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遜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是“當代浙江學術文叢”之一,全書共分6個章節,主要對詹姆遜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作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文化危機:現代性文化歷程反思;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點:意識形態和烏托邦;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背景:宏觀社會語境分析;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前批判:意識形態傳統批判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馬良,男,1964年9月出生,浙江海鹽人。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工作系主任。曾就讀於浙江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並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高校哲學、社會學等專業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社會政策、弱勢群體相關理論等。已經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兩部。
章節試閱
新康得主義的代表性人物恩斯特•凱西爾(西美爾的學生),他要創立文化哲學體系,其最著名的《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著作的主題就是要證明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凱西爾認為:“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可以被稱之為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歷程。”在凱西爾那裏,“人一符號一文化”是“三位一體”的,也就是說,人就是符號,就是文化,這是不同的三個“位格”,而不是三個不同的存在物。人作為活動的主體就是“符號活動”,而作為這種活動的實現就是“文化”,人與其說是“理性的動物”,還不如說是“符號的動物”,也即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的動物。在凱西爾那裏,人類生活和歷史的多樣性都可以被抽象為“符號”對“文化”的各種關係。在凱西爾的觀點中,人就是“符號”的人,但是,這樣的人也就被抽取了“現實”狀態,人類的文化也演變為一種既定的“先驗的構造”,全部的文化都是人自身以其自己的符號化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產品”,而不是從主動或被動接受實在世界而直接給予的“事實”而來。凱西爾文化哲學中康得的先驗主義知識論色彩還是非常嚴重的。 因此,在凱西爾的人類文化哲學中,文化本身是人的“勞作”的能力的象徵,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才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並且也只能在文化活動中,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確實,在現實人的感性經驗中,人們決不可能發現構成文化世界的各種活動能夠“和諧相處”,反而常常能看到的是無休止的衝突和鬥爭。例如,科學思維和神話思維之間的矛盾及衝突,宗教及其組織為了捍衛其純潔性卻要打壓科學發展並壓制藝術的想像力。“人類文化的統一和和諧似乎至多是一種善良的欺騙而已——它不斷地被真實事件進程所挫敗。”在人類文化的創造性活動中,各種外顯性的文化都可以分成不同的活動,沿著不同的路線發展,並追求不同的目的。這樣,凱西爾的人類文化哲學並不能滿足於人類活動的外在結果,其所要追求的不是結果的統一性而是活動本身的統一性,不是產品的統一性而是創造過程的統一性,也就是說,要追求的不是抽象的文化、也不是抽象的人,而是要去研究人的文化的創造性活動本身,研究人的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文化是人的主體性特徵。
新康得主義的代表性人物恩斯特•凱西爾(西美爾的學生),他要創立文化哲學體系,其最著名的《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著作的主題就是要證明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凱西爾認為:“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可以被稱之為人不斷自我解放的歷程。”在凱西爾那裏,“人一符號一文化”是“三位一體”的,也就是說,人就是符號,就是文化,這是不同的三個“位格”,而不是三個不同的存在物。人作為活動的主體就是“符號活動”,而作為這種活動的實現就是“文化”,人與其說是“理性的動物”,還不如說是“符號的動物”...
目錄
引言 緣起於科學技術的“不確定性” 第一章 文化危機:現代性文化歷程反思 一、視野拓展:文化概念的主客體維度 1.文化的客體功能性維度 2.文化的主體性自我意識維度 二、概念辨析:現代、現代化、現代主義、現代性 1.對“現代”概念的理解 2.對“現代化和現代主義”概念的理解 3.對“現代性”概念的理解 三、歷史進程:人類理性精神發展之路 1.人類理性覺醒時期 2.人類理性獨立時期 3.人類理性崇拜時期 四、路徑依賴:現代性文化反思 1.現代性文化反思:理性吊詭和文化批判 2.全面檢討:四種反思的理論 第二章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點:意識形態和烏托邦 一、後現代主義: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轉向 1.對待後現代主義的辯證態度 2.後現代主義中的馬克思主義發展 二、人的存在方式:意識形態和人 1.“意識形態”概念的傳統理解及其泛化 2.意識形態的主體性和客體性 三、人的理想寄託:“烏托邦”情結 1.道德意義上的烏托邦 2.政治意義上的烏托邦 3.文化意義上的烏托邦 四、理論軌跡:詹姆遜後現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闡釋學 1.詹姆遜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角 2.詹姆遜學術思想的發展軌跡 第三章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背景:宏觀社會語境分析 一、全球化哲學語境:“後現代”的歷史解釋 1.全球化發展的理論研究 2.“後現代”的歷史解釋 二、社會基礎的變革:世界政治新秩序下的馬克思主義 1.後現代主義的宏觀社會背景 2.新秩序下各種新馬克思主義的分析 三、意識形態理論的論辯:終結論及其理論發展 第四章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前批判:意識形態傳統批判 一、從托拉西到黑格爾: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 二、理論的元批判: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 1.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原理 2.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基本特徵 3.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元批判 三、思維中的辯證法: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批判 1.對馬克思意識形態理論的理解 2.論馬克思意識形態的生命力 3.思維中的辯證法:徹底批判的意識形態理論 四、批判的批判:錯誤意識、領導權和文化物化 1.錯誤意識和科學意識的對立 2.領導權或階級統治合法性(進步和反動的對立) 3.物化的意識形態的批判 五、批判的轉向:從文化批判到語言批判 1.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 2.阿爾圖塞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理論 3.支配權的意識形態 4.語言上異化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五章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構建:意識形態闡釋學 一、文化的闡釋模式:後現代意識形態理論 1.對“文化和闡釋模式”的理解 2.對後現代意識形態及其作用的理解 二、三大基本原則: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徵 1.敍事和闡釋相統一的原則 2.總體化的原則 3.形式辯證法的原則 三、文本闡釋困境:文本闡釋的意識形態性 1.對文本闡釋模式的評價 2.基督教經典闡釋的啟示 3.文本闡釋的“三個視域” 四、歷史闡釋困境:歷史闡釋的意識形態性 1.歷史主義的困境 2.四種傳統解決“困境”的方法 3.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解決方法 第六章 後現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實證:資本主義文化分期理論 一、文化主導邏輯:生產方式邏輯的重新讀解 1.文化分期思想的形成 2.裏斯曼的《孤獨的人群》的影響 二、文化分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闡釋學 1.現實主義的意識形態問題 2.現代主義的意識形態問題 三、後現代主義: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四、超越後現代主義:認知測繪理論 結語 現代性和意識形態性 附錄 論中國文化對布萊希特戲劇實踐和理論的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引言 緣起於科學技術的“不確定性” 第一章 文化危機:現代性文化歷程反思 一、視野拓展:文化概念的主客體維度 1.文化的客體功能性維度 2.文化的主體性自我意識維度 二、概念辨析:現代、現代化、現代主義、現代性 1.對“現代”概念的理解 2.對“現代化和現代主義”概念的理解 3.對“現代性”概念的理解 三、歷史進程:人類理性精神發展之路 1.人類理性覺醒時期 2.人類理性獨立時期 3.人類理性崇拜時期 四、路徑依賴:現代性文化反思 1.現代性文化反思:理性吊詭和文化批判 2.全面檢討:四種反思的理論 第二章 後現代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