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薈萃了文章、對話和劄記,是柯小剛近年來在道裡書院與諸位學人對話、切磋的研究成果,分為經史微言、古典文教育現代政治倫理、古典文教與現代教育、西方現代性反思、古典文教與哲學沉思、古典文教與現代技藝六個部分。“道學”,這裡指“儒家之學”,可以看做《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的核心詞匯。《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以大陸新儒家的立場,力圖走出西方中心論的蕃籬,打破“左右派”的對立,恢復儒家古典文教在現代文化生活中的生命活力。在書中,他不僅以書畫、中醫、兵法、卦象、詩歌等為路徑,探討了儒家道德心性的修養;而且在對儒家古典文獻的研究和形而上的論證之後,也對當今社會、政治、教育、倫理、中國乃至世界的未來命運投入了關注的一瞥;另一方面,誠如柯小剛在《代前言》中所言“經史互參,中西兼顧,天道人事一貫”,“殊途同歸”,他的道學“新命”同時也把“把西方哲學化裁為道學自我更新的必要步驟,把西方經典削刪為經學自身擴展的一個部門”。在這個意義上,他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西方的古典、現代哲學,探索了西方古典文教涉及的修辭、倫理和哲學教育問題以及以海德格爾為代表的西方現代性反思。
作者簡介:
柯小剛,字如之,號無竟寓。1973 年生於湖北大冶。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系主任、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儒學與古典學評論》主編、道裡書院山長。研究興趣涉及儒學、經學、中國哲學、中國歷史、西方古代經典與解釋、現象學、德法哲學、政治哲學、藝術理論、中醫、傳統文人書畫等領域。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思想的起興》、《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生》、《道學導論(外篇)》等,譯有《黑格爾:之前和之後》、《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作為大陸新儒家新一代代表人物柯小剛最新力作,論證詳實,材料充足,語言嚴謹;《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對於儒家在當代中國的復興,具有“任重而道遠”的使命感。作為在中國大地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偉大傳統和廣義的宗教主體,儒家在“五四”以來一浪接一浪的“西化”浪潮中逐漸式微,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中,儒家在社會、政治、教育、道德上的主導地位也在歷史的瞬間被基本消滅。而今,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卻發現沒有可延續的文化傳統,中國人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中,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身份的焦灼感。再則,在高科技化、全球化造成的新的格局中,國人存在著巨大的信仰缺失和廣泛的空虛感,而儒家學說在不離世間關懷的前提下,帶來人生的根本意義乃至信仰。因此,在新時代下,對於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認同和傳承中國文化價值,柯小剛為復興儒家傳統和道義所作出的努力,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作為大陸新儒家新一代代表人物柯小剛最新力作,論證詳實,材料充足,語言嚴謹;《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對於儒家在當代中國的復興,具有“任重而道遠”的使命感。作為在中國大地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偉大傳統和廣義的宗教主體,儒家在“五四”以來一浪接一浪的“西化”浪潮中逐漸式微,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中,儒家在社會、政治、教育、道德上的主導地位也在歷史的瞬間被基本消滅。而今,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卻發現沒有可延續的文化傳統,中國人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中,...
