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位您不可不知的,
高雄五六年級作家完整面貌一次呈現!
全彩作家影像+深度專訪+經歷介紹
作家懷鄉紀事+名家開卷導讀+個人風格解析
高雄作家作品全年表
在打狗的陽光和烈雨下
我們走舊日的城 渡來日的船
啜飲今早的新鮮咖啡
盤算晚間造訪的食肆
島南 海港 夜雨
市肆 老厝 鹹風
漁火搖動 時光漫流 河靜默
這如夢時代正出聲呼喚
高雄,到了……
作者簡介:
巴代(Badai)
一九六二年五月於卑南族Damalagaw部落(泰安村)出生,目前定居高雄市岡山勵志新城。陸軍軍官學校七三年班,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陸戰隊基層軍官,高中、大學軍訓教官,大學講師,現專職寫作兼部落文史工作者。二○○○年小說〈沙金胸前的山羊角〉在世新大學「台灣立報」連載,開啟創作發表之路。曾入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曾獲「山海文學獎」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獎項,二○○六年後專攻長篇小說創作,曾獲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小說)、華文文學星雲槳歷史小說三獎。著作有長篇小說:《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斯卡羅人》、《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短篇小說集《薑路》;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
目前創作以小說為主,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辨識度極高。為近十年國內少見專攻歷史小說創作的好手,創作能量豐沛,質量俱佳。
王家祥
中興大學森林系。曾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獎、賴和文學獎正獎、吳濁流文學獎正獎、鳳邑文學獎貢獻獎。原舞者舞團高雄創團時期元老團員,臺灣歷史小說《倒風內海》被導演魏德聖改編成電影劇本:「臺灣三部曲」正籌拍當中。關懷環境議題的自然散文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被九歌出版社選為臺灣散文二十家。〈遇見一顆樹〉這篇散文入選國中國文課本,後成為大學、高中、國中競相選文的作家。重要著作還有《文明荒野》、《四季的聲音》、《魔神仔》、《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小矮人之謎》等十數本。
王聰威
一九七二年於高雄出生,在五甲住到五歲,搬至前鎮草衙,後又搬到鳳山。雜誌人與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仁愛國小、前鎮國中、高雄中學、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金鼎獎最佳主編入圍等。著有《編輯樣》、《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吳億偉
一九七八年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班學生。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入圍金鼎獎與台灣文學金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李志薔
本名李志強。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生,高雄人。交通大學機械系、台灣大學機械研究所畢業。畢業後,全心投入電影和文學創作,和周美玲導演、陳芯宜導演、樓一安導演等合開「三映電影公司」。另和太太蔡銀娟合組「冬候鳥電影公司」,擔任導演工作,並同時從事小說、散文等文學創作。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中國時報開卷」票選十大好書等三十餘個獎項。電影劇本《你現在在哪?》曾獲台北電影委員會劇本首獎。影像及文學作品分別收入高雄電影館及高雄文學館,現為中華編劇學會秘書長。
文學著作有:《甬道》(爾雅)、《雨天晴》(麥田)、小說集《台北客》(寶瓶)和《臨海眺望—迎接歸來的人》(印刻)、《流離島影》(唐山)等。影像作品有:電影《單車上路》、電視電影《秋宜的婚事》、《十七號出入口》、《你現在在哪?》,以及擔任監製和生態導演的電影《候鳥來的季節》。二○一四年拍攝連續劇《新丁花開》,改編自方梓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在客家電視台及公視頻道播映。此劇入圍五十屆金鐘獎八個獎項,榮獲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攝影和美術設計等三獎。
李長青
生於高雄,曾住台南,現居台中。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中市青年》主編。現任教於小學,為《台文戰線》同仁,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講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生。
曾獲第三十二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2001),文建會台灣文學獎新詩首獎(2004),第一、三屆海翁台語文學獎(2004、2006),第二十七、二十八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2005、2006),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2006、2010),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現代詩教師組首獎(2009),「阿却賞」台語文學創作獎台語現代詩首獎(2009),第五、七屆自由時報文學獎新詩獎(2009、2011),第2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0),教育部台灣本土語言文學獎台語詩教師組首獎(2011),第一屆台文戰線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3),國立台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台語新詩金典獎」(2014)等。詩作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並選入國內、外多種選集,詩作手稿由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收入國家圖書館「名人手稿系統」。
著有詩集《落葉集》(爾雅,2005)、《陪你回高雄》(晨星,2008)、《江湖》(聯合文學,2008)、《人生是電動玩具》(玉山社,2010)、《海少年》(玉山社,2011)、《給世界的筆記》(九歌,2011)、《風聲》(九歌,2014)等。
李進文
一九六五年生,臺灣高雄人。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曾任職編輯、記者、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
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不可能;可能》、《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等;散文集《微意思》、《蘋果香的眼睛》、《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圖文詩集《油菜花寫信》、動畫童詩繪本《騎鵝歷險記》及《字然課》、美術詩集《詩與藝的邂逅》;編有《Dear Epoch─創世紀詩選1994~2004》等。
曾多次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二○○六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入選九歌版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之新詩三十家等。
