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部分 软件测试基础篇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1.1 软件缺陷与软件测试
1.1.1 软件缺陷
1.1.2 软件测试
1.2 软件测试模型
1.2.1 V模型
1.2.2 W模型
1.2.3 X模型
1.2.4 H模型
1.2.5 前置模型
1.3 软件测试方法及分类
1.3.1 按生存周期分类
1.3.2 按实施测试部门分类
1.3.3 按是否执行被测软件分类
1.3.4 按是否检查程序代码分类
1.3.5 按测试功能性能分类
1.3.6 按是否使用自动测试工具分类
1.3.7 按应用领域分类
1.3.8 其他分类方式
1.4 软件测试的步骤
1.5 习题
第2章 测试设计与管理
2.1 测试设计
2.1.1 测试设计概述
2.1.2 测试需求分析
2.1.3 测试用例
2.1.4 测试用例管理
2.2 测试管理
2.2.1 测试管理概述
2.2.2 测试计划制订
2.2.3 测试报告
2.3 实训
2.4 习题
第2部分 软件测试方法篇
第3章 生存周期测试方法
3.1 生存周期文档审查
3.1.1 生存周期文档审查概述
3.1.2 可行性分析阶段
3.1.3 开发计划阶段
3.1.4 需求分析阶段
3.1.5 架构设计阶段
3.1.6 概要设计阶段
3.1.7 详细设计阶段
3.1.8 系统测试阶段
3.1.9 系统交付阶段
3.2 传统测试阶段测试
3.2.1 代码会审
3.2.2 单元测试
3.2.3 集成测试
3.2.4 系统测试
3.3 验证阶段测试
3.3.1 冒烟测试
3.3.2 确认测试
3.3.3 验收测试
3.3.4 用户测试
3.3.5 独立测试
3.4 交付阶段测试
3.4.1 安装环境测试
3.4.2 试运行测试
3.4.3 安装/卸载测试
3.5 运行维护阶段测试
3.5.1 软件维护
3.5.2 回归测试
3.6 实训
3.7 习题
第4章 黑、白、灰盒测试方法
4.1 黑、白、灰盒测试方法概述
4.1.1 黑、白、灰盒测试方法简介
4.1.2 黑、白、灰盒测试的优缺点
4.1.3 黑、白、盒测试与静动态测试的关系
4.2 黑盒测试
4.2.1 黑盒测试概述
4.2.2 黑盒测试方法
4.2.3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
4.3 白盒测试
4.3.1 白盒测试概述
4.3.2 白盒测试方法
4.3.3 静态结构分析法
4.3.4 逻辑覆盖法
4.3.5 基本路径法
4.3.6 程序插桩法
4.3.7 域测试
4.3.8 符号测试
4.3.9 Z路径覆盖
4.3.10 程序变异
4.4 灰盒测试
4.4.1 灰盒测试概述
4.4.2 灰盒测试应用
4.5 实训
4.6 习题
第5章 功能与性能测试方法
5.1 功能与性能测试简介
5.2 功能测试
5.2.1 功能测试概述
5.2.2 功能测试的实施
5.3 性能测试
5.3.1 性能测试概述
5.3.2 几种主要的性能测试
5.3.3 性能测试的步骤
5.3.4 性能测试方案
5.4 安全性测试
5.4.1 安全性测试概述
5.4.2 安全性测试方法
5.4.3 安全性测试过程
5.4.4 系统安全测试的内容
5.4.5 安全性测试用例设计
5.5 Web应用系统测试
5.5.1 Web应用系统功能测试
5.5.2 Web应用系统性能测试
5.5.3 Web应用系统用户界面测试
5.5.4 Web应用系统客户端兼容性测试
5.5.5 Web应用系统安全测试
5.6 实训
5.7 习题
第3部分 现代测试技术篇
第6章 现代测试方法
6.1 面向对象测试方法
6.1.1 面向对象测试概述
6.1.2 面向对象测试模型
6.1.3 面向对象测试的方法
6.2 敏捷测试方法
6.2.1 敏捷测试概述
6.2.2 敏捷测试的流程
6.2.3 敏捷测试的实施
6.2.4 敏捷测试的管理
6.3 探索性测试
6.3.1 探索性测试概述
6.3.2 探索性测试的过程
6.3.3 探索性测试的管理
6.4 模糊测试
6.4.1 模糊测试概述
6.4.2 模糊测试的阶段
6.4.3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
6.4.4 Web应用程序模糊测试
6.5 云测试
6.5.1 云计算简介
6.5.2 云测试概述
6.5.3 云测试抽象模型
6.5.4 云测试平台搭建
6.5.5 云测试关键技术
6.6 国际化和本地化测试方法
6.6.1 国际化和本地化测试概述
6.6.2 国际化测试
6.6.3 本地化测试
6.7 基于组件、模型的测试方法
6.7.1 基于组件的测试方法
6.7.2 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
6.8 实训
6.9 习题
第7章 自动测试方法
7.1 自动测试概述
7.2 自动测试准备工作
7.2.1 选择自动测试级别
7.2.2 实施自动测试的条件
7.3 自动测试技术
7.3.1 捕获和回放技术
7.3.2 脚本技术
7.3.3 自动比较技术
7.3.4 脚本预处理技术
7.4 自动测试框架
7.4.1 自动测试框架概述
7.4.2 自动测试框架分类
7.4.3 自动测试框架的因素
7.4.4 自动测试框架设计
7.5 自动测试工具
7.5.1 自动测试工具分类
7.5.2 常用自动测试工具简介
7.5.3 测试工具的选择
7.6 实训
7.7 习题
附录A 软件测试方法简介
附录B 英汉对照表
参考文献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部分 软件测试基础篇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1.1 软件缺陷与软件测试
1.1.1 软件缺陷
1.1.2 软件测试
1.2 软件测试模型
1.2.1 V模型
1.2.2 W模型
1.2.3 X模型
1.2.4 H模型
1.2.5 前置模型
1.3 软件测试方法及分类
1.3.1 按生存周期分类
1.3.2 按实施测试部门分类
1.3.3 按是否执行被测软件分类
1.3.4 按是否检查程序代码分类
1.3.5 按测试功能性能分类
1.3.6 按是否使用自动测试工具分类
1.3.7 按应用领域分类
1.3.8 其他分类方式
1.4 软件测试的步骤
1.5 习题
第2章 测试设计与管理
2.1 测试设计
2.1.1 测试设计概述
2.1.2 测试需求分析
2.1.3 测试用例
2.1.4 测试用例管理
2.2 测试管理
2.2.1 测试管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