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做工匠,像一個原始人做出一只碗、一把鎚子或一張椅子;
我把一本書先化為標本,然後活化它,啟動它的心跳,
希望讀者聽到書的聲音、封面的故事。
設計師「剪花王子」黃子欽,唯一珍藏作品集,
68本書,演繹68種閱讀心情。
他以傳統工匠的手感,用雙手捏剪裁磨出最適合的裝幀,
播放「不插電」「歌德」「噪音」「耳語」「搖籃曲」「原聲帶」
6種封面故事,演繹68種閱讀心情──
《誰怕艾未未》的無厘頭爆衝,藝術家艾未未的髮型像小甜甜、氣味像鬍鬚張,無限複製像V怪客。
《第一人稱複數》的人格分裂虛實交錯,斜折的書腰讓遮住五官的雙手帶來恐懼。
《留味行》的牛皮紙裱瓦楞紙書盒,將書衣立體化為溫暖旅程的 POP 展示。
《我是許涼涼》的愛情療育軟膏、《西夏旅館》的西夏文打字機、《請問么零么在哪裡?》的台灣旅遊明信片、《世間的名字》的蟲魚鳥獸足印、《紙牌的祕密》的小丑紙牌、《日本人的縮小意識》的日本紙器櫥窗……
在故事的流動中,在作家的書寫後,
設計師以封面以紙張,將過程凝成標本,
等待讀者在書店中考古,在書本中考現,
因為有每一次的靜止,我們一PLAY就聽到書的心跳聲。
作者簡介:
黃子欽
設計者、創作者、工匠。
一九九六年至今陸續以保麗膠為封存素材,藉著舊物書刊與老照片,凝固過往人們的記憶,從而創造出療癒的空間,賦予全新的意義。代表性作品展有2002年「固體記憶」、2007年「流浪教室」、2008年「日常枯槁」,與2012年「破音大王」視覺裝置展。2001年曾以「剪花王子」之名,發表《不連續記憶體》一書。
身為創作者與工匠,他習於先喚出本質,賦之以形,讓物件存在,與世界開始對話。最初這些對話產生在立體空間,繼而延伸到平面,書籍裝幀設計也成為對話的演練場。
本書收納近兩三年來書籍設計的想法,是他對目前台灣設計風格的回應/回音,也是對自己的作品提出一套系統的再建構。他的作品充滿時光溫潤的光澤,而設計理念卻是冷靜的辯證式,這樣的溫度差形成另一種對話的張力。
不管是創作或者設計,他都希望在「全球化」跟「邊緣化」之間,走出一條是和自己並可長久走下去的路線。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
文◎李維菁(作家)
在喧囂的城市之中,黃子欽默默地主持他一人的純真博物館。
他與他收藏多年的物件,古早的漫畫大王,玩具小盒,龐雜的復古影像,以及數以千計的圖像資料。博物館的館長最原始的定義除了守護管理珍藏,另一個任務是藉著呈現文物的方式,以特殊的組合方式呈現,以某種劇場概念的演出登場,用以表達某種意義。
這也許就是黃子欽藉著藝術創作及設計,長久默默進行的秘密任務了。
黃子欽的風格有兩項特色,一是手工感,二是大量現成物的挪用。
他喜歡以工匠自居,喜歡手作的痕跡留在作品中,那是一種對於人的氣味與情感的痕跡溫存,他以保麗膠封存記憶之物,老照片與舊刊物,剪花與紙條,乍看是要封存回憶,某種程度卻也像是恐懼的固著與眷戀,下一秒此刻就將成為過去,我們心理上總是預備好此刻即成回憶,未來在更遠的未來也成回憶,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黃子欽的手法上全成了過往,成了一種懷舊的人生,終知散去的深情不捨。
