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在華夏經典中,居於群經之首,主導融會儒釋道思想,是中華民族第一部以先民符號紀錄生活萬象,繫以簡約文字闡明人生智慧、生活方向,這一代的華夏子孫,傳承中華文化,《易經》是必不可缺的首要經典。
作者劉哲雄老師從事《易經》教學十餘年,目前於高雄社區大學講授《易經》。劉老師從義理入手,打破過去以《易經》為風水占卜命相的窠臼,重新賦予經典時代新生命。劉老師過去曾從事建設公司的經營,具有企業管理和實務的經驗,因此跳脫傳統講學的風格,重塑以生活經驗為主軸、人生問題為標的的解說方式;後來投身易經的推廣教學,並嘗試解讀「探索在現代生活中,易經與人的關係」,將十多年習易的心得整理著書立說,作為人與歷史的交流,回應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間最圓滿的互動。
天行書苑立居21世紀,以現代數位方法建立經典平台,製作發行電子書籍,藉由現代觀點闡釋華夏傳統經典,注入現代活水。去年天行書苑為劉哲雄老師耗時四年餘的易經上經「用易經閱讀人生」製作編輯,2012年迎向龍年,劉哲雄老師的下經「用人生閱讀易經」大作歷經艱辛,終告完稿,寫作經緯依然循著易經義理深入解析,尤重大象傳的道德警示,從<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未濟>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在在感受到作者諄諄教誨與鼓舞人心的敦厚心意。每一章節輔以佛法經義,透過修行的真實體驗,引導讀者進入易經64卦,384爻所刻劃一爻一世界,一卦一宇宙的美麗紀元。
作者簡介:
作者劉哲雄,在1960年出生於臺南縣白河鎮;出生之際原本務農的父親,為了供養一家八口人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捨農就商,踩著腳踏車,離鄉背井遠從白河到高雄就業,為記錄此冒險壯舉,特將作者取名為劉哲雄。後來,作者全家更搬遷到屏東定居,童年及高中的求學過程,就在屏東悄悄地渡過,直到1978年考上逢甲大學建築系,人生有了另一階段的開始。
在知天命之年,作者簡單的將學習歷程分為「學建築、入荒野、習易經」三個階段。青壯時建築系科班畢業後,從事工程行業,並與友人合作共同經營建設事業,步入36歲之時,事業顯現疲困的樣態,尤其是在占問:「建設事業的未來發展將如何?」,竟得「遇鼎之蠱」,驚嚇出一身冷汗後,作者有所覺知後,逆向思考強化心理建設,為求更豁達的看待其間可能出現的人生起伏變化,遂有1997年「入荒野、習易經」的異業學習;並在家人的護持之下,投入心力,自節的進行善後工作,更徹底的改變了生活態度及對生命的看法—凡事皆有其因緣條件的限制,臨事之時,人並非如自己所想像的如此能力高強,人應該更謙虛的看待自己的一切行止。
在往後的十餘年間,作者除了對於挫敗之事業處理善後工作之外,「入荒野、習易經」的異業學習,也同時豐富了作者的生活。作者進入「荒野保護協會」,接受野地觀察及解說員的訓練之後,得以更親近臺灣的土地,北從急水溪出海口,南到墾丁之社頂公園一帶,海岸濕地、平原叢林、都會公園及小丘陵地生態都在作者觀察學習及導覽解說的範圍中,甚至結合易經仰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方法,及天道四時運行的法則,帶領易經班同學登上陽明山,導覽地理環境暨解說心境轉折。
進而於1999年開始易經的推廣教學,真正踏入成人教育的領域,更在2008-2009年兼任「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主任一職,與工作夥伴們致力於公民社會與終身學習的推動及建構。在易經的推廣教學過程中,作者除了「將現代生活中,易經與人之關係」深入闡發,更期待能夠將日漸參悟「易經的生命智慧」之心得著書立說,分享於世間。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咸/恆卦-易經的感情世界
風生水起
《易》文本的上經,從開天闢地的乾坤二卦作起始,結束於坎卦所謂「人生試煉態度及應有行動的學習」,和離卦所言「透過自我蓄育開展出承繼文明使命的能耐」,說明生而為人所當有苦樂相雜的認知,及事件開展必然存在著許多難以逆料情境,與面對變化所應備具的態度和功夫。續接而至的下經,則從人們最初始的、電光石火般的感知之咸卦談起,指涉的是事件開啟時內心的變化震盪過程。咸卦從訴說著來自幾微的觸動、日思夜想的心動、到滿溢又無法加以左右的情懷的躍動,一切的一切在幾經思考之後,欲藉由滕口傾訴來告知對方,自己內心深處、已然蓄勢待發的「感受」。
現實世界,個人藏於內心的「感受」,其實只有藉由實際發於外的施為,才有可能獲得所希冀之結果的真實呈現。因此,在咸卦之後,《易》之卦序在下一個瞬間跳躍至恒卦,除了象徵「久長」是生而為人所追求的目標之外,同時它也清楚的指涉著「若想要追求恆久的成果,則所有的事件將開始真正的進入磨合動盪的階段,乃至最後所可能達到的狀態為:「陷落至萬劫不復的境遇、或幸福美滿彼岸的風光」。其間,卦辭以簡約的語辭,淡淡的、平靜的描述著相跟相隨情境的追求,並且引出後續諸多悲欣交雜、摩盪起伏與各正性命的人生…。《易》就以那咸、恆二卦所經歷程的簡易描述,來做出真實人生的提醒:「人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往往時變境遷,才可以真切的覺知到人生真實的存在,而『與時偕行』便是你我共同的、必修的功課」。
「咸」純真的「無心之感」
觀察人生的際遇,我們有時候會納悶:千里之外,互不相識的兩個人,是怎樣的機緣讓他們相遇、相知、相惜、相隨到老?而本是如膠似漆的兩個人,在幾經衝擊、摩擦之後,為什麼會變成形同陌路的相怨、相恨,最後彼此卻走上相離分散的道路?其實,這一切都是由深沉心念處的「感受」、有生以來所建構的觀念與外境的遇合做起始的。
「感受」是所有事情發展、存在的要件,覺知與掌握內心的「感受」,就是掌握事件發展的源頭。因此,假如我們對許多事情都「視若無睹」的話,則那麼樣的行為極可能是一種知而後主動的排除「感受」的存在,排除善與惡的干擾,徹底放下的修成正果;不過,同樣表現的背後原因,也可能是一種無知、無明作祟之下的結果,惟二者都是透過對「感受」的圍束、阻絕,來切斷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的。相反的,你我若以醒覺之心來受納、開啟對於事件的「知」,則我們就像使用強力膠來黏貼東西一般,將把「感受」緊緊的黏掛在腦海中,好讓它慢慢的發酵、滋長、變化,然後,在適當的時機點或臨界點,轉化為足以產生影響力的行動大力,在經由實際施行之後,將可能創造、產生一個你我都始料未及的、或匪夷所思的結果!
