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父母老是高高在上,用一種命令的口氣跟自己說話、
孩子不喜歡父母老是板著個臉一個勁地批評自己、
孩子不喜歡父母總是在自己的耳邊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古板的道理……
在教育的過程中,多用商量的口氣跟孩子說話、多多讚揚孩子、在和孩子說話時可以多一些幽默,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聽進去父母的話了。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愛孩子並不等於可以教育好孩子。
在教育的過程中,用一顆愛心去跟孩子說、懷一顆愛心去聽孩子說,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讓孩子在愛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章節試閱
第1章
你是「獨裁家長」嗎?
獨裁家長讓孩子很悲傷
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郎朗出了一本自己的傳記《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在書中,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不免一陣心酸:「爸爸以為我貪玩沒有準時練鋼琴,歇斯底里地吼叫:『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我的生活!你還不練琴,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說完這些話,爸爸就拿起一個藥瓶讓我全部吞下去……」回想起過往種種,郎朗仍心有餘悸。
「每年除夕,我也必須練完八小時琴再吃年夜飯,菜都涼了……小時候,父親對我太激進了,其實那是對小孩的一種摧殘。」郎朗當著父親的面如是說。
但當爸爸聽到這些過往時,卻似乎「想不起」那些事了。「我也是該嚴的時候嚴、該鬆的時候鬆,我也曾經騎著機車帶他去抓過蜻蜓啊!」
「就兩次!」郎朗馬上說明。
一臉窘迫的爸爸承認:「當然,我也有把變形金剛踹了的時候!」
總之,郎朗對爸爸的總結是:「獨裁!」
郎朗的專輯在美國暢銷,被稱為鋼琴神童。但這個成功的孩子,想到童年的教育時只說:「我曾經很悲傷!」可以想見,在那些刻苦練琴的日子裡,他對父親有太多的無奈和委屈。儘管郎朗最終成為了有名的鋼琴演奏家,但是,我們並不能以此斷定──郎朗父親的教育是成功的。
其實,「獨裁家長」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如今,絕大多數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都是家長說了算,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不可否認,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盼著自己的子女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問題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完全忽視孩子的感受。逼著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也許孩子會在我們的高壓之下選擇「乖乖的順從」,但是卻不能讓孩子從內心真正認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從來都沒有主動地配合我們,結果就會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疏遠。
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她課業優異,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但是她坦白說自己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女孩內心的真正想法吧:
小時候,我成績優異,一直擔任班幹部;初中時徵文比賽屢屢得獎,然後我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接著考上了不錯的大學,年年拿獎學金、畢業後也順利的考上公職……我媽說我讓爸爸很有面子,但我知道,這些不過是他有面子的資本而已。
我從小被要求要成績優異、出類拔萃,一直到現在。我不忍心讓父母失望,也從沒讓他們失望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是他不斷的要求,而不是一個爸爸對女兒的愛。
讀完這個女孩的想法,也許你會覺得這並不能說明父母不愛她,只是那種方式讓女孩不能從感情上接受。很多家長都習慣要求孩子,他們一心想是為了孩子好;但遺憾的是,他們從來沒有瞭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感受,沒有問過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安排。而他們這種愛之深責之切的做法,在孩子看來,不過是一種獨裁和霸道,甚至被看做是一種投入與產出的關係。
這樣教育的結果,就是無論你對孩子多麼好、付出再多,他們也不會從內心深處感激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相反地,說不定他們還會對你的「獨裁」怨聲載道。
其實大多數在高壓獨裁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一些心理障礙。讓孩子按照家長劃定的路線去走,還需要看孩子是否能承受這份壓力。如果父母給孩子的壓力過大,不僅會適得其反,甚至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此,父母應該要與子女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係,而不是父母「說了算」的獨裁家庭關係。父母需要教育子女,但同時也要接受子女的建議和教育,從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模式轉向開放教育模式。
測測您有「獨裁」傾向嗎?
你覺得自己是一個獨裁的家長嗎?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事事都想要求孩子的家長嗎?透過下面這樣一個測驗,來看看你是否有獨裁傾向:
1.當孩子說:「爸爸(媽媽),我今天很不想去上學,想休息一天。」你/妳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
2.當孩子說:「爸爸(媽媽),我覺得報考才藝班這件事,我自己做選擇就可以了。」您還會繼續干涉孩子嗎?
