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然小偵探,
自然探險無須遠求,
整個城市就是我們的自然教室。
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
永無止盡的好奇心,
自己試著發掘自然現象背後可能的答案,
可貴的學習就此完成。
讓我們跟著田園老師所提供的都市自然入門線索,
一一破解大自然的秘密。
為什麼我們要認識大自然?
相信這是很多都會人的第一個疑問。
認識自然其實是在了解「人」的定位,學習如何扮演好「人」的角色,最終可以回饋環境,並發自內心的尊重大自然。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認識自然?
除了知識上的學習之外,參加生態導覽或是生態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一門沒有成績的學科,也不是非要成為某個自然領域的專家。認識自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讓我們願意親近自然,感受環境一草一木之美,並與各種生命互動。
那是什麼動物?牠正在做什麼?牠們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自己的發現和疑問,才是最珍貴的部分,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驅使我們挖掘答案,而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發生,一旦知道了就不會忘記!而且很容易和大自然交朋友。
我們不一定要到荒郊野外才能開始自然觀察,公園、綠地或郊區附近,生活周圍就有各式各樣的自然生命,不需要刻意死記學術名詞,可以很輕鬆的觀察,想怎麼看就可以怎樣看。
大自然從不吝惜與我們分享,任何發現都能帶給我們莫大的樂趣,親身體驗是我們認識自然的最好方式,別忘了,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從一開始這本書就令人充滿對自然的好奇,
想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新奇有趣的生物。
——侯秀玲,薇閣田園教學中心 創辦人/主任
【本書特色】
以走訪城市裡的大自然為起點,
提供尋找動物的線索,
包括葉片、花朵或樹木上,各種動物所留下的蛛絲馬跡,
以追根究底的精神,
鼓勵讀者一起尋覓答案,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城市自然小偵探沒有標準答案,
也無須背誦陌生而冗長的生物名稱,或是理解艱深的學術理論,
只要走入自然,
發揮偵探般明察秋毫的眼力,
仔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撫觸花草樹木,
嗅聞每一絲漂浮的氣味,
大自然自會有豐厚的禮物回饋於熱愛自然的人。
延伸閱讀:
帶著孩子玩自然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6:都市昆蟲記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會自然課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
自然觀察達人養成術
都會賞樹秘笈
作者簡介:
羅友徹
中國文化大學森林學系學士、台灣大學昆蟲學系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台北市私立薇閣學校田園教學中心,擔任自然專業教師,致力於環境及生態教育的推廣工作,熱衷以體驗式教學的課程活動,陪伴孩子及學員認識自然、喜歡自然。『城市自然小偵探─田園老師的校外自然課』(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是他的第一本書。
章節試閱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與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存在於環境之中,1930年代就有生物學家認為,這些由空氣、陽光、水、土壤等物理因子與生物所構成的環境稱之為生態系統,重要物質與能量經過生物生產、消費及分解的過程不斷利用與循環,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演化出多種不同的種類,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的概念恰恰能夠代表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真實狀態。
在觀察動物之前,我們可以先從生物學角度來認識動物。簡單來說,動物就是一種有生命的個體 (Organism),也就是一種具有運動能力的生物。瞭解什麼是動物之後,如果再繼續引用太多的科學解釋,或是一直提及專有名詞,艱澀詞彙很容易讓人感覺無趣,使得我們找動物之前就已意興闌珊。
如果有人問說:「這隻動物是什麼?」似乎是要接著回答出牠是誰?叫什麼名字?學名?分類在哪一科?哪一屬?牠的生態習性如何又如何?如果這些問題都得知道,才稱得上是認識動物,未免太強人所難。專業的學術問題,或許可以請教生物學家,或是由解說員為我們導覽生態,也可以自行查閱圖書文獻,或是在網路上點閱更多的相關資訊。然而,這些認識動物的方式,終究是別人告訴我們的第二手資訊,也難怪我們不容易記住,剛聽到的介紹、剛查到的文字,很快就會遺忘。
生命是真實,生命是精彩的。各別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很多都是先從生活發現開始,接著問了許多為什麼,再逐一透過觀察與研究來找出理想的解釋。探索動物生態知性,同樣也是從發現動物開始,好奇心接著啟發我們一連串求知慾望,讓我們打從心裡想要在動物身上挖寶,為什麼這隻動物長這個樣子?為什麼會在這裡發現牠?牠在這裡怎麼生活?牠會不會長得更大?這些問號只要我們願意好好瞧個仔細,答案就會從動物身上浮現。
動物在哪裡?
