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兩百年來天下第一相人奇書《冰鑑》,
精采破解曾國藩出將入相、明哲保身的官場絕學,
教你準確識人,也教你提升個人形象。
掌握比面相學更準確的識人術,
幫你看透對方身體語言、晉升職場社交紅人!
曾國藩一生以識人、用人而成功,據說《冰鑑》一書正是他觀人的重要參考依據,幫助他在短時間內羅致了如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沈葆楨、胡林翼等傑出將帥。這些人不僅幫助曾國藩成就一代偉業,也各有建樹、名垂青史。
《冰鑑》不同於一般「削皮剝骨」的相書,全書只有七章、二千多字,說的是原則而非細節;它屏棄了重形輕神、重奇輕常、重術輕理的面相傳統,著重觀人的整體,從相、神論人的本質及發展,講究內外在的均衡、對稱與適度,不僅適用於觀「文人」,更適用於觀現代人,特別是今日的「上班族」!
我們身處每天都在「觀人」、人家也在「觀我」的現代社會中,自然十分注重個人形象;本書不止可以用來觀人,更可用於改善自我形象——應對進退時,眼神、態度與聲音應該如何呈現?又該如何適宜地改善外型?本書不僅對一般人的職場生涯與交友進退亦有所助益,亦是需要進用新人的管理階層的絕佳參考書。
《冰鑑》是教人從相貌判斷他人品格的百年奇書,但因素來被歸為「命相、占卜」書籍,一般人不易親近,公孫策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深入解釋這部僅二千多字的相人典籍,不僅可供需要進用新人的管理階層參考,對一般人的職場生涯與交友進退亦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公孫策
專欄作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英雄劫》等書。
相關著作
《中文經典100句--兵法》
《去梯言--歷史之眼看台灣》
《英雄劫——春秋時代南方三國的恩怨情仇》
《西遊記教你職場不敗術》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欄作家 朱振藩
春天診所.艾美郵購創辦人 何麗玲
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
職場專家 邱文仁
台積電副董事長 曾繁城
真誠推薦
冰鑑的前世今生 朱振藩
《冰鑑》絕對是本奇書,不僅身世玄,詞藻美,論述精,而且格高品雋,特別耐人尋味。
記得三十餘年前,我初讀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時,就對其中的「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鑑》這一部書。他所包涵看相的理論,不同其他的相書」這幾句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多方搜羅後,得曾大經綸閣氏手書的影本及簡沙侶重抄於澳門客次的手抄影本,如獲至寶,不但置諸案右,且常隨身攜帶,朝夕捧讀,玩味其中。忽焉至今,已超過二十五年的光景了。而我個人最得意的事蹟之一,便是將《冰鑑》與另一相學鉅著《人倫大統賦》二書,從頭到尾,背誦如流,且在運用之時,「不擇地皆可出」。這對我日後在教授相學及幫人觀相時,出口即成章,實受益匪淺。
冰鑑原本是遠古時候的一種盛冰陶器,猶如今之冰箱。後人引而申之,成為有識之官。如南朝梁金紫光祿大夫江淹(註:撰寫〈別賦〉、〈恨賦〉兩千古名文之作者)於〈謝開府辟召表〉奏稱:「臣謬贊國機,職宜冰鑑。」其後再將精於鑑別賢與不肖者,稱之為「冰鑑」。有鑑於此,本書作者遂將此一扼要精微之著作,命名為《冰鑑》。
早於南懷瑾之史孝庵,曾編《曾文正之冰鑑》一書,此當為《冰鑑》一書作者為曾國藩之所本。只是冰鑑七篇,世上甚少刻本,一向稱為秘笈,大約至清德宗光緒以後,才有刻本行世。據王派滄的先祖年堪公表示,曾獲覽此書之手抄本三種及庚辰活字印刷本一種。其中二種之序,皆指出作者乃「真人羅祖」,一稱此書「湮沒久矣,余獲贈一鈔本而弗敢私也。偏示同人,莫不稱善」;另一稱此乃「純然為闡道之言,但世不經見」。然而,羅祖究竟是何許人,二序皆語焉不詳,復遍查其他典籍,亦渺茫而不可考。
經鍥而不捨下,查到清人紀昀《烏魯木齊雜記》寫著:「薙公所奉神曰羅祖。」又《道光朝東華錄》記載:「各幫糧船舵把謂有三教:『一曰潘安;一曰老安;一曰新安。』所祀之神,名曰羅祖。」此外,《九疑齋筆記》亦記載:「奉羅祖者,盛於乾隆,其黨曰安清道友。」可見這位羅祖,終為一神秘人物,一般認為是下層社會所崇奉。遂有人認為相士們因本書「世不經見」、「湮沒久矣」,乃故弄玄虛,託羅祖之名欺世,以神其說。
