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五章。第一章闡述論著的基本理論觀點,分析了研究領域的現狀,提出有必要正確理解巴赫金的理論,肯定了該理論運用於《坎特伯雷故事集》研究的可行性。
第二章討論《總序》和作品中的香客喬叟。認為朝聖實質上是一次狂歡。香客喬叟具有狂歡的參加者與事件敘述者的雙重身份,其中體現了巴赫金所說的客觀的作者立場,即讓不同人物充分錶達自己觀點的敘述方式。
第三章運用巴赫金關於狂歡與諷擬的理論,分析磨坊主的故事。並以此為例,指出《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語境的變化導致意義的相對性與不穩定性,展示了多層意義的可能。
第四章以巴斯婦女和學者的話語為例,較為詳細地探討了話語中的雙聲現像以及不同話語和聲音之間的對話形式。
第五章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對《坎特伯雷故事集》進行了簡要的總體分析。認為作品充分利用了各種聲音、語言和文學體裁,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表現為一種社會現象,是其時代“雜語性”的縮影。
作者簡介:
劉乃銀,1953年生,江蘇淮安人。1986年於南京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於北京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著有《英美概況》(教材),《泰晤士河畔的智慧——英國書話》(編選),《美國著名作家名篇選注:黛茜·密勒——亨利·詹姆斯集》(主編), 《外國文學經典》(英美文學部分主編)等。學術論文有:《試論胡適(嘗試集)中的英詩翻譯》,《中英詩歌句中韻比較研究》,《時間與空間:(貝奧武甫)的結構透視》,《弗萊的(批評的解剖)與中國的陰陽五行圖式》等。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
目錄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One
Between Chaucer and Bakhtin
Chapter Two
The General Prologue and the Issue of Chaucer the Pilgrim
Chapter Three
Carnival,Parod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eaning:The Miller's Tale
Chapter Four
Battling Voices:The Wife of Bath's and the Clerk's Disscourses
Chapter Five
Concluding Remarks
Notes
Selected Bibliography
Index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Chapter One
Between Chaucer and Bakhtin
Chapter Two
The General Prologue and the Issue of Chaucer the Pilgrim
Chapter Three
Carnival,Parod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eaning:The Miller's Tale
Chapter Four
Battling Voices:The Wife of Bath's and the Clerk's Disscourses
Chapter Five
Concluding Remarks
Notes
Selected Bibliography
Index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