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沾黏,小心全身毛病連連!
慢性疼痛、呼吸中止睡眠障礙、鼻炎過敏……難以根治?
關鍵在於「肌筋膜沾黏」!
減量呼吸X頂舌縮腹X善用咬力,讓你人不老、百病消!
◆「呼吸」與「筋膜」是影響全身細胞與組織最重要的關鍵
筋膜就像滿佈人體的電線與網絡,供應能量與傳遞訊息,影響細胞活性,如同細胞的管家。一旦筋膜不通、受迫或緊繃,細胞就會開始鬧彆扭,成為讓你生病老化的根源。而要讓細胞、組織乃至器官、神經健康的方法,就是靠「力」疏通筋膜,讓細胞擁有流通、無壓迫的生長環境。
細胞需要攝取氧氣幫助分解食物,獲取能量,但過多的氧卻會造成身體負擔。人體正常代謝只需些微氧氣、低氧讓細胞更有活性與修復力。
◆ 管不住你的嘴巴,身體就會發出警訊!
病痛不會無故出現,找不到原因不代表沒有問題,很多人不相信,全身上下一堆毛病居然跟嘴有關,如果有以下症狀,千萬別輕忽!
【警訊一】疼痛痠麻卻找不到引發疼痛的來源→筋膜失衡,影響肌肉、骨骼或神經組織。
【警訊二】鼾聲不止、睡眠障礙→舌頭無力後墜,空氣在口中擾動,吸入過量氧氣
【警訊三】鼻過敏、胸悶喘不過氣→口呼吸造成自律神經過度活躍、引發消化與免疫系統失調
◆ 3秒鐘檢視你的呼吸有沒有問題?
呼吸不規則:鼻子頻仍抽吸氣、打呵欠、噴鼻息、嘆氣
呼吸聲音大:聽得見呼吸的氣流聲、呼吸有喘聲、入睡有鼾聲
呼吸速度快:不到5秒就呼吸一次(每一、兩秒就吸氣),或每分鐘呼吸超過14次
呼吸動作大:胸部或腹部明顯起伏,或經常做出像深呼吸的擴胸動作
呼吸用嘴巴:下意識地嘴巴微開呼吸,尤其是運動、聊天或睡覺時
如果你有其中一項症狀,就要小心成為氧化壓力的受害者,也是發炎、疾病、老化、癌症的高危險群。
◆把呼吸主導權還給嘴巴,健康從鍛鍊舌頭開始
用鼻子呼吸可避免吸入過量氧氣,而頂舌則可自然刺激筋膜活化,正確地使用身體,就能簡單啟動自癒力,改善日間的體能狀態與夜間的睡眠品質。
STEP1先呼氣:任何時候都只用鼻子呼氣,呼氣時可加點壓力,把氣呼乾淨
STEP2準備進氣:吞個口水,感覺舌頭表面往上顎貼滿
STEP3進氣時:使勁頂舌 + 縮腹
使勁頂舌:舌頭維持貼的位置,使勁往上頂,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頂的時間盡量拉長,維持5秒以上為佳,直到舌頭下方有發痠感再放掉。
肚子內縮:與頂舌的動作同步,進氣時肚子往內頂,縮小胸腹腔的空間。
等氣不吸:頂舌與縮腹的期間,不主動吸氣,慢慢地放空氣進來,感覺不悶後就呼氣。
本書特色
1、【最專業】由執業牙醫師指導,數百例真人改善病例,正確度及可行度值得信賴,書中觀念集結多年臨床的經驗和研究,並提出生活中可輕鬆執行的方法,透過自發積極的練習,不限性別年齡,人人都可以靠自己讓病痛消失。
2、【最簡單】從生理構造、身體機能、呼吸法實踐到各種相關療法等皆有詳細說明及剖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簡單、容易實行的實作重點,不必花大錢吃藥看醫生,在家就能跟著做。
作者簡介:
林彥璋
中山醫學大學牙醫學士
熱衷研究,喜愛實驗,對人體自癒力有無盡好奇心,希望建立每個人對身體的信心,尊重自己的身體。心契禪學,透過心的科學觀察思考人體的療癒智慧。自認是位愛解決問題但不按牌理出牌的另類牙醫師,喜歡大自然,工作之餘組了一台牙科診療車巡迴仁愛鄉部落,921大地震後駐診埔里,開設自然牙醫診所。
林子宸
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大學音樂學碩士
林彥璋醫師的研究助理。研究領域意外轉向,卻驚奇發現一個能改變生命的研究主題。希望用人性化的角度,分析探究每一個診療新思維,觀察紀錄每一段人體療癒故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欽威 國立成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劉文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
沈炳宏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楊鈞百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郭重松 圓剛科技、圓展科技董事長
名人推薦:黃欽威 國立成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劉文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
沈炳宏 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楊鈞百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郭重松 圓剛科技、圓展科技董事長
