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由胡阿祥著,本書依據作者在中央 電視臺《百家講壇》所作“國號”系列講座,整理潤色而成。
四百多年前,一位在中國生活了28年的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他的劄 記中有這樣的描述:“中國人自己過去曾以許多不同的名稱稱呼他們的國家 ,將來或許還另起別的稱號,從目前在位的朱姓家族當權起,這個帝國就稱 為明。”正如這位外國人所說,中國在四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隨著建國開 朝、興亡更替,出現過很多不同的名稱,這些名稱就是我們所說的國號。按 照慣例,統治者在建立一個國家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確立國號,可見國 號的政治標誌意義非同尋常。中國歷史悠久綿長,隨著朝代的更替,國號也 在不斷地變換,按照一般的理解,朝代的名稱似乎就是國號。那麼,我們經 常用來作為歷史紀年的朝代名稱,與國號是否有區別?如果有的話,我們又 該怎樣去甄別呢?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適合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胡阿祥,1963年出生,安徽桐城人。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學術兼職: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六朝史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南京六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1986年至今,出版專著十多種,發表論文百余篇,主編叢書多部。代表著作有《六朝疆域與政區研究》、《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魏晉本土文學地理研究》、《宋書州郡志匯釋》等。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歲月移今古,歷代興亡億萬心。山河更盛衰,世人觀古貴知新。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由胡阿祥著:揭秘十四個統一王朝國號,解析中華五千年歷史變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歲月移今古,歷代興亡億萬心。山河更盛衰,世人觀古貴知新。
《正名中國(附光盤胡阿祥說國號)》由胡阿祥著:揭秘十四個統一王朝國號,解析中華五千年歷史變遷。
章節試閱
何為國號
人有姓名,國有國號。什麼是國號?國號,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稱號,有國家就有國號。這國號裡有什麼奧秘嗎?奧秘多著呢!就以我們最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為例,起碼就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細說。
一是產生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宣佈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但是大家知道嗎,在1949年6月15日于北平開幕的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喊出的口號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四小組討論時,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提出“人民”與“民主”兩詞有重複之嫌,新國號以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好。到了9月26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期間,又專門討論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適合簡稱“中華民國”的話題。9月27日,政協一屆全會通過決議案,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中國國號,改北平為北京並定為國都,採用公元紀年,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紅地五星旗為國旗。
二是語詞結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中華”是專名,相當於姓名中的名,這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國”是通名,相當於姓名中的姓,這是世界上各個國家共有的;而“人民共和”是“國”的修飾成分,說明了我們國家的性質,它不是王國,比如挪威、丹麥、瑞典王國;不是聯邦共和國,比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不是合眾國,比如美利堅合眾國,它是人民共和國。
三是專名含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中的“中華”,指的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一探究竟,那就非常複雜了。“中華”等於“中國”加“華夏”。中國這個稱呼,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最初,“中”字是指旗幟,首領要發佈命令了,就在高處豎起一面大旗,人們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圍繞在旗幟的周圍,接受命令;然後中就演變出相對于四方的中央、相對於左右的中間等意思。“國”呢?國最初的寫法是“或”,是指一個人扛著“戈”這種武器保衛城池。最早的“中國”指今天的洛陽一帶,“中國”就是中間城池的意思。但是注意了,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並以“中國”作為正式簡稱之前,中國古代並沒有“中國”這個國號,那時的國號叫夏、商、周,叫隋、唐、宋,“中國”的稱呼或者是多變的地理概念,或者是模糊的文化概念,又或者是複雜的民族概念。再說“華夏”。華夏就是像花一樣美麗、文化繁榮燦爛的夏,華就是花;那麼夏呢?夏是四千多年前出現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國家的國號,這個國號來源於一種昆蟲。什麼昆蟲?蟬,就是我們習稱的知了。為什麼要以知了作為國號呢?這個問題就複雜了,我們以後再說。
以上我們僅僅簡單說了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就涉及到了這麼多既有學問,也很有趣的方面,又是政協會議,又是專名通名,又是旗幟與武器,又是城池與洛陽,又是花,又是蟬,又是夏國號,這就是國號話題的魅力吧!
充滿魅力的國號話題
這麼有魅力的國號話題,當然值得我們細說。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國號”的推源釋義,平常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又是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社會現象呢?
大約一千九百多年前,有位叫劉熙的學者,專門寫了一本解釋名稱的著作《釋名》,在《釋名》的自序中,他說:“名之於實,各有義類,百姓日稱而不知其所以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名稱是為了表達意思與指代類別的,如有人名、有地名、有各種各樣的物質名稱,這些名稱,我們時時在用,處處可見,但也許是太習以為常了,人們反而很少去關心它們的“所以之義”,也就是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稱,這名稱到底是什麼意思?