言叔夏
一九八二年生於高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獎項。創作計畫曾獲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
林哲璋
台大中文系畢業、臺東大學兒文所。曾獲:鳳邑文學獎現代詩新人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好書大家讀、小綠芽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及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創作出版——屁屁超人系列:《屁屁超人》、《屁屁超人與飛天馬桶》、《屁屁超人與直升機神犬》、《屁屁超人與充屁式救生艇》、《屁屁超人與屁浮列車尖叫號》。用點心學校系列:《用點心學校》、《好新鮮教室》、《老師有夠辣》、《學生真有料》、《香蕉不要皮》、《神氣白米飯》)。仙島小學系列(《桃花源大考驗》、《再來仙島夏令營》。不偷懶小學系列:《不摸魚老師》、《不可能奇蹟》、《不家村尋寶_暫訂》)
搶救邏輯大作戰系列:《有問題動物園》、《猜臉島歷險記》。其他:《神奇掃帚出租中》、《攀木蜥蜴與藤條先生》、《打敗宇宙魔王的無敵武器》、《壹圓銅板流浪記》、《福爾摩沙的月光小鎮》、《福爾摩沙惡靈王》、《斑馬大夫黑白醫》、《玄天上帝的寵物》、《大寶巨人倒楣鳥》、《不家村傳奇》、《童話狗仔隊》等。
林靖傑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高雄市鳳山區,魔羯座,筆名江邊,畢業於高雄中學及輔仁大學傳播系,曾擔任《影響電影雜誌》編輯、《新新聞週刊》記者,小說、散文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小說評審獎及聯合文學短篇小說首獎,影像作品大量入圍國內外重要影展,除電影工業主流的劇情片之外,也時常以紀錄片拍攝都會底層人士的生命。作品有《我的綠島》、《台北幾米》、《尋找背海的人》、《我倆沒有明天》、《最遙遠的距離》、《愛琳娜》等多部。
林達陽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就讀高雄中學期間,與高雄女中和道明中學等校校刊社幹部,合力創辦跨校性質的「馭墨三城聯合文學獎」。大學時與高雄中學校友創辦松濤文社出版坊,出版《擴張的盛夏──雄中十年詩文選輯》,後續並繼續出版高雄地區新銳創作者個人創作選集十餘本。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報章雜誌,曾出版個人作品集:詩集《虛構的海》(2006)、《誤點的紙飛機》(2011)、散文集《慢情書》(2010、2016)、《恆溫行李》(2013)、《再說一個祕密》(2014)、《青春瑣事之樹》(2015)。
凃妙沂
台南山上苦瓜寮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加州法界佛教大學研究所進修。曾任職出版社、民眾日報藝文組主編、台灣時報副刊編輯、加州中學華語教師,參與自然保育運動十多年,目前自由寫作和畫畫,也是生態紀錄片編劇。詩作曾獲南瀛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二○一一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二度獲得高雄市文學創作獎助、府城文學獎散文類集結成冊正獎等。散文作品入選高雄縣中小學台灣文學讀本、靜宜大學閱讀文學讀本、幼獅青少年自然文學讀本《花紋樣的生命》、《岡山文選》。著有:散文集《土地依然是花園》。編有散文集《柴山主義》,合集有《鋼板在吟唱-台船歷史》、《有詩同行》、《在夢境的入口》、《高雄人文社區部落》、《港埔遺落的鹹味》、《夜合花》等,生態紀錄片劇本《櫻花樹上的紅寶石》、《黃金蝙蝠》(入圍二○一四日本綠色)。寫作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台語文學,因為體裁駁雜,在出版上步履緩慢,詩與小說的出版下半年陸續完成。
施百俊
常用筆名:施達樂、施曼妮。一九七○年三月十九日生於高雄市鐵路醫院,定居屏東。現任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參與創辦並顧問十餘家文化創意、數位內容、網路事業。著有《故事與劇本寫作》、《開心玩文創》、《美學經濟密碼》、《宅經濟全攻略》等,為國內重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者與創業實務專家。從事小說、劇本及數位內容創作。
代表作介紹(暫定+三本書封)
《小貓》(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08):描寫一八九五年抗日英雄林小貓生平的武俠長篇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6)、二○一○年台北國際書展年度之書入圍、二○一一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灣館優選出版品。
《本色》(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0):以林小貓為主角,描寫台灣人性格與生活樣態的歷史武俠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8)、改編劇本《流民本色》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一屆優良電視劇本徵選(2010)。
《浪花》(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1):描寫大航海時代,台灣開拓英雄們的史詩作品。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首獎(2010)。另曾獲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國家出版獎……等多項獎。
胡長松
一九七三年生,高雄市人。詩人、小說家。曾經擔任《台灣e文藝》總編輯及台文筆會祕書長,目前是《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PPdM世界詩人運動組織成員。得過王世勛文學新人獎小說首獎、海翁台語文學獎小說類正獎及二○○八年台灣文學獎台語小說創作金典獎。一九九五年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以華語小說為主,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出版長篇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和《骷髏酒吧》(以上草根出版社出版)。二○○○年開始從事台語詩和小說的寫作。目前台語著作有台語小說集《槍聲》、《燈塔下》(以上前衛出版社出版)、《大港嘴》、《金色島嶼之歌》(以上台文戰線出版)、《復活的人》(草根出版社出版),佮台語詩集《棋盤街路的城市》。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高雄中學、臺灣師大國文系、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曾任高雄中學校刊社社長、左營國中教師。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麥田出版社「中文好行」書系特約主編,著有《慢行高雄》、《彷彿若有光》、《自己的看法》、《更好的生活》、《2008/凌性傑》、《找一個解釋》、《有信仰的人》、《愛抵達》,編著有《青春散文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凌煙
本名莊淑楨,從小生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十歲才隨父母遷居高雄,故鄉廟會常有歌仔戲班來演出,熱愛看歌仔戲的她暗自立下志向,想要進戲班學戲唱,成為一位受歡迎的歌仔戲小生,無奈遭父母長輩強烈反對,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有「父母無聲勢,送囝去學戲」的說法,且「戲子」這個行業屬下九流,沒有社會地位,備受歧視,不像現代將地方戲曲列為藝術推廣,為了追求理想只好鬧起家庭革命,離家出走跟著戲班四處流浪。
在戲班生活的那半年裡,她逐漸認清因為環境的改變,歌仔戲為了順應潮流而荒腔走板,脫序演出,令她心生時不我予的感嘆,黯然離開戲班。