章節試閱
《春秋》的這種精微,完美地體現在《論語》的冉有問“夫子為衛君乎”一章:體現在冉有在知輒居正位的前提下來問是否要採取助之的行動,體現在子貢為避免問題的兩難促逼而轉換問及伯夷叔齊何人,表現在夫子心知所問衛亂而答以求仁得仁何怨,也表現在康成注“父子爭國惡行”,雙遣父子不仁。從冉有之問衛君一個人到子貢之問伯夷叔齊兩個人,從夫子答伯夷叔齊兄弟之仁讓,到康成注父子爭國之不仁,所有的問答和注釋都保持了《春秋》書寫的精微:一方面以輒居正,所謂衛君必定是輒;另一方面,輒之拒父,義雖無疑,但畢竟無如伯夷叔齊讓國之仁。
但是,反過來,輒之不仁是可以直接在當時就說出來的嗎? 不行。因為,如果夫子那樣說的話,他就是在作出為蒯聵的行動了。而且,伯夷、叔齊的讓國之仁,可以用來取代輒辭父命的義嗎? 不能。因為這個父並不像伯夷、叔齊兄弟中的任何一個那樣具有受讓的資格。正如伯夷、叔齊相讓的故事所啟示的那樣,也正如仁這個字(二人為仁)所啟示的那樣,仁和讓必定是雙方的,相互的,否則便是私瀆,如燕噲王之讓子之。面對一個不具有受讓資格的爭國者,如果放棄拒親的大義而行讓國的婦人之仁,這與其說是求仁而得仁,還不如說是徇私情而瀆王命。所以,當冉有問夫子是否為衛君,子貢的轉問卻並無半句問及衛君,夫子的回答也沒有半句談及衛君,他們的對話只是談到了兩個古人伯夷、叔齊如何如何。這樣的轉問和回答既隱含地表達了對輒與蒯聵的遺憾,也避免了對事件的直接行動干預。而不對這個事件採取行動,正是子貢最後出來告訴冉有的意思:“夫子不為也”(即不助也)。《論語》問答之精微若此。
上面用桂枝湯結合泰卦講了“陰平陽秘”,下面我們用小柴胡湯結合賁卦來講講“文質彬彬”,然後,我們再把它們結合起來,思考今天的中醫在古今中西之變中的位置和未來的發展。賁卦的卦像是離下艮上,也就是“山下有火,賁”:椀。從這個卦象圖,我們可以看到它是一個剛柔交錯的局面。根據《彖傳》的意思,這個卦是從泰卦變過來的,也就是說,賁卦的剛柔交錯局面是在泰卦天地氣交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中間結果,就好像少陽病是在傷寒六經傳變過程中,因為太陽證未及時解除,熱郁表裡之間形成的一個中間結果。
具體而言,《彖傳》“柔來而文剛”,是說泰卦的坤之六二跑下來居於下卦乾的中間,這樣就使下卦形成了離的局面楀;又說“分剛上而文柔”,是說乾的九二既然被上面下來的陰爻佔據了位置,它就跑到上面去,但是沒有佔據上卦的中間,而是居於上位,成為上九,這樣就使上卦形成了艮楁。離是火,艮是止,離下艮上就好像熱郁少陽,發汗發不出,清下下不來。造成這個膠著局面的主要原因要歸之於下體乾卦的陽氣上升過程中,乾的九二跑到上面去,上沖發越得太過,沖過了中位,跑到了最上面,形成了艮止,就把離火鬱在中間,出出不去,下下不來,使得陰陽二氣的升降從交泰局面變成了鬱結狀態。這就好像少陽樞機不利,膽火過亢,熱鬱表裡之間,寒熱往來,脅肋苦滿。如果出現這種局面的話,《傷寒論》的治法是禁汗禁吐禁下,只能和解,所以是用小柴胡湯主之。用《周易》的話說,就是只能用文明而有節制的方法,通過信訪和調解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剛性的刑罰。可以設想,如果少陽膽火沒有過亢,持守中道的話,那麼泰卦下體的九二在向上升發過程中就不會跑到最上面去了,而是處在上體坤卦的中央。如果是那樣的話,上面就會形成一個坎卦的局面椾。這樣一來,加上下面的離卦,就是一個水火既濟的局面椶,那就善莫大焉了。所以,賁卦局面的形成主要在於一陽升發太過形成艮止的問題,猶如少陽證的形成主要在於少陽相火過亢形成樞機不利的問題。
所以,總結說來,周易賁卦與傷寒少陽病的互證大體有這麼幾條:“剛柔交錯”:寒熱往來也,非表非裡也,寒熱並用也。“文明以止”:禁汗禁吐禁下也。“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和解少陽、調和肝脾也。“柔來而文剛”:芍藥當六二也(指四逆散的芍藥),陽中之陰也。“分剛上而文柔”:柴胡當上九也,陰中之陽也。肝體陰而用陽,賁六二上九之義也。
