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是民國時期最高學術研究機構,可謂民國政府的美服桂冠。
本書以抗戰開始後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莊時期的故事為重點,對胡適、李濟、傅斯年、董作賓、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壽、曾昭燏等學者作了深入細緻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躍然紙上,如實展現了一輩學人在戰亂年代紮根山坳的學術追求與家庭生活,反映了時代變遷中的個人遭際與家國命運。
作者治學勤謹,爬梳史籍、鉤沉史事、探訪史跡,還原史實。材料豐贍,視角獨特,往往從平凡瑣事切入歷史肌理,把社會生活與學術思想巧妙地勾聯起來,呈現歷史事件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本書行文平易,故事生動,並配有大量罕見的歷史照片,圖文並茂,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岱峻,本名陳代俊,原籍四川資陽,現定居成都。1982 年畢業于重慶師大中文系,執業媒體,業餘文學創作,曾獲全國及四川省多項文學獎。上世紀90 年代轉入民國學術史及學人研究,著有《發現李莊》《消失的學術城》《李濟傳》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余英時、王汎森、王明珂、羅志田 熱誠推薦
★許倬雲 感慨作序:讀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親切,又多感慨。這本書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猶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現學人風采,第一手資料講述家常瑣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圖文並茂”
★為山坳上的學術殿堂立碑 為淒風苦雨中的學人塑像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余英時、王汎森、王明珂、羅志田 熱誠推薦
★許倬雲 感慨作序:讀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親切,又多感慨。這本書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猶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現學人風采,第一手資料講述家常瑣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圖文並茂”
★為山坳上的學術殿堂立碑 為淒風苦雨中的學人塑像
章節試閱
“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李健吾在抗戰勝利後曾如此評價林徽因。他與林徽因過從甚密,所述應當中肯。但我研究李莊數年,也看到了林徽因許多不為人知的軼事。前些年寫作《李濟傳》,李濟之子李光謨先生給我提供了兩封林徽因在1945 年中秋前寫給他父母的信,從那些文字中我讀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溫柔賢良的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系出名門,留學美國,兼善東西方文化,酷愛藝術。那時北平的北總布胡同,他們是花信風,幾乎每週六家裡都是花團錦簇。那撥“星期六朋友”,如詩人徐志摩、政治學家張奚若、哲學家鄧叔存、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等,常跨過一扇門,從金嶽霖的小院徑直來到梁家“太太的客廳”。後來自美來華的學者費正清、費慰梅夫婦也卷了進來,一時間儼然“國際藝術沙龍”。
沙龍的老闆是金岳霖,他是梁林家的老朋友,在清華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與梁林是先後同學,後入哥倫比亞大學學政治。回國後執教清華、北大。他高大帥氣,西裝革履,極為紳士。主持人是集才華和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太太的客廳”中,人們如眾星捧月,
聽她以詩的語言和藝術的眼光,大談旅途見聞、讀書心得、人生感悟。林徽因顧盼生輝、光彩照人,思維敏銳,擅長提出和捕捉話題,具有控制場面和調動情緒的本領。客廳裡笑語歡聲,迸珠濺玉。蕭乾曾記下1933 年11 月初的一個星期六的下午:
那天,我穿著一件新洗的藍布大褂,先騎車趕到達子營的沈家,然後與沈先生一道跨進了北總布胡同徽因那有名的“太太的客廳”。
聽說徽因得了很嚴重的肺病,還經常得臥床休息。可她哪像個病人,穿了一身騎馬裝(她常和費正清與夫人威爾瑪去外國人俱樂部騎馬)。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是用感情寫作的,這很難得”,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她說起話來,別人幾乎插不上嘴。別說沈先生和我,就連梁思成和金嶽霖也只是坐在沙發上吧嗒著煙斗,連連點頭稱賞。徽因的健談決不是結了婚的婦人那種閒言碎語,而常是有學識,有見地,犀利敏捷的批評。
