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套裝全12冊)》共10冊,分別是《中國通史第1冊》、《中國通史第2冊》、《中國通史第3冊》、《中國通史第4冊》、《中國通史第5冊》、《中國通史第6冊》、《中國通史第7冊》、《中國通史第8冊》、《中國通史第9冊》和《中國通史第10冊》。
《中國通史第1冊》: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一編,自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成立,即秦朝的統一共五章,分別敘述了原始公社時代,夏商時期、西周時期、東周時期和戰國時期的政治史事,經濟發展狀況,制度的演變和文化思想狀況。
《中國通史第2冊》: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二編秦漢至隋統一時期共六章,分別敘述了秦朝、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十六國、東晉和南朝、北朝時期各王朝的興亡、政治概況,經濟概況,文化概況和各族間的交往與融化。
《中國通史第3冊》:
本冊是《中國通史》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的第一冊,共三章。分別敘述了隋朝、唐朝及五代十國時期佔據中原的五個小朝廷和環繞中原地區的十個小國的興亡,政治概況、經濟概況、文化概況。
《中國通史第4冊》:
本冊是《中國通史》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的第二冊。共四幸,即本編第四、五、六、七章,分別敘述了吐蕃、回紇國、南詔國、大理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概況,以及唐五代時期的文化概況。
《中國通史第5冊》:
本冊是《中國通史》的第四編宋遼金元時期的第一冊。共兩章。第一章敘述宋王朝的建立與南遷、即北宋時期的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第二章敘述宋王朝的南遷與滅亡,即南宋時期的政治狀況與經濟狀況。
《中國通史第6冊》
《中國通史第7冊》
《中國通史第8冊》
《中國通史第9冊》
《中國通史第10冊》
作者簡介:
範文瀾校長出生於1893年11月15日,浙江紹興市人,北京大學文本科國學門(後稱中國文學系)畢業。一生從事學術研究與教育工作,長期從事中國歷史的研究。曾擔任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河南大學等大學教授,講授文學、史學、經學等類課程。後來在延安擔任過中共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以後調派到晉冀魯豫解放區,先後擔任北方大學校長、華北大學副校長,在上述院校中均兼任歷史研究室主任。1948年8月被任命為中原大學校長,雖先後因病、因另有重任,未能到校視事,但一直和學校領導機構保持著聯繫,具有一種特殊的精神影響力。他為中原大學兩週年所寫紀念文章中祝愿學校“在現有基礎上,加速地充實並提高”,“建立起一個新型的正規大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全國解放後,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並負責中國史學會實際領導工作。
目錄
《中國通史第1冊》:
第一編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成立——遠古至秦統一
第一章原始人與原始公社時代
第一節中國境內的原始人
第二節原始公社的遺跡
第三節傳說中的中國遠古居民
第四節關於堯、舜、禹的傳說
第五節原始公社制度
簡短的結論第二章原始公社逐漸解體到奴隸制度時代——夏商(殷)——前二0三三年(?)——前一0六六年(?) 第一節夏朝傳說——前二0三三年(?)——前一五六二年(?) 第二節假設的夏朝遺跡第三節商朝事蹟——前一五六二年(?)——前一0六六年(?) 第四節商朝的生產方式第五節商制度與文化思想簡短的結論第三章封建制度開始時代——西周——前一0六六年(?)