《易》下經之始的咸卦,就是闡釋人世間千變萬化的感受的卦,不過它的歸結點卻是以感情的正向發展作為期許的標的,同時以簡易的卦辭,訴說著經由「感受」的第一次接觸,導致相遇、相知的運旋及起伏的過程,和於身處其間之時,應該有的處理原則與方法。
咸,亨。利貞,取女吉。
卦名「咸」字,釋其義為「悉、皆、全」,直接闡釋「咸」所具備的「無所不包、無所不至、無時不在的時空種性」;字象則為「無心之感」的「感」意,是一種無任何成見、無偏私的開放式接觸、相遇的概念,原始無染的至誠純真則寄蘊在其中;因此,藉由此「沒有立場的立場、或沒有態度的態度」等樣貌之「咸」的運作(註1),人與人之間開始有了不同的互動關係,也有了生生不息的未來性,或徹底的毀滅性—雖然我們都期待著前者的開展,但是,也不可忽略了後者的存在。
男女之間,通常亦是經由類似的第一次的接觸,啟動了「咸」所謂初始純真無私的「無心之感」,這微乎其微的遇合,可能是一句話,或一個會意的眼神,或極微乎其微的輕盈的碰觸…,然後開啟了彼此之間多采多姿的感情世界;更可能是由於長期無偏私的互動交心過程,無法覺察到的情愫不斷蘊蓄累積,然後在某一個臨界點蹦跳出來,讓未來有了不一樣的可能。當然,更多欲求與渴望也在這之後,漸漸的累加堆積 …。
《易》之咸卦正是以少男少女初始互動的觀察為依據,所類推的影像;當然它的延伸意義,則是泛指一切人、事、物的起始互動,及其可能產生的變化的參考。卦辭描繪因「咸」之感,及其之後的努力與運作,終就能夠達於兩造間美好情事發展的結果—亨。惟其過程則可能滿是折磨與忐忑不安的擺盪,更可能要經歷無數的掙扎、選擇和勇敢的決行,才能有一個初步的、彼此的身份認可和合宜的發展;是故,在卦辭中它以「利貞」為考量、為檢驗的標的,試圖進一步的來查驗所有可能狀況下的遇合,那未來的發展究竟是良師益友、工作夥伴?或是緣訂的「牽手」?抑或是更多衝撞、動盪,徒乎奈何的永無結果的情人關係?
經由檢驗,如果一切都能各自恰如其分、恰合其宜的時候,當然就可能有美好的結果產生—為良師益友、為工作夥伴、為男婚女嫁的夫妻;否則就當有所擇取、割捨、趨避,方可以使足以傷害彼此情義、甚至傷己傷人的憾事不至於發生。造字者所造之撼及憾二字,皆有「感」字,傳神的描繪出「感」之後的可能震撼與動盪,同時亦存在著「感而行動」之後的可能發展之一是遺憾啊!人間世,喜愛新事物,冒險以開拓新領域是人性的不變欲求,所以,追求自主,不受意志控制,奔流竄走的情感,往往在緊要的關鍵時刻,會做出背離理性之「利貞」的決定……!其結果就可能如《羅馬書》所說:「我所作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成了自己的問題』。我所願意的,我並不作。我所恨惡的,我倒去作。」至此,不得不感嘆那卦辭「利貞」的舉示,真正是用心良苦!
情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
西方兒童心理學家卡根(Jerome Kagan)強調「感情—不是理智—才是人類動機的來源。」惟感情的發展應該有它的正常軌道和秩序脈動。是故,卡根認為:「避免內疚的慾望是世界上所有人類共有的。…道德需要天賦的內疚和同情能力。」讓人動容的則是他對感情一事的描述:「建構能夠勸誘採取道德行為的有力基礎,一向就是道德學家全力以赴的工作。除非懂得中國哲學家們早已了解的哲理:『情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否則他們還會繼續徒勞奮鬥的。」(註2)
咸卦《彖傳》就是描繪經由「咸」的感受所創生出的「情」,最後產生了足以「粉飾乾坤」之大力量的路徑。
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情之一字,係透過不同形式接觸所產生的咸的覺知,初始即讓純真無私的「無心之感」,在彼此的內心落腳,然後在相互有所回應的調整中—此刻,「有心」而且是私密潛藏的欲求,已然針對自己的渴望,設定了能夠引動對方更注意自己的策略及行動—除了一方面自然的使柔順的被動者(一般指女方),具有更積極向上的追求情緒及行動;使剛強有大力的主動者(一般指男方),能有謙虛就下的態度和行動之外,另一方面,在此基礎運作原則,與現實人生少男與少女的互動過程之中,男追女的情境,往往亦會自然的產生所謂:「柔上而剛下」與「男下女」的自然安置現象,然後在彼此的磨盪互動裡,藉由溝通說明,蘊釀蓄積如其分、合其宜又令人喜悅的共識與決定,而創造出相輔、相助、相成的加乘效果,最後兩造間不是成為良師益友、為工作夥伴,就是成為男婚女嫁的夫妻。
同樣的,就自然變遷進化與政事推動有成的觀察來論,咸卦之《彖傳》亦認為這一切也都歸諸於「感」的開啟,然後才有萬物的相互碰觸、演化、生成,另外也因為主事者用同理心感受、覺察到眾人心中的渴望,並為之設定所以獲致平衡進步的策略,進一步藉由教化的推展,導引眾人齊力而行,遂能夠創造出天下祥和均富的美好景象。是故,《彖傳》才會有最後的綜合評議:「其實,只要藉由觀察省思,掌握源頭真實而直接的『感受』,就能夠瞭解天下萬事、萬物之各種情境的變化,確實有效的握持各種變動的狀況,然後,水到渠成的運用各種策略與行動,創造出最合於需求的成果。」
「虛」才能打開人生的大門
人生在世的數十寒暑,如何做才能獲得「幸福—生活圓滿」的終極目標呢?過程中所要具備的條件、或能耐又是為何呢?觀察咸卦之《象傳》的描繪,它或許提供了我們應該具足的相關要件、基本的認知和態度;也告訴我們圓實標的的過程,和因為對它的行踐,所可以因此而創立的終極影像,其文本如下:
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註3)
「山上有澤」意謂:透過觀察與思維,我們瞭解到高山上的凹陷之處,在不斷的受納雨水或雪水之後,因為水與土的互滲、填塞,形塑出飽滿而宛如無有任何縫隙的防水薄膜,終能夠在水源持續的灌注之下,使得水池在高山上出現。其間,我們可以歸納出之所以成就水池之結果的重點,即是:「在無有任何預設立場之開放的心態之下,拋開各式各樣的拘限所形塑出來的彼此受納、相付的互信與相融,若再結合各種與其相應的合宜行動,自然能夠造就目標的實踐。」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山上有澤」是自然界之「咸」的具體呈現。
「推天道以明人事」,於(男女)兩造間,若能夠以開放的心去覺知所以感與感人的道理,然後在放空後所產生的無偏私的包容力底下,全然的接受所有情境的存在,其實就是《象傳》所言「君子以虛受人」的體現;如果再進一步的經由彼此真誠的相互溝通,自然能夠在前述基礎下,擬具共同的認知與目標,並且在行動中互助互補對方的不足之處,打開人生不一樣的另一扇大門;然後在此持續的運作中,沒有任何遺漏的來累積、創建共同的成果。」因此,我們也可以清楚的得知:「以虛受人」是啟動一切良善事件的根本所在。
「咸」是一種層層深化的感知過程
