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道”,原本是路的意思。路有出發點,有目的地,也有由此及彼的過程。道家的“道”就是由路的這些意義抽象、昇華而來。道家用一個“大”字來禮讚它,稱之為“大道”。“大道”既是天地萬物的起源,又是天地萬物的歸宿,還是天地萬物演化的過程和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人作為萬物之一,自然也受“大道”的支配。道家對“道”的闡釋,有把自然人文化和把人文自然化的傾向。不過,其落腳點仍在人文,只是強調人文本於自然,應效法自然而已。作者從事到家研究二十幾年,1992年出版過《無為論》,1998年出版這本《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2000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道家演義》。嶽麓書社再版《道家及其對文學的影響》時,作者進行了較大的修改,使之進一步完善。
章節試閱
一、莊子的人生目標
要理解莊子解決人生矛盾的方法,首先應理解莊子的人生目標。《莊子》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不同的研究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就是《養生主》所說的“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就個體來說,就是“保身”“全生”。“保身”“全生”的目標是“盡年”。
一說到“保身”,就往往為志士仁人所嗤笑,今天甚至還有人稱之為“保身哲學”,對它加以貶低。其實古人很看重這一點,認為只有深明哲理、智慧明達的人才能做到保身,所以《詩經·大雅·?民》讚揚周宣王的輔臣仲山甫,說他“既明且哲,善保其身”。孟子強調舍生取義,但他也反對作無故的犧牲,要求人們盡可能避免“死於非命” (《孟子'盡心上》)。可見“保身”實是古人普遍重視的問題。
“保身”指保全生命,“全生”從字面上講也可解作保全性命;但實際上兩者是有差別的。保身指的是保全身體,全生指保全生命之所以成其為生命的東西。成玄英用“保守其身,全其生道”(《莊子集釋》)來詮釋,十分正確。
生命之所以成其為生命,不僅指人的肉體,更指人內在的生命力、意志、氣質、才德、智慧、思想境界等精神性的東西。所以“全生”的意蘊是很廣泛深邃的,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保養肉體。
“盡年”,就是要活到人可以活到的歲數。從出生那天起一直到自然死亡,才算走完了生命的歷程,才能叫作“盡年”。“盡年”是莊子人生哲學的具體目標,也是最能體現智慧的地方。《大宗師》說:“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智) 之所知以養其知(智) 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智) 之盛也。”
《人間世》接輿歌中有兩句歌詞,叫作“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來世”就是“未來”,“往世”就是“過去”。人生有限,這“限”就限在人只佔有“過去”和“未來”之間一個極短暫的時段。人無法追溯過去,也無法佔有未來,這就強調了人的現實性和當下性,這也是莊子哲學與基督教、佛教之類的宗教的不同之處。基督教和佛教都強調人活著就是受罪,希望只在天國或彼岸。莊子雖然也承認人生充滿苦難和不幸,或者說人生簡直就是一場悲劇,但他卻始終強調要把握好現實人生,使自然賦予人的生命能有一個完整的過程,而不至於中途夭折。P116-117
一、莊子的人生目標
要理解莊子解決人生矛盾的方法,首先應理解莊子的人生目標。《莊子》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不同的研究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就是《養生主》所說的“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就個體來說,就是“保身”“全生”。“保身”“全生”的目標是“盡年”。
一說到“保身”,就往往為志士仁人所嗤笑,今天甚至還有人稱之為“保身哲學”,對它加以貶低。其實古人很看重這一點,認為只有深明哲理、智慧明達的人才能做到保身,所以《詩經·大雅·?民》讚揚周宣王的輔臣仲山甫,說他“既明且哲,善保其身”。孟子強調舍生...
目錄
前言
第一編道家總論
第一章關於道家
第一節道家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道家的主要典籍
第二章道家與道教的關係
第一節道家同道教的區別
第二節道教對道家思想的繼承
第三章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二編老子
第一章老子思想的淵源與特點
第一節老子其人其書考略
第二節老子思想的淵源
第三節老子之“道”的特點
第二章老子的“聖人”觀
第一節《老子》中“聖人”的內涵
第二節後世對老子“聖人”的解讀與重構
第三章老子的社會文化批判與理想
第一節老子的社會文化批判
第二節老子的社會文化理想
第三編莊子學派
第一章莊子思想產生的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莊子所處的時代及其人其書
第二節老莊同周文化、楚文化及中原古文化之關係
第三節莊子之“道”與老子之“道”之異同
第二章莊子的悲劇意識與化解方式
第一節莊子對人生矛盾的揭示
第二節莊子化解人生悲劇的方式
第三章莊子的社會文化批判及其理想
第一節莊子進行社會文化批判的標尺
第二節莊子對儒墨名法以及世俗的批判
第三節莊子的社會文化理想
第四編黃老學派
第一章黃老派形成之時地考索
第一節黃老派產生之時間
第二節黃老派產生之地域
第二章黃老派之代表作——《黃老帛書》
第一節《黃老帛書》成書年代考辨
第二節黃帝傳說與《黃老帛書》
第三節從《黃老帛書》看黃帝與老子的關係
第三章黃老派在戰國中後期的發展
第一節稷下黃老學派
第二節申、韓的黃老思想
第三節《鶚冠子》 、《文子》、《呂氏春秋》諸書的黃老思想
第四章漢初黃老理論的實施及總結
第一節黃老理論實施的社會條件
第二節黃老理論實施的大致情況
第三節黃老派退出歷史舞臺的原因
第四節司馬談、劉安的黃老思想
第五編道家對文學的影響
前言
第一編道家總論
第一章關於道家
第一節道家的基本特點
第二節道家的主要典籍
第二章道家與道教的關係
第一節道家同道教的區別
第二節道教對道家思想的繼承
第三章道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二編老子
第一章老子思想的淵源與特點
第一節老子其人其書考略
第二節老子思想的淵源
第三節老子之“道”的特點
第二章老子的“聖人”觀
第一節《老子》中“聖人”的內涵
第二節後世對老子“聖人”的解讀與重構
第三章老子的社會文化批判與理想
第一節老子的社會文化批判
第二節老子的社會文化理想
第三編莊子學派
第一章莊子思想產生的社會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