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茶葉達人阿亮,深入兩岸與世界各大茶區
走過八十萬里茶和瀹,十多年披星戴月記錄的精彩圖文,
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次完整呈現,讓你輕鬆認識全球所有茶類。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 徐堯煇 專文推薦
茶葉的種類到底有多少?
不僅一般消費者無法搞懂,即便專業的茶農或茶商一時也很難說個明白。
經過三千多年來不斷發展與演進,喜愛喝茶的中國人
終究以乾茶顏色為主軸,或因加工製造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
將茶葉區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
茶葉達人阿亮在《戲說六大茶類》一書裡,詳細介紹六大茶類
分析氣候風土,細數人文掌故
踏遍大江南北,嘗遍各地好茶
是讀者們不容錯過的最新力作!
《戲說六大茶類》分門別類細數全球六大類名茶,包括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與黑茶,不僅逐一介紹其典故源起與生長環境,更詳述色澤氣味與發展現況。
其中綠茶(Green Tea)是不經發酵,逕行加熱處理的「炒菁」或「蒸菁」茶類,前者包括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後者則有日本的玉露、煎茶、玄米茶等;所謂「清湯綠葉」,二者均具有天然清香、茶湯碧綠等特色,如以玻璃壺沖泡更可以表現茶湯的顏色與葉形。由於茶葉加熱後不經發酵便進行揉捻乾燥,葉綠色澤得以保存,據說也最能留住茶葉中的「兒茶素」,因此近年學者專家紛紛發表專論,認為常飲能防老、抗氧化,甚至還有防癌的功效。
而白茶(White Tea)屬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五─十%。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且葉背滿布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乾茶外觀因而滿披白毫、型態自然。台灣目前除花蓮舞鶴茶區有少量白牡丹的產製外,大多來自中國福建,以銀針白毫最為著名。
黃茶(Yellow Tea)則是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十─二十%,由於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而有「金鑲玉」的美稱。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茶種。不過由於台灣尚無「悶堆渥黃」的技術,因而幾乎沒有任何產製。代表茶品有中國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六安的霍山黃芽、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等。
至於青茶(Blue Tea)即俗稱的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發酵度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並依茶品不同而有十五─八十五%的極大落差:如輕發酵的文山包種茶或高山茶(十五─二十%)、中發酵的凍頂茶(二十─三十五%)、重發酵的鐵觀音(四十─五十%),以及發酵程度更重的白毫烏龍(六十─七十五%)與紅烏龍(八十五─九十%)等。半發酵茶在台灣學界大多稱為「包種茶」,而今日風行台灣的烏龍茶,則是「半球型包種茶」的俗稱,有別於「條型」的文山包種茶,以及「球型包種茶」的鐵觀音。
而紅茶(Black Tea)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度在九十五%以上,是當今全球產量最多的茶類,也是全世界僅次於白開水而排名第二普及的飲料,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好的紅茶外觀色澤呈烏黑帶光澤,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醇厚。而與其他茶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紅茶是最具「包容性」和「變化多端」的茶類,可以添加研製成各式加味紅茶,如檸檬紅茶、麥香紅茶、泡沬紅茶,以及近年紅透半邊天的「珍珠奶茶」等。知名茶品則有日月潭紅茶、花蓮蜜香紅茶、祁門紅茶、斯里蘭卡烏巴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等。
黑茶(Dark Tea)則屬後發酵茶,發酵度約八十%。最常見的就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為原料、大多壓製為成團成餅的緊壓「普洱茶」,少數為散茶,經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悠悠歲月「陳化」而成。由於發酵時間較長,因此葉色多呈暗褐色,風味圓融醇厚(詳見吳德亮著《普洱藏茶》一書/聯經)。此外,著名的黑茶還包括湖南安化的黑茶(含千兩茶、黑磚茶、花磚茶、茯茶等)、廣西梧州的六堡茶、陝西咸陽的茯茶、安徽祁門蘆溪的六安籃茶等。
要學會喝茶,請聽阿亮大師細說從頭、歷歷數來,讓你更了解茶葉種類,不只懂得喝茶,更懂得喝好茶!
