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480
優惠價: 65 折, NT$ 312
《思想史7: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規畫「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專號,收入5篇論著,1篇研究紀要,以及3篇書評。
這5篇論著涵蓋了3篇關於羅存德《英華字典》(1866-1869)的翻譯與研究。例如通過譯詞的對比,梳理了三種辭典之間的傳承借鑒關係,並由此透視19、20世紀之交,中外出版印刷方面的文化交流及中國通過日本獲得西方新知識的歷史場景。同時利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建置的「英華字典資料庫」,並旁及相關的辭典,探究「啟蒙運動」如何成為“Enlightenment”的譯法,以及從出版社的角度談辭典出版。
此外,汪榮祖教授〈道不同終不相為謀: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討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羅志田教授〈曲線救文化:梁漱溟代中國「舊化」出頭辨析〉討論全盤西化思路的先驅,卻又想要復興中國文化,實現中國文化的「翻身」的梁漱溟。
延伸閱讀:
《思想史創刊號》
《思想史2》
《思想史3:盧梭與近代中國專號》
《思想史4》
《思想史5:明清思想史》
《思想史6:五四新文化運動》
作者簡介:
編輯委員
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培德(康乃狄克大學歷史學系)
陳正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克武(主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蕭高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
汪榮祖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1961),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1971)。美國維琴尼亞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1971-2003),其間曾獲維琴尼亞州社會科學院傑出學者榮譽、全美研究型圖書館年度傑出學術著作獎(2001)。2003年回臺灣長住,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主要學術著作有英文專書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等4種,中文專書有《史傳通說》、《史學九章》、《詩情史意》等16種,中英文論文百篇、書評40篇。
羅志田
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近著有《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近代中國史學述論》等。
沈國威
男,遼寧人
日本關西大學外語學部教授;東西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1981年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後,任職北京語言學院。1985年作為日本文部省獎學金留學生來日,1991年大阪大學博士課程修了,1993年2月,以論文《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獲博士學位。1991年起在日本大學任教職至今。
研究方向為:詞彙學、中日詞彙比較研究、漢語詞彙教學法、中日近代詞彙交流史。近十年來,在「漢字文化圈近代新詞的誕生:創造、交流與共用」的框架下審視現代漢語詞彙體系的形成問題,近期對近代民族國家的成立與國語的形成、兩者之間互動關係多有探索。
陳建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興趣在於探究詞彙與概念如何透過翻譯的方式,進入近代中國的歷史情境當中。
阿爾伯特‧霍夫斯塔特(Albert Hoffstädt)
博睿學術出版社資深策畫編輯(Senior Acquisitions Editor)
張哲嘉譯
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維康醫學史研究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er)、哈佛燕京學社、紐倫堡—埃爾朗根大學國際人文研究中心等地訪問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東亞醫藥文化交流史,於2008年以〈大黃迷思〉一文獲得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療學會頒贈竺可楨「論文獎」。
傅揚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史、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文化史、政治思想史、比較歷史等。近期研究主題包括先秦經濟論述、漢代社會思想、南北朝的歷史記憶與政治文化等,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原》、《早期中國史研究》、《新史學》、《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臺大歷史學報》和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等刊物發表論文、書評、學術翻譯數篇。
盧華(1988-)
湖北洪湖人,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國近現代史方向博士生。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碩士就讀於美國萊斯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政治,尤其是清中期以來的政治-社會轉型與中國革命史。
曾國祥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現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學與比較政治思想。著有The Sceptical Idealist: Michael Oakeshott as a Critic of the Enlightenment (Exeter: Imprint Academic, 2003)以及《主體危機與理性批判:自由主義的保守詮釋》(臺北:巨流,2009)兩本專書,並有論文發表於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Chicago-Kent Law Review,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Collingwood and British Idealism Studies、《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歐美研究》、《臺灣民主季刊》、《思想史》、《哲學與文化》等中外專業期刊。
理查‧柏克(Richard Bourke)
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思想史講座教授
陳禹仲
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博士論文研究研究喬治‧柏克萊(George Berkeley)與早期啟蒙對個人、社會、自然世界與神聖秩序的辯論,並透過分析當時自然哲學、醫學、政治神學與社會進程等論述,檢視柏克萊和啟蒙運動的關係。學術興趣為近代早期歐洲史、歐洲思想文化史、近代早期歐洲科學與醫學史、歐美史學史、政治思想史與歷史哲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優惠價: 65 折, NT$ 312 NT$ 480