除了喜愛歌仔戲以外,求學時期也很熱衷閱讀小說與創作,戲子夢碎後唯有寄情文學,適逢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徵文,她將進入戲班的經歷寫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參加徵文,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傳統戲曲沒落的關注,卻意外得到大獎,讓她從此在文壇安身立命。
她出生於民國五十四年,高職時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屢獲學校舉辦的文藝獎,作品散見報社副刊,七十七年正式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泡沫情人》,七十九年以《失聲畫眉》獲得百萬小說獎,睽違文壇十七年,九十六年再以《竹雞與阿秋》獲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九十九年獲高雄縣鳳邑文學貢獻獎。
夏夏
集音樂、表演、文學於一身的新世代藝術家。曾發行「轉蛋詩」、「引火自焚行動──火柴詩雙月刊」,與許多詩友開創多元的詩發表平台,蔚為風潮,並有一年行腳計畫「夏夏剪到了──剪紙串聯行動」。曾獲時報文學獎人間新人獎,著有長篇小說《狗說》、《煮海》、短篇小說《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女兒》、《一五一時》、《鬧彆扭》等,劇場與表演作品有《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廣播劇《攜帶播音員──契訶夫聽覺計畫》等。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於高雄。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著有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軍旅劄記《綠色遊牧民族》。以台灣經典文學作品為經緯所寫成的報導文學《飛翔之島》。並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二○○六年參與「張曼娟奇幻學堂」,改寫《鏡花緣》,出版《花開了》;二○○八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以親情啟示為主題,完成《爺爺泡的茶》。二○○九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2」,以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十週年為背景,述寫單親家庭少年故事,《星星壞掉了》。二○一○年,以唐代邊塞詩為引,創作花蓮民宿少年的故事《邊邊》。2008年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此外,與導演侯季然,曾合作影像詩《購物車男孩》,於公共電視和金馬影展播放。另一與侯季然合作詩歌短片《使景遷》,獲台北詩歌節影像詩首獎(2008)。
徐嘉澤
迷你馬身高,頭髮短短和身高一樣長不高,只好努力出書來把自己墊高,台客混搭日系野狼風,ㄓㄗㄢㄤ嘴裡永遠分不清,出過散文和小說,熱衷旅行來探索外在風景也樂於寫故事來深掘人性。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報散文首獎、Ben Q電影小說首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著作有短篇小說《窺》、《大眼蛙的夏天》、《不熄燈的房》、《孫行者,你行不行》;散文《門內的父親》、《城市生活手帳》;長篇小說《類戀人》、《我愛粗大耶》、《詐騙家族》、《下一個天亮》、《秘河》、《他城紀》、《第三者》等書。《詐騙家族》、《討債株式會社》已賣出電影版權。《下一個天亮》、《討債株式會社》、《第三者》曾獲書展電影媒合平台推薦。
郝譽翔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開設「創意寫作」等相關課程,是台灣文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兼學者,曾經獲得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重要獎項。
她熱愛旅行、潛水和帆船,並且將之化為創作的主題,如小說《逆旅》、《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以及散文集《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等,便在透過返回她外省籍父親的故鄉:中國的旅行,去叩問個人的家族記憶,並從移民的角度重塑台灣島嶼的歷史。而她也嘗試從海洋和南島的角度去詮釋台灣,如《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及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則在探究二十世紀太平洋海島的命運。
她同時也從事現代文學及戲劇的學術研究,相關專著有《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及《儺:中國儀式劇場研究》等。而她目前則正在寫作一本同樣是從「旅行」的概念出發,關於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文人如何離開故鄉,進入現代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專著《長路漫漫:現代中國文人的城/鄉旅程》,即將完成。
郭漢辰
一九六五年生,屏東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碩士,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四十歲離開記者工作,受到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陳冠學等人的啟蒙教誨,以文學為信仰與職志,近年來投入地方書寫及各類文體創作,作品豐富多樣,成績裴然。曾獲台北文學獎年金類正獎、寶島文學獎、宗教文學獎、高雄打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玉山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等,多次獲得國藝會出版創作類、書寫高雄創作計畫出版計畫補助,被視為南台灣重要的中生代作家。
出版詩集《每天帶著一點遺憾在轉動》、《屏東詩旅手札》;長篇小說集《記憶之都》;中篇小說集《回家》(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短篇小說集《封城之日》、《誰在綠洲唱歌》、《剝離人》;散文集《和大山大海說話》、《幸福迎向死亡》、《沿著山的光影》、《穿走母親河畔》、《揹山的人》(二○一四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
陳雋弘
六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生,水瓶座,現為高雄女中教師,定居高雄。大學時期發表新詩,陸續得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打狗文學獎新詩首獎」、「大武山文學獎新詩首獎」等。目前在明日報經營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著有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馮翊綱
劇作家、劇場表演藝術家。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關渡)戲劇藝術碩士。魁梧英偉的身形,蘊含著澎湃的纖細情感,舞台上風采淳厚。早年加入「表演工作坊」,多次參與集體即興創作,演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我和我和他和他》、《紅色的天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九三年版、《暗戀桃花源》九九年版、《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尤以二○○八年起,主演的精裝巨著《寶島一村》,出身眷村的原生緣份,將來台老兵的形象,相貌音容刻畫鮮活,分秒令人動容。
