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正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紹傅斯年的成長歷程,包括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及其與新潮社、五四運動的關係,這些為他日後學術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新歷史學派的形成》,介紹傅斯年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實證主義、自然科學、心理分析及比較語言學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回國後,傅斯年建立了史語所,集中了一批中國學術的精英,如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展開學術研究工作,史語所成為傅斯年們的舞台? ? ;
第三章,《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討,傅斯年打破了中國古代歷史研究的單一體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論,代表著作是《夷夏東西說》(1935年),並重新描繪出古代歷史的畫卷。王先生檢討了傅斯年的理論的價值、影響及值得商榷之處;
第四章,《反內省的道德哲學》,作者結合了當時的時代思潮,精闢地分析了知識分子群體的矛盾心態,指出傅斯年在反對傳統的道德內省哲學時與清代考據派學者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為參照系和武器,對中國的內省的道德傳統進行駁斥。傅斯年集中地對“性”、“命”、“令”、“心”這幾個關鍵概念作了詳細的辨證,寫成《性命古訓辨證》(1940年);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負》,在這一章中,作者認為中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主義興起、專制政治下民主與獨裁辯論的高漲、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個人主義、反傳統、倡導純學術等成為一種負擔,並闡述這種轉變的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時代人所受的影響;
第六章,《中央集權的統治與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將蔣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國領導人,但是蔣介石的獨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滿,因此他對蔣的態度是複雜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已經漸漸緩解了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之間的張力。
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與1895年後的知識思潮》、《結語: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書前附有傅斯年年表,書後附有兩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諷刺顧頡剛推翻中國古代史真實性的方法論的小說片段,另一篇是傅與當時的國民黨參謀長陳布雷關於蔣介石的為人的談話——這兩篇短文再次為書的標題作下註釋:歷史與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開的干戈。
作者簡介:
王汎森,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學術史; 曾獲國立台灣大學學士、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師從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王汎森
優惠價: 88 折, NT$ 238 NT$ 270
限量商品已售完
本書正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紹傅斯年的成長歷程,包括在北京大學的學習,及其與新潮社、五四運動的關係,這些為他日後學術思想的發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第二章,《新歷史學派的形成》,介紹傅斯年在倫敦和柏林的學習,實證主義、自然科學、心理分析及比較語言學都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回國後,傅斯年建立了史語所,集中了一批中國學術的精英,如陳寅恪、趙元任、李濟等,展開學術研究工作,史語所成為傅斯年們的舞台? ? ;
第三章,《走向中國文明多元起源論: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們展示了上個世紀史學家們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討,傅斯年打破了中國古代歷史研究的單一體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論,代表著作是《夷夏東西說》(1935年),並重新描繪出古代歷史的畫卷。王先生檢討了傅斯年的理論的價值、影響及值得商榷之處;
第四章,《反內省的道德哲學》,作者結合了當時的時代思潮,精闢地分析了知識分子群體的矛盾心態,指出傅斯年在反對傳統的道德內省哲學時與清代考據派學者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為參照系和武器,對中國的內省的道德傳統進行駁斥。傅斯年集中地對“性”、“命”、“令”、“心”這幾個關鍵概念作了詳細的辨證,寫成《性命古訓辨證》(1940年);
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負》,在這一章中,作者認為中日戰爭爆發後民族主義興起、專制政治下民主與獨裁辯論的高漲、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個人主義、反傳統、倡導純學術等成為一種負擔,並闡述這種轉變的錯綜複雜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時代人所受的影響;
第六章,《中央集權的統治與一個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將蔣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國領導人,但是蔣介石的獨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滿,因此他對蔣的態度是複雜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已經漸漸緩解了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之間的張力。
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與1895年後的知識思潮》、《結語: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書前附有傅斯年年表,書後附有兩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諷刺顧頡剛推翻中國古代史真實性的方法論的小說片段,另一篇是傅與當時的國民黨參謀長陳布雷關於蔣介石的為人的談話——這兩篇短文再次為書的標題作下註釋:歷史與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開的干戈。
作者簡介:
王汎森,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主要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學術史; 曾獲國立台灣大學學士、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師從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