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從火裡跑出來的!」
繼《人生是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
2017年劉墉最新詩畫散文集!
時隔55年,首度書寫年少時的浴火之災,
用文字、用繪畫,面對記憶中的烈焰焚身……
我那天抱著逃出火場的古錢罐,
被我留在芙蓉花樹下,
早已不知去向。
從此,
我不集郵,也不集錢幣,
但我變得比較不怕火,
而且哪個地方失火,
我從很遠的地方就聞得出來,
那是一種
酸酸的味道。
◎記憶深處的黑色童年 感念一生的親情印記
全書共分五輯:〈浴火〉、〈詩情〉、〈花語〉、〈畫意〉、〈短歌〉。從年少時的災難記憶、念記一生的父子情、到以詩畫抒發感懷,以短歌慨嘆人生。字裡行間,劉墉保持一貫的直率、詼諧、自在與豁達,跨越散文、詩、小說的體裁限制──「如果說我的作品能感動不少人,是因為我自己先感動了自己。」
◎畫作背後的血淚深情 以童心留住美麗瞬間
「文章和繪畫常常來自同樣的感動,也就是一個感動襲來,寫不夠,還要畫;或者畫不足,還得用文字抒發。」讀古詩詞的怦然心動、臨摹名作向大師致敬、藏於山水巷弄間的童心未泯……40幅因景生情、因情生景的細緻描繪,呈現世間百態,又讓人在品味畫中細節時,不禁莞爾一笑!
作者簡介:
劉墉
畫家、作家。在世界各地舉行過三十多次個展,在兩岸出版文學著作、繪畫理論、工具書及畫冊一百餘種,被譯為英、韓、泰、越等各國文字。是一個以自由的心情在生活,認真的態度在學習的人。有一顆很熱的心用來體會,一對很冷的眼用來辨別、一雙很勤的手用來分享、兩條很忙的腿用來超越。
劉墉微博:
騰訊網:t.qq.com/liuy
新浪網:www.weibo.com/u/2203045151
章節試閱
母親的金戒指
每次上墳,跪在母親的墓碑前,我都想:下面兩呎那個銅盒子的骨灰中間會不會有個黃澄澄的金戒指?
從我有記憶,母親左手無名指上就戴著那個金戒指,每次有人問她是不是結婚戒指,母親都搖頭:我才不戴結婚戒指呢!你瞧!我先生戴嗎?他不戴我幹嘛戴?
也聽人笑說是逃難時戴的,母親又猛搖頭:「有誰這麼笨,戴這麼大的金戒
指逃難,等人搶?」
母親的金戒指確實夠土,圓圓粗粗厚厚,顯得有點突兀,好像存心把一大塊黃金戴在手上。尤其麻煩的是因為太大,她的手隨便往桌子上一放,就「噹」一聲。左一聲噹、右一聲噹,幸虧聽慣了,否則真覺得吵。
那噹噹的聲音到母親晚年反而順耳了,它居然能有安心的效果,我只要聽見噹噹噹,就知道老娘沒問題。
母親也知道她的戒指吵,但她自有一套說法:「別聽聲音吵!這可是九九九的純金,黃金的聲音不一樣,不信你用個鐵的敲敲看,那會炸耳朵,哪兒像純金來得含蓄、厚實!」
母親中風後進了加護中心,醫院建議家屬摘走病人身上值錢的東西。我取走了她細細的金鍊子,卻留下重重的金戒指,一方面想她戴那麼久,從來沒摘過,八成不好摘,硬摘只怕傷了她。另一方面是覺得那就是母親,母親的手跟金戒指是不可分的,摘掉就不像媽媽了!
