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序]走出中國歷史意識的沼澤地
在世界現存國家中,我們這個國家太過古老。用戴高樂的話說,中國是一個比歷史還要悠久的國家。惟其古老,惟其漫長,也就必然會有許許多多「老年病」。如今,我們的城市生存方式已經在表面上跨入了物質生活水平的前列;可是,我們的文明發展程度依然是農業文明的根底,種種嚴重問題上下頭疼;我們廣大農村的大部分,更是「淘洗正未有窮期」的殘農文明生存狀態。我們的整個社會,陷入了沉渣已經被攪起,但是卻沒有過濾方法的嚴重困境。中國文明向前發展,方向何在?從國家高層到中國公民,每個人都面臨著「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的嚴峻拷問。
上 篇
第一編 我們的文明史意識
我們的國家與民族,必須對自己的五千年傳統文明做出全面的、深刻的重新解讀與重新認識,藉以確定我們實現文明跨越的歷史根基。如果不能清楚地回答這些問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就會始終停留在文明話語權缺失的狀態。在文明繼承的意義上,我們必須具有一種立足於整體中國文明史的大器局,大氣魄。我們的文明視野,必須高高越過兩千餘年的文明停滯期,直接與我們的原生文明時代實現精神對接,直接與我們的文明正源實現精神對接。那裡有我們的光榮,那裡有我們的夢想,
突破史障 尋求中國文明正源
確立中國文明的繼承原則
我們的整體困境 世界文明的沼澤期
文化霸權與文明衰落
第二編 大秦帝國:中國統一文明的正源
大秦帝國是中國文明的正源。大秦帝國所處的時代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偉大的秦帝國驟然消逝于歷史的天宇,是中國文明史的一個巨大變數。偉大的原生文明淡出於高端文明視野,是中國文明史的一幕深刻悲劇。雖然,我們對那個偉大的帝國及那個偉大的時代,有著太多太深的誤解。但是,我們畢竟在那個時代的光焰所照耀的旅程上走了過來。時空漸漸深邃,光焰漸漸暗淡。是歷史的煙塵淤塞了遙遠的文明之光,還是現實的紛擾遮蔽了我們的視野,抑或,我們已經飛入了歷史的太空,再也不需要民族傳統的根基?
有哪一個時代,承受了無盡的指控,卻依然堅實地支撐著她的後世子孫們。
秦帝國是中國統一文明正源
祭秦論:中國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
中華民族必須擁有強大的文明話語權
歷史主義是理清中國文明史的根基
——就《大秦帝國》創作理念答十年批評群
文明開掘——《大秦帝國》的精神本位
文明視野 歷史文學創作的深化
附錄:散記
太行巍巍話長平
追夢大秦:溯洄遊之 道阻且長
雪意把酒話秦風
萬古秦風:關於秦人的時間簡史
下篇
第三編 戰國之興亡反思——新六國論
好戰者必亡,忘戰者必危;國家生存之道,寓於對戰爭的常備不懈之中。縱觀中國歷史,舉凡耽於幻想的偏安忘戰政權,無一不導致迅速滅亡。夏商周三代以至春秋戰國,大國將生存希望寄託於虛幻的盟約之上,置身於天下風雲之外而偏安一隅,甚至連國破家亡之時最起碼的抗爭都放棄者,必亡。
亡韓論:忠直術治而亡 天下異數哉
亡趙論:烈亂族姓亡強國 不亦悲乎
亡燕論:迂闊固守王道的悲劇
亡魏論:緩賢忘士 天亡之國也
亡楚論:故楚亡楚皆分治
亡齊論:戰國之世偏安忘戰 奇也
第四編 戰國人物論
在那個「求變圖存」的時代,他們自覺地捲入了歷史大潮,既強烈地追求著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又自覺擔負起了天下興亡的重擔。他們的生命,他們的信念,融入了當時的國家生存競爭,融入了當時的社會變革洪流,也融入了華夏文明史的發展進程。從這一意義上說,他們的個人命運,已經變成了國家命運與族群命運的縮影。他們的自我價值實現得愈是充分,他們融入國家命運的程度愈高,他們的命運自由度就愈是狹小,甚至最終完全地喪失了對自我命運的支配權。縱然如此,他們義無反顧,死不旋踵,一代一代地推進著社會變革。
布衣赴難 中國文明史最絢爛血花
秦孝公嬴渠梁 政治天宇的太陽
吳起 為變法死難的第一個布衣钜子
墨子墨家 被歷史速凍的烈焰利劍
呂不韋 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的最高峰
荀子 戰國最具獨立品格的思想家
韓非《孤憤》 戰國法家的命運預言書
趙雍 戰國最為英雄浪漫的國王
趙佗 嶺南文明的第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