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部書信集。文中由學者、作家、媒體人、出版人等二十多位專業人士,請他們每人寫一封信件,給心中的“那個人”,藉以表述心底的一份疑問、一份敬意以及隱喻其中的傷今之意。
對應的二十多位私信的接收者均是思想、文學、科學等領域的大家,有孔子、墨子、牛頓、果戈理和梁啟超等。
這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能碰撞出什麼樣的思想火花呢?思想盡可穿越。
作者簡介:
主編:
綠茶,本名方緒曉,20世紀70年代生人。上大學期間曾在風入松書店做店員,後為店長,從此與書結緣。曾為人民網讀書頻道主編、人民網讀書論壇斑竹、《新京報·書評周刊》統籌編輯,現為《文史參考》主編。 2010年8月28日獨立創辦《綠茶書情》電子月刊,主張“閱讀需要分享”的理念。
作者群:
楊照:台灣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 《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哈佛大學史學博士候選人。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社會人類學。著有《在閱讀的密林中》、《問題年代》、《故事照亮未來》等。
余世存:作家、思想家。曾任《戰略與管理》執行主編,《科學時報》助理總編輯。
周澤雄:自由文人,文學批評家。著有《青梅煮酒》、《當代眉批》、《說文解氣》、《性格卡片》、《文人三才》、入的探討研究,集豐富性和知《望文號脈》、《追問三國》、 《齊人物論》(合作)等。
週實:作家,文學評論家。 1954年生,1976年畢業於長沙湘江師專中文科。曾為《書屋》雜誌主編。著有《愛的冰點》、《劉伯溫》、《李白》、《勞改隊軼事》、《刀俎》、《齊人物論》(合作)等。
王學泰:學者,退休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著有:《中國人的幽默》、《中國人的飲食世界》、《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水滸與江湖》、《發現另一個中國》等。
肖復興:作家。 1947年生,河北滄州人。曾任《人民文學》雜誌主編。 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著有《早戀》、《遠方的雪》、《北大荒奇遇》、《呵,老三屆》、《藍調城南》、《聆聽與吟唱》、《八大胡同捌章》等。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主任。曾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著有:《性張力下的中國人》、《年年歲歲一床書》、《性感:一種文化解釋》、《性在古代中國》等。
藍英年翻譯家。長期從事蘇俄文學、歷史的翻譯、研究和寫作。譯有《回憶果戈理》、《日瓦戈醫生》(與人合譯)、《塞納河畔》、《亞瑪街》等;
吳岳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主要學術專長是法國文學流派,現從事法國文學研究。著有:《法國文學流派的變遷》、《遠眺巴黎》等,譯有:《社會學批評概論》、《苔依絲》、《文學渴了:法朗士評論選集》等。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著有《超越革命與改良》、《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尷尬記憶》、《1911年中國大革命》等。
俞曉群:出版人。 1993年任遼寧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2009年6月任中國外文局海豚出版社社長。主持策劃出版“國學叢書”、“書趣文叢”、“新世紀萬有文庫”、《中國讀本》、“海豚書館”等,著有《人書情未了》、《這一代的書香》 、《前輩——從張元濟到陳原》、《蓬蒿人書語》等。
邵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知識分子研究。著有《瞧,這人——日記、書信、年譜中的胡適》、《知識分子與人文》、《文學與現代性批判》、《胡適與魯迅》等。
解璽璋:媒體人,文化評論家。北京人,祖籍山東肥城。 1983年初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一直供職於北京日報報業集團。著有《喧囂與寂寞》、《中國婦女向後轉》、《雅俗》等。新作《梁啟超傳》即將出版。
阿丁:真名王謹,男,70後,河北保定人。曾為麻醉醫師、新京報體育部主編、圖書出版策劃人。著有《軟體動物》、《順從的令人髮指》等。
謝志浩:河北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生於1965年,籍貫河北辛集,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學術興趣在文化史與大學史,業餘研究當代中國學術地圖。
徐慶全:《炎黃春秋》副總編輯,北京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著有《知情者眼中的周揚》、《周揚與馮雪峰》、《文壇撥亂反正實錄》等。