所以直到母親辭世,金戒指都留在她手上。後來殯儀館的人問要不要幫忙摘下?我也立刻搖頭。他們或許有意,告別式瞻仰遺容,母親右手被長長的袖子蓋著,左手卻露出來,露出那黃澄澄的金戒指。
告別式除了家人,只邀請了幾個公益團體的負責人和一位母親生前的老友。老太太也九十了,彎腰盯著母親的手,又緩緩抬起頭,轉過臉,對我小聲說:「你這兒子真孝順!」不知她孝順的意思是不是我留了金戒指陪葬。
告別式結束,送往火葬場,每個參加的人都開車尾隨,靈車沒直接開往大煙囪,而是停在一個小教堂的前面。母親的棺木被幾個壯漢抬下車,放在一個高高的檯子上,先有人帶領唱聖歌,而後每人發一枝玫瑰,指示大家排隊走到棺木前,放在棺蓋上。接著居然叫大家離開了。「不是要看著進火葬場的爐門,甚至看到點火嗎?」我問執事人員,他搖搖頭說:「不!交給我們就好。」
回到家我一直不安,心想會不會就因為他們看見母親的金戒指,要摘下之後才送去焚化?跑去問葬儀社的人,對方一笑:「因為你講究啊!買那麼好的棺材,那是土葬用的銅棺,不能火葬,火燒不了。」我怨他在我挑棺材的時候為什麼不說?他又一笑:我以為你們中國人是這樣,要體面。我問那棺材呢?他搖頭說不知道。
回家,我更不安了,覺得自己不孝,原本想挑個豪華的棺材,卻可能造成母親火化的時候根本沒棺材。眼前浮起火葬場人員,把母親遺體從銅棺裡拖出來的畫面,還有,會不會在這時候被哪個人摘走了金戒指。那麼大的純金戒指,誰能不心動?搞不好大家還賣了朋分呢!
七天之後請回骨灰,重重一包。裡面是黃色的牛皮紙袋,外頭裹著塑膠膜,簡直像園藝用的「骨粉」肥料。怪不得新聞說有不肖的火葬業者,把死者的屍體扔進樹林,用豬骨粉當作骨灰發還家屬。
母親的骨灰放在她生前的臥室裡,孫女放學都會先探頭進去喊「奶奶好!」我也每天進去問安,只是一邊鞠躬一邊想:那紙袋裡頭是不是母親?還有,母親的金戒指在不在裡面?
墓碑和骨灰匣做好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墓園的人問我要不要親手把骨灰倒進骨灰匣?我還沒答,他就說由他服務好了,接著把骨灰帶到隔壁房間,再出來時已經抱著銅匣子。
我當時挑銅製的匣子,是想「塵歸塵、土歸土」,死者最後都要入土為安,而且重新融合為大地的一部份。銅會生鏽,幾十年後母親的骨灰就會與天地結合。但是看著骨灰匣放進兩呎深的墓穴,我又想:當銅匣子解體了、骨灰化為泥土,母親的金戒指應該永遠不會腐朽。還有,那天怕我傷心,不要我自己動手,而躲開我視線,把骨灰倒進銅匣的人,會不會倒著倒著突然聽見「噹」一聲,看到白白的骨灰中有個黃澄澄的金戒指。他會不會動心?會不會把戒指偷偷留下?
母親過世已經十七年,這許多疑問總在,但是而今我想開了:那昂貴的銅棺,八成又賣給了其他喪家,裝著別人的遺體土葬。這也挺好,沒浪費!
還有,母親的金戒指,無論誰摘走了,總比永遠埋在地下有用。說不定別人戴了,說不定被鎔化,做成漂亮的首飾,戴在了哪位新娘的頭上。又或許被分成好幾個小戒指,歡躍了好多少女的心。
去年二哥二嫂到臺灣,我請他們晚餐,多年不見的二嫂突然把一個小錦盒雙手交給我:「媽媽臨終交代的,非給六弟不可。」打開錦盒,居然是個很大的金戒指,跟母親的一模一樣,我吃驚地問:「哪來的?」
「這是你過繼到劉家時,你劉家媽媽送給咱親媽的,算是信物!把你從姚家送給劉家,從此結為親家。只是後來劉媽媽怕你被姚家要回去,避不往來。」二嫂說:「媽媽不計較,說她生了六個兒子,劉家只你一個,就別去打擾了。但是媽媽一直留著這個金戒指,臨死,說非交給你不可!」
母親的金戒指
每次上墳,跪在母親的墓碑前,我都想:下面兩呎那個銅盒子的骨灰中間會不會有個黃澄澄的金戒指?
從我有記憶,母親左手無名指上就戴著那個金戒指,每次有人問她是不是結婚戒指,母親都搖頭:我才不戴結婚戒指呢!你瞧!我先生戴嗎?他不戴我幹嘛戴?
