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歷史與理論(何兆武)
引言
一、史學是什麼?
1.質疑與批評
2.歷史學的科學化
3.徹底的批判與反思
4.史學理論研究的起步
5.“史學概論”,概論什麼?
6.“歷史認識論”的興起
7.何、龐之分歧
8.元問題及其研討路徑
二、史實與史家
1.歷史學的“月亮問題”
2.事實能否自己說話?
3.以事實為中心的史學理念
4.事實與非事實
5.史實與史家的關聯性
6.誰決定了歷史的意義
7.三種歷史事實
8.歷史事實的類型
9.普通事實的量化問題
三、歷史的真實
1.歷史學的分層
2.“無我之境”與“有我之境”
3.認知圖式與雙向建構
4.對符合說的詰難
5.一種弱化的檢驗
6.李凱爾特的文化科學觀
7.歷史個別的非同一性
8.歷史學有沒有“範型”
9.事實能否說得清?
四、理解與解釋
1.什麼是歷史學Ⅱ?
2.移情與體驗
3.歷史的“真瞭解”
4.理解的差異
5.覆蓋定律及其他
6.“why”和“how”
7.文本的權威消失了?
8.硬性與軟性
9.史家的“彈性”
五、敘事與想像
1.敘事問題
2.現代與後現代之爭
3.歷史就是虛構?
4.建構與解構
5.“大屠殺”問題
6.歷史學家的想像
7.小說的真實性
8.推理與證據
9.“反事實”的想像
六、歷史的重演
1.科學的尺度
2.個別論與借用論
3.分歧與癥結
4.什麼是重演?
5.相似與同類
6.歷史的相似與重演
7.澄清一種誤解
8.從因果性到因果律
9.幾種不同的必然性
10.歷史能否預言?
七、因果關係與理論命題
1.何為歷史學的原因?
2.複雜化與簡約化
3.理論陳述的非清晰性
4.“相干性”問題
5.測不准和不確定
6.概率問題
7.歷史學的概括
8.理有概然,勢無必至
八、歷史學的人文性
1.史學要不要評價?
2.從柯林武德的一段話說起
3.歷史需要不斷地重寫
4.曆學哲學的特殊問題
5.配景論與不可通約性
6.客觀性不等於真理性
7.人文界的“實然”與“應然”
8.“狼的自由就是羊的毀滅”?
9.尋找普世的評價標準
10.是法理思維,還是科學思維?
九、歷史之用的特殊性
1.歷史有什麼用?
2.記憶的自然作用
3.遺忘也是生活所必需
4.求真第一,還是致用優先?
5.不論真假,都有效用
6.歷史之用的虛擬性
7.歷史該怎麼用?
8.史學的異化和社會良心
9.歷史學家的責任
10.如何遏制歷史之濫用
基本讀本和參考書目
後記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