延伸閱讀:
《普洱藏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找茶,就是找故事》,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喫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人文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作者簡介:
吳德亮
‧台灣花蓮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
‧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傑出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大學教科書等。
‧曾在國立台灣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並曾策辦〈1983台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2011兩岸客家圍屋特展〉、2015~2017〈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每當重大茶葉事件發生時,都會受邀上各大電視為消費者解惑,兩岸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采風〉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國家農場〉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台北縣政府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台灣陶藝學會顧問、日本台灣茶協會顧問等。
‧曾為《新新聞》、《新觀念》、《時報周刊》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茶葉中國》等兩岸各大報刊撰寫專欄。現為《人間福報》、《獨家報導》、《豐年》以及中國大陸《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2016年起受聘擔任北京大學《中華茶通典》學術暨編纂委員。
‧Facebook搜尋:阿亮大師粉絲專頁
◎吳德亮已出版著作:
茶藝文學:風起雲湧普洱茶(遠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報/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報/2004)
台灣找茶(民生報/2005)
普洱找茶(民生報/2006)
普洱藏茶(聯經/2008)
客鄉找茶(台北縣客家事務局/2009)
兩岸烏龍名茶(知音/2009)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聯經/2011)
台灣茶器(聯經/2012)
找茶,就是找故事(聯經/2013)
台灣喫茶(聯經/2015)
台灣人文茶器(聯經/2015)
2017台灣新文人茶器(台北紅館/2017)
戲說六大茶類(聯經/2017)
電影原著:國四英雄傳(益群/1985/代表參加芝加哥影展)
報導文學:小錢征服大中國(新新聞/2003)
致富在中國(鷹漢文化/2004)
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務局/2011)
旅遊文學:靜岡伊豆(新新聞/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國(華文網/2001)
北台灣知性之旅(華文網/2001)
深入雲南古國(華文網/2001)
深入蘇州(華成/2002)
詩 集:劍的握手(德馨室/1977)
畫室(德馨室/1978)
月亮與劍(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詩選──詩書茶畫(華玲/2009)
散 文 集:永遠的伯勞鳥(河童/1998)
繪畫筆記:台灣畫真情(博揚文化/2000)
多元創作:千手繆思(台北縣文化局/2007)
畫 集:鄉土詩情(聯鳴文化/1984)
吳德亮畫集Ⅱ(鹿港小鎮/1990)
本土心情(聯鳴文化/1996)
攝 影 集:人間茶(台北縣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峽兩岸之美(中國福建省美術館/2011)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茶葉達人阿亮,深入兩岸與世界各大茶區
走過八十萬里茶和瀹,十多年披星戴月記錄的精彩圖文,
用說故事的方式一次完整呈現,讓你輕鬆認識全球所有茶類。
國立中興大學副校長/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 徐堯煇 專文推薦
茶葉的種類到底有多少?
不僅一般消費者無法搞懂,即便專業的茶農或茶商一時也很難說個明白。
經過三千多年來不斷發展與演進,喜愛喝茶的中國人
終究以乾茶顏色為主軸,或因加工製造方法及發酵程度的不同,
將茶葉區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
茶葉達人阿亮在《戲說六大茶類》一書裡,詳細介紹六大茶類
分析氣候風土,細數人文掌故
踏遍大江南北,嘗遍各地好茶
是讀者們不容錯過的最新力作!
《戲說六大茶類》分門別類細數全球六大類名茶,包括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與黑茶,不僅逐一介紹其典故源起與生長環境,更詳述色澤氣味與發展現況。
其中綠茶(Green Tea)是不經發酵,逕行加熱處理的「炒菁」或「蒸菁」茶類,前者包括龍井、碧螺春、六安瓜片等;後者則有日本的玉露、煎茶、玄米茶等;所謂「清湯綠葉」,二者均具有天然清香、茶湯碧綠等特色,如以玻璃壺沖泡更可以表現茶湯的顏色與葉形。由於茶葉加熱後不經發酵便進行揉捻乾燥,葉綠色澤得以保存,據說也最能留住茶葉中的「兒茶素」,因此近年學者專家紛紛發表專論,認為常飲能防老、抗氧化,甚至還有防癌的功效。
而白茶(White Tea)屬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約五─十%。它在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且葉背滿布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乾茶外觀因而滿披白毫、型態自然。台灣目前除花蓮舞鶴茶區有少量白牡丹的產製外,大多來自中國福建,以銀針白毫最為著名。
黃茶(Yellow Tea)則是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約十─二十%,由於芽葉茸毛披身、金黃明亮,而有「金鑲玉」的美稱。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的茶種。不過由於台灣尚無「悶堆渥黃」的技術,因而幾乎沒有任何產製。代表茶品有中國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六安的霍山黃芽、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等。
至於青茶(Blue Tea)即俗稱的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發酵度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並依茶品不同而有十五─八十五%的極大落差:如輕發酵的文山包種茶或高山茶(十五─二十%)、中發酵的凍頂茶(二十─三十五%)、重發酵的鐵觀音(四十─五十%),以及發酵程度更重的白毫烏龍(六十─七十五%)與紅烏龍(八十五─九十%)等。半發酵茶在台灣學界大多稱為「包種茶」,而今日風行台灣的烏龍茶,則是「半球型包種茶」的俗稱,有別於「條型」的文山包種茶,以及「球型包種茶」的鐵觀音。
而紅茶(Black Tea)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度在九十五%以上,是當今全球產量最多的茶類,也是全世界僅次於白開水而排名第二普及的飲料,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七成以上。好的紅茶外觀色澤呈烏黑帶光澤,湯色紅艷透明、滋味醇厚。而與其他茶類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紅茶是最具「包容性」和「變化多端」的茶類,可以添加研製成各式加味紅茶,如檸檬紅茶、麥香紅茶、泡沬紅茶,以及近年紅透半邊天的「珍珠奶茶」等。知名茶品則有日月潭紅茶、花蓮蜜香紅茶、祁門紅茶、斯里蘭卡烏巴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等。
黑茶(Dark Tea)則屬後發酵茶,發酵度約八十%。最常見的就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為原料、大多壓製為成團成餅的緊壓「普洱茶」,少數為散茶,經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悠悠歲月「陳化」而成。由於發酵時間較長,因此葉色多呈暗褐色,風味圓融醇厚(詳見吳德亮著《普洱藏茶》一書/聯經)。此外,著名的黑茶還包括湖南安化的黑茶(含千兩茶、黑磚茶、花磚茶、茯茶等)、廣西梧州的六堡茶、陝西咸陽的茯茶、安徽祁門蘆溪的六安籃茶等。
要學會喝茶,請聽阿亮大師細說從頭、歷歷數來,讓你更了解茶葉種類,不只懂得喝茶,更懂得喝好茶!