咸卦之卦辭及其《彖傳》和《象傳》,雖然闡述了人際間之所以產生各式各樣的關係,創造描繪出多元多樣化良善成果的理序之所在。可是,現實人生,在真正付諸於行動之前,卻必然是一個充滿掙扎與起伏不定的忐忑過程;是故,咸卦的六爻,宛若是一場心智訓練般的,就藉由不斷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而深化心理感知的歷程,企圖說明潛藏而細密的心理變化。其文本分述如下:
初六,咸其拇。(咸其拇,志在外也。)(註4)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雖凶居吉,順不害也。)(註5)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註6)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註7)
九五,咸其脢,无悔。(咸其脢,志末也。)(註8)
上六,咸其輔頰舌。(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註9)
仔細的閱讀觀察咸卦六爻的文辭,我們會發現直接呈現的六個爻,好似在告訴你
我:雖然身處不同時位,依舊能夠在不著任何心字的情況下,卻是爻爻存心,處處有心,心隨時都在找尋機會或目標物,以便緊緊的抓住它,好讓自己能夠得到那未得的東西,或使得已經得到的能夠持續的擁有。你我的心是這麼地活躍,又是那麼地不甘寂寞!
在習《易》過程裡,曾用大衍之數占問:「何謂天下父母心?」得到「遇咸之革」的釋疑,其中咸卦初爻「咸其拇」變動的提示,一方面不就是意謂著:「天下父母心,就是父母對孩子無所不包、無時不有的感知—就好像連孩子踩在地上、藏於鞋內的小腳指,若有任何輕微不適意的顫動都能夠覺察到一般」。另一方面,「他們還時刻都在用心的企盼能夠藉由對孩子微乎其微之變化的感知,將孩子的任何顫動的表現,和外在世界的情勢變化產生聯結,想像孩子們未來的可能革變,及望見他們超越自己目前的現況,擁有更上一層樓的美善情境,然後無怨無悔的付出心力、施以所有可能的資助。」其實,民俗中小孩子滿周歲的時候,藉由「抓周兒」的儀式,來預測他們的未來職項,雖然在後來一定會發現如人意者與不盡如人意者皆有之,或者發現它是父母親的妄用心,不過,它也許依舊是一個說明「父母心」的最直接例子。
初六爻「咸其拇」的爻辭,雖說是針對最初始、微小變化的一種感受的描繪,可是,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是少女、少男詩樣情懷,用最簡約的語彙,互相傾訴著被撥動的心弦的陣陣顫動;當下,在腦皮質的神經元之間,所產生的電化學訊號,則隨即進行著聯結的工程;然後在經過雙方有意或無意的接觸,豐富、強化了單方的或彼此的感覺…,也預告了「啟動未來一系列情境的自發力量—『志』的向外開展。」《象傳》所謂:「咸其拇,志在外也」,或許即是此意的清楚描述。而西哲奧古斯丁在《三一論》中則說:「意志本身的蛻變,即意志的轉化為愛。…『愛』是某種生命,它結合了兩者,也就是愛者與被愛者。」由此可見,有了「咸其拇」作為的啟動,則未來正在發酵,並且持續的邁向轉變的路程前進。不過,其結果到底會用怎樣的模式或樣貌來呈現,初六是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論述,是存而不論的;因為,所謂的未來,即代表著「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若以此反觀前段所言的「父母心」,那麼,他們果真是忘記無常變化的道理而妄用心了?!
人間世,任何的行為,最怕的就是僅僅因為感受到自身或外來的鼓動,以至於忘卻自己應知及該守的原則和分寸—利貞,或輕視忽略自己目前所在的不利處境而妄動躁進,那就將造成如咸卦六二爻所說的:「咸其腓,凶」,意味著「如果一個人不能以醒覺之心掌握事實狀況的做自己,卻不顧一切的隨人而動,則必然會發生險象、或受到傷害的不利後果」。同樣的,男女之間感情的發展過程,最是要注意前述狀況的存在,方能避除那足以阻礙彼此感情正常發展的各式各樣困頓情況的發生。不過,六二爻同時也提供了調整的方法:「居吉」—男與女感情的發展,在時與勢都未達於成熟、俱備的情況下,寧可用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固守住彼此該有的分寸,謹慎的回應所感受到的鼓動,自然能形成緊密的防範作用,避除任何的險惡,然後雙方才能夠按捺住性子,好整以暇的一起以平衡的心等待美好時刻的到來。《象傳》以「順不害也」做為提點,就是在告訴我們:「知時順勢的敬慎以行,自然能避除那可能的傷害了。」
情勢的推展,瞬息萬變,若不能知時、知勢的調節自己的態度與行動,然後與時偕行,卻反而要無知的執著於一事,恣意妄為於感情欲愛的追逐,到頭來則可能陷於九三爻所說的:「咸其股,執其隨,往吝」,意味著「如果只是一昧的固執於錯誤的、低下的擇取;不能即時的自省自覺以做出合於理智的放下與割捨,更進一步的重新調整自己的作為,到頭來終究會陷於令旁人扼腕恨惜的情境之中,那時,即便擁有通天之志力,恐怕也只能隨苦難之浪載浮載沈了」。果真陷於那般的境遇,豈不苦哉!《象傳》以「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直接而理性的進行批判,實是最佳的警示之語。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真能夠知幾的用智慧去進行自我的調整,徹底的回歸到「利貞」的規範之下,其結果到底會是如何?或許這還要察查你我自覺自節以行的程度,才能夠有一個比較真切的定論。
在現實世界中打轉,何去何從?往往是你我在徬徨無助時的吶喊。那滿溢的忐忑情緒,在腦海中、在心裡面,或拉人入於低迷的、恍惚的情緣糾纏之中,或鼓舞著自己「奮力上前去」,即便會是悲劇,也要成為英雄!咸卦九四爻用「憧憧往來,朋從爾思」的語辭,輕描淡寫的勾勒出「澎湃洶湧的、未能安心的思念情懷,與無法化解的攀緣和執著」。《繫辭傳》針對「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有著更深一層的解析,認為它是一個自然的思量、運旋的過程,面對任何「情」事,應當深入的掌握所以「能屈、能伸」的道理,然後知所變化的與時偕行於整體事件的推展之中,則應可以收其究竟的有利成效。其文本如下: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有了對「憧憧往來,朋從爾思」最深刻的了知之後,「何去何從?」已然不成為糾葛難解的困擾,因為,你我已充分掌握那自持的方法就在「貞吉,悔亡」四字。意謂:「唯有經由對自己身分、能力、優劣點的再省視與了解,革變過去僵固的觀念,以重新定位自己,掌握住應知應具備的原則,排除一廂情願的思慕,才能如其分、得其所宜的回應現況,讓自己能夠先行立於不敗之地,然後盡其在我又了無遺憾的邁向那無限可能的未來。」倘若不能使自己自立以進,則你我就可能陷溺於俗諺所述:「知己不知彼,一跤摔到底」的境遇而不自知!