謝泳: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曾任《批評家》雜誌編輯、《黃河》雜誌副主編。出版過《逝去的年代》、《清華三才子》、《血色聞一多》、《書生的困境: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問題簡論》等著作。
蔣方舟,作家,清華大學學生。 1989年出生於湖北襄陽。七歲開始寫作,九歲出版散文集《打開天窗》,十一歲出版長篇處女作《正在發育》,之後又有十多部作品出版。著有《青春前期》、《都往我這兒看》、《邪童正史》、《騎彩虹者》、《第一女生》、《謠言的特點》等。
刁斗,作家,文學評論家,原名刁鐵軍,遼寧瀋陽人。著有《私人檔案》、《證詞》家》、《骰子一擲》、《獨自上升》、《痛哭一晚》、《為之顫抖》、《重現的鏡子》、怎樣製造出來的》、《我哥刁北年表》、《親合》等。
崔衛平,1956年生,江蘇鹽城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1982年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4年獲文藝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思想文化評論寫作,並譯有當代中東歐思想及文學。著有《積極生活》、《正義之前》、《我們時代的敘事》、《思想與鄉愁》等。
趙越勝,人文學者。 “趙越勝沙龍”創建人。
1978年進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參加籌辦《國內哲學動態》。 1979年進社科院研究生院,讀現代西方哲學。 1982年進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室。其創建的沙龍,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公共文化空間的營造具有較大貢獻。 1989年,移居法國經商。著有《暗夜裡執著的持燈者》、《我們何時再歌唱》、《帶淚的微笑》、《驪歌清酒憶舊時》、《燃燈者》等。
黃道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革命史研究。著有《蔣介石與中國文化》、《民族存亡的搏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百年》、《蔣家王朝1·民國興衰》等。
史航,編劇、策劃人,網絡紅人。在西祠胡同活動時他是“北方影武者”,在天涯社區他是“北方影武士”,如今在百度貼吧他叫“鸚鵡史航”。 《綠茵小子》《財神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第三部)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1.《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圖書,邀請二十多位文化界人士,以給歷史先人寫信的方式,藉以提出一點疑問、表達一份敬仰、實現一次精神穿越……
2.這些私信裡面,有些是專業研究者寫給研究對象的告白,比如謝泳寫儲安平、馬勇寫袁世凱,邵建寫梁啟超,都是在書齋裡琢磨了好些年,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例如邵建說:“以革命黨為首倡的民主主義革命,不但錯失了憲政,也錯失了民主。這是民主的劫數。”也有些私信屬於在現實生活中受夠了煙熏火燎,需要去歷史中找個前輩傾訴一下,不能叫借古諷今,多少也有些以史為鑑的意思。週實對陶淵明說:“文學若不關心政治,政治並無甚麼損失,至少沒有大的損失。政治若是關心文學,文學就難以適從了。”這些話寫給誰看的呢?只能說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躺著也中槍。
3. 寫這種公開信還有個問題,就是行文中得考慮穿插敘述性質的話,以防讀者看得暈乎。可以發現,當收信對像是很古的古人時,給讀者介紹此人情況的話反而不必多說;而越是離當代近的人,比如民國人物和經歷過1949年以後那些政治運動的苦命文人,關於他們的紛紛擾擾就得耐心解釋,但又總是欲說還休。謝泳追問:“安平先生,您在哪裡?”黃道炫講了蔣介石寫在日記裡的心路點滴,以及蔣在不同時期對政局的看法,其目的都是為了在短短一封信中,還歷史以本來的面容。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1.《私信@他們:跨越時空的對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圖書,邀請二十多位文化界人士,以給歷史先人寫信的方式,藉以提出一點疑問、表達一份敬仰、實現一次精神穿越……
2.這些私信裡面,有些是專業研究者寫給研究對象的告白,比如謝泳寫儲安平、馬勇寫袁世凱,邵建寫梁啟超,都是在書齋裡琢磨了好些年,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例如邵建說:“以革命黨為首倡的民主主義革命,不但錯失了憲政,也錯失了民主。這是民主的劫數。”也有些私信屬於在現實生活中受夠了煙熏火燎,需要去歷史中找個前輩傾訴一下,不能叫借古諷今...
