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權威機構授予當代30名著名中醫師“國醫大師”光榮稱號。《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編入的鄧鐵濤、路志正、何任、周仲瑛等幾十位中醫臨床大家,都是享有盛譽的國醫大師。本書是該叢書中的一本,匯集了國醫大師張學文先生73種常用的臨床經驗良方,由中醫科學院等多單位高年資的學者專家列出功用、適應證,還從解讀和賞析的角度精選了張學文先生的部分臨證心得併做了闡發和提示,力求能夠體現其臨床用方特點及辨證思路。本書是對珍貴中醫資料整理、研究的結晶,對指導中醫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供中醫師、中醫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醫愛好者研究、選用。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可供中醫師、中醫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醫愛好者研究、選用。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可供中醫師、中醫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醫愛好者研究、選用。
章節試閱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的整體觀念、臟腑經絡、辨證論治等核心理論,無不浸透著樸素的哲理,不僅具有醫學和自然科學屬性,而且具有文化、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屬性。中醫學是我國最具原創性的重要科技優勢領域,人們可以從中醫的“博大精深”中深切感受到東方文化豐富的內涵。
中國醫學的誕生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從開始的經驗階段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古代醫學專著成書,其生命科學的理念與行醫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是中醫發展的里程碑,它全面總結和繼承了前人的臨床實踐經驗,經歷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本過程,形成了主導思想、基礎理論、辨證論治等一系列中醫的生命科學體系。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當代久負盛名的30名著名中醫師“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這在中華人 民共和國歷史上尚屬首次,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縱觀中國醫學歷史的發展,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醫的探索和發展以及著名中醫的成才之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前人的經驗與方藥,重視醫道的師承和發揚。
古代《傷寒論》中,曾記錄用汗、下、清、利、破等方法及藥物組方來治療外源性疾病,張仲景的百餘首經驗效方也顯示著對內源性疾病起死回生的神奇療效,許多效方對生命運動過程中人類的生存本能係統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辨證調節,至今“道經千載更光輝”,被稱為“經方”。還有記載,張仲景少年時“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金元四大醫家李東垣幼年就喜愛醫學,曾捐千金跟隨張元素學醫;劉完素自幼聰慧,曾拜陳師夷為師,學成後獨立行醫,聲譽漸隆;朱震亨年輕時深入研習《素問》,5年後外出浙江,走吳中,抵南徐,達建業,以訪求名師,在44歲時仍拜隨羅知悌學醫;葉天士12歲開始從父學醫,14歲父親亡故後又拜師學醫,10年之內拜了17位老師;張景岳幼時從父學醫,13歲時從師京畿名醫金英學習,潛心於醫道,醫技大進,被人 們奉為仲景、東垣再生……這些大師的足跡為我們中醫後輩的成才指明了方向。
看如今,近代和當代的許多名老中醫都是將中醫理論和前人經驗與自己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典範,相繼留下或積累了許多寶貴的驗方效方,他們沿著大師的足跡在繼續攀登。施今墨13歲時從其舅父李可亭學醫;蒲輔週11歲上小學時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岳美中年輕時自學不倦,師從陸淵雷,稍後即加入陸氏函授部深入學習,儘管生計艱難,但他對所學課業一絲不苟,每每寄至上海請師賜教;任應秋幼年讀十三經皆成誦,少年拜師廖季平、劉有餘學醫;董建華17歲時拜馳名滬江嚴二陵為師……幾乎所有後來的中醫大家們都是在多年的隨師應診中,虛心學習師輩的辨證用方,細心觀察揣摩,勤思勤問,日積月累,中年以後方成大器。這些經歷給了我們許多重要的啟迪。