回憶作為創造性的泉源與形式,展現在他大量以現成物的手法。現成物作為創作媒介不是新鮮的事情,廿世紀的觀念藝術與物體藝術以降常見。但藝術領域上以現成物作為藝術媒介,展現的多是藝術家的強大支配角色。現成物以為藝術品,強調的是它被藝術家選擇,以及藝術家更進一步的以個人意志宣言扭轉再造或者重新詮釋、完全翻轉乃至於重新定義這個現成物既有的意義。這中間的一再扭轉與衝突構成了新的理解與進程。
黃子欽的態度卻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他最耐人尋味的一點。
他對待這些物件,態度是溫柔平等、不亢不卑,充滿深情卻清楚分明的。
他不似過往的藝術家一般以強大甚至霸道的態度,凌駕這些物品之上,以主宰的角色重新詮釋或是定義這些物件。他與這些物件的姿態是平等的,他喜歡讓這些物件以過往的痕跡氣味展現自己,他鬆開手讓這些物件自己演出,他則在不同物件之間的空間中游動思考,不打擾彼此似的,彼此尊重的,而最終他以封膠凝結住它們,標本一樣,在封印之中這些演員沒有死去,仍然上演著戲碼。正如黃子欽的博物館內,每件文物傾訴著自己,而黃子欽也默默藉著某種不干擾它們演出的方式,悄悄地說了自己的話,那低語清楚而有尊嚴,如果你仔細聆聽。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應該是這場漫長的低語的一張專輯。
就一位設計者來說,黃子欽是少有的尊嚴者。那與他低調、與他人(物件)共處並且處在某種協調性,卻保有自我不被融化的特質一樣。我們可以見到很多設計師在設計書籍的時候,輕易地作出令人眼睛發亮的設計,在書架上時尚醒目,吸睛有餘,卻從來不能、甚至不曾企圖設計者與內容、與作家的內在發生某種共鳴與連結。黃子欽對待自己充滿尊嚴,對待編輯以尊嚴,對待作家以尊嚴。
他尊嚴溫柔地每一次堅持讀完作家的書才進行設計,他確認自己合奏的對象,(從這本書中我們更可以確認他是一位多麼細心並且有想法的書評與讀者),他尊嚴溫柔地與編輯分享概念,從不輕忽。
他將自己與編輯、作家視為一個室內樂三重奏的合作樂團,完美的合奏是這樣的,演奏者各自保有自己的空間發揮個人的魅力,而三者之間又在某個頻率發揮極美的交接連結,演奏一個樂章,共同交出一件作品。
我總是看見那個畫面,黃子欽帶著他的貓咪辛巴,居住在台北某棟大樓的屋頂加蓋中,星空下守護著他的工藝信念與尊嚴,緊緊握住對回憶與情感的價值信念。而曾經與黃子欽合奏過的音樂家,或曾在他的博物館中展演的物件,若知道自己竟然被這樣誠懇溫柔的對待,知道自己的作品曾被這樣深刻靈犀的凝視,都會生出珍重,心中也會生出珠寶。
我借用黃子欽談論《更好的生活》文中的語句來形容他:「如果某些訊息在古老時代倖存下來了,那在當下這個時空就沒有淘汰它的機制了,所以『它』就會接近永恆……」
我相信黃子欽守護的訊息。
名人推薦: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
文◎李維菁(作家)
在喧囂的城市之中,黃子欽默默地主持他一人的純真博物館。
他與他收藏多年的物件,古早的漫畫大王,玩具小盒,龐雜的復古影像,以及數以千計的圖像資料。博物館的館長最原始的定義除了守護管理珍藏,另一個任務是藉著呈現文物的方式,以特殊的組合方式呈現,以某種劇場概念的演出登場,用以表達某種意義。
這也許就是黃子欽藉著藝術創作及設計,長久默默進行的秘密任務了。
黃子欽的風格有兩項特色,一是手工感,二是大量現成物的挪用。
他喜歡以工匠自居,喜歡手作的痕跡留在作...