美國漢學家費正清晚年回憶林徽因,“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位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女子,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裡,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
那時,北平的知識分子因其出身教養、興趣愛好、受學背景、專業方向的殊異而各有圈子。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華北上空籠罩著戰爭陰雲,林徽因這種招風攬月的沙龍聚會也招惹是非。1933 年10 月,作家冰心寫了一篇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在天津《大公
報》文藝副刊連載。甫一發表,就引起華北乃至全國文化界的關注。寫作的背景是北平,作者寫到,客廳裡的那位詩人捧著太太的指尖,親了一下說:“太太,無論哪時看見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雲彩……”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針對詩人徐志摩的詩作《偶然》。徐寫道:“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文潔若當時尚是中學生,後來她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說:“我上初中後,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書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說集《冬兒姑娘》給我看,說書裡那篇《我們太太的客廳》的女主人公和詩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為原型寫的。”金嶽霖也曾說過:這篇小說“也有別的意思,這個別的意思好像是三十年代的中國少奶奶們似乎有一種‘不知亡國恨’的毛病”。林徽因對冰心的譏刺做出了迅疾的回應,據李健吾回憶:“她恰好由山西調查廟宇回到北平,帶了一壇又陳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給冰心吃用。”
對這場文壇公案,後輩不容置喙。不過從林徽因的性格分析,她的患病不能說與性格全然無關。侯健在他編著的《養生箴言》一書中有言,“名過傷肺,……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則損肺氣”。此番道理病榻上為肺病所害的林徽因不會不察?可惜性格即命運。
選自《林徽因:錯位的“太太客廳”》
田野調查,是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人類學對社會科學最大的貢獻,涉及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它是一種使研究者走出傳統“書齋”的“直接觀察法”。早期人類學調查是“一個人的工作”,然“一陰一陽之謂道”,夫婦協作調查效果更佳,如以研究太平洋無文字民族而聞名的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 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就曾和丈夫一同前往南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群島(Samoa)研究薩摩亞人的青春期問題。一個人知識有限,夫妻協作,配合默契,也可以克服長期野外生活的孤獨苦悶和種種不適。在國外,這種事屢見不鮮,甚至單身男女同事相伴做田野調查也不罕見。問題是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況且是上世紀30 年代。
1934 年夏天,丁文江(字在君)就任中研院總幹事不久,即致函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禁止研究人員攜眷外出調查。此令一出,立刻招致史語所二組(語言組)主任趙元任、專任研究員李方桂激烈反對。趙元任是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漢語語言學;李方桂是芝加哥大學語言學博士,研究“非漢語語言學”1。二人在國際語言學界皆有影響。趙太太楊步偉的祖父是佛學大師楊仁山,李太太徐櫻的父親徐樹錚是北洋陸軍將領。這兩對新派夫妻一向被視為神仙眷侶。
趙元任、李方桂反對“禁止外出調查攜眷”令,甚至提出辭呈相威脅。面對兩位語言學大腕的堅強意志,傅斯年萬般為難。按說,禁令若非他的主意,至少丁文江事先會徵求他的意見。此時,他已焦頭爛額,一籌莫展。他於8 月4 日致電三組(考古組)主任李濟:
“趙堅持弟須同意攜眷調查原則;李(李方桂)仍辭。弟毫無辦法,乞兄主持。”這個燙手的山芋,李濟自然不會接,他回電傅斯年,“二組事弟不便主持,若兄有何驅使自當遵命。” 最好的辦法是睜隻眼閉隻眼,可這不是傅斯年的性格。
遭受如此激烈的反彈,丁文江也始料未及。最後,他只得“與元任當面細談兩次,一切已有比較滿意之解決”,“允將先前致史語所之正式函撤回”。
另一當事者李方桂,原本有赴雲南調查倮倮語的計劃,因禁令改弦易轍,取消了雲南之行。丁文江聞此,8 月29 日即致函傅斯年表明態度:
雲南調查事,弟始終主張。其所以中途變計者,在兄方面以為藉此調停,在弟方面則完全因為兄引“法律”,一事未了,不添事之原則而放棄。目前弟未進行者,(一)仍固尊重兄意;(二)不欲再使方桂發生任何誤會。故如方桂肯行,弟依然贊成。否則弟不主張。