關於此點,王派滄先生考證甚詳。原來羅祖諱清字愛泉,道號淨清。甘肅蘭州渭源縣東鄉羅家莊人。生於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三月三日。父名天文,母秦氏,兄弟五人,羅祖居次。其相貌清奇,生性耿直,且博學廣聞,素識滿蒙回藏文字,七歲能文,十二歲入黌門、十七歲中嘉靖恩科舉人,後賜進士出身,擢任監察御史、戶部侍郎,因征西有功晉封平西侯。自修道後,以有功於朝廷,嘉靖帝封他為定國真人,並受賜石匣天書。編撰《定國天書五部》,內容均為治世修道之大法。爾後追隨恨修禪師參道,終成清門第二代淨字派之祖師爺。基於此,《冰鑑》一書應係羅祖所撰,絕非假托或訛傳。
以相選將始於唐代名將李勣,據《譚賓錄》記載:「李勣每臨陣選將,必相有福祿者,而後遣之。人問其故?對曰:『薄命之人,不足與成功名。』君子以為知言。」曾國藩從《冰鑑》中獲益良多,其擅知人之稱,以識新寧江忠源岷樵始。兩人在京師晤談後,曾氏對其他人說:「是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後竟如其所言。不過,曾國藩一生之事業,「均從知人善任四字做出」。曾表示:「閱歷世變,但覺除得人外,無一事可恃。」由此觀之,從《冰鑑》著手,乃立身處世、縱橫職場的不二法門。
歷來於註釋、解讀《冰鑑》者不乏其人,我所見過者,以王派滄、簡熙堯、歐陽相如三家最佳,均有其創見。今觀公孫策先生所撰之導讀,由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及李鴻章入手(註:實以曾氏為主),與《冰鑑》原文環環相扣、互為表裡,堪稱別開生面之力作。除文字明白曉暢,探討深入淺出外,更與現勢結合,供現代人取法,實業商者寶典、迷津者之指南。如能再三玩味,必將「大匠能授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之「巧」字,發揮得淋漓盡致,進而在詭譎難測的商場中,百戰百勝,無往不利。
末了,引曾國藩拈出的另一相術口訣,聊供讀者諸君參考。其訣曰:「邪正看眼鼻,聰明看嘴唇;功名看氣宇,事業看精神。壽夭看指爪,風波看腳跟;若要問條理,全在語言中。」
(本文作者為專欄作家)
名人推薦:專欄作家 朱振藩
春天診所.艾美郵購創辦人 何麗玲
城邦出版集團執行長 何飛鵬
職場專家 邱文仁
台積電副董事長 曾繁城
真誠推薦
冰鑑的前世今生 朱振藩
《冰鑑》絕對是本奇書,不僅身世玄,詞藻美,論述精,而且格高品雋,特別耐人尋味。
記得三十餘年前,我初讀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時,就對其中的「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鑑》這一部書。他所包涵看相的理論,不同其他的相書」這幾句話,留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神骨第一節 神與骨
本文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
「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語譯
俗話說「稻穀脫去糠皮,稻髓(白米)仍在」,精神就是一個人的精髓;俗話又說「山上的土石剝落流失,但是山不致崩塌,因為有山岩支撐」,骨髓就是一個人的基石。
一個人的精神具體顯現在兩隻眼睛;一個人的骨相具體顯現在面部。
為一般大眾看相,必須兼顧整體外形和全身軀幹,為讀書人看相則首先看他的雙目和頭骨。正如一開門就看見山,看一個讀書人的相,看了神骨便知大略,這是第一要點。
深入剖析
開宗明義就指出《冰鑑》和一般相書不同之處:這是一本專注於「相文人」的相書,也就是針對清朝時期的「紳士階級」的相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階級在周朝以前只有貴族(士大夫)才能讀到書,因為文字是刻在竹簡上面,農民大眾是無緣讀書的;春秋戰國時期,大量的貴族變成平民,但他們有讀書的特權。知識就是力量,於是民間出現一個新的平民知識分子階級,不但學而優則仕,且有能力由布衣而致卿相;漢朝開始有選舉制度,由地方官推薦民間人才做官,且因為有了毛筆這種書寫工具,知識與資訊開始快速膨脹,平民知識分子階級隨之膨脹,於是形成了官僚文人階級;到了唐朝以後,科舉取士已非求才的單純目的,而是維持「學而優則仕」的一種社會公平手段。
科舉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末年,平民知識分子階級則在清朝形成「紳士階級」,他們耕讀傳家,考試順利則晉身官僚,考運不好就安分務農、開館授課,進可攻、退可守,彼此互通聲息,形成一個龐大的社會力量,既是鄉梓間的意見領袖,又有在朝為官的優秀族人為靠山。簡單說,紳士階級的家族隨時會因為有人做官、甚至做大官而發達,做官的人就成為夤緣對象,若能在他做官之前就預知這個人或這家人會發達,就可以提前「燒冷灶」,於是就有《冰鑑》的出現——專看這個階級的面相。