目錄
一次精神穿越之旅
我想邀請一些名家,給他們心目中的“那個人”寫信,用最傳統的方式。然後呱唧呱唧說了好多名家的名字。
編輯部短暫沉默。
然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這個想法的各種操作方式。我還在沉默,心想怎麼圓說這個貌似不太靠譜的衝動想法呢?
楊照@ 孔子致豁達、開朗、叛逆的仲尼
你非但不是個無趣保守、一天到晚訂規矩的人,你還是個豪邁自在、開朗豁達而且具備幽默感的人。不然你身邊不會聚集那麼多不同個性的學生,心甘情願跟著你流浪吃苦。我的成就感就來自於認真地幫長久以來被誤會、被冤枉的你,出了一口氣。
餘世存 @ 墨子 致墨子
您不是沒有機會賺取生存的物質條件,您遊說楚王打消了侵略宋國的念頭,楚王讀了您的書,雖然不願實行您的主張,但願意包養您,後來還要給您五百里的土地。您推辭了,“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這話說得多好啊。
周澤雄 @ 韓非子 致韓公子非
您的學說最大程度地激發了一位貪婪君主的潛能,借助這種潛能,您實際上仰仗了一種理論上趨於無限的恐怖力量。任何一個有資格以“朕”自稱的傢伙,都可能被您的說法引逗得蠢血沸騰、心花怒放,就像秦王乍睹大作時那樣。
週實 @ 陶淵明 致靖節先生
文學若不“關心”政治,政治並無甚麼損失,至少沒有大的損失。政治若是“關心”文學,文學就難以適從了,想適從也難得適從,要適從也適從不好。
王學泰 @ 杜甫 致杜甫前輩
三十多年前,我們擺脫了“安貧樂道”的錯誤,中國發展繁榮了。無數的物品彷彿從地裡冒出來一樣,現在中國人面臨的不是商品短缺,而擔憂的是庫存太多,考慮的是如何把物品賣出去、消費掉。城市、鄉村到處都是新房子,道路交通,四通八達。
肖復興 @ 陸游 致陸放翁先生
在您的《劍南詩稿》的最後一頁,緊挨著《示兒》的前一首,也就是您生命中寫下的倒數第二首詩,常常被人們忽略。您還記得嗎?這首詩的名字叫《夢中行荷花萬頃中》。您是這樣寫道:“天風無際路茫茫,老作月王風露郎。只把千樽為月俸,為嫌銅臭雜花香。”
江曉原 @ 牛頓 致牛頓爵士
中國公眾先讀到含有“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之類兒童故事的普及版——相傳是一個蘋果落在您頭上而啟發了您的萬有引力理論,不過有學識的人士通常不相信真有此事;再讀到科學主義的勵志版——您被描繪成一個為科學獻身的聖人,為了研究科學,您居然連自己吃沒吃過飯也會搞不清楚。
藍英年 @ 果戈理 與果戈理的對話
我在《欽差大臣》裡對官員們百般嘲笑,劇本不僅出版,還上演了。首演的那天,沙皇率領大臣們到劇院觀看。他們是來尋開心的,喜劇嘛,逗樂而已。特別是丟爾先生飾演主角赫列斯塔科夫,丟爾是著名的喜劇演員,特別善於插科打諢,王公貴族都愛看他的表演。但沙皇和大臣越看臉色越陰沉,看完尼古拉一世說:'諸位都挨罵了,我挨得最多! ’”
吳岳添@ 法朗士致尊敬的法朗士先生
為什麼自己赤誠待人,卻始終被別人視為異己?您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在最後一部回憶錄《如花之年》的《後記》裡無可奈何地嘆息:“我只能說我是真誠的。我再說一遍:我熱愛真理,我相信人類需要真理。但是毫無疑問,人類更需要謊言,因為謊言能欺騙和安慰他,給他以無限的希望。如果沒有謊言,人類就會在絕望和厭倦中滅亡。”
馬勇@ 袁世凱穿越時空求教袁世凱
我們今天稍有不明白的是,你和你的新政府同僚既然如此恭維孫中山,那麼為什麼不在民國之後的政治架構中容納孫中山和他的那些同志呢?許多研究者在討論1912-1916年的中國歷史時,真的感慨萬千,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為什麼這樣多災多難,剛剛成立就走向解體,你對共和的誓言言猶在耳,為什麼急不可耐選擇帝制走向獨裁呢?