直到9 月3 日,丁文江還向傅斯年談起此事的後遺症:“彼允函方桂,力勸其不再辭職,望兄在平斟酌設法(元任雲,適之拉方桂甚力,此恐不確)。”當時,胡適為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他力
邀李方桂到北大任教,接攬劉半農病逝後遺下的“語音學講座”教職。丁文江與胡適是朋友,越想越氣,處境為難,竟“以去就爭之”。後經中研院院長蔡元培斡旋勸阻胡適的行動,最後改請羅常培出任 “語音學講座”教職,事情才大體了結。
李方桂的雲南之行則因此延宕至1940 年春,而他也不會再提“攜眷調查”舊事,他帶了北大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馬學良同行。
他們到了雲南的路南縣尾則村。那次調查的結果,馬學良於1941年寫成畢業論文《撒尼倮倮語語法》,經過幾年的補充和完善,最終以《撒尼彝語研究》為書名於1950 年由中國科學院編輯,商務印書館出版。後來馬學良成為彝族語言文化研究的權威。沒想到是他成了那次“反對攜眷風波”的間接受益者。
此後,趙元任也並未有過攜眷外出做田野調查的記錄。殊不知僅隔一年,史語所風波再起。
1935 年3 月10 日,史語所在河南安陽5 侯家莊西北岡開始第十一次殷墟發掘。此次發掘所獲極豐,震驚世界。前後發掘了四座大墓,四百一十一座小墓,出土牛鼎、鹿鼎、石盤、銅盔、戈、矛等,石器、玉器多件,以及精美的象牙碗、鳥獸形儀仗等。
4 月初,董作賓(字彥堂)代表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前往考古工地監察殷墟發掘工作。他是史語所元勳,也是殷墟第一次大規模科學發掘的主持人,此後又多次參加殷墟的系統發掘,並開始對甲骨文全面研究,提出甲骨斷代的標準,主持了殷代帝王世系年譜等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引人矚目。董作賓此次到工地,有些欣欣然,竟攜女友熊海平同行,並同寓史語所安陽辦事處。
4 月9 日,李濟在得到梁思永關於此事的報告後,立即回電,要求梁思永“維持工作站最小限度紀律”。李濟的本意是木已成舟,只能杜絕環境和輿論的縱容,也想把這件事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可事情已到了不能收拾的地步。史語所歷史組研究員徐中舒自安陽返北平,向傅斯年講了此事。傅斯年怒不可遏,4 月10 日致電史語所,自請“革罰”:
中舒自彰返,始通知彥堂此行攜女友往,並住辦事處。弟汗流浹背,痛哭無已。追思本所風紀至此,皆弟之過,應即請革罰。
弟今晚赴京7,辦理交待,並候懲處。乞陳在君、元任。傅斯年下“罪己詔”,大動肝火其來有自,還引起過一場風波,他當然不願史語所再生是非,授人口實。看到所長傅斯年的“罪己詔”,李濟也于同日致函丁文江,攬咎於己,自請處分:
昨得孟真兄一電,弟為之惶恐萬分,已托元任兄轉呈,想已早在鑒中。惟弟對此事真相現在未得任何報告,詳情如何,容探明後陳報,現在嚴重局面之演成,弟實不能辭其咎,孟真兄殆無責任可言,其理由如下:
(一)此時孟真如在假期中10,代理所長職者,弟也;
(二)彥堂此行,孟真事先已表示反對,弟實允許之;
(三)此事之發生又在考古組之工作站,為弟主持之事業。
據此,則此不幸事件之責任,一切均應由弟負,孟真兄殆無責任可言。理合陳請准
予免去弟考古組主任一職,並交付懲戒,以維院紀而儆效尤。董作賓始知闖下大禍,心有戚戚,當日也向傅斯年李濟致電請罪,表達愧意:“賓因招待女同鄉參觀工作,致幹本所風紀,無任惶愧,謹請即日辭職,以謝賢明。”12 所謂“風紀”事,是4 月7 日午餐時
的一次“鬧酒”。夏鼐在日記中寫道:
這次鬧酒,與熊海平女士的在座有關。董先生原有糠糟之妻,這次由北平帶了女友來安陽玩,形同夫婦。可是王湘君背後說,這不是他的表嫂,他另有表嫂。徐中舒先生自謂是“蘿蔔乾”。熊女士這時似在北平一藝術學院讀書,酒量頗宏,大家鬧著,想灌醉她,結果她沒醉,別的人倒都喝得醉醺醺了。
“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李健吾在抗戰勝利後曾如此評價林徽因。他與林徽因過從甚密,所述應當中肯。但我研究李莊數年,也看到了林徽因許多不為人知的軼事。前些年寫作《李濟傳》,李濟之子李光謨先生給我提供了兩封林徽因在1945 年中秋前寫給他父母的信,從那些文字中我讀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溫柔賢良的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系出名門,留學美國,兼善東西方文化,酷愛藝術。那時北平的北總布胡同,他們是花信風,幾乎每週六家裡都是花團錦簇。那撥“星期六朋友”,如詩...
目錄
許倬雲序
前言
中央研究院遷台前後
董作賓攜女友田野調查風波
至剛至柔 至情至性——傅斯年與家人
山坳上的北大文研所
情隨春草綠 緣定山坳間
龍性難馴 多懷激烈——游壽的困境與突圍
靈谷煩冤應夜哭 天陰雨濕隔天涯——激流中的曾昭燏
林徽因:錯位的“太太客廳”
半個蠶繭 兩岸恩怨
梁思成:遼代的一塊木頭
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學重鎮
光風霽月 和而不同——李濟與胡適的相濟與不濟
許倬雲序
前言
中央研究院遷台前後
董作賓攜女友田野調查風波
至剛至柔 至情至性——傅斯年與家人
山坳上的北大文研所
情隨春草綠 緣定山坳間
龍性難馴 多懷激烈——游壽的困境與突圍
靈谷煩冤應夜哭 天陰雨濕隔天涯——激流中的曾昭燏
林徽因:錯位的“太太客廳”
半個蠶繭 兩岸恩怨
梁思成:遼代的一塊木頭
梁思永:未竣工的考古學重鎮
光風霽月 和而不同——李濟與胡適的相濟與不濟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