章節試閱
《誰怕艾未未:影行者的到來》│V怪客的高調與低調
作者:張鐵志、胡晴舫、張釗維、許知遠、胡永芬、栗憲庭、章詒和、吳虹飛、左小祖咒、貝嶺、郝建、艾曉明、崔衛平、楊小卡、賴駿杰、黃建宏、彭致穎、黃孫權 、彭曉芸、廖偉棠
主編:徐明瀚
出版:八旗文化
責任編輯:徐明瀚
當初決定封面方向時,有個考慮的點,就是應該要「高調」還是「低調」,艾未未自己的作品是屬高調的、公共性的。可是他目前的身體處境是一種偏安靜、低調的狀態……這兩個方向相差很多。
最後是用——乍看低調,但骨子裡高調的類似黑色幽默方向進行。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公共性」,就是一種被公開、注視,沒有死角的、透明的。
一邊是本尊的封印;另一頭則是無限的分身出現。也就是V怪客的概念。
符咒是用來跟看不見的世界對話的「紙道具」,關於看不見的存在、看不見的怪物、看不見的體制、看不見的意識形態……透過這張扁平的紙張得到對話。
把符咒轉換成一種 限制「自由」的標籤, 行為化那個影像中的人物,用虛擬的概念來捕捉虛擬載體中的人物,這也是一種嘗試!
「當代藝術不是一個黨,不是一個事件,他是一個個人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是一個總狀態,我覺得個人必須用一種當代的方式來解釋和理解自己的處境。」
——艾未未
右翻部分為《誰怕艾未未:一個藝術家的美學政治之路》有二十位作者。
左翻部分為《影行者的到來:我與艾未未紀錄片小組》是艾未未五部紀錄片《童話》、《一個孤僻的人》、《花臉巴兒》、《老媽蹄花》、《花好月圓》的對話訪談。
這本書的設計關鍵字是種奇怪的組合,如下:
V怪客 × 變腦 × 道家符咒 × Andy Warhol × 線裝古冊 × 嘻哈文化 × 毛主席 × 鬍鬚張
●「人人都是V怪客」的「面具」概念。——(來自電影)
● 《變腦》海報的人山人海,無限複製、無厘頭暴量的概念。——(來自電影)
● 把道家的「鬼畫符」,役鬼驅鬼概念用上。——(來自東方符號)
● 普普大師 Andy Warhol 的資本複製概念,但將之庶民化、工匠化。——(來自普普藝術)
● 書籍裝幀用線裝的裝訂方式,裸露書背,呈現紙本結構的獨特美感。—— (來自東方古籍美學)
● 左翻的《影行者的到來》,封面採「人人都是艾未未」的概念,大量複製拼湊艾未未頭像的人群,拼貼素材偏用素人圖像,從生活底層由下往上堆砌,有黑人嘻哈文化的味道。—— (來自西方街頭藝術)
●艾未未的這張照片,髮型像小甜甜,氣味上則像鬍鬚張滷肉飯的商標及毛澤東肖像——(來自商標及政治圖騰)
《我是許涼涼》│愛情の空想軟膏
作者:李維菁
出版:印刻文化
責任編輯:丁名慶
跟責任編輯丁丁一起去福和橋下的跳蚤市場找靈感,用了一些物件,如貼身衣物(胸罩)、鏡子、鞋子……等這些物件加入文本。一些平凡又獨特的物件其實深 藏著某種情感訊息,那些「愛情的結界」封存起來的神祕時刻!
我也很喜歡這次封面設計的關鍵字,「少女學」。
●少女擅於等待
●少女革命與消費革命密不可分
●與過去對決,與世界對決
●既是個體也是集體。既純真也世故。既浮華也昇華。既保守且爆破
●少女並不準備回頭是岸
●關鍵字:「甜」,「可愛」或「裝可愛」
●永遠活在愛人的凝視與回望之中
●少女從不輕言放棄
●只要一點休息生養,只要春風一點撩撥
●其實一無所有
●其實永不可能滿足於「少女學」的……
「我是許涼涼,今年三十八歲。我想我剛剛被甩了。……」—P.24
「……我決定不要動。只要動也不動,就不會遭致批評也不會受傷。於是我成了一株植物。……」—P.4
「皮膚自有它的意志。」—P.234
「我對單眼皮男人執念很深。」—P.274
對我而言,這是本訴說情感的書。故事裡頭充滿了「愛情的結界」,所有訊息在這裡頭斷續的來往作用,重複的、一再的,關於姐弟戀、羅麗塔戀情……讓我聯想到電影《王牌冤家》裡頭有幫失戀者「刪除記憶」的治療團隊,可是光是要選擇哪些是要刪除的部份,就形成了一場災難……
最後是被文字中的「情感」說服;而不是文字!