序言 代前言:道裡書院命意
道裡書院網站題頭圖片,左邊是兩三棵大樹下的一間草堂,這是二三子坐而論道的地方;右邊是樹叢掩映中的民居村落,這是起行裡仁的地方。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家事國事天下事”,書院把左邊的樹和右邊的樹連到一起,把左邊的房子和右邊的房子連到一起,把道和裡連到一起,所以叫道裡書院———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古和今連到一起,把中文和外文連到一起。
而這一切還任重而道遠,“不可以道裡計”。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這是起道裡書院這個名字的基本情緒。
而網絡時代的匆忙腳步如何才能安居於道業? 像網絡一樣變動不居的道又如何成為一處居所? 如何居住在道路之上? “道裡,居於道裡,行道人路過的這裡和那裡。”這是2003年剛到同濟工作並開始做道裡讀書會的時候寫的兩句半通不通的話。站在熙熙攘攘的上海街頭,我有時傻想,什麼時候可以把網上的書院落實到地上呢? 無論如何,即使是虛擬的,我們也必須開始。於是就有了這幾年的道裡書院網站。
八年前,一開始想辦網站的時候,我就想,叫什麼名字好呢? 當時流行一種理論,“哲學是講道理的學問”。我想,這太偏了啊。古人說:“尊德性而道問學。”道理要講,倫理也要講,才是“既明且哲”的“哲”和“學而時習”的“學”罷? 於是就叫道裡書院。很快就遭人罵,說我們封閉,不開放,只在“裡面”搞。我解釋說,“裡面”不知何謂? 我只聽說過“眧面”,沒聽說過“裡面”。“道裡”的“裡”是“裡仁為美”的社區,也是“不可以道裡計”的路程。古人雲“任重而道遠”,是教導我們要能載德,也要能運化。而這就要求學者經史互參,中西兼顧,天道人事一貫。
輯在這裡的文章、對話和劄記,是這些年來在道裡書院的淇奧切磋中磨出來的石頭,或可聊作鋪道之用。現在不揣鄙陋,刊諸紙面,無非希望得到進一步批評,接受學界師友的打磨。同時,這本書是在《道學導論》的探索中沿途發現的路標集子,指示著各種殊途同歸的可能方向,所以,《道學導論雜篇》也是這本書的合適標題。
《春秋》的這種精微,完美地體現在《論語》的冉有問“夫子為衛君乎”一章:體現在冉有在知輒居正位的前提下來問是否要採取助之的行動,體現在子貢為避免問題的兩難促逼而轉換問及伯夷叔齊何人,表現在夫子心知所問衛亂而答以求仁得仁何怨,也表現在康成注“父子爭國惡行”,雙遣父子不仁。從冉有之問衛君一個人到子貢之問伯夷叔齊兩個人,從夫子答伯夷叔齊兄弟之仁讓,到康成注父子爭國之不仁,所有的問答和注釋都保持了《春秋》書寫的精微:一方面以輒居正,所謂衛君必定是輒;另一方面,輒之拒父,義雖無疑,但畢竟無如伯夷叔齊讓國之仁...
目錄
打通中西文化脈絡,恢代前言:道裡書院命意
◎ 經史微言
《論語》“夫子不為衛君”的春秋微言
何以夫子不為衛君:《春秋》與《論語》大義的一貫
伯夷、叔齊何人:《論語》的春秋微言
經史劄記
《易》類相感
易道落實於禮制
從《春秋》泓之戰到《禮運》大同
《春秋》文質不盡於尊尊親親
《春秋》借事明義與“虛擬歷史”
《論語》二十篇文質大略
《鄉黨》與《論語》前後十篇的文質之變
經學與史學的古今之變
劄記四則
◎ 古典文教與現代政治、倫理
王道與人民共和:中國憲政的傳統資源
孔子刪定六經的革命意義和立法意義
時間、革命與憲法
道、德、命與政治正當性
王道、君主與民主
封建、郡縣與王霸之辨
王道與人民主權
人民共和與王霸之辨
相關討論與補充
古今通變劄記
通三統與因傳統
現代中國革命與傳統史觀
現代政治的古典思考劄記十五則
時事關懷與哲學沉思劄記五則
古典文教與現代倫理
儒家與陌生人問題
本真性崇拜與現代性危機
道家的“真”與儒家的“誠”
現代革命與年齡的政治
對話:父子之道的古今之變
◎ 古典文教與現代教育
尼采、柏拉圖與戲劇的教育使命
為什麼從尼采和《悲劇的誕生》講起