為什麼相一般大眾要「兼論形骸」,相文人則「先觀神骨」?理由不外兩點:文人的生活條件較農、工、商階級變化較大,家境好與不好差別較大,而外貌形骸受物質條件影響較大,所以先看頭骨,頭骨是先天不變的(軀幹四肢則和營養有關係),此其一;文人求的是學而優則仕,仕進的目的是升官發財,所以比農、工、商階級更會做假,而最騙不了人的是那對眼睛,所以先看「雙目」,此其二。而「神」又先於「骨」。
這個道理在《孟子》就已經講得很明白:「存乎人(心)者,莫良於眸子(目瞳),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明)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模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匿)哉!」
以此解釋本文:一個知識分子的外觀猶如稻穀的糠皮,他可能風光鮮麗、可能貌似忠厚、可能故作瀟灑、可能落魄狼狽,但是那一對眸子所透露出來的精神,才是穀中之髓,能看透穀糠裡面究竟是空殼子還是大白米?這才是《冰鑑》相法的第一要義。
同樣道理,一個知識分子即使眼前落魄,若只是「土石剝落」,而山岩仍挺立,還是可能有朝一日揚眉吐氣。這就要看他的頭骨,而非面皮。
俗話說「畫人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應該是本節的最佳註解,而文人(紳士階級耕讀為生)可能經由考試、做官的途徑由窮而達,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則是《冰鑑》開宗明義告訴讀者的第一要旨——看人不要看眼前,要看他的未來性。
靈活運用
中國讀書人常講「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這句話常用在提醒:學而優則仕的目的在經世濟民。但是,大多數人的目的卻在「升官發財」:發了財就可以賄賂上官、籠絡顯貴,再升更大的官、發更大的財,於是有「才—官—才」(讀書做官以後,發揮所學經世濟民,做更大的官,盡更大的才)和「財—官—財」(用錢買官、升官,發更大的財)兩條路線,前者得「守」得住清苦,後者的風險則是一旦東窗事發,下台、坐牢。
曾國藩是「守」得住那一型。他在給諸弟的家書中說:「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帛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鑒臨,予不食言」。
清朝的官俸很微薄,雍正皇帝建立「養廉銀」制度,是將一些「灰色收入」正規化,除了證明官俸「不足以養廉」之外,更顯示清朝官員的清廉程度是「各憑良心」的——所謂養廉銀,是在租稅「加耗」當中,保留一定比例(行情是十二、十三%)做為地方衙門辦公費用,這種做法當然給了官吏很大的彈性空間。
地方官有養廉銀,京官可沒有,但京官掌握行政大權(包括財政、人事),於是地方官就得報效,即所謂「冰敬」、「炭敬」(一年二季的陋規)。
曾國藩考取進士後,進了翰林院,這是士人宦途的主流,宰相(大學士)都必須是翰林學士出身;翰林入值南書房(皇帝辦公廳)更是主流中的主流,有機會接近皇帝,就有機會「進言」,就是「紅翰林」,否則就是「黑翰林」。紅翰林就不愁沒有人報效,黑翰林就苦哈哈。
曾國藩初入翰林第一年,當然一文炭敬也沒有,只好借銀五十兩過年;到了第二年底,已積欠四百兩銀,連佣人都給他臉色看,為此他還寫了一首︿傲奴﹀詩嗟歎一番。
但是他仍清廉自守,並且還能體恤外官(地方官)的辛苦。他的好友劉覺香到京城與他一席談,曾國藩在日記中寫下:「愈知我輩捨節儉則無可自立。若冀幸得一外官,以彌補罅漏(欠債),缺瘠(到窮地方任官)則無以自存,缺肥(好差使)則不堪問矣。可不懼哉!」
一件青緞馬褂非年節慶典不穿,「三十年衣新如初」;舅舅要進京,他說「京城苦,舅勿來」,平淡六個字,蘊藏了多少清官的辛酸。
這正是曾國藩成大功、立大業的根基——清廉。而他能識人、用人,拉拔了無數寒士、農夫成為文臣武將,莫非就因為他的觀人術「棄糠就髓」嗎?如果不是看出這個人的神骨不凡,未來大有發展,曾國藩哪來那麼多得力幹部?
湘軍三大帥之一、與曾國藩齊名的胡林翼則是「山騫不崩,惟石為鎮」的最佳範例。
胡林翼的父親官至三品詹事,岳父陶澍則是一品總督,他的青年時期生活頗為放蕩。最初胡、陶兩家論親時,陶夫人曾大力反對,可是陶澍堅持答應;洞房花燭夜,新郎不見了,到處尋找才從妓院找回一個爛醉如泥的新郎倌。
陶夫人埋怨老爺誤了女兒終身,陶澍對夫人說:「胡家少爺將來是國家棟樑,前途未可限量,他未來的功名事業皆在老夫之上。」不只對太太如此說,陶澍對幕友也說過:「潤之(胡林翼字)之才,他日為國勤勞,將十倍於我。以後他將沒有閒暇時間行樂,現在就由他去,算是預先補償他日後的辛勞吧!」
胡林翼後來果然成為中興名臣,而他的岳父陶澍莫非真會看相,看得出胡林翼必定成為國之干城?無論如何,胡林翼的青年放蕩生活,並未損及他的本質,一旦改過遷善,立即頭角崢嶸——這不就是「山騫不崩,惟石為鎮」嗎?