21世紀是網路世代,想要獲得資訊,只要有台電腦,或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就能夠快速取得。不再像從前那樣麻煩,找資料需要翻閱書籍紙本,不但費工費時,還常會一無所獲。網路資料之完整,透過螢幕就能閱覽所有資訊,就算我們不曾走進戶外,也能上網來「認識動物」。
「毛毛蟲會在樹上啃葉子。」太棒了,我們快去樹葉上找毛毛蟲吧!喔,憑著這條資訊就能夠找到動物,大自然肯定會笑我們天真,不相信的話就上山來看看,野外到處都是大樹,每棵樹上長滿了葉子,一眼望去滿山滿谷都是樹葉讓人無所適從。的確,如果動物真的這麼容易被我們發現,相信牠們距離掠食者的胃也就不遠了。
這並不是在質疑網頁上的資訊錯誤,事實上,網路是一個資訊分享平台,它能讓我們閱覽各方相關訊息,幫助我們在尋找動物之前提供參考。無論事前有沒有先預做功課,我們可以用輕鬆的心情直接走入大自然,開放我們感官,留意身旁的風吹草動,任何蛛絲馬跡,都能成為探索的指引,運氣好,很快就會發現動物。
動物究竟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呢?要在廣闊的森林裡尋找線索,似乎是要執行一項不可能的任務,或許我們會問:「幹嘛不直接看動物就好了?」
直接一點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人類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保護傘底下,位居於食物金字塔頂層,幾乎不會有被掠食的危險。然而,野生動物的生活環境,到處潛藏著危險,稍不留神,就會被掠食動物吃掉。
對動物而言,人類也是潛在的危險因素,或許我們不會真的把動物抓來當晚餐,但若換成動物的角度,試想:「人類會不會把我關進籠子裡?」,「他們駕駛車子,會不會把我輾成肉泥?」,「人類開動怪手,把我們的家給拆除殆盡,我們還可以搬到哪去呢?」等等。
人類活動帶給動物的威脅,似乎比想像中還要嚴重,也難怪動物會把人類與危險畫上等號,即便還沒看到人影,光是聽到腳步聲、嬉鬧聲,動物能躲則躲、能逃則逃,離人類越遠越好。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人們必須努力才能留下印記的名言錦句,恰好能夠用在尋找動物時,為我們指引思考的方向。正如同聖經錦句,動物的活動動作一定會在環境裡留下痕跡,這些痕跡透露著動物曾經在此活動的訊息,如同線索一般提供我們思考及判斷方向,相對提高我們找到動物的機會。
有時還是能與動物不期而遇,雖然牠們躲在某個隱蔽的角落,想要看到牠們、認識牠們,我們可以多留意身旁的線索,如果能夠發現動物留下的痕跡,表示動物可能在這附近活動。讓我們一起想想,動物可能留下哪些痕跡?食痕?排遺?毛皮?足跡?氣味?巢穴?這些痕跡留下動物的活動記錄,只要循著痕跡找去,便有機會發現痕跡的主人。
尋找動物的線索──葉痕
綠色是大自然的代表色,綠意映入眼簾,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澎湃的活力。豐富的綠意,是由無數葉綠素透射太陽的綠色光譜所呈現的美景,在此同時,葉綠素正默默的為母體合成生命必須的營養,讓小草以及樹木皆得以茁壯、長大。