俞曉群 @ 張元濟 致張元濟前輩
在1958年,也就是您去世的前一年,當顧廷龍、蔡尚思等人去您的家中,請您鑑定譚嗣同先生手蹟的時候,您一面鑑定,一面用手在頸間比畫,表示譚氏是被戮就義,忽然又氣急難言,老淚縱橫。一生的痛啊,怎麼會一朝化解呢?
邵建 @ 梁啟超 致梁任公
以民主為訴求的革命,不但沒有解決也無以解決專制問題;相反,這個民族正是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走向新的專制,即把原本可以通過憲政解決也臨近解決的皇權專制推進為現代黨化形態的威權專制乃至極權專制。因此,這一段歷史可以這樣具結,以革命黨為首倡的民主主義革命,不但錯失了憲政,也錯失了民主。這是民主的劫數。
解璽璋 @ 梁啟超 致飲冰室主人
最讓我感念和受教的,還是先生至老不稍衰的哀時憂國的情懷。先生一生數變,但愛國、救國的赤子之心始終不變,先生是真正的愛國者,“斯人也,國之元氣”,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
阿丁@ 布爾加科夫致親愛的布爾加科夫大師
據我所知,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未必比你所處的時代更殘酷,但我所知道的作家,是含淚的、羨鬼的,他們奉旨寫作豐衣足食,過著你難以想像的優渥生活。
謝志浩@ 梁漱溟致梁公漱溟的一封信
令尊梁公巨川,雖做到晚清內閣中書,但非常厭棄腐儒,所以,不教《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而是送入中西小學堂,真是別具隻眼,無形之中,培養了先生帶著問題讀書的人生趣味。先生由佛入儒,亦佛亦儒,具有先秦儒家的風格,難怪在“軍調”時期,馬歇爾將軍短暫接觸先生,就對先生的翻譯葉篤義說:“梁漱溟先生是中國的甘地。”這是先生儒家本色的自然流露。
徐慶全 @ 周揚 致周揚先生
這樣簡簡單單地梳理,就可以看出,你的一生,實際上凸顯了20世紀中國革命知識分子歷史的幾個最重要的命題:革命與知識分子,革命與人性改造,革命與革命隊伍內部的鬥爭,革命政治的懲戒機制和知識分子的關係等。這些重要命題,是在研究近現代中國歷史,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時,都繞不開的。
謝泳 @ 儲安平 致儲安平先生
丁酉之年,您在《給毛主席週總理提一點意見》的發言中,用了早年羅隆基批評國民黨時創造的一個詞“黨天下”,您的命運從此開始轉變,但那篇文章,今天讀來還是令人感嘆,這篇文章沒有過時。
蔣方舟 @ 張愛玲 致張愛玲小姐
你總是把人想像得比真實更壞一些,或者說,你眼光毒辣,發現了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沒有發現的猥瑣心思,並且不憚寫出來,不管那人是不是對自己有意,或是有恩。對胡適先生,你卻是少有地留了情面。那時你們都在美國,離開了國內被人追捧、與人熱絡的環境,而都非常孤獨寂寞。
刁斗@ 格里耶阿蘭·羅伯-格里耶先生收