3.當孩子說:「爸爸(媽媽),晚上七點有我最喜歡的動畫,我想先看完動畫片再做作業,只看30分鐘就好了。」您會同意他先看動畫片嗎?會怎麼回答孩子呢?
4.當孩子說:「週末的下午,我有兩個很要好的同學會來找我玩。我能不能不去爺爺家?」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麼答覆?
透過上述的四個問題,您完全可以給自己一個公正的判斷,如果您在這些事情的做法上面習慣強制決定孩子的意願,那麼您很有可能是有一些獨裁傾向的。
接下來,如何使我們的心變柔軟,如何讓孩子從內心深處願意接納我們呢?
平等的相處是父母和孩子快樂的要素,可是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很獨裁,會讓孩子很難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而且還會讓孩子因此而對父母產生怨恨的情緒。
孩子為何不告訴你他在想什麼
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說過:「走入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去,你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裡找到答案。」可是在現實中很多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過這樣的難堪──別說是走進孩子的內心,就是走近孩子的身邊,他們都會表現出十二分的不耐煩。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和同學、朋友甚至網友都能侃侃而談,唯獨對父母惜字如金。一旦問得稍微多一些,孩子極有可能會冒出一句話把你頂得啞口無言。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慨: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無法知道。明明孩子近在眼前,卻彷彿遠在天邊。
很多家長急於想知道孩子的心思,但無奈孩子壓根就不開口。家長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擔心和憂慮告訴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將自己的想法及時告訴自己。可是,你越是耳提面命、諄諄教導、希望他們有出息,可是孩子卻表現得越叛逆,對你更反感,甚至建起了一堵高高的牆,表示他們根本不想讓你走進他們的世界。
有位女老師問班上的一位同學:「你和你父母的關係融洽嗎?」那位同學很無奈地對這位老師說:「老師啊,我現在和父母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了。每天回到家之後,我都會將自己關在房間裡,除了吃飯,我和父母都不怎麼說話的。」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話?在女老師的繼續追問下,這位同學道出實情:「和他們說話,總像是在接受命令。他們不想瞭解我的心思,我就不想和他們說了。」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父母會感到很詫異,因為他們多半都會認為自己做得很到位,他們會覺得:我天天在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啊,將來一定要考大學啊,一定要有出息啊,可千萬別重蹈○○○的覆轍啊……難道這不是溝通嗎?
說不定,還會有家長覺得:我整天跟孩子在一起,我陪著他寫作業,我為他整理書包,難道這不是交流嗎?
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們習慣將自己的「教訓」、「命令」、「責備」都歸於溝通。事實上,這根本就算不上一種溝通,溝通是雙向的,是互動的,但是父母習慣用單向的、帶有指令式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雖然,家長們往往是傾注了自己全部的關心來和孩子進行「溝通」,苦口婆心換來的卻不是好的結果。
這成為一個無法調解的對立:孩子總會認為爸爸媽媽不瞭解自己;而家長卻總是抱怨孩子不對自己說心裡話。縱然家長有多少為孩子熱忱服務的心,孩子也會感到困惑和無力,甚至會感到痛苦和焦慮。溝通出現了斷裂,教育自然難以施行。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在想什麼呢?
