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國際事務研究機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擔任訪問研究員,也是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海事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 Corporation)」中國分析師。他曾在國立政治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求學,並在上海復旦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中文。
十四處能登陸的海灘、一年兩度氣候適合作戰的四個星期、入侵之前一千個空中轟炸目標……讀完本書,不能忘的是這些數據和事實。本書是一個獨特、珍貴的寶庫,讓讀者清楚了解解放軍(攻台)的準備狀態。本書極具權威性。──賈桂琳・迪爾(Jacqueline N. Deal),華府智庫Long Term Strategy Group總裁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廿年的時光轉眼而逝,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六年間的台海危機發生至今,台海這個「閃燃點」好像已從美國決策者和軍事家們的腦中淡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恐怖攻擊事件需要立即處理、全球經濟不景氣需要立即處理、網路資安事件需要立即處理、核武擴散需要立即處理、全年無休的全球政經緊張情勢需要立即處理……華府彷彿無時無刻都在危機狀態,沒時間去理睬長遠的戰略大局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現在的對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對台(台灣)政策,依舊凍結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發展出來的架構當中,可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和今日完全不一樣。外交政策若要發揮效用,就必須隨著時間不斷演化,並緊貼著第一線的新事實不斷調整。而亞洲的情勢早已產生很大的改變,台灣海峽的情況更是如此。 雖然亞太有不少地區依舊是在威權或是復仇心態的統治之下,但台灣已發展成為一個活潑的民主政體,無論在人權議題或政府治理上都是模範生。台灣的成功故事,就是美國的成功故事,兩邊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互為盟友,而最近幾年台灣在阿富汗重建工作擔任主要的捐助者角色,在一系列全球人道危機發生時率先出力響應(例如海地地震災情、非洲伊波拉病毒疫情),更是美國在區域安全事務上的緊密夥伴。遺憾的是,台灣在國際事務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往往沒被看見,台灣付出的辛勞往往未獲肯定。 同一時間,在海峽的另一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興起,有望成為主要的競爭者。中國的軍力快速成長,主要目標就是要以武力解決兩岸主權問題,同時在美國出面干預時予以阻絕或擊潰。中國不斷研發攻擊性武器,並將之大量部署在前線。這些武器包含彈道飛彈、無人機、太空戰力、兩棲攻擊艦隻、隱形潛艦,還有信息戰與電子戰的攻擊能力。中共的這些武力發展,將會削弱美國在亞洲地區盟友的信心,從而擔心萬一發生最壞的情況,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大家的安全。換個角度看,中共的軍力發展也會侵蝕以美國為首的區域安全架構,讓不穩定的感覺逐漸蔓延。再這樣下去,台海彼端的中國軍備增長,極可能帶來悲劇。 美國國會頒布的〈臺灣關係法(U. S. Law 96-8)〉載明,美國的國家政策是「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身為美國人,不管是基於我們的崇高理念,或是著眼於現實的美國國家利益,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協助台灣做有效的自我防衛。 放眼未來,美國國防部應當立即研議創新的策略,提升美台之間的防衛與安全關係。美國對台的重大軍售案也應當定期地、規律地進行。不過,單單依靠武器銷售,無法確保和平,因此我們也當尋求適當方式,將台灣這支高效能的軍力納入美國的區域安全架構,尤其是在海域警覺、彈道飛彈防衛、人道協助及災後救援等工作上。另外,雙方也急需進行艦隻互訪、高層接觸、聯合訓練與聯合軍演等事項。 台灣的部隊值得受到尊重,值得以尊嚴對待。美國的男女官兵也必須盡一切努力做好準備,處理眼前已知的危機。如今,美國、台灣與其他亞洲民主國家正面臨真實的危機。為了維繫這個重要區域的長期和平與繁榮,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難題,迅速拿出行動來克服難題。這樣看來,本書恰好可以促進大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也為政策辯論注入更多題材。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我很謝謝Peter Mattis, Matt Hallex, Ian McCaslin, 還有Elsa Kania等人,在百忙之中撥冗提供專家見解與評論,修正我的稿件,使得本書完稿時的面貌大大改善。另外要謝謝Logan Ma不畏艱難協助我製作中華民國戰鬥序列,謝謝黃柏樟加班繪製出書中精美的地圖。我實在很榮幸,能和這些傑出的分析師合作。
有好幾位人士與幾個機構慨然邀我前往公開研討會或小型發表會,使我能將本書的內容向華府簡報。他們是Jan val Tol (CSBA), Dennis Der (OSD Strategy), Rick Fisher (IASC), 以及Jeff McKitrick (Scitor)。在台北及新加坡的簡報機會,則是由任職國防部的少將Chen Chia-Sheng以及南洋理工學院的Richard Bitzinger 為我促成。
以下幾位摯友對本書提供極佳的意見,同時給出專家評論,他們是David An, Dennis Blasko, Amy Chang, J. Michael Cole, Zack Cooper, Emily David, Andrew Erickson, Russell Hsiao, Tetsuo Kotani, Tiffany Ma, Oriana Skylar Mastro, Sam Mun, Craig Murray, Barry Scott, Sabrina Tsai, 還有Aaron Weinberg。
我的外公,美國海軍陸戰隊光榮退役的William F. Murphy在最重要的關頭提供一筆慷慨贊助經費,我才能前往台灣進行研究之旅,順利完成這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服役於陸戰隊第二師,在太平洋地區參加過好幾次登陸戰鬥,他也一直很感恩,自己沒有被派到台灣打仗。他對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付出這麼多,我真的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心底的感激。