隨著情勢的日漸明朗,針對關係對象,我們將會擁有更宜適安定的感受,而且,對於應該怎麼做才能夠達到最佳境界,也已然清楚明白的藉由持續開放的態度,及不斷的探索和行踐而漸漸的形成。當然,在此同時,就如同九五爻所謂「咸其脢」的言說一樣,「欲求傾訴的情緒也將更加的滿佈、充實,就連感覺器官中最魯鈍的背脊,也感知到那洶湧的激盪和衝擊;甚至於那滿溢的感受,已然一路衝刺到喉結處,在下一個剎那就要說出口…」;此刻,前賢們對於「脢者,三思台也」的釋文,或許又是一次關鍵的提醒:「這當下,是時候了嗎?」推測古賢者在結合咸卦六爻的整全關係,針對「脢」字下註腳的時候,其心中所浮現的必然是「敬慎不敗」四字吧。因為,九五的爻辭「无悔」,其所象徵的不只是一個終極的期盼而已,更應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了無遺憾!假如真的能夠達於此等無憾的境界,那麼,《象傳》的提醒:「咸其脢,志末也」,一方面是告知我們:時機已經成熟;另一方面也建議你我:接下來,是該有所行動的時候了。
是故,前述九五爻所描繪:「整體情勢已達完備,就等臨門一腳的景象」,於咸卦則藉由下一階之爻辭「上六,咸其輔頰舌」,從嘴唇臉頰的振動感覺,表現出將心中所蓄積的一切感情,說出口的行動而達成。不過,我們也莫忘記:能說出口的話語,必待踏實的踐履之後,方顯其真。所以上六爻的《象傳》就以「滕口說也」做結語,砥勉我們「不可用甜言蜜語矇混他人,欺騙自己。」要能夠掌握進退的分寸,做自己所應當做的正確事情;意味你我都應該回歸卦辭所舉示「利貞」的考量,破除「光說不練」或「光想而不行踐」的惡習,盡其在我的實際施行,方可讓這情感的發展,或事件的推展真正進入恆常的運旋之中。
淡而有味自清香
情感在經歷說出口或相互表述之後,往往會有一段或長或短,如膠似漆的甜蜜時光;然後可能產生如《格言聯璧》中所說:「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親;久而厭生,又以為可惡。…人情每處一境,始以為甚樂;久而厭生,又以為甚苦…」(註10)的狀況。厭生則情變,情變則思遷,無法調整革新的行者,就往往或拒絕感情的再次敲門?或又陷入下一個情變輪迴之中?抑或能因此而產生自我的省思,了解此次的經驗,無關乎成敗,是下一次圓實感情的基礎,而勇敢抉擇,再出發?反之,若能夠將每一日、或每一次的相處互動,都視為是一個全新開始的機會,在一剎那間走完了咸卦諸爻的過程,然後再以咸卦之卦辭所言「利貞」,能夠守正自持、如其分以行之的話,則其情感必能獲致「歷久彌新」與「歷久彌堅」的成果的。
「久」是時間的積累表徵,而時間也的確是感情的最大考驗者。接受考驗的男男女女,彼此間是否擁有足夠的成熟度,是跨越重重情變蔽障的不二方法。因為成熟度足,就能如西方詩人康蒂‧庫倫的詩中所述:「如疾風般的來去自由!」而其中已然含蘊彼此強固的信任和自信。其詩是這樣描繪的:
願我們能像疾風那樣生活/來去自由,無拘無束/假如您能愛我/請您將愛情獻給我/假如您想尋找比我更好的伴侶/我將衷心的為您祝福/祝您找到您理想中的愛情…正是他這番深情的話語/才使她不願離去/才使她深深地留戀著他與她的共同生活。」(註11)
人我之間往往也是因為成熟度足,就能了解詩中「知遇」的情境,是無數偶然與巧合的妙力的觸媒、發酵、轉化,是一個得之不易的結果,則「相惜」的情懷自然如甘泉般的湧出。藉由同理心的開啟,讓彼此能夠相互珍惜對方的存在,也了解欲求相隨到老所會面對的艱辛情境與事理,就能設身處地為彼此發想:「共同思索、圖謀所以化剎那為永恆,日新又可久的相處之道」。在此立足點之上,又何愁不能偕老以終。
《易》之恒卦,就是用象徵長男長女的上震下巽的卦象,來描寫男女皆已達到相當的成熟程度,彼此都希企在此一定成熟度的基礎上,尋求因為時間的遞進推展,而日漸趨於淡化的過往激情,能夠依於時的轉化為天長地久、清香有味的情誼。「有味」是因為知道最大的幸福,有時來自於最大的試煉;而那過程將變得更值得相互咀嚼、相互玩味,良久…,那淡淡的、卻又好似有香氣四溢的感覺自然滋長、茁壯、開花,然後結出恬適合宜的果實。
「久」來自於堅持與創新
卦名「恒」字的字義,《說文》釋為常、為久,更有寫意的描繪是:「從心之舟在天地之間上下、往復。」所描述的是一個持續推展的行動過程,更是一個含蘊喜、怒、哀、樂、愛、惡、欲的人生歷程;當然,它也直接的告訴我們:「無常往往以其善於偽裝的作為,用常與久的樣貌,不斷的描繪出可以獲得堅固不毀的境界,試圖藉由欺瞞讓我們信以為真的、奮力的投入其中」。《序卦傳》從自然界不斷變化推進的過程,歸結到以「夫婦之道」的亙久追尋為其標的,除了呼應無常變異的不易掌握之外,其實它亦在不斷變化的場域之中,試圖用時間來檢驗「情」之一字,能否真的達於既久且長的期望境遇。經由閱讀、省觀其文本,在不斷躍進的推理之中,我們應該可以擁有更真切的概念: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只不過,現實人生,為什麼在針對男女關係的發展,所進行的觀察與反思中,我們總是難以避免的見到悖逆「禮義」之理所發展出來的「不倫關係」,然後,人們往往就會有著「情關難過」的慨嘆,在不同的時空之下,同樣的是在人們的口語中傳送著?!「作易者,其有憂患乎!」難道,《易》及其傳文之文辭所表達的,僅是一個在徹底體證「久」之不切實際之後,試圖以其超越於現實的理想,所建構出來的一個滿是深切期許的、心底的「香格里拉」?