章節試閱
過多的能量是一種富足的惡性循環,它導致許多我們現今面對最嚴重的失調性疾病。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丹尼爾•李伯曼
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Evolution, Health and Disease, Daniel E. Lieberman
現代人的呼吸,跟飲食一樣,都處於一種過量狀態。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時代像今日,熱衷於
為身體補充大量氧氣,如推崇高壓氧治療、投入各類有氧課程、使用五花八門的補氧產品等。這股好氧風氣之所以興盛,在於大家認為身體有許多疾病都是缺氧造成的。在篤信氧氣多即是好的迷思下,便一昧追求以補氧方式來解決身體上的種種問題,甚至期待透過提高攝氧量來延年益壽。
然而,任何一種能量都一樣,只要超過生理基本需求,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過度負荷。氧氣作
為一種高活性的氣體,它雖然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必要物質,卻也是體內自由基的最大來源,會損害構成細胞的各種分子,而成為器官功能不良、疾病、老化等症狀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你該重新檢視,自己的呼吸觀念與呼吸習慣。
絕大多數人的呼吸問題,就是呼吸過量,以及用嘴巴呼吸。怎麼可能空氣吸太多,會讓身體老化得更快?為什麼用嘴巴呼吸,會鬧出一身毛病?本部分將透過各種關於呼吸的研究,說明這些錯誤的呼吸習慣為何致病,且提出一個非常關鍵的呼吸觀念:氧氣不能過多這個論點,完全顛覆目前主流醫學用氧的觀念。但我透過大量國際上發表的
研究報告,非常嚴肅且有根據地告訴你,氧氣是有問題的!當氧氣有害的相關研究,已經大量發表在多種國際期刊與權威著作,以警惕醫療人士勿誤用氧氣,我們卻還依舊抱持著吸氧有益無害的錯誤觀念,大口大口地吸進氧氣,毫不知它對生命危害至深。
本書會一五一十地告訴你,我究竟看到了什麼關於氧氣的事實。希望透過這些科學實證研究,讓大家一同來思考:我們身體究竟處於氧氣過量的危機,還是缺氧?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它將讓你採取完全不同的方式對待身體,也會對身體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是病或癒,在於你對氧氣的判斷與選擇。
………………………………………………………………………….
嘴巴開開,病門大開
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是用嘴巴呼吸。但由於輕鬆無需出力,太習慣了讓空氣從嘴巴進出而不自知。如長時間處於靜態活動的老年人,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用口呼吸。此外,像講話機會多、勞動力大、工作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人,如業務員、老師、勞工、醫療界人員與運動員等,也容易因為耗氣量大而切換成口呼吸。
目前對口呼吸症狀的診斷,若口腔有以下症狀或特徵,代表自己可能有口呼吸習慣:
•夜半或起床醒後口乾
•喉嚨易有乾燥刺痛感
•嘴唇乾燥、容易口渴
•口氣味重(酸臭味)
•門牙外飆、齒列呈尖凸型或參差不整
•上顎牙弓(頂部)
•舌根部肥大敏感
•牙齦容易流血、浮腫易發炎
•經常性蛀牙
•嘴周肌肉過度緊繃等
若此時身體又伴隨有打鼾、睡眠品質差、多重過敏(呼吸道、皮膚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症狀,就得額外注意自己的呼吸習慣,並進行呼吸矯正。為什麼口呼吸會引發非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最關鍵的因素,與前面討論的「慢性過度呼吸」一樣,都是氧氣所造成。
先撇除口、鼻呼吸機能不同的影響,光是在呼吸量這一點上,口呼吸就比鼻呼吸大上許多。在氧氣攝入量更大的呼吸模式下,口呼吸者比鼻呼吸者承受更大的氧化壓力,進而容易引發全身各種發炎與過敏症狀。
氧氣攝入過量,才是口呼吸影響全身健康的關鍵致病因素,因為這是每位口呼吸者都有的共同問題,也是各種疾病產生的共有因素。
至於口呼吸無法過濾空氣、影響口腔生理結構、使臉部肌肉鬆弛等因素,雖然會連帶影響一些症狀的產生,但這都只是局部性的問題。更何況,有些口呼吸者其實口腔結構不一定有什麼異狀,又或者有些口呼吸者矯正口腔結構後,各種過敏與發炎症狀仍持續發生。因此,口腔結構的異常,只是一種呼吸習慣錯誤所伴隨的結果,並非是口呼吸的致病因素。
…………………………………….
