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著作,值得收藏。熱愛的俄羅斯文學大師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閱讀《生活之路》是研究托爾斯泰博大思想精髓為便捷的方式。托爾斯泰對人生、社會的後思考和總結,關於信仰、靈魂、愛、幸福、生命等永恆話題的探討。一位文學家的畢生思索,一部寫給大眾閱讀的生活哲學。一本適合在睡前細細品讀的枕邊書。全書共三十一章,建議以一個月的時間閱讀,每天閱讀一章。生活即幸福。內容提要本書是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是一位文學家對人生、社會的後思考和總結。全書分為三十一章,每章探討一個專門問題,包括信仰、靈魂、上帝、愛、不平等、暴力、國家迷信、真、惡、死、幸福等主題。本書是各種閱讀筆記、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劄記等的集成,廣泛汲取了人類思想的精華,而寫作卻如同經書般簡潔和樸實,力求“使它們更加簡明,使它們適應所有的人,適應每一個人”。托爾斯泰博大的思想一直統領著全書,在他看來,生與死這些存在於時間之中的東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如何在現世中做出努力,如何在克服苦難、捨棄自我和道德完善中去感受幸福。這就是他指出的“生活之路”。 目錄暫時沒有內容作者介紹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王志耕,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個人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與俄羅斯文學,已出版《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合著)等著作,以及《普希金詩選》、托爾斯泰《生活之路》等譯著。文摘一個人要生活得好,必須懂得他應當做什麼和不應當做什麼。為了懂得這些,就必須要有信仰。信仰——這是有關人是什麼和他為了什麼活在世上的知識。而這樣的信仰始終存在於一切擁有理性的人心中。一、什麼是真正的信仰1為了好好度過一生,必須明白,生活是什麼以及在這一生之中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歷代賢哲都曾教給人們這些道理,在所有民族中都有人教導如何過善的生活。這些哲人的教導在根本上都歸結為一種。這種適於所有人的教導就是,人的生活是什麼和應當怎樣度過一生,而這也就是真正的信仰。2這個從所有角度看去都無邊無際的世界是什麼,無論它的起點還是它的盡頭,我都不知道,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世界中我的生命是什麼,我將怎樣度過一生?唯有信仰來回答這些問題。3真正的宗教在於讓人懂得這樣一個法則,它高於人類的所有法則,並且對於世上所有人來說它是法則。4形形的虛假信仰也許有很多,但真正的信仰只有一個。(康得)5如果你懷疑自己的信仰,那麼這已不是信仰。信仰,只有在你打消了這樣的念頭——即你所信奉的也許是不正確的——時才是信仰。6信仰有兩種:一種信仰是相信世人所說的東西——這是對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很多並且五花八門;一種是對差我到世上來者的信賴而產生的信仰。這就是對上帝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的。……序言另一種《》——序《生活之路》中譯本劉文飛這是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在19世紀的後一年,托爾斯泰完成了他的後一部文學巨作《復活》,此後,他晚期的重要作品,如中篇小說《哈澤—穆拉特》(1904年)和《舞會之後》(1911年出版)、劇作《活屍》(1911年出版)等,篇幅都不長。在寫作這些文學作品的同時,托爾斯泰卻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關於生活、社會、宗教、教育和藝術等問題的思考上,在20世紀的初十年寫下了大量的非虛構性文字。而在托爾斯泰晚年的創作中,這部《生活之路》無疑是為重要的著作之一。1910年(即托爾斯泰生命的後一年)1月,托爾斯泰開始寫作《生活之路》,10月15日完成。在他去世的前三天,這部書的部分清樣遞到了他的面前,但他已無法親手訂正清樣了,他輕輕地說道:“我做不了了……”然而,托爾斯泰是圓滿地“做了”,他將他關於生活的畢生的思索和認識都融在了這部著作中,他以《生活之路》為自己的創作畫上了一個重重的句點。這是一部《》式的著作。這部作品的構成十分獨特,它是閱讀筆記、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劄記等等的集成;全書分為三十一章,分別以“論信仰”、“靈魂”、“上帝”、“愛”、“死”等為題,每章又劃分為若干冠有標題的大節,大節下為若干小節。