也是散文名家,霹靂直言,行文簡潔,情真意切。曾擔任「聯合副刊」、「時報周刊」、「幼獅文藝」專欄作家。已出版影音光碟數十種,研究文集、文藝創作、劇本、有聲書二十多部,近年將文字著作多委託「聯合文學」出版。
馮翊綱的戲文以歷史文化為素材,借古諷今,鏡鑑春秋。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創辦並經營、領導「相聲瓦舍」,是人生的代表作,以不間斷的演出、風行的影音光碟、劇本,成為華文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經典作品《戰國廁》、《鄧力軍》、《東廠僅一位》、《狀元模擬考》、《惡鄰依依》、《情聖阿弱》、《說金庸》、《賣橘子的》等,是青年學子朗朗上口的名著,表演影音檔也被編為中學人文課程輔助教具。
現任「相聲瓦舍」團長暨藝術總監,兼任台師大、北藝大副教授,慈濟大學駐校藝術家。因長期在創作、演出、出版、教學的總體貢獻,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獎章、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黃信恩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為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及斗六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醫學系兼任講師。學生時代開始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天下散文選等。二○○九年出版首部散文集《游牧醫師》(寶瓶),集結醫學生、見習醫師、實習醫師、醫官等階段生活作品;二○一三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體膚小事》(九歌),將身體部位及器官逐一發想為文,並獲二○一四年第卅八屆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文學圖書推薦獎。
楊佳嫻
一九七八年生,臺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台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論述《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方舟上的日子:台灣眷村文學》,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與鯨向海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凌性傑合編)、《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與鄭政恆、宋子江合編)。
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雙份酒精。
曾在不同產業擔任不同職稱的工作,但其本質不脫「認真的異想天開」。曾出版《迷時回:無糖城市迷路指南》與《To:西子灣岸 我親愛的永無島》,恰好,都是關於高雄的故事;恰好,都半真半假;恰好,都關於一件我始終關注的主題:一個人怎麼對待另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
其他那些關於人間的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從瑞祥國小念到瑞祥高中,逢甲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舞台劇劇本首獎、二○○九年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組首獎,其他不是首獎的就無需再提。
雜文隨筆散見於個人部落格與其他網路內容平台。
潘弘輝
高雄小港出生,小港國小、小港國中畢業、前鎮高中畢業,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服役於海軍中型運補艦353號一年十個月。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西子灣副刊年度最佳小說家獎、鹽份地帶文藝營小說第一名、寶島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多次擔任小說獎評審於;高雄師範大學南風文學獎、東吳大學文學獎、中山大學文學獎等。曾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擔任編輯、文學台灣基金會專案執行等。出版《恆星物語》(春暉出版社,1999)、《脫軌的牌戲》(月冠出版社,1999)、《迴旋木馬女孩》(探索出版社,1999)、《拜月》(亞細亞出版社,2000)《夕陽山外山──李叔同傳奇》(聯經出版社,2001)、《人馬記事》(麥田出版社
,2002)《水兵之歌》(寶瓶出版社,2002)《黑暗中尋找心裡的亮光》(高雄市勞工局,2014)、《海風吹過港仔墘》(高雄市小港區公所,2015)。
蔡素芬
一九六三年生,淡大中文系畢,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雙語言文化研究所進修。高中開始小說創作,大學起屢獲文學獎項。一九九三年以《鹽田兒女》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改拍為公共電視開台戲劇,隨後一九九八年出版的第二部《橄欖樹》獲中興文藝獎,二○一四年完成此系列的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歷時二十年,主題各異、人物相繫的作品系列反映了不同世代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人生處境。
其他主要著作為長篇小說《姐妹書》、《燭光盛宴》,短篇小說集《六分之一劇》《台北車站》、《海邊》及譯作數本。由於長期擔任媒體文學編輯人,亦編選了《九十四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小說30家》。《燭光盛宴》獲二○○九年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金鼎獎及多種選書推薦。二○一四年最新推出的鹽田兒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不僅在讀者的期待下出版,這三部曲也成為作者撰寫長篇小說的新里程。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獲台北市文學獎,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新竹縣文學獎,蘭陽文學獎,花蓮文學獎,基隆海洋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
入選九十六年散文選,二○○八及二○○九台灣詩選,二○一○年飲食文選。著有詩集《時刻表》,記錄午後、向晚、夜黑的情思變化,是作家的第一本書。家族書寫《家工廠》,寫客廳即工廠、台灣經濟成長年代的童年憶往。野散文《海邊有夠熱情》:是以高雄蚵仔寮為核心,寫梓官、永安、彌陀等地的田野調查。長篇小說《晃遊地》:以嘉義市為原型,陳澄波為核心,敘述一個高中生的青春成長故事。
騷夏
出生於高雄前鎮,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現居台北,養貓兩隻一黑一橘。曾任周刊記者,咖啡廳、花店、書店店員,文學書編輯、企劃,目前擔任出版社行銷經理。
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生文學獎、台北市捷運公車詩文、入選 2011臺灣詩選。出版詩集《騷夏》(麥田出版)、《瀕危動物》(女書文化)。創作類型為詩與散文,散見於《自由副刊》、《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曾擔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專欄「生活課」專欄作家。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作者:王聰威等
優惠價: 65 折, NT$ 234 NT$ 360
三十位您不可不知的,
高雄五六年級作家完整面貌一次呈現!