或許正是為此緣故,恒卦的卦辭才會用簡約的幾個字,再一次的表述了化剎那為永恆、追求天長地久的原則和執行的方法,企圖讓後世子孫能夠得到遵循的指南,得到一個向「久」漸次逼近的可能;同時卦辭也告訴我們:「唯有行動,才能達成目標」。因為,「改變和幫助我們成長的並不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而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卦辭之文本如下: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試釋卦辭的描繪,其所欲清楚表達的應是:「包括男女關係的任何感情的發展,之所以能獲得彼此的認同、共行、開展,達到『幸福圓滿』的彼岸—亨,是因為彼此都能在感情的驚風暴雨中,運用尊重所開發出來的同理心,及一次又一次的堅持,讓共同的、或個人的志趣和願景,透過無數次的調整、過失的彌補和良善成果的累蓄存養—无咎;再在卦辭『利貞』所呈現出來的『不易之恒』的基本原則與調性之下,於共同的願景軌道上,敬慎的、如其分的、合其宜的推進;並且有效的運旋卦辭『利有攸往』所欲表達的『不已之恒』—一種日新又新的具體表現,藉由彼此皆能夠用心的經營,以突破現實生活宛若一成不變的枯燥乏味,共同學習,除了立意於舊方式、舊生活的創新之外,更要在生活之中不斷的開展出各個階段的生命情趣,徹底讓『久而生厭』的狀況無從發展,然後,我們才能夠在無數的艱辛歷程之中,漸次、逐步的逼近『久』的目標。」倘若我們真的將恒卦之卦辭的釋文,置入你我的生活中來進行檢視,並且來打分數的話,到底我們是在及格的邊緣死命的力爭上游?還是只會幽幽的對自己說:「還有很大的改善及成長的空間」?
工夫深則「久」可成
恒卦《彖傳》接連用了六個「久」字,來進一步說明包含情感、事業、或生命的演化的任何事情,之所以能夠經由持續的改善及成長,最後終底於成,都是由於毅力與耐力的開展,和不間斷的持續踐履,才能夠創造出「工夫深」所產生的成效的;而其文本則是如此的寫真著: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又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註12)
《彖傳》一方面如此的描述:「只有『常』又『長』的運作,不譁眾取寵的依附於現實的如實執行,並穿透時間的試煉,才能達於因『久』而成的彼岸。而其首要的工作,則是在每一次的運旋之中,都能夠適切真實的認識自己,並且清楚的抓住自己在現實情況中全新的定位,同時提醒自己:『如果能力足則應當勇於擔負起責任,更要能夠如謙謙君子般的放下身段,易於親近的導人、引人於該有的軌道上,戮力而行;但是,如果能力受限,力有未逮,則當勇於接受事實,也接受他人的引導,在自己該有的路徑上學習、任事』;就像自然界的雷與風一般,既能夠獨立自主的各自存在,又能夠認清外部整體情勢、狀況的發展,權衡審量事情的輕重緩急,開啟各自的能量,付諸於堅實的行動之中,彼此互補互惠、相協相助,並藉由相融的加乘大力,和持續努力、扎實的耕耘所累積下來的『久於其道』的深工夫,來成就共同的願景—恒。」
另一方面,《彖傳》也告訴我們:「透過長期對自然及人文的觀察,我們可以了解到自然推演的道理,是在天地定位之後,掌握住恒常的運作原則,然後在創建出來的背景環境基調之下,經由日新又新的變革,生生不息的『久而不已』的持行,才能展露出日月運行於天的『久照』,和四季合宜的更迭變化所得到的『久成』;而聞聲知情又能成就事功的聖人,也是在這一種態度、一種堅持、一種力行的生活哲學下,依序推展、累積『久於其道』的既深且廣的能量,才能產生那高下不等的文明影像的。」由此我們亦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推論:「經由持續的觀察、審辨萬事萬物之所以能夠『常』又『長』的運作,並且達於因『久』而成的彼岸的理序,則在依附於前述的理序之下,不論其狀況是隱於內的難以掌握,還是顯於外的完全呈現,我們都可以清楚明白的、如其實際的、無有任何遺漏的完全了知與掌握;那麼,所有其後的行動推展,必將擁有一個正確無疑的、向著目標邁進的篤定質性,則其美善境界的到來,必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了。」
擇善固執是「久」的必要條件
路要能走得踏實、走得遠,需要靠走得久來達成;而路要走得久,則非依賴能耐久的堅持度不可;而堅持度之所以能有百分之一百的表現,則端視一個人能否「擇善固執」了。
若以男女關係為例,「擇善」的理想情境是:「在結為夫婦之前,用『以虛受人』來打開自己的人生大門,再經由一系列的接觸、溝通互動、審辨詳查之後,所做出的正確選擇」,其最後結果的呈現即所謂的『弱水三千丈,只取一瓢飲』的喜樂與知足。但是,「情之一字,所以粉飾乾坤」!這就常使得實際的狀況,往往陷於「戀愛是盲目的」的框框之中,以至於多有遭遇波折挫敗的感受及情境的發生;其實這也相當合於「人算不如天算」,和「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無常律則?!惟我們切莫忘記:「最大的幸福,往往來自於最大的試煉。」
由此可知,於現實世界而言,「擇善固執」應是一種相信自己的選擇,並且堅持一定要讓自己的選擇落實成真的氣魄和勇氣;而實際上,追求「幸福圓滿」就是要如此認定,如此勇敢的去做的。恒卦《象傳》所欲強調的就是這般工夫的具體展現。
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註13)
恒卦《象傳》告訴我們:「就如自然界的雷與風般,它們是各自存在的自然元素,並且各有各的能量,也各有各的表現模式。人也是一樣。每一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並且各有所擅長,也各有其缺損不足的地方,而在此自覺自知的境遇之中,做自己便成為是一種現實狀況下的必然。因此,除了是為了相互之間能夠和諧的追求『進而上』的情況之外,有些時候,為了取悅於人而做的許多調整作為,反而是一種自棄自陷的不當舉動。是故,不論是夫婦相處,或是朋友共事等諸多的人際之間的往來,都要先建立起這樣的認知,然後才能夠如其實際的以『擇善固執』的作為,用來自於自己人生經驗中日積月累所磨練出來的智慧,去追求『幸福圓滿』的人生。」可是在人生旅程,或許我們更應該建立的觀念是:「曾經擁有過的努力過程,就是一種幸福」!因為,「無論我們身處在何種境界,事情總有開始,也終究會結束!」
處事容易處恒難?!