我喜歡法國小說家羅伯-格里耶三十年了。以前還有喜歡的理由,後來就沒了,光剩下喜歡。喜歡他成了我的習慣。戀愛的時候我就這樣。我們已約好了地獄裡見——地獄熱鬧,比天堂好玩,或如你所說,你游逛的那個世界和我混蹟的這個世界都像迷宮,是“不穩定的,浮動的,不可捉摸的”,因此,原本也就沒什麼天堂。
崔衛平 @ 趙越勝 致趙越勝兄
如果要我回答藝術與道德的關係,那麼我要說,這種關係包含在藝術家與自身的關係之內。正是這種與自身的關係,體現了藝術的倫理。一個人對自身誠實,才能夠對這個世界保持誠實。忠於自身的藝術家,才能夠忠於這個世界。即使這個人的作品暫時不被周圍環境所接受,但是如果他對自己是忠誠的,那麼必然包含了一種道德在內。
趙越勝@ 崔衛平和崔衛平談納粹美學
希特勒是學美術出身,對各類建築極有興趣。他的建築美學核心觀念就是“大”,大到讓人在建築面前化為零,從而也在這些建築物的主人面前化為零。他曾和施佩爾計劃修建一座新的總理府,他的辦公廳面積要大到九百六十平方米。那些本人並不偉大的專制暴君就是要靠這些外在的“大”來支撐自己。希特勒以為只有歷史上留下來的建築才能使人記住那個時代。
周海濱 @ 張治中 致張治中先生
發言至此已經觀點鮮明、態度堅決,而你還要最後信誓旦旦地說:“今天誰要想推翻共產黨的領導復活國民黨反動統治,像我過去和舊國民黨有過長遠深切關係的人,我首先就誓死反對,因為我還懂得愛國,我不能容許任何反對分子碰一碰我們國家的命根子,因此,我要堅決地反對右派!”
黃道炫 @ 蔣介石 給蔣中正先生
敗退台灣後,出於對毛澤東的痛恨,你常常罵毛澤東是毛毛蟲,如同孩子一樣,想著像踩死一隻毛毛蟲一樣踩死毛澤東。可惜,那隻存在於你漸漸老邁的思緒之中。在中國歷史上,你是第一個親手打下江山,又把江山失掉的人。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在對岸的夕陽殘照中,可以想像,有多少淒清寫進你的心頭。
史航 @ 孫犁 致孫犁先生
也許這幾十年的經歷,讓你有時候是閒坐悲君亦自悲,總有物傷其類的傷感,有時候害人者遭了點時代的報應,你也一樣是哀矜勿喜,所以,簡直沒有可以喜悅的契機。
“我的一生,不只不能在大事件上幫助朋友,同樣也不能幫助我的兒女,甚至不能自助。因為我一直沒有這種能力,並不是因為我沒有這種感情舊日北京,官場有俗語:太太死了客滿堂,老爺死了好淒涼。歷史上許多美麗的故事,摔琴啊,掛劍啊,都是傳說,而且出現在太平盛世故人隨便加上一撇,便可以變成敵人。”
一次精神穿越之旅
我想邀請一些名家,給他們心目中的“那個人”寫信,用最傳統的方式。然後呱唧呱唧說了好多名家的名字。
編輯部短暫沉默。
然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這個想法的各種操作方式。我還在沉默,心想怎麼圓說這個貌似不太靠譜的衝動想法呢?
楊照@ 孔子致豁達、開朗、叛逆的仲尼
你非但不是個無趣保守、一天到晚訂規矩的人,你還是個豪邁自在、開朗豁達而且具備幽默感的人。不然你身邊不會聚集那麼多不同個性的學生,心甘情願跟著你流浪吃苦。我的成就感就來自於認真地幫長久以來被誤會、被冤枉的你,出了一口氣。...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