——前七七一年第一節古公建立封建制度的周國第二節週怎樣滅商第三節周初大封建第四節西周的經濟結構第五節西周經濟的變化第六節統治階級的敬天保民思想第七節各族間戰爭與西周的滅亡簡短的結論第四章列國兼併時期——東周東周前七七0年——前四0三年春秋前七二二年——前四八一年第一節在兼併戰爭中變化著的東周社會第二節王室衰微與大國爭霸第三節公室卑弱與大夫兼併第四節弱國對強國、人民對國家的負擔第五節各族間的鬥爭與融合第六節東周時期的經濟狀況第七節新舊制度的演變第八節古代文化的創造第九節孔子及其所創儒家學說0 第十節儒家學派與儒經第十一節墨子及其所創墨家學說簡短的結論第五章兼併劇烈時期——戰國——前四0三年— —前二二一年第一節戰國形勢第二節經濟情況第三節七國興亡第四節秦統一的原因第五節孟子與鄒衍第六節老子與莊周第七節荀子與韓非第八節散文與詩賦第九節戰國文化的一般狀況簡短的結論歷代紀年表人名索引《中國通史第2冊》:第二編秦漢至隋統一時期第一章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漢族統一國家成立時期——秦——前二二一年——前二0七年第一節秦怎樣建立漢族的統一國家第二節農民大起義與楚漢戰爭簡短的結論第二章國家統一鞏固後對外擴展時期西漢——前二0六年——二三年第一節西漢政治概狀第二節幾個重要的製度第三節農業與農民第四節工商業與工商第五節地主、大工商業主、高利貸商人、奴隸主第六節西漢疆域和文化影響的擴展第七節王莽的新朝第八節農民大起義第九節經學、史學、歷數學、諸子第十節文學簡短的結論第三章繼續對外擴展並由統一走向分裂時期——東漢三國——二五年——二八0年第一節政治概狀——東漢前期(漢光武帝至漢章帝共六十四年) 第二節政治概狀——東漢後期(漢和帝至漢靈帝共一0一年) 第三節政治概狀——分裂時期(一九0年——二0八年即漢獻帝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凡十九年為前段,二0八年——二八。年即建安十三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凡七十三年為後段,前後共九十一年) 第四節經濟概狀第五節漢文化對周鄰諸族的影響第六節黃巾軍起義第七節漢國(蜀漢) 第八節吳國第九節魏國第十節經學、哲學、科學、宗教第十一節史學、文學、藝術簡短的結論第四章短期統一與黃河流域又一次大破壞時期——西晉十六國——二六五年——四三九年第一節西晉的政治概況第二節極度腐朽的西晉統治集團第三節西晉文化第四節十六國大亂第五節十六國時期的文化簡短的結論第五章長江流域經濟文化發展時期——東晉和南朝——三一七年— —五八九年第一節五個朝代的更替第二節南朝的經濟狀況第三節南朝文化的發展簡短的結論第六章黃河流域各族大融化時期——北朝——三八六年——五八一年第一節北朝魏、齊、週的興亡第二節北朝的經濟第三節北朝的文化第四節黃河流域各族大融化簡短的結論隋以前計量單位比較表歷代紀年表人名索引《中國通史第3冊》: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第一章南北統一社會繁榮時期——隋——五八一年——六一八年第一節鞏固國家統一的各種措施第二節南北統一後的經濟狀況第三節隋煬帝第四節隋末農民大起義第五節隋朝的文化簡短的結論第二章封建經濟繁榮疆域大擴張時期——唐——六一八年——九0七年第一節唐前期的政治概況(六一八年——七四一年) 第二節唐中期的政治概況(七四二年——八二0年) 第三節唐後期的政治概況(八二一年——九0七年) 第四節唐朝經濟(上) 第五節唐朝經濟(下) 第六節唐朝與四方諸國的各種關係第七節藩鎮割據第八節農民大起義簡短的結論第三章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九0七年——九六0年第一節佔據中原的五個小朝廷第二節環繞中原地區的十個小國第三節五代十國的經濟狀況簡短的結論歷代紀年表人名索引《中國通史第4冊》:第三編隋唐五代時期第四章吐蕃國——六二九年一一八四六年第一節吐蕃國的興亡第二節宗教與文化簡短的結論第五章回紇國——一六四七年——八四六年第一節回紇國的興亡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簡短的結論第六章南詔國、大理國南詔國七三八年——九0二年大理國九三七年——一二五三年第一節南詔國的興亡第二節社會經濟與文化簡短的結論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況第一節佛教各宗派第二節禪宗——適合中國士大夫口味的佛教第三節儒學由舊的漢學系統開始轉向新的宋學系統第四節道教的流行第五節百花盛放的唐文苑(詩、詞) 第六節近體文與古文第七節唐朝的史學、科學、藝術第八節唐代長安一一各國文化交流的中心簡短的結論人名索引《中國通史第5冊》:第四編宋遼金元時期第一章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治的加彊和政權的南遷(上) 第一節宋朝中央集權制統治的建立和川蜀地區的農民起義(一)統一的封建國家的建立(二)中央集權制統治的加強一、兵制(18) 二、地方官制(23) 三、中央官制(27) (三)社會階級關係和賦稅制度一、土地佔有和農民狀況(36)二、賦稅和徭役(40) (四)川蜀地區的農民起義蜀兵起義(47)閬州起義(49)渝州起義(50)李仙等起義(50)王小波、李順等領導的農民起義(50) 第二節農業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一)農業的發展一、戶口的增加和農田的開墾(60) 