全彩作家影像+深度專訪+經歷介紹
作家懷鄉紀事+名家開卷導讀+個人風格解析
高雄作家作品全年表
在打狗的陽光和烈雨下
我們走舊日的城 渡來日的船
啜飲今早的新鮮咖啡
盤算晚間造訪的食肆
島南 海港 夜雨
市肆 老厝 鹹風
漁火搖動 時光漫流 河靜默
這如夢時代正出聲呼喚
高雄,到了……
作者簡介:
巴代(Badai)
一九六二年五月於卑南族Damalagaw部落(泰安村)出生,目前定居高雄市岡山勵志新城。陸軍軍官學校七三年班,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曾任陸戰隊基層軍官,高中、大學軍訓教官,大學講師,現專職寫作兼部落文史工作者。二○○○年小說〈沙金胸前的山羊角〉在世新大學「台灣立報」連載,開啟創作發表之路。曾入圍「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曾獲「山海文學獎」小說、散文、報導文學等獎項,二○○六年後專攻長篇小說創作,曾獲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小說)、華文文學星雲槳歷史小說三獎。著作有長篇小說:《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斯卡羅人》、《走過:一個台籍原住民老兵的故事》、《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短篇小說集《薑路》;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
目前創作以小說為主,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辨識度極高。為近十年國內少見專攻歷史小說創作的好手,創作能量豐沛,質量俱佳。
王家祥
中興大學森林系。曾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獎、賴和文學獎正獎、吳濁流文學獎正獎、鳳邑文學獎貢獻獎。原舞者舞團高雄創團時期元老團員,臺灣歷史小說《倒風內海》被導演魏德聖改編成電影劇本:「臺灣三部曲」正籌拍當中。關懷環境議題的自然散文多次入選年度散文選,被九歌出版社選為臺灣散文二十家。〈遇見一顆樹〉這篇散文入選國中國文課本,後成為大學、高中、國中競相選文的作家。重要著作還有《文明荒野》、《四季的聲音》、《魔神仔》、《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荷阿雷》、《小矮人之謎》等十數本。
王聰威
一九七二年於高雄出生,在五甲住到五歲,搬至前鎮草衙,後又搬到鳳山。雜誌人與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仁愛國小、前鎮國中、高雄中學、台大哲學系、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曾獲巫永福文學大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台灣文學獎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金鼎獎最佳主編入圍等。著有《編輯樣》、《作家日常》、《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等。
吳億偉
一九七八年生,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目前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歐亞跨文化研究所與漢學系博士班學生。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出版著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入圍金鼎獎與台灣文學金典獎,並連續兩年入圍臺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決審。曾出版小說集《芭樂人生》(聯合文學,2009),散文集《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印刻,2010)、《機車生活》(九歌,2014)。
李志薔
本名李志強。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生,高雄人。交通大學機械系、台灣大學機械研究所畢業。畢業後,全心投入電影和文學創作,和周美玲導演、陳芯宜導演、樓一安導演等合開「三映電影公司」。另和太太蔡銀娟合組「冬候鳥電影公司」,擔任導演工作,並同時從事小說、散文等文學創作。文學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首獎、「中國時報開卷」票選十大好書等三十餘個獎項。電影劇本《你現在在哪?》曾獲台北電影委員會劇本首獎。影像及文學作品分別收入高雄電影館及高雄文學館,現為中華編劇學會秘書長。
文學著作有:《甬道》(爾雅)、《雨天晴》(麥田)、小說集《台北客》(寶瓶)和《臨海眺望—迎接歸來的人》(印刻)、《流離島影》(唐山)等。影像作品有:電影《單車上路》、電視電影《秋宜的婚事》、《十七號出入口》、《你現在在哪?》,以及擔任監製和生態導演的電影《候鳥來的季節》。二○一四年拍攝連續劇《新丁花開》,改編自方梓長篇小說《來去花蓮港》,在客家電視台及公視頻道播映。此劇入圍五十屆金鐘獎八個獎項,榮獲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攝影和美術設計等三獎。
李長青
生於高雄,曾住台南,現居台中。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中市青年》主編。現任教於小學,為《台文戰線》同仁,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講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生。
曾獲第三十二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2001),文建會台灣文學獎新詩首獎(2004),第一、三屆海翁台語文學獎(2004、2006),第二十七、二十八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2005、2006),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2006、2010),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閩南語現代詩教師組首獎(2009),「阿却賞」台語文學創作獎台語現代詩首獎(2009),第五、七屆自由時報文學獎新詩獎(2009、2011),第2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0),教育部台灣本土語言文學獎台語詩教師組首獎(2011),第一屆台文戰線文學獎台語詩首獎(2013),國立台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台語新詩金典獎」(2014)等。詩作被翻譯成英、日、韓等多國文字,並選入國內、外多種選集,詩作手稿由國家圖書館特藏文獻組收入國家圖書館「名人手稿系統」。
著有詩集《落葉集》(爾雅,2005)、《陪你回高雄》(晨星,2008)、《江湖》(聯合文學,2008)、《人生是電動玩具》(玉山社,2010)、《海少年》(玉山社,2011)、《給世界的筆記》(九歌,2011)、《風聲》(九歌,2014)等。
李進文
一九六五年生,臺灣高雄人。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創世紀詩社主編。曾任職編輯、記者、明日工作室副總經理。
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不可能;可能》、《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等;散文集《微意思》、《蘋果香的眼睛》、《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圖文詩集《油菜花寫信》、動畫童詩繪本《騎鵝歷險記》及《字然課》、美術詩集《詩與藝的邂逅》;編有《Dear Epoch─創世紀詩選1994~2004》等。