在書封裝帧上,我覺得可以有點「療傷感」,大過於「表現性」。最好有那種「怪女孩」的氣質,又不用太複雜。於是用了軟膏的概念,一方面可療傷,一方面又似有若無的傳達了某種對愛情的無力感,甚至某種難以言喻的溫度和氣味……
「空想的軟膏」責編丁丁有了一個有趣的定義。是的,「愛情の空想軟膏」……
《電影.巴萊:賽德克.巴萊幕前幕後全記錄》
導演是把鏡頭當成畫筆
企劃:果子電影有限公司
撰文:黃一娟、游文興
出版:遠流
責任編輯:王心瑩
《電影.巴萊》有非常多劇照,質和量都相當扎實,是用圖片將概念「做出去」、也用文字將概念「包進來」的書,在編排、消化這些影像的過程中,像是看了場「紙上電影」。
編輯過程中有個小插曲。全書做到二分之一時,失心瘋地手殘,忘情把檔案拖進垃圾桶清除而不自知,等待清除的過程中,不祥之兆在心中開始無限放大……三十秒之後回神,已刪去了大半檔案!當時腦中一片空白。後來檢視災情,不幸中的大幸就是《電影.巴萊》的檔案夾實在太龐大了,關鍵三十秒中,電腦大概都忙著處理「賽德克.巴萊」的圖檔,另外一些檔案才得以倖存!真要感謝劇組人員……
即使是預算龐大的電影工業,也有大量手工業的層次。
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中,一些取景的畫面,讓我留住特別的印象,一間房子、一條街道、一道提防、一棵樹……裡頭的景很活,而且似乎有點……不太像正常的透視(但不致於怪異),可能就是是「畫意」或「繪畫性」吧,導演將鏡頭當畫筆在使用。
有一些感想:
● 前製的圖片系統層次豐富,影像基調準確。宣傳時間很長,但不會後繼無力。
● 台灣的高海拔山岳林景立體化,加深厚度。
● 整理這些圖片要耗費大量心力,這種圖文整合方式,是台灣出版漸漸不採用的工作模式。(雜誌編輯除外)
● 劇照很進入狀況,編輯不得不跟著進入狀況。
● 藝術家陳界仁曾在製作「魂魄暴動」作品時提出:「要探討影像,得先探討被攝者的歷史」。《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就是用新的手法重新取得歷史的解釋權,但製作過程中卻是大量從被攝者的照片(日本人拍的照片)中取得資訊。所以當取得影像權,是否就有重新解釋歷史的權力?
《博士熱愛的算式》
如果來得及打開一個關鍵的櫃子
作者:小川洋子Yoko Ogawa
譯者:王蘊潔
出版:麥田
責任編輯:陳瀅如
指甲、頭髮的長度、早餐那半顆飯糰的口感、咖啡含糖量、過期帳單、捷運路線、手機晶片卡裡的陌生留言、記事本上疑似某位朋友的出生年月、正確的鑰匙、 正確的硬幣組合、使用右手左腳或左手右腳來按電梯上昇鍵及踏入電梯門……
每一天、每一秒。無數的生滅儀式不停地在我們身旁發生、穿透,但我們都不會記得。
記憶不會消失,但收納記憶的櫃子容易遺忘,櫃子的鑰匙容易遺失,那瞬間我們跳到空白、變成跟自己無關的他者,然後在下一秒鐘可能接回自己,如果來得及 打開一個關鍵的櫃子!
《博士熱愛的算式》的主角只有八十分鐘的記憶,他永遠回不到八十分鐘之前,不斷「製作」並「封存」八十分鐘單位的記憶之櫃, 無數的八十分鐘堆疊成一個龐大的、神祕的存在體, 主角運用他的數學記憶(他記得這些)來連接這些封存的記憶之櫃,這個精彩的形式成為了這本小說的核心所在,用一個人類的美學(數學)來跟上帝創造出的 形式(命運)對話,來探討那塊無限中介的內在感知空間。
封面視覺用主角常別在自己衣服上的紙條作引子,比對白色微透明的記憶體積,也就是說,記憶其實從不會消失,只會被遺忘,也許它正身處於身旁那個平行宇 宙,正陪伴著那個世界的自己……這像是跟上帝的遊戲,而這個地球就是整個棋局!