延伸閱讀:
《普洱藏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找茶,就是找故事》,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喫茶》,吳德亮著‧攝影
《台灣人文茶器》,吳德亮著‧攝影
作者簡介:
吳德亮
‧台灣花蓮人,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畢業,兼具作家、畫家、攝影家、茶藝家、資深媒體人等多重身分的詩人藝術家,至今已出版著作近40本。
‧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茶協會傑出茶藝文化獎,文學作品經常選入多種海內外重要文學選集、年度詩選、高中國文輔導教材、大學教科書等。
‧曾在國立台灣藝術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中國福建省美術館等地舉行油畫、水彩與攝影個展多次。並曾策辦〈1983台北藝術上街展〉、〈1998跨世紀多元藝術互動展〉、〈2011兩岸客家圍屋特展〉、2015~2017〈台灣新文人茶器名家大展〉等大型展演,其繪畫廣為中外人士所收藏。近年致力茶文化推展與研究,不惜千里跋涉翻山越嶺找茶、寫茶、畫茶及演講,每當重大茶葉事件發生時,都會受邀上各大電視為消費者解惑,兩岸媒體普遍譽為「茶葉達人」。
‧曾任《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輯、《自由時報》綜藝版主編、超視〈大腳丫遊記〉節目總策劃、客家電台藝文節目主持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平面攝影、原住民電視人才培訓班教授報導攝影與節目企劃,交通部觀光局〈台灣采風〉攝影大賽評審委員、行政院輔導會〈國家農場〉攝影大賽評審委員、BENQ真善美獎評審委員;台灣省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顧問、台北茶文化博覽會顧問、宜蘭縣政府顧問、台北縣政府客家文化諮詢委員會顧問、台灣陶藝學會顧問、日本台灣茶協會顧問等。
‧曾為《新新聞》、《新觀念》、《時報周刊》以及中國大陸《Look Taiwan》、《茶葉中國》等兩岸各大報刊撰寫專欄。現為《人間福報》、《獨家報導》、《豐年》以及中國大陸《茶道》等各大報刊專欄作家;2016年起受聘擔任北京大學《中華茶通典》學術暨編纂委員。
‧Facebook搜尋:阿亮大師粉絲專頁
◎吳德亮已出版著作:
茶藝文學:風起雲湧普洱茶(遠足/2003)
台北找茶(民生報/2004)
珍珠奶茶完全攻略(民生報/2004)
台灣找茶(民生報/2005)
普洱找茶(民生報/2006)
普洱藏茶(聯經/2008)
客鄉找茶(台北縣客家事務局/2009)
兩岸烏龍名茶(知音/2009)
台灣的茶園與茶館(聯經/2011)
台灣茶器(聯經/2012)
找茶,就是找故事(聯經/2013)
台灣喫茶(聯經/2015)
台灣人文茶器(聯經/2015)
2017台灣新文人茶器(台北紅館/2017)
戲說六大茶類(聯經/2017)
電影原著:國四英雄傳(益群/1985/代表參加芝加哥影展)
報導文學:小錢征服大中國(新新聞/2003)
致富在中國(鷹漢文化/2004)
客家圍屋──海峽兩岸的土樓意象(新北市客家事務局/2011)
旅遊文學:靜岡伊豆(新新聞/1999)
日本之醉(本土文化/2000)
浪漫南國(華文網/2001)
北台灣知性之旅(華文網/2001)
深入雲南古國(華文網/2001)
深入蘇州(華成/2002)
詩 集:劍的握手(德馨室/1977)
畫室(德馨室/1978)
月亮與劍(益群/1983)
水色抒情(林白/1990)
德亮詩選──詩書茶畫(華玲/2009)
散 文 集:永遠的伯勞鳥(河童/1998)
繪畫筆記:台灣畫真情(博揚文化/2000)
多元創作:千手繆思(台北縣文化局/2007)
畫 集:鄉土詩情(聯鳴文化/1984)
吳德亮畫集Ⅱ(鹿港小鎮/1990)
本土心情(聯鳴文化/1996)
攝 影 集:人間茶(台北縣文化局/2008)
近看海峽兩岸之美(中國福建省美術館/2011)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