也聽人笑說是逃難時戴的,母親又猛搖頭:「有誰這麼笨,戴這麼大的金戒
指逃難,等人搶?」
母親的金戒指確實夠土,圓圓粗粗厚厚,顯得有點突兀,好像存心把一大塊黃金戴在手上。尤其麻煩的是因為太大,她的手隨便往桌子上一放,就「噹」一聲。左一聲噹、右一聲噹,幸虧...
作者序
浴火少年,燈前舞劍
學生時代我作文很少拿高分。
因為那時候要寫八股文,而且最好能「掉掉書袋」,引用幾句古人或「偉人」的話。這種題目我看了就頭痛,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草草交卷。
一直到今天,沒有感動我是不寫的。那感動又最好是突然的感動,讓我感動得要命,非藉著筆墨抒發不可。所以我很欣賞廚川白村說的「文學是苦悶的象徵」。
我的文學作品確實是用痛苦換來的。碰到挫折,我寫《螢窗小語》給自己打氣;跟兒子大吵一架,我寫《超越自己》,平復彼此的情緒;被人欺騙,我氣瘋了,罵自己是豬八戒,接著按下怒氣,寫《我不是教你詐》。看到女兒愈走愈遠,我寫〈爹地的小女兒〉,邊寫邊擦眼淚。如果說我的作品能感動不少人,真正的原因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好,是我自己先感動了自己。
繪畫也一樣!我的經紀人最清楚,我畫有些主題,像是櫻花、曇花,幾乎畫一張賣一張。但我就不畫!也不是不畫,而是很少畫。因為沒感動,我的筆就動不起來。
感動常是排山倒海的,譬如櫻花,前一天還光禿禿的樹枝,一夜間突然盛放。讓我看見倒抽一口涼氣,天哪!怎麼辦?
於是再怎麼忙,我都會把別的事放下,趕去花下寫生。一邊畫、一邊看花落,也可以說一邊感傷「韶華不為少年留」,極力抓住美麗的瞬間。
問題是我畫的花都開不長,也可能正因為稍縱即逝,所以讓我珍惜。譬如櫻花,當我把寫生的草稿轉為完成品,那花期八成已經過了。曇花更是如此,那麼多的花瓣、那麼短的綻放,夜裡八點開,十二點已經漸漸闔上。我再有本事能寫生幾朵?又能有本事一年畫幾幅?
看山看水也一樣!少年時看山比較容易感動。而今「五嶽歸來不看山」,非碰上「奇山異水」不會動心。從另一個角度想,當我遇到動心的山水,又好像餓了好久的人,爬著滾著也得「大口吞下去」。
這絕非誇張,我有照片為證!去年登黃山,為了在某個特殊角度寫生,我曾一手抓著鐵索,一腳勾著欄杆,幾乎懸在半空中作畫。「搜盡奇峰打草稿!」大概是藝術家都有的堅持。我有個朋友的兒子愛攝影,居然一人爬到布魯克林大橋的頂上拍照。朋友全家去黃山,半天找不到兒子,突然聽人喊:「危險哪!」抬頭驚見兒子正吊掛在懸崖上。
所幸我的畫不見得都需要實景的感動,常常讀古詩詞也會怦然心動,那很少因為景物表面,而多半是景物背後的血淚深情。
我的兒子劉軒,那「軒」怎麼來的?是我讀蘇軾〈悼亡詞〉「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得來的。我也曾把那首詞意作成畫,很成功,道理簡單!因為感動!
這本書裡的文章和繪畫常常來自同樣的感動,也就是一個感動襲來,寫不夠,還要畫;或者畫不足,還得用文字抒發。
〈浴火〉就是切膚之痛,那是寫我少年時的災難,一聲砰然巨響,我沒了家,也告別了童年。我過去雖然多次提到那次失火,但是直到五十五年後的今天,才終於敢面對記憶中的烈焰焚身,畫出來。而且畫得美!