《更好的生活》
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
作者:吳岱穎、凌性傑
出版:聯經出版公司
責任編輯:賴雯琪
本書的裝幀概念是用設計書的概念來包裝一本談詩的散文集。
好像把傳統的詩集作法,傳統的設計書作法,加起來除以二,就等於這本書。
詩,私也。不需體貼,但可能需要誠實,不然就成廣告文案了(當然廣告文案也可以是種詩的形式),當「詩」被發現後,就是那個樣子了,要很小心或很粗心的把它一個字一個字創造出來。詩不容易偽裝。寫詩的人像是在做一個高空彈跳的極限運動,想辦法無限制的跳下或飛上去,不用去考慮別人的看法。
「詩」沒有辦法被「完全」讀完,讀者當下的狀態就同時影響了詩的內容,而觀看這個「評論詩的過程」也很有趣,很像在欣賞一個虛擬的體積,也很像在看攝影的評論,那些氣味、溫度產生的細節描寫,都像在解碼。而我想起有時要替一些攝影作品命名時,那個過程真的非常的「詩」,就是要把腦袋hold在某種感性、放空的頻率上,太鬆太緊都不行。
「精緻的粗食」是我這次設計的關鍵字,某種未成年、未成熟的氛圍、某種雪中送炭的情調。封面用紙採灰紙板,印刷上採燙黑加燙白加紅色網印。書腰是素白的單鏡紙,黑色銀色兩色印刷,包裝層次「外」粗糙「內」細緻,像是螃蟹甲殼的造型邏輯,用外頭的武裝來保護內頭的脆弱。
這次封面神祕的遮面女郎是賣雞蛋冰用的「叭噗」,一個「簡單」又原始的發聲系統,單純夠力也有單人發聲的氣勢,這個圖像在極簡系統中一直放大,從封面的正面(叭噗的造型經切割後幾何化),一翻開後跳到大紅色搖滾風,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這樣的開場方式是由書封到書名頁的閱讀節奏產生的,就是從看到書到「翻開書」,會有不同程度的驚喜感跟張力。
《誰怕艾未未:影行者的到來》│V怪客的高調與低調
作者:張鐵志、胡晴舫、張釗維、許知遠、胡永芬、栗憲庭、章詒和、吳虹飛、左小祖咒、貝嶺、郝建、艾曉明、崔衛平、楊小卡、賴駿杰、黃建宏、彭致穎、黃孫權 、彭曉芸、廖偉棠
主編:徐明瀚
出版:八旗文化
責任編輯:徐明瀚
當初決定封面方向時,有個考慮的點,就是應該要「高調」還是「低調」,艾未未自己的作品是屬高調的、公共性的。可是他目前的身體處境是一種偏安靜、低調的狀態……這兩個方向相差很多。
最後是用——乍看低調,但骨子裡高調的類似黑色幽默方向進行。
...