當我們體認到「最大的幸福,往往來自於最大的試煉。」的時候,實際上也預告了追求「幸福圓滿」的過程,必有一番艱難困苦要面對!因為來自不同生活領域、各自擁有不同背景知識的兩個人(若以男女結婚為例,大部份的時候應該說是:兩個人加上兩個家族的成員,再加上諸多親朋好友的意見糾葛之下的,即將生活在一起的這兩個人…),確實有一些無法避免或排除的嚴謹考驗存在著,欲達到「幸福圓滿」的目標,勢必有一大段艱辛的路要走,而且它還必定是漸次的推展過程,因為,「欲速則不達」是一個不變的鐵證;對此,恒卦初六爻即有著傳神的說明及警告:
初六,浚恒,貞凶。無攸利。(浚恒之凶,始求深也。)(註14)
就男女關係而言,恒卦初六爻直接描述著:「在求表現、求好心切之下,雖然明知道一切關係都還處於剛開始的階段,而且自己亦尚未有最完善的能力和準備,可以透過運作來達成自己的殷切期盼,但是,在整體情勢發展的壓力下,真實的狀況往往是:自己未能如實的選擇先行做好蓄養能量的功夫,妥善和諧的、漸次的來培育彼此的關係,反而在一開始就做了背離實際狀況的投入,試圖將原本已然存在的相互影響力,進一步再擴充,以求影響並改變對方,達到『一步到位』的境界(註15),如此一來,非但不能獲得預想的成果,也將讓自己陷入俗諺所說『吃緊撞破碗』之中,落得一事無成,甚至於更凶險的境遇!」《象傳》就直截了當的說明其之所以導致此地步的原因是:「浚恒之凶,始求深也」。那麼,當我們於此有所覺知之後,要怎麼做才能夠避免陷入前述的情況之中,甚至於藉由做出更理想的行動而成就自己的企盼呢?
如果現在做了,卻錯了,怎麼辦?覺知之後,就當以適切的行動來做回應。老話一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九二爻就以極其簡單的的兩字,明白的說明之所以自救的方法:
九二,悔亡。(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極簡的爻辭明確的告訴我們:「練就能耐,然後毅然決然的以最適當的方式『改過遷善』—悔而改之,則一切曾經發生過的遺憾將自此截然而止。」它不但告訴我們「知錯能改」是一切生機創建之所在,同時也明示了「久於其道」的真工夫,就是在此等持續革變的累加過程之中逐步的建構完成的。因為,沒有大勇氣、大格局,再配合堅毅的自我修煉、提升的決心與能耐的練就,是無法去落實「改過遷善」的執行,持續的往目標邁進的。
《論語》子路篇首章,就相應的針對「改過遷善」所創造的續航力,做了一些極恰當的說明: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在 孔子師生的問與答中,我們可以有如是的瞭解:「政事是長期的事業,除了要能夠作為表率的以己身先其民而行、而勞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無倦』—於人於己皆擁有不放逸的態度(註16),建構一個能夠持之以恒的行踐力,再以合乎時宜的最適當行動,確切如實的踐履與推展,這才能夠順遂的達成為政的目標」。《象傳》就以「能久中也」,直接呼應著此等的理序。同樣的,人際之間—尤其是夫婦之間—的相處之道,本就是存在人性的「久而厭生」的因子,這時候「無倦」或「能久中也」的作為,就如同一道堅固的防護罩一般,徹頭徹尾的革除了種種的誘惑或威脅,好讓彼此能夠努力於深耕情誼與投入宜其家業的工夫之中,創造其終極目標的成果。
相反的,若不能適時的以不放逸的態度,破除「久而厭生」的心理作祟,然後以「能久中也」的作為,悔而改之的「改過遷善」的話,則你我就可能陷於恒卦九三爻之爻辭所云的境遇之中,不得不去面對大家都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不恒其德,无所容也。)(註17)
「九三」,表現出一種能耐與職位相稱的具體影像,是經由無數持續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登於此高位的結果。不過,「就好像一個從小到大都嚴於律己的標準生,忽然間出現了一個『想要放鬆一下,這次的作業不交了』的心念,實際上也真的帶著快意的去做了之後,遂導致多如牛毛的、難以收拾的善後工作接連不斷的發生,甚至於還因此影響到他的自信心與後半輩子的行動,走向不一樣的路途一般」(註18);同樣的,就在九三這個時位之上,也不知道身處其中的人是「倦」了?還是「放逸」了?竟然做出了與「持續努力以邁向目標」相悖的舉動,難道他就如同九三爻之爻辭所言說的:「過於躁進,又不願以平常心,持續的努力於情誼、家業的耕耘與提升,好讓自己能登於『幸福圓滿』的境地;這樣的人,只知戀守於過去的種種輝煌,卻忘記未來是比耐力、比創新、比執行力的,終究落於必須去承擔令人覺得羞辱的惡果。仔細的卜問審辨這般的情況,假如真是落入如此不堪的境遇的話,那還真是令人覺得扼腕、恨惜啊!」《象傳》更做了既嚴厲又殘酷的批判:「那不能持恒以開創自己所設定目標的人,終究是要為人所唾棄,甚至落得連容身之處都無法擁有的困頓下場!」仔細思量,我們又怎能輕忽「不恒其德」的警示,又怎能不像乾卦九三爻所言說的「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般的,必須以「不放逸」的態度敬惕而行!