痠痛麻,到底是哪裏出問題?
患有慢性疼痛、痠麻症狀的人,都有啞巴吃黃蓮、辛酸無人知的苦。明明嚴重不適,照X光片或MRI 卻看不出什麼毛病。於是只好仰賴止痛藥物、肌肉鬆弛劑提供暫時的紓解,但藥物效果終究會消退。長期使用下,這些止痛藥物不但會讓人產生病懨懨、虛弱無力的副作用之外,更可能得逐漸增加劑量,導致產生依賴性。當今許多藥物濫用成癮的病例,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慢性疼痛而起。
有些人或許被診斷為骨頭退化、錯位或骨刺。然後連忙買一堆強化骨質、修補軟骨的營養產品,或是經常到整骨師或復健師那裡報到。但就算認真喬了骨頭,疼痛、痠麻的症狀卻又偶爾冒
出頭,彷彿一輩子都擺脫不了。
有些痛到幾乎處於崩潰狀態的慢性疼痛患者,甚至選擇讓外科醫師切斷他們的痛覺神經,以停止無盡的痛苦。令人沮喪的是,這種手術並非每次都奏效。因為痛覺訊息可能又竄往別條神經路徑,而外科醫師不能阻斷所有的痛覺神經。
慢性疼痛最令人納悶的,是儘管沒有任何外在傷害性的訊號在刺激痛覺神經元,但神經元卻發出讓人極度痛苦的訊號。這種不會消退的強烈疼痛,控制了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使他們無法入睡,剝奪了生活中所有的樂趣,帶來無盡的痛苦。任何一點碰觸或感覺,都會點燃患者痛苦的火焰。就算穿上一雙襪子這種簡單的事,也可能變得無法忍受。為什麼慢性疼痛至今沒有讓人滿意的治療方法?因為找不到引發疼痛的來源。
………………………………………………………
案例:加護病房的百齡爺爺/呼吸窘迫
爺爺是一位情況特殊的患者。今年高齡102歲的他,這幾年鼾聲變得越來越大,前年過完壽宴後,日間變得常態性昏睡。某日吃藥後突然口吐白沫,陷入昏迷而緊急送醫。爺爺一開始進普通病房時持續昏睡,醫師一開始查不出具體原因,之後爺爺血氧濃度陡降到2、30%,因此轉送加護病房插管。爾後爺爺雖然逐漸恢復能自主呼吸,達到拔管標準,但醫師卻告誡爺爺的家屬,爺爺之後惡化的可能性很高,屆時可能還是會再度插管,淪為插管、拔管、再插管的循環。
過了一兩週,爺爺的血氧又再次陡降,這次血壓甚至完全量不到,且爺爺身體失溫明顯,因次又再度送進加護病房。醫師此時判斷,爺爺是因為舌頭後墜,導致呼吸失調,不僅體內二氧化碳指數過高,且發現肺部塌陷嚴重。至於該如何處理舌墜?醫師並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僅建議家屬讓爺爺使用正壓呼吸器。但爺爺的兒子自己上網查,發現正壓呼吸器並不適合昏迷患者,而且對舌頭沒幫助。此時,爺爺仍長時間昏睡,由於血氧與血壓狀態太差,再加上爺爺呼吸急促,每分鐘超過30次,醫師擔心呼吸窘迫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建議家屬讓爺爺氣切。