著名中醫教育家程門雪先生曾說“博涉知病”,其意是說名醫名家一理一法的提出,一方一藥的運用,無不蘊涵著他們幾十年的摸索、實踐。學習他們的辨證思路、制方途徑、方法方藥,肯定是入室登堂的捷徑。國醫大師們的臨證經驗具有鮮明的中醫屬性,他們在長期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驗方藥,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間蘊涵著豐富的中醫理論的實踐元素,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重要源泉。為了能讓這些中醫精華得以發揚,我們組織人選,幾年來用心遴選了部分現代著名中醫學家們的經驗方藥,條分縷析,剝繭抽絲,舉案列例,梳理成書,以饋廣大讀者的學習與繼承。
叢書的參編者是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基礎研究所和北京、山東、河南、山西等地中醫藥大學的學者和臨床醫學工作者。經過數十位參編者近3年的精心撰選,現在《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已端倪初現。在叢書付梓之際,我們非常感謝所選摘內容的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因為每本書中,我們所選摘的國醫大師們著述中的醫案、醫療記錄和部分原始資料都是他們勞動的成果,其文字權益屬於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在叢書編選、編撰的過程中,對所選內容我們有的已與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進行了聯繫授權,但確也有部分內容,由於年代久遠或信息不暢尚未取得授權,在此我們特別加以說明。待叢書出版後,一俟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提出並聯繫我們,保證權益共享。
本書中的方劑藥量,臨床參考時宜根據年齡、證情而靈活變通,不宜過分拘泥。另外,對國醫大師們的用方歸納若有不妥不當之處,希望得到諸學長、同仁的指正。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的整體觀念、臟腑經絡、辨證論治等核心理論,無不浸透著樸素的哲理,不僅具有醫學和自然科學屬性,而且具有文化、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屬性。中醫學是我國最具原創性的重要科技優勢領域,人們可以從中醫的“博大精深”中深切感受到東方文化豐富的內涵。
中國醫學的誕生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從開始的經驗階段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古代醫學專著成書,其生命科學的理念與行醫理論逐步走...
目錄
荊防敗毒散化裁
清解七味湯
出血熱解毒湯
肺結核培土清鬱方
養心寬胸更年方
化裁小柴胡湯
麻黃附子細辛葳蕤湯
甘溫除熱方
血瘀惡寒溫通方
瘀痰夜驚剔絡方
肝鬱癲狂方
肺肝鬱熱鼻衄方
支氣管擴張咯血方
潰瘍性結腸炎便血方
血尿滋陰降火方
綠豆甘草解毒湯
氣厥痰動方
癔症震顫方
清腦通絡湯
點頭不止方
補陽還五湯化裁
抑肝平木降壓方
百合固金散瘀湯
肺不張方
慢性支氣管炎方
頭冷痛方
腦動脈供血不足方
瓜蔞薤白養心方
慢性心肌病方
心瓣膜病方
滋肝寬胸平眩湯
山丹糖漿
乙肝排毒湯
疏肝健脾化瘀方
臌脹益氣化瘀行水方
疏肝化瘀和胃方
參苓白朮散化裁
金匱腎氣四物湯
腰肌勞損方
補中益氣湯
益氣生血克障湯
清熱通絡去痺方
獨活寄生丹參湯
白細胞增多症方
淋巴細胞反應性增生方
夜遊症方
疏肝奔豚湯
黃汗不止方
轟熱證方
梅尼埃綜合徵方
龍膽大黃降壓湯
心腦共治冠心方
理氣活血通經方
經行嘔吐效方
桃紅四物枳香湯
益腎固衝止崩湯
新生兒破傷風方
小兒陽強不倒方
小兒腦積水方
四參安心湯
益胃湯化裁
芪蛭丸
十味過水飲
小兒疳積散
腦清通湯
清腦通絡湯
益腎化瘀利水湯
散結軟堅湯
通脈舒絡湯
通竅活血利水湯
眩暈寧湯
強胃湯
寬胸通痺湯
參考文獻
荊防敗毒散化裁
清解七味湯
出血熱解毒湯
肺結核培土清鬱方
養心寬胸更年方
化裁小柴胡湯
麻黃附子細辛葳蕤湯
甘溫除熱方
血瘀惡寒溫通方
瘀痰夜驚剔絡方
肝鬱癲狂方
肺肝鬱熱鼻衄方
支氣管擴張咯血方
潰瘍性結腸炎便血方
血尿滋陰降火方
綠豆甘草解毒湯
氣厥痰動方
癔症震顫方
清腦通絡湯
點頭不止方
補陽還五湯化裁
抑肝平木降壓方
百合固金散瘀湯
肺不張方
慢性支氣管炎方
頭冷痛方
腦動脈供血不足方
瓜蔞薤白養心方
慢性心肌病方
心瓣膜病方
滋肝寬胸平眩湯
山丹糖漿
乙肝排毒湯
疏肝健脾化瘀方
臌脹益氣化瘀行水方
疏肝化瘀和胃方
參苓...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