或許動物不知道,植物需要葉子行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營養器官,然而動物同時也非常了解,吃葉子可以填飽肚子,是重要的食物來源。餐點只有葉子或許有些單調,但是大自然有吃不完的葉子,足以養活所有的素食主義者。面對這麼多吃不完的食物,動物們也沒在客氣,有多少就吃多少,那些葉子上的坑坑洞洞,不難看出是食客留下來的痕跡。
數不盡的綠葉提示我們,似乎先從吃素的小傢伙開始找起好像容易一些。大啖葉片的動物稱為草食性動物,這些吃草的食客們,總是讓植物傷透腦筋,遇上吃相斯文的食客,只會在葉片上留下圓弧狀缺痕,大致上還可以看出葉片輪廓,尚能保住生命;若是遇上貪婪的暴民,綠色食堂被吃到只剩殘骨,受到重創的植物就會因此嗚呼哀哉。
有時月圓、有時月缺,葉子和月亮一樣,也有圓缺之別,看著那些殘破不堪的葉片,不難猜出兇手是誰,趕緊上前一探究竟,或許就會看見餓著肚子的傢伙,正在葉子上狼吞虎嚥。
尋找動物的線索──訪花
草食性動物吃草,相信這個說法不太會受到挑戰。換個角度思考,草食性動物應該不受人類限定,植物的葉子、枝條、花朵、根部,都可以是美味餐點。我們當然不能把目光全都投在葉痕上,試著將注意力轉往植物其他部位,譬如說植物的繁殖器官-花。
花也是動物愛吃的食物,營養的花粉以及甜美的花蜜,是許多動物的主食。植物開花經常吸引各種不同的動物造訪。有些花朵散發濃郁的氣味吸引動物,有些花朵色彩美艷引來動物聚集。雖然我們的嗅覺不如螞蟻等動物靈敏,但是我們目光經常會被鮮豔的花朵給吸引過去,而且要在綠色叢林裡找到美豔的花朵,一定會比尋找綠色葉痕要來的容易許多。
在一片綠海之中,花朵的五顏六色讓人想不注意到也難,更何況是需要以花為食物的動物,花色鮮豔像是發光的亮點,訪花動物很容易就能找到牠們的食物。對於我們想要發現動物,若是能夠先找到花,就算一時之間花朵上頭空無一物,但只要在花旁耐心守候,相信過不用多久,花就能幫我們招引動物,讓我們可以好好的觀察訪花動物,是如何與植物進行有趣的互動。
動物尋訪花叢,通常都是在採集花粉,或者是在吸取花蜜,但這是否又是我們先入為主的想法?不妨再仔細觀看,動物會不會有不同的訪花方式呢?
摘自《城市自然小偵探》內文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與植物及其他生物共同存在於環境之中,1930年代就有生物學家認為,這些由空氣、陽光、水、土壤等物理因子與生物所構成的環境稱之為生態系統,重要物質與能量經過生物生產、消費及分解的過程不斷利用與循環,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演化出多種不同的種類,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的概念恰恰能夠代表生態系統中所有生物的真實狀態。
在觀察動物之前,我們可以先從生物學角度來認識動物。簡單來說,動物就是一種有生命的個體 (Organism),也就是一種具有運動能力的生物。瞭解什麼...