作者序
紙標本‧合奏
我曾想過,讓我們感到所謂永恆的領悟,可能是來自「消逝」「死亡」。當事物靜止不動時,其實不容易有存在感,但是當一個物件秒殺消失在我們眼前,反而會引起注意,會積極地確認跟辨識這道訊息。意識到消失的危機時,會去用力的探尋永恆,而這種消失或停止的機制,其實是藝術上常用的手法。
文明是永恆的,而「書」是文明的容器,「紙標本」的概念就是讓書成為標本,讓文明的意義重新活過來一遍。有如照片一樣,把某個瞬間凝結不動,反而讓我們感到所處環境的流動萬相;因為一個小點「不動」了,其他無數的小點有了新的意義。書被封存成為標本了,冰山一角的點靜止了,於是或許可以想像出一條文明的巨流。
把一本書先化為標本,然後活化它,啟動它的心跳,感覺它的存在意義,重新聽到「書」的聲音。我把這兩三年來設計的書,分為六大類,不插電、歌德、噪音、耳語、搖籃曲、原聲帶,這六種聲音,把它想像成這些紙標本的「心跳聲」。
一、不插電——原始、素僕,用粗糙的材料感表達直接濃烈的庶民情感 。
二、歌德 —— 劇場後台風的魔幻陳設,浮士德、馬戲團、西洋傀儡戲。
三、噪音 ——滿溢而出,以進攻代替防守的台客、拼貼、工業風格。
四、耳語 ——whisper,療傷系,關於私密的情感絮語、無以名狀的透明牽扯。
五、搖籃曲 ——回憶、童年、時光倒轉的逆時間之旅。
六、原聲帶 ——用西方電影工業或文化消費模式,切換頻道進入現今的出版體系運作。
PLAY這些紙標本 ,幻想著這些紙心臟傳出來的心跳聲。
□
我喜歡做工匠,像一個原始人去做出一只碗、一把鎚子或一張椅子,一開始這些東西存在我心中,然後存在這世界,兩種存在互相對話,這好像會是一種永恆的辯證。做藝術創作時發出一道道孤獨的單音,做裝幀設計比較像一種「合奏」,結合文字、圖像、作者、編輯、材料……而融匯成一種主旋律。我同時處在兩種音頻中,並樂在其中。單音的薄及悠廣,合奏的喜悅,都在延伸我的想像羽翼,且豐富我的生命。
紙標本‧合奏
我曾想過,讓我們感到所謂永恆的領悟,可能是來自「消逝」「死亡」。當事物靜止不動時,其實不容易有存在感,但是當一個物件秒殺消失在我們眼前,反而會引起注意,會積極地確認跟辨識這道訊息。意識到消失的危機時,會去用力的探尋永恆,而這種消失或停止的機制,其實是藝術上常用的手法。
文明是永恆的,而「書」是文明的容器,「紙標本」的概念就是讓書成為標本,讓文明的意義重新活過來一遍。有如照片一樣,把某個瞬間凝結不動,反而讓我們感到所處環境的流動萬相;因為一個小點「不動」了,其他無數的小點有了新的意...
目錄
推薦序 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李維菁(作家)
自序 紙標本‧合奏──黃子欽
【調音室】
1. 美術編輯與責任編輯的修練場──黃子欽
2. 工匠性格:比基本再完備一些、對細節偏執強烈點、發現更多好玩的可能──丁名慶(作家、資深編輯)
3. 設計方式的多元音軌:Layout與材料──黃子欽
一、不插電
1. → 更好的生活│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
2. → 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明信片消費法+老殘遊記式設計
3. → 夢的宇宙誌│書籍裝幀的「鍊金術」
4. → 蔡國強:我是這樣想的│台胞證加上毛語錄
5. → 近世台灣鹿皮貿易考:青年曹永和的學術啟航│將百納被穿在書上
6. → 再見,黃磚路│包裝在音樂中的反叛精神
7. → 九歌一○○年小說選、九歌一○○年散文選│真實空間中無法登陸的「理想所在」
二、歌德
8. → 我們一家陌生人│殘酷的2D童話
9. → 第一人稱複數│當進入了虛實的形式,題材就活了
10. → 我這一代人│都是我身邊的人
11. → 旅人│從容的旁觀著這個城市
12. → 濫情者│像個標本
13. → 城市的憂鬱│廢墟上頭的文明意象
14. → 小陌生人│讓紙娃娃說話
15. → 中年廢物:所以唯有躲在戲院裡│黑暗戲院中發現一條搶眼的螢光橘領帶
16. → 最後的國度│光的容器是縮小的世界
17. → 西夏旅館│文字產生的同時也灰飛煙滅
18. → 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一人千面的舞台靈魂
19. → 幻想圖書館│將壞伯父先照片化再魔幻寫實化
20. → 製造耶穌: 史上NO.1暢銷書的傳抄、更動與錯用│被封存的是一本《聖經》還是信仰?