兒子擔心父親做氣切,會影響未來居家照護與生活品質,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讓父親的呼吸脫離險境。在拿不定主意之間,兒子上網查找防止舌墜與訓練呼吸相關的治療方式。結果看到無恙牙套的治療原理後,相信或許透過牙套壓舌的作用,能幫父親脫呼吸失調的狀態,因此希望我們去加護病房幫爺爺印牙模。
剛接到爺爺兒子的來電委託時,我瞭解到其中的風險,畢竟對象是一位躺在加護病房、高齡百歲的呼吸窘迫患者。之所以願意接下這個委託,是因為不久前才遇見一個雷同的例子。我診所一位助理的姐姐在這半年前因為胸悶、呼吸急促的問題送急診。當時醫生診斷出是肺部塌陷導致呼吸困難,因此用呼吸器輸氧的方式,並加注鎮定劑,以此緊急處理呼吸窘迫的情形。
後續發展是她姐姐入院後就持續昏迷,呼吸狀態越來越惡化,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就因肺衰竭而呼吸中止,再也沒醒來。當時由於我尚未研究到過量呼吸與輸氧對人體的傷害,也尚未探究到牙套與減量呼吸的作用,因此遺憾未能幫助她。面對百齡爺爺這個案例,我在想是不是有可能透過壓舌與減量呼吸的措施,讓爺爺肺部呼吸機能逐漸恢復?
在醫院的通融與家屬的支持下,爺爺二十四小時都配戴牙套,其中半天時間都用透氣膠帶將嘴巴貼上,以改善舌墜與口呼吸的問題。另外,爺爺的兒子更大膽聽取我的建議,盡量不輸氧,能夠不用正壓呼吸器就盡量不用,讓爺爺開始訓練自己的肌力,能練習靠自己呼吸與排痰,不要依賴機器,降低身體要自行吸氣的敏感度。
在配戴牙套與口貼膠帶一周後,爺爺呼吸速率從每分鐘30多次下降到25至26次,脈搏也從100多下降到80下。據爺爺兒子說,這種情況是父親進醫院以來最好的狀態,不僅可以坐輪椅外出,甚至可以慢慢地用助行器到外頭散步。後續爺爺仍整天持續配戴牙套,半夜則搭配三小時正壓呼吸器的使用。
在這期間,我向爺爺家屬介紹雙和醫院胸腔科劉文德醫師,請他針對爺爺一些問題諮詢醫師。劉醫師認為,一般像爺爺年歲這麼大的情況,會在衰竭、急救、衰竭、急救的過程中,肺部與體力狀態慢慢耗弱而無法挽回。也許是因為牙套與口貼膠帶抵舌、防止口呼吸、減量呼吸的作用,一方面減緩爺爺呼吸道發炎的情況,另方面讓他呼吸趨於平順緩和,因此起到關鍵性的影響。
像爺爺這樣沒有氣切、沒有輸氧、少用呼吸器,拔管後並無再復發,呼吸窘迫甚至逐漸好轉的情況,醫師們認為實屬難得,訝異爺爺能克服插管的惡化循環,恢復靠自己正常呼吸。爺爺的家屬感性地告訴我,他們認為牙套救了爺爺的命。若非牙套,也許父親現在已不在。
在普通病房大約三個月後,爺爺血氧濃度已經能穩定地保持在98、99%,二氧化碳指數降到安全值呼吸速率更加平緩,每分鐘穩定在18、19下。爺爺的兒子也觀察到,爺爺睡醒後的精神,甚至比住院前好很多,日間體力能撐上七、八個小時。由於呼吸狀態已趨穩定,爺爺便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今年,爺爺還擔任同鄉會理事長,精神地出席同鄉會拜春茶會。百齡爺爺的生命力,還要永續下去!
…………………………………………………………………….