第二節 論眼神
本文
相家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
靜若含珠,動若水發;靜若無人,動若赴敵;此為澄清到底。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託跡二清,不可不辨。
語譯
相學上研究人的神(眼神),將之區分為清,濁二類。但是,辨別清濁還容易,邪或正卻難以一眼分辨。要想分辨邪正,得從目光的動靜之處觀察。
眼神靜止時,瞳仁有如含蓄的明珠,流動時有如水波澎湃;另一類是沉靜時旁若無人,心動時眼神鋒芒畢露像要上陣殺敵那樣。這兩種都是澄清透徹,也就是忠、誠,不另懷鬼胎者。
眼神靜態時如螢火蟲的光,微弱而閃爍,動態時如水流,游移不定,這種人善於偽裝,有小聰明,喜歡走捷徑。另一類是靜止時似睡非睡,心動時眼睛睜大如受驚駭的鹿,這種人城府很深,思考複雜。前者的才具有瑕疵,後者處處留一手(不坦誠)。以上二種類型同樣有著兩道清澈眼神,卻不可不辨別清楚。
深入剖析
中國的面相書首推《麻衣相法》,其中對清濁之辨是這樣說的:
眼明則神清,眼昏則神濁。清則貴,濁則賤。
亦即,相法對目光清澈者,認為是貴相,目光昏黯者,認為是賤相。《冰鑑》對眼神混濁昏眊者根本不加討論,但是卻特別強調對同為「清」者,要做邪正之辨。因為,文人比較善於隱藏、掩飾,正人君子固然眼神澄清,奸臣小人也懂得態度恭謹,所謂「貌似忠厚,心存狡詐」。唐朝奸相李林甫被稱為「口有蜜,腹有劍」,他待人溫文有禮,但是陰險狡獪,他肯定不是眼神昏濁的「賤品」,但卻精於諂媚、陷害忠良,一直到他大權在握,才顯露出奸邪本性。
《冰鑑》教我們如何分辦一個神清氣爽的人是邪?是正?——從動靜之間看他目光的流轉。但可別看書上戔戔數語說得簡單輕鬆,實際去看還真不簡單,就拿「動若水發」和「動若流水」來說好了,同樣目光如水,怎樣是水發?怎樣是流水?我從字義上去體會,水發是「一往直前,盈科(填滿窟窿)而後進」,是堅定的;流水則是目光游移不定的。然後我刻意觀察電視新聞上那些發言者,果然,同樣口若懸河的人,講話時眼神會告訴我「他相不相信自己所說的話」!
靈活運用
曾國藩求才心切,可是不喜歡說大話的人,他多次教導兄弟、部屬「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但即使曾國藩閱人無數,仍有看走眼的時候。
有一次,某人自我推薦進入曾國藩幕府,面對曾國藩侃侃而談用人之道,談到如何不受欺騙,此人說:「受欺不受欺,全在於自己是何種人:像中堂(大學士的尊稱,指曾國藩)大人至誠盛德,人不忍欺;像左公(左宗棠)嚴氣正性,人不敢欺。而別人不欺仍懷疑別人欺騙者,或已被騙而不知者,實大有人在。」
曾國藩很欣賞此人,命他在營中「一觀眾人」。第二天,此人鄭重其事地向曾大帥報告:「軍中多豪傑之士(武人),其中有兩位稱得上君子(文武兼修)。」曾國藩求才心切,忙問「何人?」此人回答是徐守瀛及郭遠堂——顯然對這二人的評價與曾國藩相合,曾大帥很滿意,派他督造船砲。
過了一段時間,手下報告此人挾千金逃跑,曾國藩默然良久,雙手捋鬚,口中直唸:「人不忍欺,人不忍欺。」這個故事誠可為「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最好的例子。
另外一個故事,是曾國藩擔任禮部侍郎,主持一次拔貢考試,考取的分發去當知縣,當時的慣例是以到省報到先後作為補缺順序。有兩位門生同去向老師(主考官)曾國藩辭行,曾國藩問他們赴任的行期,其中一人說:「已經雇好了車,很快就可動身。」另一人說:「還待準備行裝。」
前面提過,曾國藩清廉自守,不喜歡太急切想要當地方官的人,所以對那個已經雇好車的門生就頗不以為然。但是後來聽說,先去赴任的卻是另外一位。於是喟歎:「人真是難以看透啊!我本以為他尖巧,誰知卻是拙誠。」(不懂得在曾國藩面前掩飾、做假)易言之,尖巧和澄清也同樣難辨。
曾國藩感歎綠營軍的風氣太壞:「岳(飛)王復生,或可換孱兵之筋骨;孔子復生,難遽變營伍之習氣」、「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戰之用,實以官氣太重,心竅太多,離樸散淳,其意蕩然」。所以湘軍絕對要「多用少心竅之人」。心竅多,就是思想複雜,就是「別才而思」,這種人的忠誠度很容易出問題,也就是所謂「隱流」——處處留一手,心中另有打算,出賣朋友的往往就是這種人。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神就是精神,既然「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而我們平常很少遇到會看「斷續」的高手,那就好辦了。