針對前述的情況,於《論語》子路之篇章中,孔子亦有著相應的進一步的批判與說明: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註19)
由此可見,運事待人的過程,想要有一個久長穩定關係的存在,還真需要具有「持恒」的「不放逸」態度與行動,及「過五關斬六將」的能耐!因此,除了要時刻審辨察查自己是否知幾、知時、能革、能變、能持之以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立身之處,「所行,是否有合乎時宜的表現;亦當有「過與不及皆是病徵」的醒覺之思;因為,對的人,放對位置,才能夠做對的事,然後才能夠依於理、順於勢的成就其事功。因此,若「不恒其德」,則任事必陷於自棄的半途而廢,及不能成事,占之無益亦無意義;反之,倘若一個人任事皆能「恒其德」,則必能「擇善固執」的行踐到底,那又何必存有疑惑的去做占問的事情呢。在有了如此的了知與真切的行踐之下,九四爻所言說的理序,反而是下一個值得我們深刻省思的課題:
九四,田無禽。(久非其位,安得禽也。)(註20)
九四,呈現出一種力過其職位的不稱情境;而「田無禽」則可能因此有著如下的意味:其一‧如《象傳》所言說的「久非其位,安得禽也」,「是一種力過其職位之所需,或自認為力過其職位之所需,又因為己身並非是真正的領導者,權責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覺得無法適意的發揮,致使自己在滿是怨懟的境遇之中,不平、難耐、難以侍候的忿忿度日,以至於一事無成的情況」。其二‧確實是力過其職位之所需,也能勇於任事和表現,卻因為忽略應有的分寸拿捏,遂導致有「功高震主」的疑慮和遺憾,而遭致領導者的「冷處理」,反而因為無法一展所長而一事無成。其三‧能力確實超過其職位之所需,也能勇於任事和表現,雖然所行所為未能合於時、位的要求,卻能夠在認清實際狀況之後,以開放式的「有而不居」的謙遜態度,隨順因緣以應事。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第四種可能的解釋:「田无禽」,指的是「志不在獲」的「害以盡除」!人事,確是要經由「修業進德」的不斷學習,方可期盼其能合於時宜,以革故取新!
不過,針對九四爻「田无禽」所呈現的簡單文辭,在現實世界,曾經有這麼一個極有趣、又令人拍案叫絕的案例,或許更真實的表現出《易》之不容易及多樣的面貌!其狀況如下:
有一朋友經營遠洋漁業,公司的漁船一出航就是三、五年才回國,為了將所捕獲的魚產,能夠適時的以最好的價格售出以利公司的經營調度,遂購置了一艘單純只是轉運漁獲的船隻,來進行前述所預想的作業;過程中以易占詢問此等處置是否合宜?即占得九四爻變的「遇恒之升」!
數年後在詢問其情況的變化如何?得知其仍如預期的運旋之中。不得不贊歎:善哉,《易》也!
同樣的,若我們回歸到志於「愛」的追求的夫婦兩人,又如何才能避除所有禍患,免於「田無禽」之無所穫的境遇?!『愛』是某種生命,既是「生命」,你我就無法避開生、老、病及死的歷程,更何況「天長地久」只是人們所創造的概念,《易》所言說的變化「無常」及「善轉善任」才是正理;倘使我們能夠自思、自知至此,其實也就能真正識得《易》的理序,轉而珍惜當下的每一個相處的機會,活在過程中的堅持於日常情感的經營,那又何愁於「田無禽」。
既知變化「無常」是《易》的基本調性,就當知曉在《象傳》所謂:「君子以立不易方」,是透過不斷的再認知、再定位與變革,才能有所提升的。六五爻正是在此清楚的察查之中,所獲得的覺察與認知: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註21)
「進而上」的不斷超越,以達於「止於至善」的境界,亦確然是《易》的存心。恒卦六五爻辭就是這麼般的解說其間的道理的:「懂得掌握自己的願景,並且能夠如其分的堅持『久中』而行的人,若以追隨者的角度視之,只要追隨開疆闢地者的腳步前進,如其分的『從一而終』,是可以得其所願的;但是,若以一個領導者或追求終極自由的人來說,只是追隨前人的腳步、只是守成,忘卻人往往會因為不能割捨的種種誘惑而自陷自溺,不能運用大智慧來清楚辨識:『所從者亦有著變好或變壞或甚至於沉淪』的情境,而無法與時具進的革變以開創新局的話,最終,自己仍是會為『時間之流』所淹沒,而陷於重蹈覆轍的不斷輪迴的禍患之中。」《佛遺教經》亦有著相互呼應的言說(註22):
智者制而不隨。
人事與情感的發展亦然,如果少了主動積極的求新、求變及「與時偕行」的經營作為的「用心」和行踐力,而任由「時間之流」與誘惑剝蝕了原有的「志」—足以蛻變、轉化為願景與「愛」的自發大力,那恐將自陷於心中滿是忐忑與振盪不安的險惡境地啊!恒卦上六爻的示現,正是對等意義的真實表達,與對你我的諄諄告誡:
上六,振恒,凶。(振恒在上,大无功也。)(註23)
「君子以立不易方」,在追求最後自由的人而言,應該是一種與時具進與不斷超越及提升的目標指向;當然,它也絕對不是一種什麼都要的妄行躁進。是故,上六爻所欲告訴你我的應是:「『擇善固執』所意味的不只是守常應變,更要有的是一種『與時偕行』的主動積極作為,唯有如此,你我方能夠避、除擺盪不安的狀況,循序漸進的讓咸卦初爻的『志』,獲得依於時的穩定發展,好去追求『幸福圓滿』的終極人生目標。」否則,若因為什麼都要,而己力卻未能夠到位,遂使得自己在迫切感的壓力下,常處於不確定的震盪狀況,終究是要落得不利而有害的境遇,甚至於是到頭來一場空的凶險之中的。果真,如其分的步步為營,和與時偕行的不斷超越,才是行踐者的正道。
咸、恒的有效運用
「了知」終就只是止於「了知」。若沒有緊隨其後的確切行動的話,雖說已了知卻亦只是空。《雜卦傳》云:「咸,速也;恒,久也。」即試圖明確告訴的我們:「稍縱即逝的微細變動,提示著機會的到來,唯只有那無成見、無偏私的人,才能打開心門,『以虛受人』的用開放的心,張開如天的大網,抓住那個不論是歸屬於愛或是事業的機會;也唯有那『用心』的經營者,經由主動積極,求新求變的「與時偕行」作為,才能掌握住『立不易方』的原則,藉由持續的生生不息的創新與努力,以使得機會如實的成就、成真。」