案例:止鼾手術做全套的董先生/重度睡眠呼吸中止
在牙套還只有低中版設計的初期,我遇上了一位在睡眠方面「久病成良醫」的患者。年過60歲擔任壽險公司董事長的董先生,因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不僅看過多間知名醫院的診,自己也很關注睡眠醫療的新研究和方法,能侃侃而談許多睡眠醫學的知識。然而十多年下來,他還是無法找到讓自己一夜安然睡覺的治療方法。
一開始,董先生接受正壓呼吸器的治療,持續戴了7、8年後,他發現自己鼻過敏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因而轉向開刀治療。董先生找過兩位醫師執刀,共動過四次手術,包括重整鼻中膈、割除軟顎與懸雍垂,並縮減舌根,可謂經歷「全套」手術治療。前兩次因為是傳統式手術,開刀過後非常痛苦,他在醫院躺了四天,整整一個星期只能吃流質食物。原以為苦過就會甘來,但之後改善並不大,睡眠呼吸中止一小時還是有30多次。後來他發現新的開刀技術,不用住院傷口也小,儘管手術技術很完美,但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當時醫師也無奈地告訴他,他已經將舌頭弄得很薄了,接下來真的不知道要動哪,建議董先生或許嘗試配戴牙套。
董先生之後自行上網查,一開始找到的止鼾牙套,全是「下顎前拉式」牙套,他覺得這樣的設計會傷害自己的口腔結構,自己並不願意配戴。直到網頁跳出「壓舌」式的止鼾牙套。董先生研究了一下我們網頁上的觀念與牙套設計特點,認為這樣的設計很合理,便驅車到埔里診所訂製牙套。
我跟董先生說,牙套的治療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的重點,是要矯正過度呼吸,所以日間盡量搭配減量呼吸的練習,晚上入睡時要用膠帶把嘴巴貼上。董先生起初聽了,跟他所知相當牴觸,認為問題還是出在舌頭後墜與缺氧,只想透過牙套改善舌墜的問題。持續溝通過後,董先生勉為其難地接受減量呼吸與口貼膠帶。
配戴兩周後,董先生滿意地說牙套讓他睡得更好,日間精神佳。相較於呼吸器與開刀,牙套效果更好。這是好幾年以來,頭一次覺得能睡飽且醒後有精神。董先生一個細微但關鍵的發現是,自己在半夢半醒間,只要呼吸是輕微的,呼吸反而非常通順,但只要呼吸一重,或是吸氣一大,他就會感覺呼吸道被哽住。這樣的觀察,與過量呼吸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的研究,兩相不謀而合。
董先生甚至紀錄自己的睡眠呼吸狀態,手術前睡眠呼吸中止指數45、手術後33、配戴呼吸器後11.6、戴牙套後6.9。此外,以前早上睡醒量血壓,經常是150/110,但戴牙套後降到120/80,血壓完全恢復正常。為了要讓睡眠更完美,董先生之後還跟我討論壓舌板如何改,開玩笑地說自己貪心,目標是要指數達到0!
董先生以前戴上呼吸器面罩,臉和身體很容易過敏、紅癢。但透過調整呼吸後,在沒有用任何藥物的狀況下,皮膚過敏的情形大幅降低。而今,他相信減量呼吸的重要性,願意關注自己的呼吸模式,從減量呼吸慢慢改善他身體的其他症狀。
……………………………………………………………….
案例:夜夜劇咳的美術老師/重度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咳嗽
2015年9月初時,我接觸到一位教美術的林老師。他有典型的睡眠呼吸障礙相關症狀,包括鼻過敏、氣喘、睡眠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醒後口乾喉痛、日間疲睏、胸悶(感覺氣吸不上來)、筋骨痠痛等。
這還不是最驚人的,他之所以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在於他創下我臨床個案中最高的開刀次數紀錄,兩次鼻腔微創射頻手術,以及三次軟顎、三次舌根微創射頻手術,總共八次!