他曾在日本首屈一指的國際事務研究機構「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ap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擔任訪問研究員,也是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海事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 CNA Corporation)」中國分析師。他曾在國立政治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求學,並在上海復旦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習中文。
十四處能登陸的海灘、一年兩度氣候適合作戰的四個星期、入侵之前一千個空中轟炸目標……讀完本書,不能忘的是這些數據和事實。本書是一個獨特、珍貴的寶庫,讓讀者清楚了解解放軍(攻台)的準備狀態。本書極具權威性。──賈桂琳・迪爾(Jacqueline N. Deal),華府智庫Long Term Strategy Group總裁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廿年的時光轉眼而逝,一九九五到一九九六年間的台海危機發生至今,台海這個「閃燃點」好像已從美國決策者和軍事家們的腦中淡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轉移到別的地方去了——恐怖攻擊事件需要立即處理、全球經濟不景氣需要立即處理、網路資安事件需要立即處理、核武擴散需要立即處理、全年無休的全球政經緊張情勢需要立即處理……華府彷彿無時無刻都在危機狀態,沒時間去理睬長遠的戰略大局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現在的對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對台(台灣)政策,依舊凍結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發展出來的架構當中,可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所面臨的挑戰,和今日完全不一樣。外交政策若要發揮效用,就必須隨著時間不斷演化,並緊貼著第一線的新事實不斷調整。而亞洲的情勢早已產生很大的改變,台灣海峽的情況更是如此。 雖然亞太有不少地區依舊是在威權或是復仇心態的統治之下,但台灣已發展成為一個活潑的民主政體,無論在人權議題或政府治理上都是模範生。台灣的成功故事,就是美國的成功故事,兩邊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時期互為盟友,而最近幾年台灣在阿富汗重建工作擔任主要的捐助者角色,在一系列全球人道危機發生時率先出力響應(例如海地地震災情、非洲伊波拉病毒疫情),更是美國在區域安全事務上的緊密夥伴。遺憾的是,台灣在國際事務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往往沒被看見,台灣付出的辛勞往往未獲肯定。 同一時間,在海峽的另一邊,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興起,有望成為主要的競爭者。中國的軍力快速成長,主要目標就是要以武力解決兩岸主權問題,同時在美國出面干預時予以阻絕或擊潰。中國不斷研發攻擊性武器,並將之大量部署在前線。這些武器包含彈道飛彈、無人機、太空戰力、兩棲攻擊艦隻、隱形潛艦,還有信息戰與電子戰的攻擊能力。中共的這些武力發展,將會削弱美國在亞洲地區盟友的信心,從而擔心萬一發生最壞的情況,美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大家的安全。換個角度看,中共的軍力發展也會侵蝕以美國為首的區域安全架構,讓不穩定的感覺逐漸蔓延。再這樣下去,台海彼端的中國軍備增長,極可能帶來悲劇。 美國國會頒布的〈臺灣關係法(U. S. Law 96-8)〉載明,美國的國家政策是「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形式的高壓手段,而危及台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身為美國人,不管是基於我們的崇高理念,或是著眼於現實的美國國家利益,我們責無旁貸,必須協助台灣做有效的自我防衛。 放眼未來,美國國防部應當立即研議創新的策略,提升美台之間的防衛與安全關係。美國對台的重大軍售案也應當定期地、規律地進行。不過,單單依靠武器銷售,無法確保和平,因此我們也當尋求適當方式,將台灣這支高效能的軍力納入美國的區域安全架構,尤其是在海域警覺、彈道飛彈防衛、人道協助及災後救援等工作上。另外,雙方也急需進行艦隻互訪、高層接觸、聯合訓練與聯合軍演等事項。 台灣的部隊值得受到尊重,值得以尊嚴對待。美國的男女官兵也必須盡一切努力做好準備,處理眼前已知的危機。如今,美國、台灣與其他亞洲民主國家正面臨真實的危機。為了維繫這個重要區域的長期和平與繁榮,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難題,迅速拿出行動來克服難題。這樣看來,本書恰好可以促進大眾對相關議題的認知,也為政策辯論注入更多題材。
導讀序言 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亞太),2049計劃研究所總裁
我很謝謝Peter Mattis, Matt Hallex, Ian McCaslin, 還有Elsa Kania等人,在百忙之中撥冗提供專家見解與評論,修正我的稿件,使得本書完稿時的面貌大大改善。另外要謝謝Logan Ma不畏艱難協助我製作中華民國戰鬥序列,謝謝黃柏樟加班繪製出書中精美的地圖。我實在很榮幸,能和這些傑出的分析師合作。
有好幾位人士與幾個機構慨然邀我前往公開研討會或小型發表會,使我能將本書的內容向華府簡報。他們是Jan val Tol (CSBA), Dennis Der (OSD Strategy), Rick Fisher (IASC), 以及Jeff McKitrick (Scitor)。在台北及新加坡的簡報機會,則是由任職國防部的少將Chen Chia-Sheng以及南洋理工學院的Richard Bitzinger 為我促成。
以下幾位摯友對本書提供極佳的意見,同時給出專家評論,他們是David An, Dennis Blasko, Amy Chang, J. Michael Cole, Zack Cooper, Emily David, Andrew Erickson, Russell Hsiao, Tetsuo Kotani, Tiffany Ma, Oriana Skylar Mastro, Sam Mun, Craig Murray, Barry Scott, Sabrina Tsai, 還有Aaron Weinberg。
我的外公,美國海軍陸戰隊光榮退役的William F. Murphy在最重要的關頭提供一筆慷慨贊助經費,我才能前往台灣進行研究之旅,順利完成這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他服役於陸戰隊第二師,在太平洋地區參加過好幾次登陸戰鬥,他也一直很感恩,自己沒有被派到台灣打仗。他對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付出這麼多,我真的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心底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