對策一:永遠保持精神抖擻。
其實,每個人都不喜歡看到一個精神萎靡的人,但是現代都市生活卻很難讓人永遠保持精神抖擻。試著觀察每天早晨和傍晚在捷運、公車上看到的上班族和學生就知道了,你可以毫無困難地分辨哪些人已經「形神俱耗」,哪些人仍然「行有餘力」。
然而,遇到重要的面談、簡報、會議,建議你務必保持精神抖擻:如果安排在上午第一個行程,前一天晚上絕對不可睡眠不足;如果不是當天第一個節目,之前一定要把精神調到最佳狀態——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喝濃咖啡、熱毛巾敷臉、上健身房出一身汗……,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偏方。重點在於,不是把眼皮撐住就可以了,你的眼神會透露「真相」。
精神抖擻的目的是讓眼神清而不濁,但雖說「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我們仍然會有所感覺:「這傢伙沒講真話」、「這傢伙另有隱情」,這種感覺的由來經常是「他的目光閃爍」、「他不敢正視著我講話」、「他的眼睛轉來轉去,他並不相信自己所講的內容」——看別人不順眼時,謹記自己別犯同樣毛病。
對策二:敏感性眼睛癢一定要治。
如果你是說謊,那我絕不鼓勵;如果你是不得已而言不由衷,那你不能怪眼神不聽指揮、洩露了隱情;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是過敏體質,隨時可能眼睛發癢,初發癢時眨個不停,一副沒信心的樣子;癢到不行時,把兩顆眼珠子揉到快要擠出眼眶、揉到眼睛四周和貓熊一樣——非但不雅觀,而且讓人產生誤解,那就太不划算了。所以,我隨時都有眼藥水在手邊。
針對「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所謂脫略,就是不做什麼,所謂針線,就是做事有條理。請留意下述對策:
對策三:謙讓不是美德。
古代的社會節奏慢,比今天慢很多,所以觀察一個人可以花比較長的時間,謙讓可以搏得「脫略名利」的美名。但如今是十倍速時代——謙讓?機會可是一閃即逝!你不做,別人做去了,你脫略,老闆或客戶對你也「脫略」。所以,謙讓在現代社會是缺點,不是美德,但請分清楚「謙虛」和「謙讓」不同。謙虛仍是美德,臭屁肯定是缺點,但孔子的五種德行當中,「溫良恭儉」都還適用,卻絕對不可「讓」(讓的意思在這裡是指退縮、不積極爭取,搭公車讓位仍是美德)。
對策四:同流而不合污。
這是針對「孤僧」所做的建議。一般而言,頭大通常是好相,頭圓也是好相。《冰鑑》說「頭圓而無串骨,半為孤僧」,意思是成大功業者必須有友佐,無論同學、同年(一榜及地,猶如今日特考同期或EMBA班)、幕僚、幹部……,人脈愈豐沛則助力愈多。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醜不外揚,行行也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內情,行規不可輕言破壞。抗拒團體裹脅要有很強的毅力,不同流合污得忍得住孤寂。如果你不是那種願意為理想拋頭顱、灑熱血,或甘於寂寞無聊的人,那就只能同流而不合污(絕不鼓勵合污)。但如果你是和彭玉麟一樣鐵面無私、嫉惡如仇的人,我向你致敬!畢竟,也只有「半」為孤僧而已,還有一半機會是「德不孤、必有鄰」。
第一章 神骨第一節 神與骨
本文
語云:「脫穀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
「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語譯
俗話說「稻穀脫去糠皮,稻髓(白米)仍在」,精神就是一個人的精髓;俗話又說「山上的土石剝落流失,但是山不致崩塌,因為有山岩支撐」,骨髓就是一個人的基石。
一個人的精神具體顯現在兩隻眼睛;一個人的骨相具體顯現在面部。
為一般大眾看相,必須兼顧整體外形和全身軀幹,為讀書人看相則首先看他的雙目和...