小節中的文字,或是托爾斯泰本人的思想,或是托爾斯泰自前人或同時代人著作中的摘錄,或是托爾斯泰對其他來源的傳說、觀點和格言等等的加工。如此龐雜的內容,在托爾斯泰的梳理下居然絲毫不顯淩亂,反倒具有經書般的簡潔和純樸。如此龐雜的來源,卻不會使我們對此書為托爾斯泰的個人著作這一點產生絲毫的懷疑,因為,從大處看,不僅書中的大多數文字都為托爾斯泰本人所撰,而且,統領全書的更是托爾斯泰那博大的思想,而其他來源的觀點或論斷均成了構築托爾斯泰思想大廈的磚石;從小處看,托爾斯泰對其他作家的文字也做了大膽的“意譯”,正如托爾斯泰在《生活之路》的序言中所說的:“這些思想的大部分內容,既有譯文,也有經過改編的,它們做了這些改動,使得我不便再注上作者的名字。”托爾斯泰寫作《生活之路》,就是為了總結自己對生活的思考,並將這一思考傳達給眾人,也許可以說,托爾斯泰是想用《生活之路》來“傳教佈道”的。他也許覺得,用經書一樣的小冊子(《生活之路》曾經以章為單位被分解為三十本單行小冊子出版)宣傳自己的思想,比起對文學作品的借助來要更便利、更直接一些。因此,他晚年的文字大多是政論性、思想性的;也正是因此,他在《生活之路》等書中採用了通俗、樸實的文體,用托爾斯泰自己的話說,就是“以使它們更加簡明,使它們適應於所有的人,適應於每一個人”,“能被農民們、被大人和孩子們口頭相傳”。從內容看,《生活之路》與《》也是很相近的,對信仰、靈魂、上帝、愛、罪孽、懲罰、惡、死、不朽等主題的訴求和表述,與《》大體上是一致的。托爾斯泰雖然在1901年被俄國至聖宗教院革除了教籍,但他一直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而且,就其對信仰的忠誠而言,就其自覺的自我完善而言,他甚至是那一時代虔誠的基督徒。在這部書中,托爾斯泰承認上帝的存在,強調肉體與靈魂的對立,肯定愛和善的力量,申明了欲望的罪孽和惡的危害,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在《》中曾讀到的內容。與《》相近的內容,經書般簡潔的結構和無華的文字,以及托爾斯泰強烈的佈道願望,都使得《生活之路》像是一本真正的《》。然而,這卻是另一種《》。首先,《生活之路》中洋溢著強烈的人的精神。一方面,托爾斯泰在承認並信仰上帝的同時,卻指出,人應在自己身上認識上帝,上帝就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人的靈魂生活法則的本源和起因。托爾斯泰的上帝,與人更接近,更具人性。如果說,《》中有稱“上帝造人”,那麼,在托爾斯泰這裡,上帝卻似乎成了人的精神的“創造物”。另一方面,他在強調努力自我克制以解救靈魂的同時,卻也肯定了現世的幸福,在《生活之路》的後一章中,他明確而又充滿激情地說道:“生活即幸福”,“生活是人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真正的幸福就是現在,而不在‘死後’的生活”。托爾斯泰深厚的人道精神也深深地滲透進了他的宗教著作。其次,《生活之路》中充滿著世俗的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識,也是與《》的神聖理念相區別的。在《生活之路》中,托爾斯泰不僅像一般的宗教經典那樣,對罪孽、邪念、迷信、放縱、、不勞而食、貪、怒、驕、虛榮等人性的惡習做了剖析,還對不平等、暴力、國家、偽信仰乃至教會本身進行了憤怒的譴責。托爾斯泰認為“國家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之上的”,“基督徒不應參與國家的事務”,“法律不能使人變好,而只能使人敗壞”,而“所有的書籍、聖像、神殿——都不過是人工的產物”,“真正的信仰不需要教會”,“教會的信仰——就是奴隸制”。正是在這些譴責中,我們看到了作為社會正義力量之化身的托爾斯泰;也正是這些譴責,將《生活之路》與托爾斯泰其他所有的創作結合成了一個整體。後,托爾斯泰在《生活之路》中還對知識、科學、語言、思想等做了思考和闡述,並得出了許多精闢的論斷,比如:“對於真正的知識來說,危害的就是使用含糊不清的概念和字眼。”“科學的合法目的就是認識服務於人類幸福的真理。而其非法的目的是為了把惡引入人類生活的局進行辯解。”“要不就沉默不語,要講話就講比沉默更有用的話。”“語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如果談話沒有任何企圖,那麼說一個字也是多餘的。”“越是真正智慧的人,用來表述思想的語言就越簡潔。”“人的主要力量就體現在思想的克制上,因為所有的行為都產生於思想。”“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生活。”諸如此類的句子不勝枚舉。在托爾斯泰的論述中,有兩個相悖的傾向是值得注意的,托爾斯泰主要是從信仰、節制等角度來談論科學、語言、思想等問題的,因此,這裡的論述大都帶有較強的宗教意味;但是另一方面,這裡的論述又幾乎處處飽含著強烈的民主意識,作者提倡的又恰恰是克服虛偽的迷信、擺脫他人的強制、擊碎虛假的形式的反叛精神。深厚的人道精神、強烈的批判意識和濃重的文化意味,使得《生活之路》,成了一部真正的思想著作。