古典學的變形和隱秘使命,它與現代大學講臺和戲劇舞臺的關係
詩與哲學之爭:舞臺和講臺對教育權利的爭奪與尼采思想的古典語境
撥亂反正:從西方古典出發重讀尼采與中國戲劇的教育使命
身心兼攝的教法:《四書》與中醫的相互發明
文質彬彬與性情之和
“修道之謂教”與“法四時五行以治”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與禮樂刑政
三才五行與三綱五常
“君臣佐使”與安邦治國之道
通識教育與學術工業
何謂大學:致同濟大學百年校慶
傳統文化通識教育建言
對話:古典文教與自由、平等
君子教育與平等之義
論治學書
培養靈魂與閱讀文獻
大學與小學,手藝、辯證與博雅教育
短劄七則
仁通友愛與讀書治學
對偶、友愛與仁通
為己之學與師友共學
讀書與寫作:養兵與拜將
修辭、作曲與洞察人性
◎ 古典文教與哲學沉思
倫理、修辭與哲學教育:以《尼各馬可倫理學》為例
《倫理學》的文體樣式與其倫理學內容的關係
《倫理學》的受眾對象與倫理修辭的困境
《倫理學》的哲學教育修辭與蘇格拉底的“第二次啟航”
《倫理學》對蘇格拉底的稱引作為辯證對話的方式
《倫理學》與現代哲學的古典文教淵源
劄記十一則
說與寫: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政治生活與哲學生活
柏拉圖對話與文質彬彬
王制與politeia
柏拉圖、尼采與哲學詩歌之爭
時間性、自足性與沉思的幸福
“幸福”的古今之變與中西之別
《尼各馬可倫理學》中的aretēēthos和orthoslogos
9
伯納德特論柏拉圖全集結構及伯納德特命題深意
伯納德特與海德格爾釋technē與deinos
潘多拉與哲學
對話:中國與希臘的天地神明
◎古典文教與現代技藝
陰平陽秘,文質彬彬:古今中西之變與中醫的未來
中醫的困境與話語權的爭奪
從我的兩個醫案說起
桂枝湯、泰卦與陰平陽秘
小柴胡湯、賁卦與文質彬彬
古今文質之變與中醫的歷史
中西文質之辨與中醫的未來
附錄:相關討論
醫易劄記
醫道問答六則
經方《周易》解劄記十九則
卦象與修身劄記三則
詩風的古今流變
詩作與農作
風雅與風骨? 抑或詩風不絕如縷?
中文詩句的節律變奏
美學與倫理學
管樂與弦樂的古今之變
摺扇十三疊:餘笑忠組詩《摺扇》繹解
隨手遠近的你我:閱讀沉河
書風畫道與古今性情
山水畫中的道路與古今之變
對話:書畫中的性情偏正與中庸
論書畫劄記九則
◎ 西方現代性的現代反思
海德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解讀
三個文本:海德格爾解讀《精神現象學》的經驗
三個變化:從《精神現象學》標題而來的位置勘查
三個提示:進一步解讀工作的路標
從《存在與時間》到《哲學論稿》
此在的生存與Ereignis的自行發生
行事演示與形式指示,賦格的演義與體系的演繹
道、語言與Ereignis
理性與沉思:海德格爾《哲學論稿》中關於科學的反思
準備性的反思:邏輯問題與哲學發問的差異
存在論的反思:對科學的沉思作為對存在之迴響的傾聽
政治的反思:對科學的沉思作為對現代理性概念的政治批判
“科學的”反思:對科學的沉思作為“科學哲學”
德法哲學劄記五則
就德國哲學論知行合一
現象學的神譜
海德格爾的生活概念
海德格爾的罪責概念
福柯解讀過的《宮中侍女》畫再解讀提綱
打通中西文化脈絡,恢代前言:道裡書院命意
◎ 經史微言
《論語》“夫子不為衛君”的春秋微言
何以夫子不為衛君:《春秋》與《論語》大義的一貫
伯夷、叔齊何人:《論語》的春秋微言
經史劄記
《易》類相感
易道落實於禮制
從《春秋》泓之戰到《禮運》大同
《春秋》文質不盡於尊尊親親
《春秋》借事明義與“虛擬歷史”
《論語》二十篇文質大略
《鄉黨》與《論語》前後十篇的文質之變
經學與史學的古今之變
劄記四則
◎ 古典文教與現代政治、倫理
王道與人民共和:中國憲政的傳統資源
孔子刪定六...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