推薦序
曾國藩的觀人術,現代人的形象學
《冰鑑》一書,世傳為曾國藩的相人術。但是,有人說此書係曾國藩所著,則誤傳了。
本書附錄之手抄本,最後一段明明白白寫著:「余家有《冰鑑》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南海吳榮光荷屋氏并識」。易言之,這本書既是吳榮光的「家藏」,且不知作者姓名,當然是吳榮光的先人藏書,而曾國藩則是吳榮光的晚輩,自無可能為曾國藩的著作。
吳榮光,字伯榮,荷屋是他的號。清期中葉名臣,歷任江西、河南、陜西、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方官。他在湖南巡撫任內,於著名的長沙嶽麓書院修建「湘水校經堂」,專課經史,以經義、治事、詞章為主。在當時,那是一種「導正八股,講求實學」的作為。
湘水校經堂於一八三一年建立,而曾國藩在一八三四年到嶽麓書院「進修」,同年考中舉人,翌年上京赴試。極有可能,他在這段期間讀到了《冰鑑》這本書,甚至成為他日後「觀人」的重要參考書。
至於《冰鑑》這本書,一般人將它當相書來讀,可是它卻不是那種「削皮剝骨」的相書,更沒有「毫釐剖析」的面部圖譜,反而只有戔戔七章、二千多字,說的是原則而非細節。再就吳榮光註解來看:「觀人之法,孔有焉廋之辭,孟有眸子之論」——孔子在《論語.為政》說:「視其所以(動機),觀其所由(過程),察其所安(目標)。人焉廋(掩藏)哉!人焉廋哉!」《孟子.離婁上》:「聽其言也,觀其眸子(瞳),人焉廋哉!」孔孟說的都是觀人術,而非相人術。做為封疆大吏,肩負為國舉才之責,觀人術當然是「經世致用」的重要學問,所以吳榮光說「吾輩其可不知乎此」,並將之刻印傳世。所以,曾國藩既然師承湖湘學派,以經世致用為職志,有這麼一本觀人術參考書,乃是合理的推論。
然而,即使《冰鑑》是一本「最不像相書的相書」,它畢竟還是一本相書。曾國藩一生以「識人之明」見稱,帶過數十萬兵、用過數百名將領、推薦過十數位督撫封疆大吏,他是憑著閱歷觀察,或者參考了多少相法?
基本上,曾國藩對命運、占卜是不信的。
曾國藩一八六一年兵困江西時,心情低潮令他「實無生人之樂趣」,甚至已經寫好「遺囑」給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遺囑最末段叮嚀祖父星崗公(曾玉屏)的家訓「八字、三不信」:八個字是「書蔬魚豬,早掃考寶」,三不信是不信僧巫、地仙、醫藥,其中所謂地仙,就是風水師、相卜師(不信醫藥是指不要相信走方郎中為賣藥而誇大病情,並非有病不吃藥之意)。
曾國藩對所謂「富貴之相」的看法,在他的《日記》中有一段: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涵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易言之,他信的是內在修為會引導「相隨心轉」,莊重能容自然貴,踏實有同情心自然富。
然而,關於曾國藩善於看相的故事卻流傳甚廣,其中最有名的一則見於《古春風樓瑣記》:
李鴻章募成淮軍之後,帶領幾位將領赴營參謁曾大帥,曾國藩接見這幾位淮軍將領,一言不發,點點頭、揮揮手讓他們先退出,然後對李鴻章說:「少荃(李鴻章字),這些人確都不差,將來有成就的,當以那個麻面少年的成就最大。」
李鴻章問何以見得?曾國藩說:「各人見我出來,都改容屏息肅之,只有那麻面少年見我走過,昂然而立,眉宇間似有不平之色。此人膽量與才氣,都遠在諸人之上。你如不能用,殺了他,以免後患。」
那麻面少年,就是劉銘傳。以此見之,曾國藩是善於「相人」的,可是卻不是用一般相法那種「削皮剝骨」的解剖方法,而是望其神、氣、色——這就和《冰鑑》的方法相合了。
在他的《日記》中有一例,針對當天見過的幾位新任哨官:
王春發:口鼻方正,眼有清光,色豐美,有些出息。
毛全陞:鼻梁正,中有斷紋。目小,眼無神光。口小,不可恃。
康順利: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曾國藩觀人一定先觀眼神,其次看五官配置,這和《冰鑑》的方法:「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的確是相合的。
命相占卜之學,信者言之鑿鑿,不信者嗤之以鼻。我個人視之為「統計學」,甚至包括「現代相術」如血型、星座等,皆屬統計經驗的累積,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也不能以個案不符而全盤否定。但是,既然是統計,就有誤差,所以不可能完全命中,端視下斷之人累積了多少經驗(樣本數),以及他的判斷方法(解讀功力)如何。
若以此言之,則曾國藩的「樣本數」可是大得不得了,而且這些「樣本」更容許他長期觀察印證——因為他是大帥。
初募湘軍之時,曾國藩每天親自坐在招募處,看到「黑腳桿又不多話的鄉野老實之人」,就出聲「好,好」,此人就錄取了;看到「白面皮的城市之人」或話多之人,就出聲「唔、唔」,此人就不選入。易言之,打開始是每一個兵都經他親自看過(這個樣本數夠大了吧),而且這些子弟兵都跟著他出生入死,有些後來因戰功而賞賜「黃馬掛」(相當一級勳章之榮典),當然也有更多人壯烈成仁——這就是「印證」,什麼樣的人「福薄」、「福壽」都印在曾國藩的腦子裡。
湘軍後來膨脹到數十萬人,當然不可能由曾大帥一一面試,但是麾下所有營官(校級)、統領(將級)仍然全都由他委派、批准,而且湘軍的幹部一律內升:「營官由統領挑選,哨弁由營官挑選、什長由哨弁挑選,勇丁由什長挑選」,也就是得一級一級上報,這也使得曾國藩個人的「樣本數」一直在累積當中——有了如此龐大數量的資料庫、樣本數,曾國藩縱使不懂相法,也比任何半仙、鐵嘴準得多了吧!