21. → 還魂者│旁觀自已的葬禮
22. → 西決│從內心戲到野台戲
23. → 東霓│赤裸裸的「缺口」
三、噪音
24. → 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明信片是一種「等待」的藝術和「曖昧情感」
25. → 努力工作:我的家族勞動紀事│和現實融合的紙偶劇場
26. → 誰怕艾未未:影行者的到來│V怪客的高調與低調
27. → 乞丐的罷工│金光黨的光鮮騙術
28. → 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書盒上的櫥窗仿佛有魔法
29. → 一款歌百款世:楊秀卿的念唱絕藝與其他│古典又繽紛華麗的七彩書封秀
30. → 尋路中國│周遭的景物都因速差而模糊一片
31. → 格薩爾王│全球化之前的大幻想時代
四、耳語
32. → 我是許涼涼│愛情の空想軟膏
33. → 少女學│在出版與非出版之間,我們閱讀
34. → 記憶的群島、顧爾德:琴鍵上的祕密│越用力越沒有細節,但不用力也不會有細節
35. → 手釀:對身體最溫柔的發酵飲食│有那種工匠修為的綿密手工感
36. → 植物園的巢穴、家守綺譚│恍惚微醺的夢境
37. → 顧爾德:琴鍵上的祕密│所有的百花撩亂其實都剛剛好
38. → 世間的名字│命名的瞬間,突然有了心跳
39. → 無名指的標本│封存是為了遺忘,是不想看得太清楚
40. → 回不去了│永遠可以回去,但不會是同一扇門了
41. → 微憂│誕生之前已經存在!
42. → 詩的信使: 李敏勇│詩句就是土壤開出的花朵詩句就是土壤開出的花朵
43. → 論現代興奮劑│在書中開一間咖啡店
44. → 博士熱愛的算式│如果來得及打開一個關鍵的櫃子
45. → 抱著貓,與大象一起游泳│一場紙上傀儡和它們的舞台演出
46. → 你是什麼派│所有的東西好像都「沉澱」下來了
47. → 愛始於冬季│摩擦紙本的愛戀感受
48. → 心經隨喜│空缺的字好像在心中會逐字出現
五、搖籃曲
49. → 兒童經絡實用手冊│屬於我們身體的記憶
50. → 租書店的女兒│在閱讀的深處,是一種神遊跟幻想
51. → 童年の降靈會:牙の卷(偽/失速)│真實世界與書本中奇幻世界的交換
52. → 童年の擬態秀:芽の卷(偽/空想)│「擦掉」這個成人世界
53. →非週刊‧漫話大王《怪獸來了:黃昏樂園》骨の卷 ︱把書的內部資訊立體化、玩具化
54. →非週刊‧漫話大王《怪獸來了:童夢奇境》卵の卷 ︱ 返樸歸真「絕版再現」
55. → 甲骨文: 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從第二秒回頭看的一秒的美感
56. → 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日本太陽旗中有泰雅族的紋飾
57. → 慢城台北:古蹟達人帶你看歷史建築、逛老街│一大片會呼吸的城牆!
58. → 上學記│生活還是要靠自己前進
59. → 昨日之河│跟房間中的小孩說再見
60. → 把我埋在牆腳下│保護純粹的童年
六、原聲帶
61. → 我們不完美│設計中的加法與減法
62. → 紙牌的祕密│小丑牌是主角,他旁觀著紙牌,也旁觀著這個世界
63. → 庇里牛斯山的城堡│圖庫的現代劇場
64. → 花語:維多莉亞花語詞典│菊花跟劍蘭代表:真相,你傷了我的心
65. → 利器│喜歡逛恐怖屋的人不一定就會喜歡逛醫院或太平間
66. → 電影巴萊:賽德克.巴萊幕前幕後全記錄│導演是把鏡頭當成畫筆
67. → 攻擊│用災難來教育自己
【後記】
68. →PLAY紙標本:聽黃子欽說封面故事
推薦序 黃子欽的博物館之歌──李維菁(作家)
自序 紙標本‧合奏──黃子欽
【調音室】
1. 美術編輯與責任編輯的修練場──黃子欽
2. 工匠性格:比基本再完備一些、對細節偏執強烈點、發現更多好玩的可能──丁名慶(作家、資深編輯)
3. 設計方式的多元音軌:Layout與材料──黃子欽
一、不插電
1. → 更好的生活│從一個單音的「叭噗」轉成一百個「叭噗」的重疊複音
2. → 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明信片消費法+老殘遊記式設計
3. → 夢的宇宙誌│書籍裝幀的「鍊金術」
4. → 蔡國強:我是這樣想...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