〈燈火迷離的小巷〉是我應聯副約稿寫成的,我必須謝謝編輯,他們是作品的催生者,很多深藏的東西,像是我被搶劫、到派出所作證,小太保說他破處時鄰居媽媽的曖昧表情,都因此浮現。
我也畫了那時的小巷,窄窄的、破破的,竹子拼成的屋頂上曬著菜乾和鹹肉,巷道上橫掛著睡衣三角褲。炊煙嗆人、惡犬狂吠、幫派械鬥、武士刀出鞘……
還有那幅〈夏日園趣〉,畫的雖然只是兩隻小鳥吃番茄,寫的卻是父親臨終顫抖的嘴唇和我的自責。
〈雲之瀧〉也一樣,表面寫的是早年烏來的風景和令我心動的泰雅族美少女,其實講的是對流金歲月的傷逝。
至於〈聽雨〉那篇文章,最能寫我對人生的感懷。而且讓我用這個觸動,從「聽雨歌樓」、「聽雨客舟」到「聽雨僧廬」,一口氣完成三張痛快淋漓的作品。
〈妻的導盲犬〉雖然是極短篇的小說,但跟我熟識的人都一看就知道寫的是誰,在真實世界誰是導盲犬。
〈米奇與米妮〉是我寫自然生態的文章,過去我寫螳螂、寫野雁,這次寫小家鼠。很多人警告我,被野老鼠咬了會得狂犬病,感謝老天,迄今我還活著。
這本書裡也有三組很特殊的散文和繪畫,是我臨摹故宮「鎮館之寶」之後創作的,我喜歡用淺白的筆觸寫艱深的東西,希望讀者能在詼諧的文字背後,看到我要分享的繪畫心得。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書後有幾首小詩。當我在報上發表的時候,有人驚說劉墉居然也寫詩。其實那是我少年時的最愛,甚至因此得過大獎。杜甫「晚節漸於詩律細」,我這個老小孩,也燈下看劍,長鋏出鞘,試舞幾下,請大家不要見笑!
這本書是我的第六本詩畫散文集,四十年前我出版第一本《螢窗隨筆》時請張大千先生為我題書名。大千先生對我很厚愛,他送我三件作品,一個是題我的書齋「氤夢樓」,一件是「螢窗隨筆」,還有一張四呎半的潑墨山水畫。而今第一件還掛在我的書房,第二件去年捐給了浙江美術館,第三件今年送給了臺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這本書的全部版稅,也將捐給公益團體,謝謝大家幾十年來對我的支持!
浴火少年,燈前舞劍
學生時代我作文很少拿高分。
因為那時候要寫八股文,而且最好能「掉掉書袋」,引用幾句古人或「偉人」的話。這種題目我看了就頭痛,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草草交卷。
一直到今天,沒有感動我是不寫的。那感動又最好是突然的感動,讓我感動得要命,非藉著筆墨抒發不可。所以我很欣賞廚川白村說的「文學是苦悶的象徵」。
我的文學作品確實是用痛苦換來的。碰到挫折,我寫《螢窗小語》給自己打氣;跟兒子大吵一架,我寫《超越自己》,平復彼此的情緒;被人欺騙,我氣瘋了,罵自己是豬八戒,接著按下怒氣,寫《我不是教你...
目錄
序 浴火少年,燈前舞劍
*浴火
母親的金戒指
最後一口糖番茄
燈火迷離的小巷
浴火
我是丙等生
雲之瀧
*詩情
躲在紗簾後的摩詰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聽雨
湖心亭看雪
*花語
採花賊
冷香飛上詩句
夢見野薑花
*畫意
遙想西子當年
李唐老哥
郭熙老哥
公望老哥
米奇與米妮
*短歌
鞋子
私奔
枕頭
袖子
橋
尚能夢否
用一生
*附 小說
妻的導盲犬
序 浴火少年,燈前舞劍
*浴火
母親的金戒指
最後一口糖番茄
燈火迷離的小巷
浴火
我是丙等生
雲之瀧
*詩情
躲在紗簾後的摩詰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聽雨
湖心亭看雪
*花語
採花賊
冷香飛上詩句
夢見野薑花
*畫意
遙想西子當年
李唐老哥
郭熙老哥
公望老哥
米奇與米妮
*短歌
鞋子
私奔
枕頭
袖子
橋
尚能夢否
用一生
*附 小說
妻的導盲犬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