從初始的感知到恒久的追尋、運旋的過程中,如其分、合其時宜的行動力所呈現的「利貞」作為,是咸、恒二卦共同遵循的基本要件,而這一切成熟績業的結構展現,就依賴觀省之後的內化作用,才能有效的進行掌握;而最終的歸結則有賴紀律的執行力,才能開啟它的可行性。改變確然唯有經由執行力來落實,才能見到其預期的成果。是故,在錯誤之中不斷的學習及成長的「无咎」,與「利有攸往」之用心的有所作為,就是咸、恒的有效運用與落實。
註1:「沒有立場的立場、沒有態度的態度」,語出橡實文化之《歸零》一書中,林谷芳先生之所言。
註2:《德性的起源》 麥特‧瑞德里 著 范昱峰 譯 時報出版 頁154
註3:虛者,同有「大丘、空、聚、居」之等義。受者,相付也。
註4:諸爻所示之咸者,皆指感也。拇者,指大腳趾,言手足之末,所感猶淺也。志者,指心中的願景,其為一切行動之始。外者,指出方向。
註5:腓者,指小腿肚,用以象動躁之質性。居者,指能夠自節自持不妄動者。順者,有「依時順勢、敬慎而行之樣貌」。
註6:股者,指在身之下、足之上,隨身而動者。執者,有「固執、專主」之義。隨者,從也,指心無能自主之。往者,行之。下者,指卑下、不可取。
註7:貞者,指能夠守正自持、如其分以行之。憧者,意不定也。往來者,指狀況持續發生著。未光大者,事之未明、行之亦未成。
註8:脢者,同有「背脊肉、喉結、三思台」之等義。末者,指時至也。
註9:輔頰者,指口內之肉。滕者,同有「水超湧、張」之等義,有「舌燦蓮花」之貌。
註10:「人情每見一人,始以為親;久而厭生…」係出於自己的閱讀摘要,出處卻已難追查,惜哉!
註11:《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 海侖‧聶爾寧(Helen Nearing)著 張燕 譯正中書局 頁132–133。
註12:剛、柔指的是不同質性與能耐的呈現;上、下則是所具之資源、權責、位階及安置的差異性。巽者,是一種深耕深化之後的權行。應者,是一種以同理心予以了知之後的相應行動的展開。已者,止也。終則又始者,指頑強之生生不息的生命大力的展現。
註13:立者,正于此而不遷也;是一種「堅定不動搖」的具體呈現。方者,言「理之不可易者」;象徵一種「大中至正的不可偏廢之理」。
註14:浚者,同有「抒、深」之義。
註15:「一步到位」的境界,意味「以強力造成一種無可回頭的事實」。
註16:「不放逸」者,《增—阿含經》:「云何為無放逸行?所謂護心也。」或言:「當行之善已行,不當行之不善已革」為「不放逸」。
註17:「恒其德」,指的是「與時具進的當有之行」。或者,不定辭;雖是不定辭,但是,其理已然成熟,只是「待時而發」而已。承者,有「奉、受」之義。羞者,辱也。
註18:「」中是筆者大學時期,一念之間的放逸念頭,所造成的慘痛教訓!
註19:南人者,指楚人或南國之人。巫醫者,於古代皆為抱道懷德、學徹天人之士。
註20:田者,同有「田、狩獵、除害」之等義。禽者,指害者或獵物。非其位者,指非居於真正領導者之位的不當位。
註21:夫子者,指的是志於道者或追求最後自由者。制者,同有「創造、規模法度、約束」義。
註22:「…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放縱…」《佛遺教經》林世敏編著 菩提園印經會 頁58~63。
註23:振者,同有「動、奮發、升之速」之等義。上者,極矣!
第一章 咸/恆卦-易經的感情世界
風生水起
《易》文本的上經,從開天闢地的乾坤二卦作起始,結束於坎卦所謂「人生試煉態度及應有行動的學習」,和離卦所言「透過自我蓄育開展出承繼文明使命的能耐」,說明生而為人所當有苦樂相雜的認知,及事件開展必然存在著許多難以逆料情境,與面對變化所應備具的態度和功夫。續接而至的下經,則從人們最初始的、電光石火般的感知之咸卦談起,指涉的是事件開啟時內心的變化震盪過程。咸卦從訴說著來自幾微的觸動、日思夜想的心動、到滿溢又無法加以左右的情懷的躍動,一切的一切在幾經思考之後,欲...
作者序
天行書苑立居21世紀,以現代數位科技建立經典平台,藉由當代觀點闡釋華夏傳統經典,注入現代活水。
易經在華夏經典中,居於群經之首,主導融會儒釋道思想,是中華民族第一部以先民符號紀錄生活萬象,繫以簡約文字闡明人生智慧、生活方向。中國歷朝歷代註解易經的先賢聖哲著書立說,流傳千古,這一代的華夏子孫,傳承中華文化,易經是必不可缺的首要經典。
西元2011年天行書苑甫設立,適逢巧妙機緣,為劉哲雄老師耗時四年餘的易經上經《用易經閱讀人生》製作編輯,成為台灣地區第一部易經義理結合禪修實證的電子書,2012年迎向龍年,劉哲雄老師的下經《用人生閱讀易經》大作歷經艱辛,終告完稿,寫作經緯依然循著易經義理深入解析,尤重大象傳的道德警示,從〈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未濟〉卦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的娓娓提點,在在感受到作者諄諄教誨與鼓舞人心的敦厚心意。每一章節輔以佛法經義,透過修行的真實體驗,引導讀者進入易經64卦384爻所刻劃一爻一世界,一卦一宇宙的美麗紀元。
天行書苑立居21世紀,以現代數位科技建立經典平台,藉由當代觀點闡釋華夏傳統經典,注入現代活水。
易經在華夏經典中,居於群經之首,主導融會儒釋道思想,是中華民族第一部以先民符號紀錄生活萬象,繫以簡約文字闡明人生智慧、生活方向。中國歷朝歷代註解易經的先賢聖哲著書立說,流傳千古,這一代的華夏子孫,傳承中華文化,易經是必不可缺的首要經典。
西元2011年天行書苑甫設立,適逢巧妙機緣,為劉哲雄老師耗時四年餘的易經上經《用易經閱讀人生》製作編輯,成為台灣地區第一部易經義理結合禪修實證的電子書,2012年迎...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