曾多次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以及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二○○六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入選九歌版台灣文學三十年菁英選之新詩三十家等。
言叔夏
一九八二年生於高雄。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獎項。創作計畫曾獲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
林哲璋
台大中文系畢業、臺東大學兒文所。曾獲:鳳邑文學獎現代詩新人獎、國語日報牧笛獎、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獎、臺中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文建會兒歌一百優選、好書大家讀、小綠芽獎、九歌年度童話獎等及國家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
創作出版——屁屁超人系列:《屁屁超人》、《屁屁超人與飛天馬桶》、《屁屁超人與直升機神犬》、《屁屁超人與充屁式救生艇》、《屁屁超人與屁浮列車尖叫號》。用點心學校系列:《用點心學校》、《好新鮮教室》、《老師有夠辣》、《學生真有料》、《香蕉不要皮》、《神氣白米飯》)。仙島小學系列(《桃花源大考驗》、《再來仙島夏令營》。不偷懶小學系列:《不摸魚老師》、《不可能奇蹟》、《不家村尋寶_暫訂》)
搶救邏輯大作戰系列:《有問題動物園》、《猜臉島歷險記》。其他:《神奇掃帚出租中》、《攀木蜥蜴與藤條先生》、《打敗宇宙魔王的無敵武器》、《壹圓銅板流浪記》、《福爾摩沙的月光小鎮》、《福爾摩沙惡靈王》、《斑馬大夫黑白醫》、《玄天上帝的寵物》、《大寶巨人倒楣鳥》、《不家村傳奇》、《童話狗仔隊》等。
林靖傑
一九六七年出生於高雄市鳳山區,魔羯座,筆名江邊,畢業於高雄中學及輔仁大學傳播系,曾擔任《影響電影雜誌》編輯、《新新聞週刊》記者,小說、散文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小說評審獎及聯合文學短篇小說首獎,影像作品大量入圍國內外重要影展,除電影工業主流的劇情片之外,也時常以紀錄片拍攝都會底層人士的生命。作品有《我的綠島》、《台北幾米》、《尋找背海的人》、《我倆沒有明天》、《最遙遠的距離》、《愛琳娜》等多部。
林達陽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畢業,輔仁大學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作品以新詩、散文為主。就讀高雄中學期間,與高雄女中和道明中學等校校刊社幹部,合力創辦跨校性質的「馭墨三城聯合文學獎」。大學時與高雄中學校友創辦松濤文社出版坊,出版《擴張的盛夏──雄中十年詩文選輯》,後續並繼續出版高雄地區新銳創作者個人創作選集十餘本。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報章雜誌,曾出版個人作品集:詩集《虛構的海》(2006)、《誤點的紙飛機》(2011)、散文集《慢情書》(2010、2016)、《恆溫行李》(2013)、《再說一個祕密》(2014)、《青春瑣事之樹》(2015)。
凃妙沂
台南山上苦瓜寮人,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加州法界佛教大學研究所進修。曾任職出版社、民眾日報藝文組主編、台灣時報副刊編輯、加州中學華語教師,參與自然保育運動十多年,目前自由寫作和畫畫,也是生態紀錄片編劇。詩作曾獲南瀛文學獎現代詩首獎、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打狗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二○一一年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二度獲得高雄市文學創作獎助、府城文學獎散文類集結成冊正獎等。散文作品入選高雄縣中小學台灣文學讀本、靜宜大學閱讀文學讀本、幼獅青少年自然文學讀本《花紋樣的生命》、《岡山文選》。著有:散文集《土地依然是花園》。編有散文集《柴山主義》,合集有《鋼板在吟唱-台船歷史》、《有詩同行》、《在夢境的入口》、《高雄人文社區部落》、《港埔遺落的鹹味》、《夜合花》等,生態紀錄片劇本《櫻花樹上的紅寶石》、《黃金蝙蝠》(入圍二○一四日本綠色)。寫作包括詩、散文、小說、劇本、台語文學,因為體裁駁雜,在出版上步履緩慢,詩與小說的出版下半年陸續完成。
施百俊
常用筆名:施達樂、施曼妮。一九七○年三月十九日生於高雄市鐵路醫院,定居屏東。現任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參與創辦並顧問十餘家文化創意、數位內容、網路事業。著有《故事與劇本寫作》、《開心玩文創》、《美學經濟密碼》、《宅經濟全攻略》等,為國內重要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者與創業實務專家。從事小說、劇本及數位內容創作。
代表作介紹(暫定+三本書封)
《小貓》(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08):描寫一八九五年抗日英雄林小貓生平的武俠長篇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6)、二○一○年台北國際書展年度之書入圍、二○一一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台灣館優選出版品。
《本色》(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0):以林小貓為主角,描寫台灣人性格與生活樣態的歷史武俠小說。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2008)、改編劇本《流民本色》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一屆優良電視劇本徵選(2010)。
《浪花》(施達樂,明日工作室,2011):描寫大航海時代,台灣開拓英雄們的史詩作品。獲《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首獎(2010)。另曾獲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國家出版獎……等多項獎。
胡長松
一九七三年生,高雄市人。詩人、小說家。曾經擔任《台灣e文藝》總編輯及台文筆會祕書長,目前是《台文戰線》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PPdM世界詩人運動組織成員。得過王世勛文學新人獎小說首獎、海翁台語文學獎小說類正獎及二○○八年台灣文學獎台語小說創作金典獎。一九九五年開始文學創作,初期以華語小說為主,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出版長篇華語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和《骷髏酒吧》(以上草根出版社出版)。二○○○年開始從事台語詩和小說的寫作。目前台語著作有台語小說集《槍聲》、《燈塔下》(以上前衛出版社出版)、《大港嘴》、《金色島嶼之歌》(以上台文戰線出版)、《復活的人》(草根出版社出版),佮台語詩集《棋盤街路的城市》。
凌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高雄中學、臺灣師大國文系、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臺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曾任高雄中學校刊社社長、左營國中教師。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中學,麥田出版社「中文好行」書系特約主編,著有《慢行高雄》、《彷彿若有光》、《自己的看法》、《更好的生活》、《2008/凌性傑》、《找一個解釋》、《有信仰的人》、《愛抵達》,編著有《青春散文選》、《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凌煙
