言志辨》是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對“詩言志”“詩教”“比興”“正變”四個方面的詩論,縱向作了精微的考察,理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和衍變史蹟,從而糾正了謬說。他還先後對古詩十九首、 樂府、唐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對李賀、陶淵明作過認真的行年考證,寫有《十四家詩鈔》、《宋五家詩鈔》、 《陶淵明年譜中之問題》、《李賀年譜》等著述。他治學嚴謹,取材翔實,思想敏銳,他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著中學、大學的語文教育,他與葉聖陶聯璧,共同著有《國文教學》、《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等書。他編過多種教材和課本,臨終前還與葉聖陶、呂叔湘合編《開明高級國文課本》等。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語文教育家,正像葉聖陶說的:“他是個盡職的勝任的國文教師和文學教師。”(葉聖陶《朱佩弦先生》) 作為民主鬥士的朱自清,從青年時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與真理,為之吶喊歌吟,上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給他以時代的苦悶和個人徬徨,以至他較長時間躲進書齋。然而朱自清畢竟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畢竟為他多災多難的祖國得以鳳凰涅槃而執著地尋找真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國的命運和人民的解放鬥爭聯繫起來並且自覺地走向人們的時候,他就成為了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的戰士。1945年他回成都對夫人陳竹隱說:“以後中間路線是沒有了,我們總要把路線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聞一多遇刺後,他更是不再徬徨,而成為人民鬥爭行列中的一名堅強鬥士。1946年10月後重回北平的兩年,是黎明前最為黑暗的時期,卻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他執教之餘,越來越關心祖國的命運, 盼望新中國的誕生,勇敢而堅定地投身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鬥爭中去。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稱讚他大義凜然的骨氣,“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