推薦序
【推薦序】侯秀玲(薇閣田園教學中心 創辦人/主任)
隨意地快速翻閱,一連串映入眼簾的泥土、綠叢、甲蟲、老鷹,彷彿在夏天的蟬鳴聲中戴著棒球帽尋找蟬的蹤影。從一開始這本書就令人充滿對自然的好奇,想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新奇有趣的生物。
友徹先後在大學和研究所取得森林系和昆蟲系學位,之後便加入薇閣田園教學的自然生態推廣教育團隊,全心投入自然教育領域,其中除了興趣與熱情,這份堅持應該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使命感。他說「可以在大自然中探索生物的奧妙是件最快樂的事情,不需要什麼專業的術語和知識,只要從自然中發現,再開始收集資料、回到原先的地方再次發現,就會得到生物和自然有趣的驚喜」,這就是他希望透過自然教育推廣,鼓勵小朋友主動走進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獲得最真實的學習成果。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裡,學習少了探究的過程,友徹以強調探究性學習的「體驗式教育」理念,進行與推廣自然生態教育。
在陽明山上的森林中,他帶著學生一起在一堆草叢中睜大著眼睛尋找昆蟲的蹤影,靜悄悄地聆聽鳥聲從哪裡傳來的,再往樹上和天空望去,究竟這一大片的森林中有多少的生物在這裡棲息、出沒。
友徹總是以引導的方式,引領學生探索大自然和生物的多樣性,當發現一個生物時,也許只是一隻蚱蜢,他便能開始說明蚱蜢的特性,因為淺顯易懂的說明,學生們總是「喔∼原來是這樣喔!那蚱蜢是不是也……」開始問起了更多心中的好奇。間接地,大自然的價值在學生的心中開始建築,尊重自然環境,甚至對於生態保育有了更多的研究。
現在,友徹對於自然教育的推廣進入了新的層次,正是這本書的出版。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一張毫不起眼的綠叢,當看到照片時,我很好奇,怎麼會有這張照片呢?當閱讀文字後,不知不覺,這些照片和文字帶著我重溫自然的樂趣、重新省思保育的重要。人類的開發,讓城市變得更加舒適和美麗。人們也許願意多花一點的時間在平板的世界裡,其實,人行道上的樹木、公園裡的花朵等等都是城市給予我們認識大自然的機會,透過這本書,我相信大家將會探頭看看陽台上的花朵、停在欄干上的鴿子,週末假日拿起運動帽、穿上球鞋帶著興奮的心情在森林中好好探險一番!
摘自《城市自然小偵探》推薦序
【推薦序】侯秀玲(薇閣田園教學中心 創辦人/主任)
隨意地快速翻閱,一連串映入眼簾的泥土、綠叢、甲蟲、老鷹,彷彿在夏天的蟬鳴聲中戴著棒球帽尋找蟬的蹤影。從一開始這本書就令人充滿對自然的好奇,想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在大自然中發現新奇有趣的生物。
友徹先後在大學和研究所取得森林系和昆蟲系學位,之後便加入薇閣田園教學的自然生態推廣教育團隊,全心投入自然教育領域,其中除了興趣與熱情,這份堅持應該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使命感。他說「可以在大自然中探索生物的奧妙是件最快樂的事情,不需要什麼專業的術語和知識,只要從...
作者序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下午常和鄰居們玩在一起,打打躲避球、玩紅綠燈或是木頭人,偶爾會玩捉迷藏,但捉迷藏需要2或3個人當鬼,因為住家附近有許多樹叢非常好躲,鬼需要隊友才有機會找出所有的人。沒和鄰居玩的時候,看見蚱蜢在草地上跳來跳去就會抓來玩,記憶中抓到的蚱蜢頭上有兩個開岔的造型,有的身體是綠色,而有些蚱蜢的顏色跟乾掉的草一樣。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愛玩,假日一定要跟家人去爬山,到山上挖竹筍、摘柚子、採桂花、抓溪蝦,美其名是在山上幫外婆的農忙,其實我們小孩子就是在玩。長大之後,生物自然而然成為我的興趣,也是我拿手的學科之一,在取得森林學系以及昆蟲學系的學位之後,選擇自然生態的推廣教育工作。