為什麼陸續動過八次手術?因為每次手術約摸撐一年左右,舊症又會發作,導致他又得開始噴藥,身體越開刀越糟。折騰了這麼多回,睡眠呼吸中止依舊毫無改善。更困擾的是,他的胃食道逆流相當嚴重,除了每天照三餐發作,每晚入睡躺下時更是難受。
患者說自民國95年起,支氣管就開始有狀況,近四、五年來更嚴重到,每晚都必須要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才能安睡,否則當晚就會劇烈咳嗽,咳到沒辦法睡覺。其實他夜晚劇咳的原因與胃食道逆流脫不了關係。每晚只要胃酸一湧上來,呼吸道就會受到酸液的刺激,而產生劇烈咳嗽。
每晚咳嗽讓林老師極為痛苦,他形容發作時的難受,會鼻塞、喉嚨卡痰、胸口像火燒的灼熱感、呼吸困難喘個不停。就算馬上噴藥,還是得坐個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才能躺下入睡。這讓他不僅醒後疲睏,更覺得口乾喉痛,苦不堪言。
因為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使他變得害怕睡覺,覺得入睡後劇咳的折磨,比夢靨更恐怖。林老師一心想擺脫藥物,想徹底改善自己的睡眠問題。他看到牙套矯正呼吸的自癒療法後,想說死馬當活馬醫,姑且一試。畢竟,手術已經做到極限了,再也無處可動刀。
配戴牙套兩週後,林老師的身體產生相當大的變化,由於當時適逢中秋節,他可以在喝咖啡與少量酒、吃烤肉與燒酒雞、吃飽宵夜就睡的情況下,沒有胃食道逆流,而且半夜也沒有咳醒!
這個轉變讓他決定嘗試停噴支氣管擴張劑,希望能靠自癒系統改善症狀。然而,停藥幾天後,林老師開始出現一些好轉反應,會大量排痰、出現鼻塞像快感冒的症狀、早上醒來極度疲累、身體莫名緊繃痠痛等反應。
一般遇到這種「類生病」的身體反應,都會相當緊張,覺得身體怎麼會反而不舒服,趕緊又用藥抑制這些反應。但林老師認同「好轉反應」,相信這是身體排毒的過程,因此堅持不噴藥,耐心觀察身體的轉變。
從2015年10月起,林老師開始執行停藥計畫。從初期停藥3天復噴、停藥7天復噴、停藥14天復噴,停藥的時間可以越來越長,直到2016年3月底,林老師傳來令人非常振奮的消息,他已經成功停藥143天,即將屆滿5個月不用藥。
每當症狀又復發,在抉擇是否使用藥物時,他總是勇於選擇與症狀共處,忍住不用藥。林老師說:「反正再怎麼糟就是這樣,我寧願試試自己身體的潛力,有進步就是多賺的。」
林老師之所以對身體具備信心,是他觀察到每段停藥期間,排痰、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的程度越來越輕,發作的間隔也越來越長。停藥幾次後,甚至開始可以一覺到天亮,教學時的精神、運動時的體力也變好。林老師開玩笑地說:「現在罵學生時都中氣十足,講話更有力」。
近四、五年每晚需要噴藥的劇咳問題與胃食道逆流,竟然就在配戴牙套後,停藥且好轉。這對耳鼻喉科來說,可能是天方夜譚之事,但從減量呼吸與刺激筋膜的原理來看,卻相當符合人體運作法則。
牙套的作用是藉由減量呼吸的作用,一方面不讓過量空氣刺激口咽部與支氣管而持續發炎,另一方面防止呼吸抽力過強引發胃酸逆流。除此之外,透過壓舌刺激深前線的作用,改善消化道括約肌的機能。
一但呼吸量降下來,呼吸只經由鼻腔,再加上刺激筋膜對呼吸道與消化道的修復,睡眠呼吸中止、胃食道逆流與喉嚨發炎症狀就能逐漸痊癒。
林老師半年來的身體表現,讓我更加確信,減量呼吸與刺激筋膜是啟動自癒力的正確方向。如果這位總共開過8次刀的老師,身體都可以有這樣的修復能力,相信其他人也都會有,端視自己願不願意相信、執行。
過多的能量是一種富足的惡性循環,它導致許多我們現今面對最嚴重的失調性疾病。
—《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丹尼爾•李伯曼
The Story of the Human Body: Evolution, Health and Disease, Daniel E. Lieberman
現代人的呼吸,跟飲食一樣,都處於一種過量狀態。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時代像今日,熱衷於
為身體補充大量氧氣,如推崇高壓氧治療、投入各類有氧課程、使用五花八門的補氧產品等。這股好氧風氣之所以興盛,在於大家認為身體有許多疾病都是缺氧造成的。在篤信氧氣多即是好的迷思下,便一昧追求以補氧方式...