二、農作物的交流(63)三、農具的改進(65)四、水利的興修(67) (二)手工業的興盛一、造船業的發達和指南針的普遍使用(69) 二、印刷業的發展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70) 三、兵器製造業的進步和火藥的應用(71) 四、礦冶、紡織、製瓷等業(72) 五、手工業作坊和家庭手工業(75) (三)商業的繁榮一、城市和集鎮(79 ) 二、商稅和專賣(83) 三、商業組織(84) 四、貨幣(86) 五、海外貿易(88) (四)大地主大商人勢力的發展一、大地主(91) 二、大商人(98) 第三節宋朝統治的腐敗和農民、士兵的反抗(一)皇位繼承與宮廷風波一、真宗嗣位(102) 二、仁宗繼統與宮廷風波(104) 三、英宗嗣立與尊濮之議(108) (二)對遼、夏的妥協一、宋遼澶淵之盟(111)二、宋夏和戰(115) (三)統治的腐敗與改革的建策一、儒佛道的提倡(119)二、統治的腐敗(122)三、改革的建策(133)(四)農民、士兵的起義益州起義(139)王長壽起義(140)陳進起義(140)王倫起義(141)張海等農民起義(141)保州士兵起義(142)王則起義(143) 第四節變法派和保守派的論爭(一)王安石變法一、均輸、青苗法的推行與論爭(146)二、變法的高潮(159)三、保守派反攻,變法派敗退(170) (二)神宗“改制” (三)變法派保守派互鬥一、保守派執政(187)二、變法派再起(192)三、向太后當權,變法派被逐(195)(四)徽宗、蔡京的腐朽統治第五節方臘等領導的農民戰爭(一)方臘領導的農民起義(二)梁山泊農民起義(三)洶湧澎湃的起義浪潮第二章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治的加強和政權的南遷(下) 第六節宋王朝的南遷和人民抗金斗爭(一)金朝南侵和北宋的覆亡一、對遼戰爭和金軍南侵(224)二、保衛東京的鬥爭(228)三、金軍第二次南侵,北宋滅亡(233) (二)中原人民的抗金斗爭和南宋統治的確立一、中原人民的抗金斗爭(242)二、金軍再度南侵,南宋小朝廷繼續逃竄(246) 三、南宋統治的確立(251) (三)鐘相、楊太等領導的農民起義鐘相、楊太起義(257)信州王宗石起義(267)建州農民起義(267)吉州彭友起義(270)虔州陳頤起義(270)嚴州農民起義(271)郴州宜章縣農民起義(272) (四)抗戰與投降的鬥爭一、保衛川陝和收復襄陽的勝利(273) 二、屈辱的“和議”(280)三、順昌和郾城抗金戰爭的勝利(284)四、高宗、秦檜集團的投降活動(291) (五)高宗、秦檜集團的黑暗統治和人民的反抗鬥爭(六)金完顏亮南侵,高宗退位第七節北伐戰爭和道學統治的確立(一)北伐戰爭的失敗(二)抗戰派的備戰活動和反道學的論爭一、抗戰派的備戰和朱熹道學集團的形成(314)二、孝宗理財備戰和陳亮等反道學的論爭(318)三、妥協派打擊抗戰派(三)寧宗、韓梡冑禁道學和北伐戰爭(四)抗金斗爭和道學統治的確立一、反投降派的鬥爭(345)二、抵抗金兵南侵的鬥爭(347 )三、朝廷政變和抗金民兵的被消滅(352)四、道學統治的確立(355) 第八節南宋經濟的發展,封建剝削的加強和農民起義(一)經濟的發展一、農業( 359)二、手工業(365)三、商業、城市(372) (二)土地兼併和封建剝削的加強一、土地兼併的加劇(383)二、佃客的人身束縛(386)三、地租和高利貸剝削(390)四、繁重的賦稅(397) (三)農民群眾的反抗鬥爭和武裝起義抗租鬥爭(404)海上鬥爭(406)李金起義(407)賴文政起義(407)陳峒起義( 409)李接起義(410)姜大老起義(410)張福等起義(411)蔣宗等起義(411)晏夢彪等起義(412)陳三槍等起義(413) 第九節宋朝的滅亡(一)蒙古南侵和四川的備戰(二)蒙哥入侵四川和合州的抗戰(三)統治集團的衰朽(四)宋朝的滅亡和人民抗元鬥爭宋代農民起義年表宋代紀年表宋代行政區劃表宋代地名表人名索引《中國通史第6冊》《中國通史第7冊》《中國通史第8冊》《中國通史第9冊》《中國通史第10冊》……
《中國通史第1冊》:
第一編
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成立——遠古至秦統一
第一章原始人與原始公社時代
第一節中國境內的原始人
第二節原始公社的遺跡
第三節傳說中的中國遠古居民
第四節關於堯、舜、禹的傳說
第五節原始公社制度
簡短的結論第二章原始公社逐漸解體到奴隸制度時代——夏商(殷)——前二0三三年(?)——前一0六六年(?) 第一節夏朝傳說——前二0三三年(?)——前一五六二年(?) 第二節假設的夏朝遺跡第三節商朝事蹟——前一五六二年(?)——前一0六六年(?) 第四節商朝的生產方式第五節商制度與文化思想簡短的結論第三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