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科學的實踐觀提到首位,把實踐基礎上的主客體辯證關係作為自身理論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主體性思想既是對以往哲學理論長期發展的科學總結,又為哲學理論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它在客觀規律性與實踐主體性的統一中層開對主體性的研究,突出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的批判的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主體性思想是當今我們研究哲學主體性理論的重要指導思想。
第一節人作為主體的質的規定性
一、馬克思關於主體人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不同於舊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地方,在於強調實踐範疇的重要性,即,在承認物質世界的客觀實在性和自然界對人的優先地位的前提下,把主體一人的能動實踐性提到重要地位。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體性思想,必先考察馬克思關於主體人的理論。恩格斯曾把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稱為“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馬克思的“新世界觀”也就是區別於舊哲學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其內在本性和本質特徵是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對人和世界及其關係進行實踐的、總體的思考和把握。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新世界觀”的核心和基礎,也是貫徹於《提綱》的一根紅線。 實踐觀的基礎和核心地位決定了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出發點必然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馬克思把人看作是與他周圍世界相對應的,具有創造性、能動性的主體,把人的能動的實踐活動提到首位,並由此出發闡述了自己在人的本質和主體性原則問題上的“新唯物主義”哲學理論。 馬克思堅持從現實的、感性的、從事實際活動的、社會歷史的人出發,建立了完整而科學的“感性活動著的人”的理論,亦即主體人的理論。馬克思認為,作為主體的人,首先無疑“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這就是說,人是大自然進化的產物,是一種自然體、一種生命。馬克思承認“自然人”的存在,但並不停留在“自然人”上,而只是把“自然人”作為把握作為主體的人的生物學前提。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的論述表明,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本質屬性是其社會性。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是社會關係的承擔者和體現者。人既是社會的前提,又是社會的產物。“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繫”。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人,而總是生活在確定的社會形式、社,會關係之中的。人的社會性,賦予人的意識性。人在社會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