《思想史7: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規畫「英華字典與思想史研究」專號,收入5篇論著,1篇研究紀要,以及3篇書評。
這5篇論著涵蓋了3篇關於羅存德《英華字典》(1866-1869)的翻譯與研究。例如通過譯詞的對比,梳理了三種辭典之間的傳承借鑒關係,並由此透視19、20世紀之交,中外出版印刷方面的文化交流及中國通過日本獲得西方新知識的歷史場景。同時利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建置的「英華字典資料庫」,並旁及相關的辭典,探究「啟蒙運動」如何成為“Enlightenment”的譯法,以及從出版社的角度談辭典出版。
此外,汪榮祖教授〈道不同終不相為謀: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討論章太炎與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異趣。羅志田教授〈曲線救文化:梁漱溟代中國「舊化」出頭辨析〉討論全盤西化思路的先驅,卻又想要復興中國文化,實現中國文化的「翻身」的梁漱溟。
延伸閱讀:
《思想史創刊號》
《思想史2》
《思想史3:盧梭與近代中國專號》
《思想史4》
《思想史5:明清思想史》
《思想史6:五四新文化運動》
作者簡介:
編輯委員
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沙培德(康乃狄克大學歷史學系)
陳正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黃克武(主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蕭高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作者簡介
汪榮祖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1961),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1971)。美國維琴尼亞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1971-2003),其間曾獲維琴尼亞州社會科學院傑出學者榮譽、全美研究型圖書館年度傑出學術著作獎(2001)。2003年回臺灣長住,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主要學術著作有英文專書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等4種,中文專書有《史傳通說》、《史學九章》、《詩情史意》等16種,中英文論文百篇、書評40篇。
羅志田
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近著有《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與社會》、《道出於二:過渡時代的新舊之爭》、《近代中國史學述論》等。
沈國威
男,遼寧人
日本關西大學外語學部教授;東西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1981年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後,任職北京語言學院。1985年作為日本文部省獎學金留學生來日,1991年大阪大學博士課程修了,1993年2月,以論文《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獲博士學位。1991年起在日本大學任教職至今。
研究方向為:詞彙學、中日詞彙比較研究、漢語詞彙教學法、中日近代詞彙交流史。近十年來,在「漢字文化圈近代新詞的誕生:創造、交流與共用」的框架下審視現代漢語詞彙體系的形成問題,近期對近代民族國家的成立與國語的形成、兩者之間互動關係多有探索。
陳建守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興趣在於探究詞彙與概念如何透過翻譯的方式,進入近代中國的歷史情境當中。
阿爾伯特‧霍夫斯塔特(Albert Hoffstädt)
博睿學術出版社資深策畫編輯(Senior Acquisitions Editor)
張哲嘉譯
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在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維康醫學史研究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er)、哈佛燕京學社、紐倫堡—埃爾朗根大學國際人文研究中心等地訪問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東亞醫藥文化交流史,於2008年以〈大黃迷思〉一文獲得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療學會頒贈竺可楨「論文獎」。
傅揚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史、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文化史、政治思想史、比較歷史等。近期研究主題包括先秦經濟論述、漢代社會思想、南北朝的歷史記憶與政治文化等,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史原》、《早期中國史研究》、《新史學》、《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臺大東亞文化研究》、《臺大歷史學報》和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等刊物發表論文、書評、學術翻譯數篇。
盧華(1988-)
湖北洪湖人,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國近現代史方向博士生。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碩士就讀於美國萊斯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領域是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政治,尤其是清中期以來的政治-社會轉型與中國革命史。
曾國祥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現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學與比較政治思想。著有The Sceptical Idealist: Michael Oakeshott as a Critic of the Enlightenment (Exeter: Imprint Academic, 2003)以及《主體危機與理性批判:自由主義的保守詮釋》(臺北:巨流,2009)兩本專書,並有論文發表於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Chicago-Kent Law Review,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Collingwood and British Idealism Studies、《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歐美研究》、《臺灣民主季刊》、《思想史》、《哲學與文化》等中外專業期刊。
理查‧柏克(Richard Bourke)
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政治思想史講座教授
陳禹仲
牛津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博士論文研究研究喬治‧柏克萊(George Berkeley)與早期啟蒙對個人、社會、自然世界與神聖秩序的辯論,並透過分析當時自然哲學、醫學、政治神學與社會進程等論述,檢視柏克萊和啟蒙運動的關係。學術興趣為近代早期歐洲史、歐洲思想文化史、近代早期歐洲科學與醫學史、歐美史學史、政治思想史與歷史哲學。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2元。(減2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