本名莊淑楨,從小生長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十歲才隨父母遷居高雄,故鄉廟會常有歌仔戲班來演出,熱愛看歌仔戲的她暗自立下志向,想要進戲班學戲唱,成為一位受歡迎的歌仔戲小生,無奈遭父母長輩強烈反對,因為在傳統的觀念中有「父母無聲勢,送囝去學戲」的說法,且「戲子」這個行業屬下九流,沒有社會地位,備受歧視,不像現代將地方戲曲列為藝術推廣,為了追求理想只好鬧起家庭革命,離家出走跟著戲班四處流浪。
在戲班生活的那半年裡,她逐漸認清因為環境的改變,歌仔戲為了順應潮流而荒腔走板,脫序演出,令她心生時不我予的感嘆,黯然離開戲班。
除了喜愛歌仔戲以外,求學時期也很熱衷閱讀小說與創作,戲子夢碎後唯有寄情文學,適逢自立報系百萬小說獎徵文,她將進入戲班的經歷寫成一部十萬字長篇小說《失聲畫眉》參加徵文,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傳統戲曲沒落的關注,卻意外得到大獎,讓她從此在文壇安身立命。
她出生於民國五十四年,高職時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屢獲學校舉辦的文藝獎,作品散見報社副刊,七十七年正式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泡沫情人》,七十九年以《失聲畫眉》獲得百萬小說獎,睽違文壇十七年,九十六年再以《竹雞與阿秋》獲打狗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九十九年獲高雄縣鳳邑文學貢獻獎。
夏夏
集音樂、表演、文學於一身的新世代藝術家。曾發行「轉蛋詩」、「引火自焚行動──火柴詩雙月刊」,與許多詩友開創多元的詩發表平台,蔚為風潮,並有一年行腳計畫「夏夏剪到了──剪紙串聯行動」。曾獲時報文學獎人間新人獎,著有長篇小說《狗說》、《煮海》、短篇小說《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女兒》、《一五一時》、《鬧彆扭》等,劇場與表演作品有《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廣播劇《攜帶播音員──契訶夫聽覺計畫》等。
孫梓評
一九七六年生於高雄。東吳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著有散文集《甜鋼琴》、《除以一》、《知影》。短篇小說集《星星遊樂場》、《女館》。長篇小說《男身》。詩集《如果敵人來了》、《法蘭克學派》、《你不在那兒》、《善遞饅頭》。軍旅劄記《綠色遊牧民族》。以台灣經典文學作品為經緯所寫成的報導文學《飛翔之島》。並為已故版畫家蔡宏達作傳:《打開火盒子》。
二○○六年參與「張曼娟奇幻學堂」,改寫《鏡花緣》,出版《花開了》;二○○八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以親情啟示為主題,完成《爺爺泡的茶》。二○○九年參與「張曼娟成語學堂2」,以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十週年為背景,述寫單親家庭少年故事,《星星壞掉了》。二○一○年,以唐代邊塞詩為引,創作花蓮民宿少年的故事《邊邊》。2008年與香港插畫家bubi合作圖文書《我愛樹仔》。
此外,與導演侯季然,曾合作影像詩《購物車男孩》,於公共電視和金馬影展播放。另一與侯季然合作詩歌短片《使景遷》,獲台北詩歌節影像詩首獎(2008)。
徐嘉澤
迷你馬身高,頭髮短短和身高一樣長不高,只好努力出書來把自己墊高,台客混搭日系野狼風,ㄓㄗㄢㄤ嘴裡永遠分不清,出過散文和小說,熱衷旅行來探索外在風景也樂於寫故事來深掘人性。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聯合報散文首獎、Ben Q電影小說首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著作有短篇小說《窺》、《大眼蛙的夏天》、《不熄燈的房》、《孫行者,你行不行》;散文《門內的父親》、《城市生活手帳》;長篇小說《類戀人》、《我愛粗大耶》、《詐騙家族》、《下一個天亮》、《秘河》、《他城紀》、《第三者》等書。《詐騙家族》、《討債株式會社》已賣出電影版權。《下一個天亮》、《討債株式會社》、《第三者》曾獲書展電影媒合平台推薦。
郝譽翔
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開設「創意寫作」等相關課程,是台灣文壇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兼學者,曾經獲得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重要獎項。
她熱愛旅行、潛水和帆船,並且將之化為創作的主題,如小說《逆旅》、《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以及散文集《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等,便在透過返回她外省籍父親的故鄉:中國的旅行,去叩問個人的家族記憶,並從移民的角度重塑台灣島嶼的歷史。而她也嘗試從海洋和南島的角度去詮釋台灣,如《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及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則在探究二十世紀太平洋海島的命運。
她同時也從事現代文學及戲劇的學術研究,相關專著有《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及《儺:中國儀式劇場研究》等。而她目前則正在寫作一本同樣是從「旅行」的概念出發,關於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文人如何離開故鄉,進入現代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專著《長路漫漫:現代中國文人的城/鄉旅程》,即將完成。
郭漢辰
一九六五年生,屏東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碩士,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四十歲離開記者工作,受到台灣文學耆老葉石濤陳冠學等人的啟蒙教誨,以文學為信仰與職志,近年來投入地方書寫及各類文體創作,作品豐富多樣,成績裴然。曾獲台北文學獎年金類正獎、寶島文學獎、宗教文學獎、高雄打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玉山文學獎、大武山文學獎等,多次獲得國藝會出版創作類、書寫高雄創作計畫出版計畫補助,被視為南台灣重要的中生代作家。
出版詩集《每天帶著一點遺憾在轉動》、《屏東詩旅手札》;長篇小說集《記憶之都》;中篇小說集《回家》(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短篇小說集《封城之日》、《誰在綠洲唱歌》、《剝離人》;散文集《和大山大海說話》、《幸福迎向死亡》、《沿著山的光影》、《穿走母親河畔》、《揹山的人》(二○一四書寫高雄出版獎助計畫)。
陳雋弘
六十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生,水瓶座,現為高雄女中教師,定居高雄。大學時期發表新詩,陸續得過「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吳濁流文學獎新詩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打狗文學獎新詩首獎」、「大武山文學獎新詩首獎」等。目前在明日報經營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著有詩集《面對》、《等待沒收》。
馮翊綱
劇作家、劇場表演藝術家。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關渡)戲劇藝術碩士。魁梧英偉的身形,蘊含著澎湃的纖細情感,舞台上風采淳厚。早年加入「表演工作坊」,多次參與集體即興創作,演出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包括《我和我和他和他》、《紅色的天空》、《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九三年版、《暗戀桃花源》九九年版、《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尤以二○○八年起,主演的精裝巨著《寶島一村》,出身眷村的原生緣份,將來台老兵的形象,相貌音容刻畫鮮活,分秒令人動容。