也許,我們可以不關心各種各樣的名稱,只要知道這些名稱指的是什麼東西,只要不影響我們的生活,也就可以了。但是有兩類名稱,還是應該作深入一些的瞭解,一是屬我們自己的姓名,二是屬我們國家的國號。
先說姓名。誰沒有姓名?姓也許是難以選擇的,名卻為每個人獨自擁有,怎麼起個好名,不能說不重要,因為名伴隨著人的一生,而且起著相當明顯的心理暗示作用,所以事關重大。如現在社會上有些人起名,真是非常講究,什麼四柱、五格、八卦,什麼五行生克、十二生肖,都希望考慮到。這樣,取名字就成了一門具有神秘色彩的“學問”了。還有人起名喜歡玩味道、玩個性,如有的父母找些生僻字給孩子起名,重名是少了,但別人不認識,這勢必影響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都是單姓,卻給孩子起個四字的姓名,如“華夏陽光”,這很好聽,但是不符合社會習慣;也有的父母不知出於何種心理,竟然起出“樂樂樂”這樣的姓名,怎麼讀呢?至於沒有考慮到諧音問題,起出“史珍香”、“朱長子”、“胡麗晶”這樣的姓名,就更讓人哭笑不得了。
再說國號。相對而言,國號比姓名更加重要。姓名畢竟是屬個人的,國號則屬國家,國號是國家這個地域範圍裡全體國民共同擁有的名字。當我們面對外國人的時候,“中國人”就是我們最鮮明的身份標誌;當我們緬懷祖先的時候,夏商周、秦漢唐、元明清,就是我們祖先最鮮明的身份標誌。而按照中國人“國為大家,家為小國”的國家觀念,我們既應該知道我們各自姓氏的源流、各自家族的歷史、各自父母的姓名,以及自己名字的來龍去脈,也應該知道我們國家的國號,不僅現在的國號,而且從前的國號,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問題在於,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國家古往今來的國號嗎?還真不一定。
第一,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國號?我們很難說得清。
現在世界上有多少國家?說不清。其中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大約有二百個左右,那麼就起碼有二百個左右正在使用的國號。這些國家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國號?不知道。僅以朝鮮半島來說,古代就有新羅、百濟、高麗等等不同的國號。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廣大。在“歷史中國”,也就是今天的中國加上巴爾喀什湖和帕米爾高原以東、蒙古高原和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域範圍內,各方勢力所建立的國家、所確定的國號,實在是紛繁複雜、難以勝數。如有統一王朝的國號,有分裂王朝的國號,有割據政權、邊區政權、自治政權、地方政權、傀儡政權的國號,還有諸侯國、藩屬國的國號,以及數不盡的農民起義、兵士起義、宗教徒起義、宗室反叛、權臣反叛、軍閥反叛等等建立的國號。即便不考慮文獻缺載的情況,也不算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只從四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可信國號夏算起,中國歷史上見於文獻記載的國號,究竟有多少個?至今也沒有人做過精確的統計。
何為國號
人有姓名,國有國號。什麼是國號?國號,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的稱號,有國家就有國號。這國號裡有什麼奧秘嗎?奧秘多著呢!就以我們最熟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為例,起碼就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細說。
一是產生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宣佈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但是大家知道嗎,在1949年6月15日于北平開幕的新政協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喊出的口號是“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萬歲”。6月19日,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四小組討論時,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提出“人民”與“民主”兩詞有重複之嫌,新國號以稱...
目錄
第一講 揭秘國號,解析歷史
第二講 夏:以蟬為號
第三講 商:由凡鳥到神鳥
第四講 周:民以食為天
第五講 秦:馬倌的傳奇
第六講 漢:憤怒中的安慰
第七講 新:始作俑者,其多後也
第八講 晉:隱秘的“司馬昭之心”
第九講 隋:吉祥還是晦氣?
第十講 唐:神堯皇帝開創的偉大王朝
第十一講 周:女皇的情結與難題
第十二講 宋:附會出來的完美
第十三講 大元:蒙古人也愛“八卦”?
第十四講 大明:一石三鳥
第十五講 大清:化被動為主動
後記
第一講 揭秘國號,解析歷史
第二講 夏:以蟬為號
第三講 商:由凡鳥到神鳥
第四講 周:民以食為天
第五講 秦:馬倌的傳奇
第六講 漢:憤怒中的安慰
第七講 新:始作俑者,其多後也
第八講 晉:隱秘的“司馬昭之心”
第九講 隋:吉祥還是晦氣?
第十講 唐:神堯皇帝開創的偉大王朝
第十一講 周:女皇的情結與難題
第十二講 宋:附會出來的完美
第十三講 大元:蒙古人也愛“八卦”?
第十四講 大明:一石三鳥
第十五講 大清:化被動為主動
後記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