常聽上一代的人提及他們抓螢火蟲的往事,或是放學牽牛吃草的過往,因為工作的關係,這些故事特別能引起我的共鳴,可惜的是,原本接近土地是很自然的事情,接近自然曾幾何時成為這個世代的歷史回憶?大人能認同大自然的美,是因為我們曾經生活在自然裡,但是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父母們大多忙於工作,只能給孩子安排安親與才藝學習,於是,生態成為自然科學的章節之一,接觸自然這件事,幾乎不會在孩子的生活經驗裡出現。
「我們為什麼要認識大自然?」認識自然其實是在了解人的定位,學習如何扮演好人的角色,最終可以回饋環境,並發自內心的尊重大自然。如何認識自然?除了課業的學習之外,參加生態導覽或是生態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生態教學的工作經驗告訴我,這是一門沒有成績的學科,也不是非得要成為專家不可,認識自然最重要的,是我們願意接近自然,感受環境並與生命互動。
猶記得小時候頭上有著兩根分岔的蚱蜢,長大之後才知道牠叫做負蝗,是平地常見的昆蟲。不可否認的,我對生物的興趣來自於小時候玩的經驗,好奇心讓我想要知道這個小東西有什麼特別之處。為什麼柑橘樹上有甲蟲?黑黑的身體上有著橘紅色的翅鞘,這可是紅圓翅鍬形蟲在吸樹汁。自己的發現往往最為珍貴,想知道這是什麼?牠在做什麼?一個又一個的「為什麼」驅使我們挖掘答案,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發生,而且知道了就不容易忘記!
這本書是我體驗自然的經驗分享,希望讀者願意與我一起走進自然。我們不一定要到荒郊野嶺才能開始觀察,公園、綠地或郊區,生活周圍就有許多的自然事物,我們也不需要特意去記學術名詞,可以很輕鬆的觀察,想怎麼看就可以怎樣看。大自然從不吝惜與我們分享,任何發現都能帶給我們知的樂趣,體驗將會是我們認識自然的好方式,別忘了,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摘自《城市自然小偵探》作者序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下午常和鄰居們玩在一起,打打躲避球、玩紅綠燈或是木頭人,偶爾會玩捉迷藏,但捉迷藏需要2或3個人當鬼,因為住家附近有許多樹叢非常好躲,鬼需要隊友才有機會找出所有的人。沒和鄰居玩的時候,看見蚱蜢在草地上跳來跳去就會抓來玩,記憶中抓到的蚱蜢頭上有兩個開岔的造型,有的身體是綠色,而有些蚱蜢的顏色跟乾掉的草一樣。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愛玩,假日一定要跟家人去爬山,到山上挖竹筍、摘柚子、採桂花、抓溪蝦,美其名是在山上幫外婆的農忙,其實我們小孩子就是在玩。長大之後,生物自然而然成為我的興趣,也是我...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在哪裡?
尋找動物的線索──葉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訪花
尋找動物的線索──樹木印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排遺
尋找動物的線索──聲音地圖
觀察動物從「看」開始
觀察動物的長相
觀察動物的體色
觀察動物的部位及構造
Chapter 2 覓食
動物吃什麼?
食葉
啜飲
獵殺
Chapter 3 運動
動物如何移動?
游泳
步行
跳躍
飛行
爬行
Chapter 4 生存遊戲
掠食者與獵物
防身術
偽裝
有毒動物
擬態
Chapter 5 動物棲地
多樣化的棲息環境
黑夜使者的蝙蝠
黑暗之神的貓頭鷹
夜之奏鳴曲的樹蛙
空中精靈的蝴蝶
致謝及參考書目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 1 走訪大自然
多樣的生命
動物在哪裡?
尋找動物的線索──葉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訪花
尋找動物的線索──樹木印痕
尋找動物的線索──排遺
尋找動物的線索──聲音地圖
觀察動物從「看」開始
觀察動物的長相
觀察動物的體色
觀察動物的部位及構造
Chapter 2 覓食
動物吃什麼?
食葉
啜飲
獵殺
Chapter 3 運動
動物如何移動?
游泳
步行
跳躍
飛行
爬行
Chapter 4 生存遊戲
掠食者與獵物
防身術
偽裝
有毒動物
擬態
Chapter 5 動物棲地
多樣化的棲息環境
黑夜...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