也是散文名家,霹靂直言,行文簡潔,情真意切。曾擔任「聯合副刊」、「時報周刊」、「幼獅文藝」專欄作家。已出版影音光碟數十種,研究文集、文藝創作、劇本、有聲書二十多部,近年將文字著作多委託「聯合文學」出版。
馮翊綱的戲文以歷史文化為素材,借古諷今,鏡鑑春秋。自一九八八年開始,創辦並經營、領導「相聲瓦舍」,是人生的代表作,以不間斷的演出、風行的影音光碟、劇本,成為華文世界家喻戶曉的人物。經典作品《戰國廁》、《鄧力軍》、《東廠僅一位》、《狀元模擬考》、《惡鄰依依》、《情聖阿弱》、《說金庸》、《賣橘子的》等,是青年學子朗朗上口的名著,表演影音檔也被編為中學人文課程輔助教具。
現任「相聲瓦舍」團長暨藝術總監,兼任台師大、北藝大副教授,慈濟大學駐校藝術家。因長期在創作、演出、出版、教學的總體貢獻,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獎章、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黃信恩
一九八二年生。高雄中學、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為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及斗六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醫學系兼任講師。學生時代開始寫作,作品以散文為主,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獎項,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天下散文選等。二○○九年出版首部散文集《游牧醫師》(寶瓶),集結醫學生、見習醫師、實習醫師、醫官等階段生活作品;二○一三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體膚小事》(九歌),將身體部位及器官逐一發想為文,並獲二○一四年第卅八屆文化部金鼎獎優良文學圖書推薦獎。
楊佳嫻
一九七八年生,臺灣高雄人。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二○一一年至二○一五年台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金烏》,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論述《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方舟上的日子:台灣眷村文學》,編有《臺灣成長小說選》,合編有《青春無敵早點詩:中學生新詩選》(與鯨向海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凌性傑合編)、《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與鄭政恆、宋子江合編)。
劉芷妤
無糖,半透明,雙份酒精。
曾在不同產業擔任不同職稱的工作,但其本質不脫「認真的異想天開」。曾出版《迷時回:無糖城市迷路指南》與《To:西子灣岸 我親愛的永無島》,恰好,都是關於高雄的故事;恰好,都半真半假;恰好,都關於一件我始終關注的主題:一個人怎麼對待另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
其他那些關於人間的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從瑞祥國小念到瑞祥高中,逢甲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大專小說組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現代舞台劇劇本首獎、二○○九年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小說組首獎,其他不是首獎的就無需再提。
雜文隨筆散見於個人部落格與其他網路內容平台。
潘弘輝
高雄小港出生,小港國小、小港國中畢業、前鎮高中畢業,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服役於海軍中型運補艦353號一年十個月。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西子灣副刊年度最佳小說家獎、鹽份地帶文藝營小說第一名、寶島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多次擔任小說獎評審於;高雄師範大學南風文學獎、東吳大學文學獎、中山大學文學獎等。曾於自由時報自由副刊擔任編輯、文學台灣基金會專案執行等。出版《恆星物語》(春暉出版社,1999)、《脫軌的牌戲》(月冠出版社,1999)、《迴旋木馬女孩》(探索出版社,1999)、《拜月》(亞細亞出版社,2000)《夕陽山外山──李叔同傳奇》(聯經出版社,2001)、《人馬記事》(麥田出版社
,2002)《水兵之歌》(寶瓶出版社,2002)《黑暗中尋找心裡的亮光》(高雄市勞工局,2014)、《海風吹過港仔墘》(高雄市小港區公所,2015)。
蔡素芬
一九六三年生,淡大中文系畢,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雙語言文化研究所進修。高中開始小說創作,大學起屢獲文學獎項。一九九三年以《鹽田兒女》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改拍為公共電視開台戲劇,隨後一九九八年出版的第二部《橄欖樹》獲中興文藝獎,二○一四年完成此系列的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歷時二十年,主題各異、人物相繫的作品系列反映了不同世代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人生處境。
其他主要著作為長篇小說《姐妹書》、《燭光盛宴》,短篇小說集《六分之一劇》《台北車站》、《海邊》及譯作數本。由於長期擔任媒體文學編輯人,亦編選了《九十四年度小說選》、《台灣文學30年菁英選:小說30家》。《燭光盛宴》獲二○○九年亞洲週刊十大華文小說、金鼎獎及多種選書推薦。二○一四年最新推出的鹽田兒女系列第三部《星星都在說話》,不僅在讀者的期待下出版,這三部曲也成為作者撰寫長篇小說的新里程。
鄭順聰
嘉義縣民雄鄉人,中山大學中文系,台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重現台灣史》主編,《聯合文學》執行主編,現專事寫作。獲台北市文學獎,高雄市打狗文學獎,高雄縣鳳邑文學獎,新竹縣文學獎,蘭陽文學獎,花蓮文學獎,基隆海洋文學獎,國語日報牧笛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雜誌編輯金鼎獎,行政院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入選等。
入選九十六年散文選,二○○八及二○○九台灣詩選,二○一○年飲食文選。著有詩集《時刻表》,記錄午後、向晚、夜黑的情思變化,是作家的第一本書。家族書寫《家工廠》,寫客廳即工廠、台灣經濟成長年代的童年憶往。野散文《海邊有夠熱情》:是以高雄蚵仔寮為核心,寫梓官、永安、彌陀等地的田野調查。長篇小說《晃遊地》:以嘉義市為原型,陳澄波為核心,敘述一個高中生的青春成長故事。
騷夏
出生於高雄前鎮,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現居台北,養貓兩隻一黑一橘。曾任周刊記者,咖啡廳、花店、書店店員,文學書編輯、企劃,目前擔任出版社行銷經理。
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大專生文學獎、台北市捷運公車詩文、入選 2011臺灣詩選。出版詩集《騷夏》(麥田出版)、《瀕危動物》(女書文化)。創作類型為詩與散文,散見於《自由副刊》、《聯合文學》、《印刻文學生活誌》,曾擔任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專欄「生活課」專欄作家。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