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成於樂·<樂記><聲無哀樂論>選讀》是西漢戴聖編《禮記》中的第十九篇,其原作者說法不一,一說是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一說是漢武帝時雜家公孫尼子。現在一般認為是戰國至秦漢間儒家所作。
《樂記》誕生之前,儒家對「樂」就極其重視。《莊子·天運》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後人或認為《樂》本有經,因秦焚書而亡佚;或認為《樂》本無經,如清人邵懿辰在《禮經通論》中說:「樂之原在《詩》三百篇之中,樂之用在《禮》十七篇之中。」「樂經」是否存在,現在不得而知,但孔子治「樂」那是真的。《論語·子罕篇第九》記載,孔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成於樂·<樂記><聲無哀樂論>選讀》是西漢戴聖編《禮記》中的第十九篇,其原作者說法不一,一說是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劉德,一說是漢武帝時雜家公孫尼子。現在一般認為是戰國至秦漢間儒家所作。
《樂記》誕生之前,儒家對「樂」就極其重視。《莊子·天運》說:「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後人或認為《樂》本有經,因秦焚書而亡佚;或認為《樂》本無經,如清人邵懿辰在《禮經通論》中說:「樂之原在《詩》三百篇之中,樂之用在《禮》十七篇之中。」「樂經」是否存在,現在不得而知,但孔子治「樂」那是真的。《論語·子罕篇第九》記載,孔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