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經典著作,值得收藏。熱愛的俄羅斯文學大師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閱讀《生活之路》是研究托爾斯泰博大思想精髓為便捷的方式。托爾斯泰對人生、社會的後思考和總結,關於信仰、靈魂、愛、幸福、生命等永恆話題的探討。一位文學家的畢生思索,一部寫給大眾閱讀的生活哲學。一本適合在睡前細細品讀的枕邊書。全書共三十一章,建議以一個月的時間閱讀,每天閱讀一章。生活即幸福。內容提要本書是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是一位文學家對人生、社會的後思考和總結。全書分為三十一章,每章探討一個專門問題,包括信仰、靈魂、上帝、愛、不平等、暴力、國家迷信、真、惡、死、幸福等主題。本書是各種閱讀筆記、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劄記等的集成,廣泛汲取了人類思想的精華,而寫作卻如同經書般簡潔和樸實,力求“使它們更加簡明,使它們適應所有的人,適應每一個人”。托爾斯泰博大的思想一直統領著全書,在他看來,生與死這些存在於時間之中的東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如何在現世中做出努力,如何在克服苦難、捨棄自我和道德完善中去感受幸福。這就是他指出的“生活之路”。 目錄暫時沒有內容作者介紹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文學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王志耕,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個人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與俄羅斯文學,已出版《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合著)等著作,以及《普希金詩選》、托爾斯泰《生活之路》等譯著。文摘一個人要生活得好,必須懂得他應當做什麼和不應當做什麼。為了懂得這些,就必須要有信仰。信仰——這是有關人是什麼和他為了什麼活在世上的知識。而這樣的信仰始終存在於一切擁有理性的人心中。一、什麼是真正的信仰1為了好好度過一生,必須明白,生活是什麼以及在這一生之中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歷代賢哲都曾教給人們這些道理,在所有民族中都有人教導如何過善的生活。這些哲人的教導在根本上都歸結為一種。這種適於所有人的教導就是,人的生活是什麼和應當怎樣度過一生,而這也就是真正的信仰。2這個從所有角度看去都無邊無際的世界是什麼,無論它的起點還是它的盡頭,我都不知道,在這個無邊無際的世界中我的生命是什麼,我將怎樣度過一生?唯有信仰來回答這些問題。3真正的宗教在於讓人懂得這樣一個法則,它高於人類的所有法則,並且對於世上所有人來說它是法則。4形形的虛假信仰也許有很多,但真正的信仰只有一個。(康得)5如果你懷疑自己的信仰,那麼這已不是信仰。信仰,只有在你打消了這樣的念頭——即你所信奉的也許是不正確的——時才是信仰。6信仰有兩種:一種信仰是相信世人所說的東西——這是對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很多並且五花八門;一種是對差我到世上來者的信賴而產生的信仰。這就是對上帝的信仰,這樣的信仰對所有人來說都是的。……序言另一種《》——序《生活之路》中譯本劉文飛這是托爾斯泰的絕筆之作。在19世紀的後一年,托爾斯泰完成了他的後一部文學巨作《復活》,此後,他晚期的重要作品,如中篇小說《哈澤—穆拉特》(1904年)和《舞會之後》(1911年出版)、劇作《活屍》(1911年出版)等,篇幅都不長。在寫作這些文學作品的同時,托爾斯泰卻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關於生活、社會、宗教、教育和藝術等問題的思考上,在20世紀的初十年寫下了大量的非虛構性文字。而在托爾斯泰晚年的創作中,這部《生活之路》無疑是為重要的著作之一。1910年(即托爾斯泰生命的後一年)1月,托爾斯泰開始寫作《生活之路》,10月15日完成。在他去世的前三天,這部書的部分清樣遞到了他的面前,但他已無法親手訂正清樣了,他輕輕地說道:“我做不了了……”然而,托爾斯泰是圓滿地“做了”,他將他關於生活的畢生的思索和認識都融在了這部著作中,他以《生活之路》為自己的創作畫上了一個重重的句點。這是一部《》式的著作。這部作品的構成十分獨特,它是閱讀筆記、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劄記等等的集成;全書分為三十一章,分別以“論信仰”、“靈魂”、“上帝”、“愛”、“死”等為題,每章又劃分為若干冠有標題的大節,大節下為若干小節。