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K兩本85折節稅陳思宏長女病納瓦爾寶典最透明的故事4月選讀安寧照護矽島民防蔣勳楊双子小書痴兒童文學音樂療癒人生貓教練二手書現折5%季暢銷5折起三采精選75折起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馬勒音樂中的世界觀意象(電子書)

作者:盧文雅

評價
收藏
26人次試讀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7 NT$ 266 NT$ 380

適用裝置:
適用軟體:
購買新書
9 342
購買電子書(固定版型)
7 266
其他二手價
73 276
圖書館借閱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 1860 -1911),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發展於德奧地區的指揮家、作曲家。他的創作具有特有的風格與理念,使他成為後浪漫樂派的音樂大師之一。

馬勒曾經說,交響曲對他而言即是「世界交響曲」(Weltensymphonie ),而他的世界觀,成為他作品中重要意象。我們除了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瞭解他對世界的各種看法,也可以進一步探討他的生命、死亡、悲觀、迷失、信仰、愛、自然…等觀點在音樂中的呈現。

馬勒音樂中表現出的世界觀意象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馬勒的「直觀世界」,也就是現實世界;在音樂中表現出對現實世界的悲苦、絕望、死亡、送葬與迷失等。第二類是「對觀的世界」,為大自然與幽默純真的世界,展現在音樂的鳥鳴、號角信號聲與怪誕的舞蹈中。第三類是「超越的世界」,在音樂中超越人世間的悲苦,進入一個與神同在,有著幸福與愛的世界。

本書即針對這三大類世界觀意象,來探討馬勒的音樂呈現。

作者簡介:

盧文雅

臺北市人,現任職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1988年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音樂學碩士學位,2007年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取得音樂學博士學位。
自幼學習鋼琴,師事高美惠。國中選入臺北市金華女中管樂班,學習小號吹奏。高中跟隨莊思遠老師修習法國號,並加入世紀交響樂團擔任法國號手,跟隨樂團參與多場音樂會演出。1984年進入師大音樂系就讀,主修法國號,跟隨張彩湘副修鋼琴,並隨劉岠渭修習曲式學、西洋音樂史。1988年赴德國留學,先後於雷根斯堡大學及慕尼黑大學攻讀音樂學。在學期間,跟隨慕尼黑大學著名樂器學大師暨音樂學教授Prof. Dr. J?rgen Eppelsheim,以〈貝多芬作品中法國號的使用〉為碩士論文修得碩士學位。
1995年歸國後,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實踐大學音樂系、東海大學音樂系兼任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歷史音樂學、西洋音樂史。曾開設西洋音樂史、巴哈音樂專題研究、文藝復興時期音樂、音樂學論文寫作與指導、音樂學導論、音樂美學等課程。除了學校課程外,曾於誠品音樂講堂、馬勒愛樂協會、國家音樂廳等舉辦多場講座、演講與導聆。
2001年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跟隨劉岠渭與王美珠攻讀音樂學博士學位,並以作曲家馬勒為研究主題,發表多篇相關論文。2007取得博士學位。多次於「臺灣音樂學論壇」發表論文及參與各項學術演討會。於2013年發表《黑袍下的音樂宣言──李斯特神劇研究》一書。

作者序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