首先,父母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很多家長喜歡凡事都替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要做某事時會表現出不信任。這讓孩子十分苦惱,他會用強烈的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父母卻很少在乎孩子的這些情緒,反而會用強勢來壓制他。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不會再對父母敞開心扉。
第二,教育沒有針對性。很多父母都喜歡用大眾化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喜歡盲目跟風,但是卻從來沒有深入瞭解過自己的孩子,更談不上與孩子探討自己的哪些教育讓他感覺不舒服。事實上,只有最適宜的才是最好的,那些不相匹配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不堪重負,感到無盡的疲憊和壓抑,並使得他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第三,父母喜歡自以為是。很多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總是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可實際上卻仍然習慣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期望孩子聽話、順從。如此一來,孩子自然不願意再和父母溝通。
第四,溝通方式有問題。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訓斥,都會讓孩子極為反感;可是大多數父母除了這兩種方式以外,就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告訴你他的心思,首先必須以他信任的態度來對待他。平時和孩子相處時,應該保持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孩子進行一種朋友式的交談,會更容易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當孩子跟你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用信任、親切的眼光注視他,讓他感到你在認真聽;千萬不要顯出漫不經心的樣子,那樣只會讓孩子很沮喪,他當然就不再願意和父母敞開心扉了。相反,如果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他,就會變得主動起來,願意和父母訴說關於自己的事情。
▲▲▲怎麼聽?怎麼說?之現場演練
我們的行為是否讓孩子反感
在日常生活當中,家長的一些不經意的舉動可能就會澆滅孩子的傾訴慾望,不當的舉動、語言和表情極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下面例子的情況,看看我們是否讓孩子反感了:
首先,在您的印象當中,孩子願意和您說話嗎?如果您覺得你們的溝通還算順暢,可以跳躍過這個練習;如果您覺得你們之間的溝通還不夠,那麼接著往下看看吧!或許會給您帶來一些啟發。
1.孩子遇到了令他高興的事情,興沖沖地跑過來要與我們一同分享,我們的反應是:
A.和他表現得一樣高興
B.很平淡,且認為孩子大驚小怪
2.孩子走過來要和我們說些事情,恰巧這個時候你在忙自己的事情,那麼你會:
A.停下手中的事情,注意孩子
B.做自己的事情,對孩子很敷衍
3.我們和孩子一起交流意見,通常來說:
A.習慣只聽孩子說話
B.習慣發表看法,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透過以上這些說話方式的檢測,我們也可以對自己和孩子的交流做一個反思,如果您在與孩子交談時,總是一種以自我判斷為中心的方式,那麼,孩子也會很難感覺到您對他的重視,也就不太願意跟您交流了。
第1章
你是「獨裁家長」嗎?
獨裁家長讓孩子很悲傷
著名的鋼琴演奏家郎朗出了一本自己的傳記《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在書中,他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不免一陣心酸:「爸爸以為我貪玩沒有準時練鋼琴,歇斯底里地吼叫:『我為了你放棄我的工作、放棄我的生活!你還不練琴,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決問題……』說完這些話,爸爸就拿起一個藥瓶讓我全部吞下去……」回想起過往種種,郎朗仍心有餘悸。
「每年除夕,我也必須練完八小時琴再吃年夜飯,菜都涼了……小時候,父親對我太激進了,其實那是對小孩的一種摧殘。」...
目錄
第1章 你是「獨裁家長」嗎?
獨裁家長讓孩子很悲傷
孩子為何不告訴你他在想什麼
怎樣做才能抓住孩子的心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欣賞
掌握向孩子表達愛的方法
善於領會孩子傳遞的訊息
尊重孩子的成長腳步
第2章 傾聽──溝通的第一步
放低姿態,把傾聽當作一種享受
用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力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
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說話
善於聽出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3章 讓孩子從容面對他們的感受
怎樣讓孩子感受好些?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越否定,他們越困惑
與孩子的感受產生共鳴,有助於他自己解決問題
切忌對孩子不聞不問
「乖孩子」可能有討好的心理
第4章 接納感受和限制行為
沒有不能接納的感受
怎樣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
隔代沒有隔閡,必須坦誠相待
允許孩子的情緒,但也要限制孩子的行為
如何控制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5章 怎樣營造最好的溝通氛圍
溫暖的家庭少不了交流的氣氛
和孩子開展平等的對話
用溝通代替對孩子的命令
饒富趣味地傾聽孩子的喜怒哀樂
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與孩子保持最恰當的距離
學會每天睡前問候孩子
第6章 讓孩子信任我們、接納我們
教育的過程少不了陪伴的環節
理解是建立默契的開始
如何應付和大人「唱反調」的孩子
努力尋找你們的共同話題
關心孩子的感受,積極的幫助他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
第1章 你是「獨裁家長」嗎?
獨裁家長讓孩子很悲傷
孩子為何不告訴你他在想什麼
怎樣做才能抓住孩子的心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欣賞
掌握向孩子表達愛的方法
善於領會孩子傳遞的訊息
尊重孩子的成長腳步
第2章 傾聽──溝通的第一步
放低姿態,把傾聽當作一種享受
用溫和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力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
不要隨意打斷孩子說話
善於聽出孩子的弦外之音
第3章 讓孩子從容面對他們的感受
怎樣讓孩子感受好些?那就是接受他們的感受
越否定,他們越困惑
與孩子的...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