推薦序
推薦序1
改善睡眠靠自己,不再病從口入
作為兩間上市公司的決策領導者,無時無刻不在動腦想事,使得我長年來備受睡眠障礙困擾。近二十年來,看遍許多大醫院的神經科名醫,但卻仍舊找不出睡眠障礙的病因。直到一位胸腔科醫師轉介我參考林彥璋醫師的治療方法,讓我就這麼遇上了改變睡眠的契機。
一開始,我對林醫師這套治療方法疑慮很深。最納悶的是,怎麼腦神經方面的問題,竟然要找一位牙醫師治療,而且診所還設在鄉鎮小地方?那麼多大醫院的神經科醫師都搞不定了,埔里診所的牙醫師有可能嗎?當時的我,內心面臨極大的掙扎。
抱持著半信半疑的心情,我參加了林彥璋醫師在台北舉辦的病友會。聽聞現場那些配戴牙套患者的親身見證,我覺得必須給自己一個機會,試一試。不久後,我開車到埔里診所做牙套,原以為過程就是自己帶牙套慢慢調適,沒想到,林彥璋醫師還有一整個團隊,大家一齊追蹤、關心我牙套配戴的情況。
至今,我配戴牙套已屆滿一年。整體睡眠改善了80 、90 %,雖然還沒達到100 %,但相較過去一天睡不到二、三小時,現今能睡到六個小時,我已經覺得是莫大幸福。
這段治療過程,讓我對身體觀有了個大轉彎。首先,林彥璋醫師讓我認識到,原來我腦神經方面的一些問題,禍源竟然是在嘴巴!透過訓練舌頭與調整呼吸,就能扭轉﹁病從口入﹂,從嘴巴防治萬病的發生。其次,我認同林醫師對待疾病的宏觀視野,他把全身的睡眠問題統合起來觀察分析, 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分科診治下,林醫師敢於提出這種全面性的治療觀點,我認為是相當值得發展的一條醫療研究方向。
更有意義的轉折,甚至是我的心理狀態。我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凡事積極處理的急先鋒,因為這股個性,讓睡眠出了大問題。這期間林醫師與團隊的鼓勵與關心,尤其是林醫師佛學上的分享, 讓我對生命與自己的心性有了嶄新的認知。當我的心一轉變,生理的桎梏也逐漸鬆綁。
對我而言,林醫師的治療非屬純物理性,而是身心同步。我相信,這社會上有許多人也跟我過去一樣,飽受睡眠障礙之苦。正因為歷經這一切,我更希望隨著此書的出版,能讓更多人找到解套的方法。
我受過嚴謹的理工科學訓練,扮演著金字塔高端的工作職責。如果連我這樣背景的人,都願意嘗試用這方法自己救自己了。我希望,你也不要放棄希望,克服困難試一下。
郭重松
圓剛科技、圓展科技董事長
推薦序2
挑戰傳統,提供新觀點
能為林彥璋醫師的新書寫序,是我的榮幸。身為林醫師的老同學,我為他辛苦工作與研究之餘,還能撰寫出如此獨特的著作,極力喝采。
林醫師不同於一般的牙科醫師,對於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與理論,他能運用敏銳的觀察,觸類旁通,因而開發與應用獨特的方法來幫助病人,往往能收奇效,徹底解決病人苦痛,此為林醫師之高人之處。在此書中,林醫師與林子宸博士清楚地描述並分析了每個案例與其相互差異性,可以了解林醫師與其團隊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傾聽病人,視病猶親,仔細思考,從每位病人身上學習;因此能建立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結合與應用其獨特的想法與理論。
我從事臨床醫療多年來,雖然幫大多數的病友解決了問題,但常感覺仍有許多病例的症狀,用目前的醫學理論與作法無法進一步突破。林醫師的創見提供了我們許多切入點。此書提供了不少新思維,讓我們重新去檢視多年來你我在看待呼吸與氧氣這件事的觀念上,有為數不少值得調整或是需再深入思考的。長期處在緊張焦慮的生活步調中,值得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是否有書中提及的現象與症狀,特別是有關氧氣本身之優缺點與過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而筋膜理論,也挑戰了傳統西方醫學解剖生理的侷限,不但提供了發展新治療的基礎,也帶入了許多值得以現代科技來佐證與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這一本中文著作,雖然是醫學科學為基礎,但林醫師與子宸博士之妙筆生花,清晰易懂的敘述文字,深入淺出,讓本書許多章節平易近人,不但拉近了大眾與醫學之距離,也可將醫療專業帶入基層社區,嘉惠大眾。而且書中穿插了許多人文、哲學與文化上的知識,讀來反芻有味。無論是對一般民眾和位居各個專業的醫療人員,均值得推薦。
