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哲學。我注意到,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後處在不斷變換之中,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蘇東巨變,使得馬克思在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論爭中不僅沒有成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為“被告”,其“形象”任憑“原告”的言說隨意塗抹。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論著都是重讀馬克思的結果,或者說,是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變化:一是把代序言“光榮的路是狹窄的”改為“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二是把四編改為上、下篇,並刪去了第四編的全部內容;三是對文章進行了調整,除刪去的第四編外,還刪去“馬克思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辯護”、“物質、實踐、世界:關於馬克思哲學三個基本範疇的再思考”、“課題設計、資料分析和模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問題、觀點與思路”、“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的歷史沉思”、“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的再思考”八篇文章,增加了“馬克思哲學的後現代意蘊”、“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一種新解讀”、“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徵和意義”、“史達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後殖民主義:實質、特徵及其局限”十篇文章。
第二版形式上看是一本論文集,實際上是一部學術專著。它圍繞著馬克思哲學及其當代意義這一主題編輯而成,各篇文章之間具有內在關聯,表現為一個理論整體。其中,上篇側重於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徵和基本觀點研究,把馬克思哲學置於西方哲學史和西方現代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這一宏大理論背景中重新探討它的主題、體系特徵和當代意義,力圖用新的科學和哲學研究成果闡釋已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展現被現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忽視、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一點;下篇側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及西方現代哲學研究,重新考察了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思維邏輯,考察了馬克思以後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演變,並從馬克思的觀點出發分析了西方歷史哲學、西方社會科學方法、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以及胡
塞爾、德里達的思想轉變,以凸顯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作者簡介:
楊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唯物論研究》(日本)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篇;出版《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
當代意義》《楊耕集》等著作十部;主持編寫國家級教材五部;科研成果六次獲國家級獎,七次獲省部級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楊耕
優惠價: 83 折, NT$ 299 NT$ 360
限量商品已售完
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哲學。我注意到,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後處在不斷變換之中,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蘇東巨變,使得馬克思在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論爭中不僅沒有成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為“被告”,其“形象”任憑“原告”的言說隨意塗抹。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論著都是重讀馬克思的結果,或者說,是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變化:一是把代序言“光榮的路是狹窄的”改為“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二是把四編改為上、下篇,並刪去了第四編的全部內容;三是對文章進行了調整,除刪去的第四編外,還刪去“馬克思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辯護”、“物質、實踐、世界:關於馬克思哲學三個基本範疇的再思考”、“課題設計、資料分析和模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環節”、“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問題、觀點與思路”、“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的歷史沉思”、“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的再思考”八篇文章,增加了“馬克思哲學的後現代意蘊”、“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一種新解讀”、“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徵和意義”、“史達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後殖民主義:實質、特徵及其局限”十篇文章。
第二版形式上看是一本論文集,實際上是一部學術專著。它圍繞著馬克思哲學及其當代意義這一主題編輯而成,各篇文章之間具有內在關聯,表現為一個理論整體。其中,上篇側重於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徵和基本觀點研究,把馬克思哲學置於西方哲學史和西方現代哲學包括後現代主義這一宏大理論背景中重新探討它的主題、體系特徵和當代意義,力圖用新的科學和哲學研究成果闡釋已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展現被現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忽視、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一點;下篇側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及西方現代哲學研究,重新考察了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思維邏輯,考察了馬克思以後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演變,並從馬克思的觀點出發分析了西方歷史哲學、西方社會科學方法、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以及胡
塞爾、德里達的思想轉變,以凸顯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作者簡介:
楊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唯物論研究》(日本)等報刊上發表論文200篇;出版《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
當代意義》《楊耕集》等著作十部;主持編寫國家級教材五部;科研成果六次獲國家級獎,七次獲省部級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