小節中的文字,或是托爾斯泰本人的思想,或是托爾斯泰自前人或同時代人著作中的摘錄,或是托爾斯泰對其他來源的傳說、觀點和格言等等的加工。如此龐雜的內容,在托爾斯泰的梳理下居然絲毫不顯淩亂,反倒具有經書般的簡潔和純樸。如此龐雜的來源,卻不會使我們對此書為托爾斯泰的個人著作這一點產生絲毫的懷疑,因為,從大處看,不僅書中的大多數文字都為托爾斯泰本人所撰,而且,統領全書的更是托爾斯泰那博大的思想,而其他來源的觀點或論斷均成了構築托爾斯泰思想大廈的磚石;從小處看,托爾斯泰對其他作家的文字也做了大膽的“意譯”,正如托爾斯泰在《生活之路》的序言中所說的:“這些思想的大部分內容,既有譯文,也有經過改編的,它們做了這些改動,使得我不便再注上作者的名字。”托爾斯泰寫作《生活之路》,就是為了總結自己對生活的思考,並將這一思考傳達給眾人,也許可以說,托爾斯泰是想用《生活之路》來“傳教佈道”的。他也許覺得,用經書一樣的小冊子(《生活之路》曾經以章為單位被分解為三十本單行小冊子出版)宣傳自己的思想,比起對文學作品的借助來要更便利、更直接一些。因此,他晚年的文字大多是政論性、思想性的;也正是因此,他在《生活之路》等書中採用了通俗、樸實的文體,用托爾斯泰自己的話說,就是“以使它們更加簡明,使它們適應於所有的人,適應於每一個人”,“能被農民們、被大人和孩子們口頭相傳”。從內容看,《生活之路》與《》也是很相近的,對信仰、靈魂、上帝、愛、罪孽、懲罰、惡、死、不朽等主題的訴求和表述,與《》大體上是一致的。托爾斯泰雖然在1901年被俄國至聖宗教院革除了教籍,但他一直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而且,就其對信仰的忠誠而言,就其自覺的自我完善而言,他甚至是那一時代虔誠的基督徒。在這部書中,托爾斯泰承認上帝的存在,強調肉體與靈魂的對立,肯定愛和善的力量,申明了欲望的罪孽和惡的危害,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在《》中曾讀到的內容。與《》相近的內容,經書般簡潔的結構和無華的文字,以及托爾斯泰強烈的佈道願望,都使得《生活之路》像是一本真正的《》。然而,這卻是另一種《》。首先,《生活之路》中洋溢著強烈的人的精神。一方面,托爾斯泰在承認並信仰上帝的同時,卻指出,人應在自己身上認識上帝,上帝就在我們心中,他就是人的靈魂生活法則的本源和起因。托爾斯泰的上帝,與人更接近,更具人性。如果說,《》中有稱“上帝造人”,那麼,在托爾斯泰這裡,上帝卻似乎成了人的精神的“創造物”。另一方面,他在強調努力自我克制以解救靈魂的同時,卻也肯定了現世的幸福,在《生活之路》的後一章中,他明確而又充滿激情地說道:“生活即幸福”,“生活是人所能獲得的至高之福”,“真正的幸福就是現在,而不在‘死後’的生活”。托爾斯泰深厚的人道精神也深深地滲透進了他的宗教著作。其次,《生活之路》中充滿著世俗的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識,也是與《》的神聖理念相區別的。在《生活之路》中,托爾斯泰不僅像一般的宗教經典那樣,對罪孽、邪念、迷信、放縱、、不勞而食、貪、怒、驕、虛榮等人性的惡習做了剖析,還對不平等、暴力、國家、偽信仰乃至教會本身進行了憤怒的譴責。托爾斯泰認為“國家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礎之上的”,“基督徒不應參與國家的事務”,“法律不能使人變好,而只能使人敗壞”,而“所有的書籍、聖像、神殿——都不過是人工的產物”,“真正的信仰不需要教會”,“教會的信仰——就是奴隸制”。正是在這些譴責中,我們看到了作為社會正義力量之化身的托爾斯泰;也正是這些譴責,將《生活之路》與托爾斯泰其他所有的創作結合成了一個整體。後,托爾斯泰在《生活之路》中還對知識、科學、語言、思想等做了思考和闡述,並得出了許多精闢的論斷,比如:“對於真正的知識來說,危害的就是使用含糊不清的概念和字眼。”“科學的合法目的就是認識服務於人類幸福的真理。而其非法的目的是為了把惡引入人類生活的局進行辯解。”“要不就沉默不語,要講話就講比沉默更有用的話。”“語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如果談話沒有任何企圖,那麼說一個字也是多餘的。”“越是真正智慧的人,用來表述思想的語言就越簡潔。”“人的主要力量就體現在思想的克制上,因為所有的行為都產生於思想。”“假如人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就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生活。”諸如此類的句子不勝枚舉。在托爾斯泰的論述中,有兩個相悖的傾向是值得注意的,托爾斯泰主要是從信仰、節制等角度來談論科學、語言、思想等問題的,因此,這裡的論述大都帶有較強的宗教意味;但是另一方面,這裡的論述又幾乎處處飽含著強烈的民主意識,作者提倡的又恰恰是克服虛偽的迷信、擺脫他人的強制、擊碎虛假的形式的反叛精神。深厚的人道精神、強烈的批判意識和濃重的文化意味,使得《生活之路》,成了一部真正的思想著作。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