黃欽威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癲癇科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推薦序3
認識身體,找回天然自癒力
這是一本促進自我健康的書,告訴我們如何「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找回天然的自癒能力。
林彥璋醫師是一位充滿熱忱、視病猶親的好醫生,在他平日繁忙的工作外,仍不斷努力,探究解決病患困擾的各種方法。大家都明白病從口入這個道理,卻忽略了張口呼吸可能帶來的問題,在林醫師細膩地觀察與臨床驗證下,呼吸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原來藏有莫大的玄機,以他口腔醫學的專業為出發點,帶領我們從不同的觀點重新看待呼吸的方式,更從牙齒的咬合變化連結到全身筋膜的影響。透過本書內一個個真實案例的生動描述,讓我們真正體會到身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改變呼吸、刺激筋膜就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書不僅帶給大家一個嶄新觀點來看待如何養生,也提供醫療的專業領域更多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劉文德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
推薦序4
口呼吸是萬病的根源
本書作者林彥璋醫師是一位牙醫師,本著一顆熱忱的心,從年輕至今一直都在南投鄉下為民眾服務。除了致力於紮實的牙科基本功,幫助患者整治牙齒外,另一方面發現口腔裡的許多問題:如牙齒咬合、舌頭等軟組織的動態,還發現口呼吸和許多疾病息息相關。因此行醫時便投入大量心思,研究如何從口腔保健全身的治療方法。經過多年的努力,受惠了許多民眾,不但創新醫療觀念,更開拓牙醫師在守衛人體健康更進階的醫療模式。
本書分成五大部分闡述理念。第一、二部分從理論著手,針對兩大全身性的關鍵系統:「呼吸」與「筋膜」,提出顛覆一般人理解甚至忽視的致病問題。諸如「口呼吸」、「呼吸過量」、「氧過溢」、「筋膜沾黏」、「深前線失調」等,竟然都是導致當今許多慢性疾病的惡因。第三部分則進入方法,提出能同時調理「呼吸」與「筋膜」的妙方:頂舌減量呼吸與牙套,讓每個人居家就可靠自己練習,甚至在夜間入睡時。
究竟這套理論與方法的實作情況如何?本書第四部分提出眾多個案,顯示身體機能在這套原理的運作下,產生提升的積極效果。這部分鉅細彌遺且生動活潑地記載各種案例,是難見且珍貴的臨床經驗。最終,本書更詳細陳述這一路以來的研究心路,闡明其研究的決心。
一位優秀的醫師不僅要解決問題,進而要探索問題找出致病機轉。林醫師深知自己的臨床經驗及所提出的假設理論,需要被驗證、被檢視。為了證實並繼續深化自己的研究,便透過同院耳鼻喉科沈炳宏醫師的介紹,認識剛從美國史丹佛睡眠眠中心進修結束的我,而結下不解之緣。此刻,光田醫療團隊將用科學化的方式,來驗證並找尋適當的理論基礎。希望這樣的努力,可以對本土醫學盡綿薄之力。
我深信台灣醫療崗位上,仍有許多無名英雄像林醫師一樣慈悲為懷,在為台灣醫療默默付出,期許給患者更好的治療,而本書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所以在此鄭重向大家推薦。
楊鈞百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醫學研究部主任
推薦序1
改善睡眠靠自己,不再病從口入
作為兩間上市公司的決策領導者,無時無刻不在動腦想事,使得我長年來備受睡眠障礙困擾。近二十年來,看遍許多大醫院的神經科名醫,但卻仍舊找不出睡眠障礙的病因。直到一位胸腔科醫師轉介我參考林彥璋醫師的治療方法,讓我就這麼遇上了改變睡眠的契機。
一開始,我對林醫師這套治療方法疑慮很深。最納悶的是,怎麼腦神經方面的問題,竟然要找一位牙醫師治療,而且診所還設在鄉鎮小地方?那麼多大醫院的神經科醫師都搞不定了,埔里診所的牙醫師有可能嗎?當時的我,內心面臨極大的掙扎。...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