此所以有一位幕僚後來著書回憶:「大帥在軍命將,說某人可為營官、某人可為大帥;某人福薄,當以死難著名;某人福壽,當以功久終。皆一一驗證。」有本事一一驗證,就是憑著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
《冰鑑》對曾國藩的幫助,更因為它是專門針對「文人」的一本相書,這又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深刻的關係。
清朝的社會主幹是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亦即所謂「耕讀世家」。中國社會雖然農民佔絕大多數,但是無田無產的佃農並沒有能力晉升他們的社會地位,因為供不起子弟讀書。耕讀世家則「進可攻,退可守」:家族中一旦有優秀子弟做了大官,不只是光宗耀祖,其他堂兄弟、子侄輩就都有機會得到庇蔭;而任一家族「發家」了,同學、同鄉、世交也都有了夤緣的機會,從而他們的佃農、長工也受到比較好的待遇。但是,書讀得好卻未必仕進順利,那些考運不好、做不到官的就安心在家開館授課,期待教出一個「英才」來光大門楣。
久而久之,一個龐大的紳士階級就形成了,他們是鄉梓的意見領袖,佃農階級則習慣於聽從紳士階級;到了清朝中葉以後,由於仕進的機會太少,全國紳士人數超過一百萬人,可是政府官職(包括候補虛銜)只能容納十五萬,也就是閒居不得志的紳士有幾十萬近百萬。
洪秀全就是一個考不取秀才的紳士,可是太平天國造反的號召卻是「外教」,非但不能贏得紳士(意見領袖)階級的支持,反被以儒家為正統的讀書人視為異端邪說——這給了曾國藩大好機會。
與曾國藩同時受命在地方組織鄉勇團練的不止湖南一地,後來卻只有湘軍成功,就是因為旁人只招募勇丁,曾國藩卻是「用紳士為將,用農夫為勇」。他在一個募勇奏摺中指出:「大抵山僻之民多獷悍,水鄉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習,鄉村多樸拙之夫。故善用兵者,嘗好用山鄉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這也是前述他「好好」、「唔唔」的選卒原則。
用紳士擔任軍官,剛好符合農夫聽從紳士的慣性。而紳士階級閒居者既多,滿腔「報國血忱」,滿腹「經國大志」,有這麼一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可以「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自然熱衷參與。再加上一些原本已經享有名聲的知識分子,基於保衛先聖賢哲道統的立場,紛紛投入曾國藩幕府,於是人才昌盛——有將、有兵、有好幕僚,這是曾國藩成功的要件。
總之,紳士階級知識分子既是湘軍主幹,而《冰鑑》又專注於「文人」,自然對曾國藩在選擇將校時大有參考價值。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曾國藩面對的是戰陣凶危,後頭卻還有慈禧太后與滿族親貴的猜忌隱憂,偏偏他還得負責保舉人才——萬一保舉之人出了狀況,例如打了敗仗,一則被保舉之人遭殃,二則自己也會被連累。他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就說:「近世保人亦有多少為難之處。有保之人而旁人不以為然,反累斯人者;有保之而本人不以為德,反而仇隙者。余閱世已深,即薦賢亦多顧忌,非昔厚而今薄也。」以此得見,曾國藩愈到後期,推薦人才愈保守,而保守的原因則是擔心「若他闖了禍,我跟著倒楣」。
事實上,人生是有運氣的,有的人就是官運不好。
漢武帝時,下詔全國推薦人才,這些人才先安置在「郎署」見習,表現好,受到皇帝賞識就派官給他做。有一次,武帝到郎署巡視,遇見一個白髮老翁,這人名叫顏駟,從漢文帝時就擔任「郎」官。武帝很詫異:「為何年事已高,仍然為郎(郎多半是年輕人)?」顏駟回答:「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喜老而臣年少,陛下喜少而臣已年老,因此歷經三世都沒有晉升機會。」這就是造化弄人的例子。
曾國藩帶兵打仗數十年,遇到的意外(意外之勝、意外之敗)、見到的造化弄人不知凡幾,儘管他秉持「盡人事,聽天命」,終不免希望能夠趨吉避凶,而《冰鑑》若能助他觀人運氣(參考〈氣色〉一章),當然太好了!
