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說過文字較電影更能表達自己的彭浩翔,推出最新散文集《坐牢切勿拾肥皂》,內裡收錄了五十篇彭導演過往的專欄文章。從個人對性愛禁書的看法,談到曾想為《伊莎貝拉》加入「坐牢切勿拾肥皂」的囑咐橋段,回憶八九年民運時為何從遊行人群中離開,到想向金培達說但沒有直接告訴他的一番話,文章題材涉及既有奇想,也有對現實生活的細微觀察。他自言自己「會對生活上某些細小的事情,有著潔癖的固執」,或許就是這份固執及堅持,即使在別人眼中看似平凡不過的事情,在彭導演的筆下,也變成與別不同的體會及經驗。
作者簡介:
彭浩翔,1973年生於香港。5歲時被任職社工的母親懷疑患輕度智障,欲將他送往特殊小學,但卻在智力測驗中,證實為智商達135分的天才兒童。母親於是轉念,祈望栽培他成為科學家,可惜彭從小學業成績欠佳,中學時五度轉校,並經常曠課逃學,從後門潛進電影院裡看霸王電影。
自12歲起便與兄長用攝錄機自導自演錄像短片。其後於高中時,由於運動細胞不濟, 因此決定寫文章, 在女生面前裝文藝青年。
1994年,彭輟學加入亞洲電視任綜藝節目編劇,同時為報章撰寫小說及影評。2001年執導的首部電影《買凶拍人》曾獲香港金像獎最佳新導演、香港金紫荊最佳編劇、香港金紫荊最佳創意獎,執導電影作品還有《大丈夫》《公主復仇記》《AV》《伊莎貝拉》《出埃及記》《志明與春嬌》《維多利亞壹號》《破事兒》《低俗喜劇》《香港仔》;曾獲台灣時報文學獎,文字著作豐富,《破事兒》《愛的地下教育》《三盒會》《壹種風流》《愛得喪盡天良》《純情夢遊》《碎碎唸》《嘴賤是怎樣煉成的》,文字精煉並且經常能反映時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