無論如何,曾國藩以識人、用人而成功,縱使他不信相術,也必定擅長觀人之法,《冰鑑》乃是他觀人術的重要參考書。
曾國藩本人的面相,更是《冰鑑》優於其他面相之書的絕佳見證:
作《湘軍志》的王闓運曾記載,曾國藩的面相以相法而論「當刑死」(不得善終),但是後來卻能封侯拜相,且庇蔭後人(子、孫婿皆受益)。這裡所謂「以相法而論」的相法,就是一般的面相學——曾國藩一生殺人無數、樹敵無數,仇敵恨他「必啖之而後快」,政敵恨他「必去之而後安」,刑死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曾國藩最厲害的一門功夫就是持盈保泰,在他的家書、日記當中,不斷出現自我戒惕與警告弟、子的言語,所以他能常保尊貴。
相對於信任傳統面相術的王闓運,中國第一位留學生(耶魯大學)容閎卻是另一種觀人術,他在回憶錄中記載第一次見到曾國藩的印象:
余見文正(曾國藩諡文正)時為一八六三年,文正已年逾花甲,精神奕然,身長約五尺八九英吋(在當時算高個兒),軀格雄偉,肢體大小成相稱。方肩闊胸,首大而正,額闊且高,眼三角有稜,目眥平如直線。凡尋常蒙古種人,眼必斜,顴骨必高,而文正獨無此,兩頰平直,髭髯甚多。目雖不巨,而目光銳利,眸子作榛色,口闊唇薄,是皆足為其有宗旨、有決斷之表徵。
容閎的觀人術就接近《冰鑑》的方法了。同時,由曾國藩的面相氣質能令容閎起欽佩之心,讓我對本書的寫作,有了不同於一般相術的方向:
相術既不是「普通人」學得會的,看了也沒有實用的價值,因此鮮少有「普通人」愛看。但是若換一個角度:我們每天都在「觀人」,人家也在「觀我」,現代人又注重形象,那麼,這本書可以不止用於觀人,更可用於改善自己的形象——應對進退時,眼神應該如何?態度應該如何?聲音應該如何?甚至我的外型可以做何種改善?於是這本書又可以當做現代人的形象自修參考書來讀。
商周出版邀我寫一本「普通人可以閱讀的《冰鑑》」,我最初持保留態度,因為我本人缺乏慧根不愛看相書,當然談不上研究。但我仍然為此做了一些功課,發現所有書店都將《冰鑑》放在「命相、占卜」的架子上,而且內容都側重相術專業,絕非普通人會去翻閱的,即使去翻閱也看不下去。所以,我將曾國藩的故事,和他同時期中興名臣、名將的故事,乃至歷史上其他人物的故事加進去,相信對可讀性應有裨益。
曾國藩的觀人術,現代人的形象學
《冰鑑》一書,世傳為曾國藩的相人術。但是,有人說此書係曾國藩所著,則誤傳了。
本書附錄之手抄本,最後一段明明白白寫著:「余家有《冰鑑》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南海吳榮光荷屋氏并識」。易言之,這本書既是吳榮光的「家藏」,且不知作者姓名,當然是吳榮光的先人藏書,而曾國藩則是吳榮光的晚輩,自無可能為曾國藩的著作。
吳榮光,字伯榮,荷屋是他的號。清期中葉名臣,歷任江西、河南、陜西、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方官。他在湖南巡撫任內,於著名的長沙嶽麓書院修建「湘水校經堂」,專課經史...
目錄
〈專文推薦〉冰鑑的前世今生 朱振藩 03
〈導讀〉曾國藩的觀人術,現代人的形象學 公孫策 11
一、 神骨
神與骨 24
論眼神 32
論精神 37
論頭骨 46
骨色與骨質 56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63
二、 剛柔
主張先天調和 68
外剛柔 76
內剛柔 81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89
三、 容貌
身體四肢與五官 94
論身材 101
論相貌 107
論五官 115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23
四、 情態
精神的延伸 128
情態四型 136
與人的態度 145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52
五、 鬚眉
鬚眉男子 158
論眉毛 165
論鬍鬚 170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75
六、 聲音
聲與音 178
論聲 184
論音 192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99
七、 氣色
主近期運勢 204
與時轉換 211
論好氣色 217
論壞氣色 222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227
附錄:《冰鑑》原文 229
〈專文推薦〉冰鑑的前世今生 朱振藩 03
〈導讀〉曾國藩的觀人術,現代人的形象學 公孫策 11
一、 神骨
神與骨 24
論眼神 32
論精神 37
論頭骨 46
骨色與骨質 56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63
二、 剛柔
主張先天調和 68
外剛柔 76
內剛柔 81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89
三、 容貌
身體四肢與五官 94
論身材 101
論相貌 107
論五官 115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23
四、 情態
精神的延伸 128
情態四型 136
與人的態度 145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52
五、 鬚眉
鬚眉男子 158
論眉毛 165
論鬍鬚 170
現代人的冰鑑對策 175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