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路上有你真好!一位神經外科醫師最真誠的行醫手札
原來這些疾病要看神經外科!
18位病患的就醫故事,神經類疾病的診療過程,
醫病雙方敞開心胸、聆聽彼此、啟發彼此的現場紀錄!
身為一名神經外科醫師,蔣永孝非常清楚正確診斷的重要性,一個誤診,健康可能就此受創。正因為深深體認到:在健康之前,身為醫者背負著無可迴避的責任,他總要求自己靜下心來,耐心聆聽病患的故事,再從聆聽的過程中了解對方的病情,做出正確診斷。
對很多人來說,腦脊髓疾病代表的是癱瘓和死亡,一聽到要動刀治療,更覺得恐佈,常避之唯恐不及,但如此一來不是錯失治療黃金時機而使得病情日漸惡化,就是四處尋求偏方或民俗療法,最後以悲慘收場。
其實,腦脊髓疾病只是身體病痛的一種,神經外科手術也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要及早就醫,及早確診並治療,大多患者可獲得明顯改善,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這本書,就是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行醫三十多年來,聆聽、陪伴病患對抗疾病的生命紀錄;闡述所有和神經外科有關的疾病並不可怕,期能導正一般人錯誤的就醫觀念,積極迎向人生。
延伸閱讀:
我的人生在哪裡?:和22位法國心理醫師談,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歡迎來到女醫師的人生諮詢室,船曳美也子
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劉貞柏
作者簡介:
口述者簡介︰
蔣永孝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杜蘭大學醫務管理碩士,美國印地安大學醫用神經生物學博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教授與神經損傷及再生研究中心主任。
1958年次的雙魚座男性,他長期致力研究腦外傷、腦血管疾病、腦瘤、巴金森氏症、脊椎疾病與神經再生醫學等領域,並渴望了解日新月異的所有醫學新知,長期為臺灣神經外科及脊椎外科醫學深耕,每次都要旁邊同事好說歹說才要乖乖吃飯,常以雙魚式幽默鼓勵病人,認為其個性與心情會決定病情,快樂擁抱人生當下的每一秒,才是真正掌握幸福的關鍵。
撰文者簡介︰
林進修
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曾任中華民國醫藥衛生記者聯誼會會長,於記者生涯中曾獲兩屆曾虛白新聞獎、兩屆新聞金鼎獎及三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著有《他們都愛健康》、《白袍下的熱血-臺北醫學大學在非洲行醫的故事》、《愛從赤道零度開始-臺北醫學大學醫者烙印非洲之旅》、《以病人為中心的美好-北醫擠身國際醫療機構的傳奇》、《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邱文達:航向健康的舵手》及《從日出到日落的守護-雙和醫院滾動醫療團在馬紹爾群島的故事》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蔣醫師學養豐富、技精術粹,為人沉著穩健,對待病人熱心負責,深受病患敬愛與信賴。
──前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鄒傳愷
蔣主任把行醫近三十年的寶貴經驗化為文字,透過一篇篇精彩故事,完整呈現他一路陪病患走過病痛折磨的點點滴滴。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李祖德
十八位病患的故事,篇篇平易近人,感傷中有溫馨,淚眼裡亦見詼諧,就像發生在你我身邊親友的身上似的。
──前外交部長、駐美代表 程建人
名人推薦:蔣醫師學養豐富、技精術粹,為人沉著穩健,對待病人熱心負責,深受病患敬愛與信賴。
──前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鄒傳愷
蔣主任把行醫近三十年的寶貴經驗化為文字,透過一篇篇精彩故事,完整呈現他一路陪病患走過病痛折磨的點點滴滴。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李祖德
十八位病患的故事,篇篇平易近人,感傷中有溫馨,淚眼裡亦見詼諧,就像發生在你我身邊親友的身上似的。
──前外交部長、駐美代表 程建人
章節試閱
眼抖嘴斜一美人(半邊顏面神經痙攣 鄭李月英)
「阮某真美!」
二○一七年夏至隔天的午后,萬里無雲,天氣熱得連柏油路都像在冒煙。
那天,連續趕幾個行程的鄭勝夫和鄭李月英這對夫妻終於可以稍稍喘口氣,在捷運紅樹林站對面的住家大樓大廳喝杯咖啡,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深情望著結縭近半世紀的牽手,鄭勝夫不禁脫口而出,連聲讚美。
難道,她以前就不漂亮嗎?
像個突然被抓包的小學生,已七十七歲高齡的鄭勝夫漲紅了臉,搖搖手急忙補上一句,「不是啦!她以前就很美很美,只不過現在更美。」
「連我爸也這麼說。」鄭李月英聽了樂不可支,話匣子也開了。「我爸五十多年前就說,除了個子稍微嬌小一點外,他這個寶貝女兒還真是美呢。」
這些話是事實,鄭李月英大半輩子都是出了名的美人胚子,只有十年前開始深受半邊顏面痙攣所苦以來,不時在耳邊繚繞的讚美才漸行漸遠。對她來說,那幾年是一段充滿折磨而灰暗的過往,讓她不勝唏噓。
眼嘴抽動 按摩針灸都無效
剛開始,右眼下方俗稱臥蠶的下眼瞼會偶爾抖動一下,大約一、兩週一次,若不特別留意,忍一下就過去了,其實也沒什麼。只不過,這惱人的抖動越來越頻繁,就算她想視而不見,不去理會,也難以如願,後來甚至連右側嘴角也開始抽動,讓她驚覺不妙,開始尋求解決之道。
她曾去做臉部按摩,也看過中醫,卻沒多大效果。在朋友介紹下,她鼓起勇氣到某家醫學中心針灸,從臉部到頭頂,密密麻麻扎了很多針。躺在診療椅上休息時,針灸科主任剛好帶一群學生經過,不禁驚呼出聲:「怎會這樣?」
原來,她躺著不動,右臉和頭頂的那些細針竟然無風自動,全都搖個不停。那位針灸科主任不禁搖搖頭,直說他行醫這麼多年來,從來沒碰過這種事。
看著這一幕,鄭李月英突然感到萬分沮喪,「我是不是沒有救了?!」
在那家醫學中心連續針灸了一個月,症狀沒有明顯改善,讓她深受打擊,心情盪到了谷底,對針灸也不再抱任何希望。那一陣子,只要有人介紹某個地方的按摩有效,她就去試試;有人誇說某種西藥、保健食品甚至秘方可改善症狀,不管多貴,她也是買來就吃,結果還是沒效。
當她萬念俱灰之際,一個罹患癌症的朋友告訴她,臺北社子島有個很厲害的人,一定可幫她遠離右側眼睛和嘴角不時抖動的困擾,她又心動了,當下跨橋而過,直奔社子島。
在那個有點像國術館的簡陋房舍裡,被朋友說得像能人異士般神奇的中年男子拿出電剪,二話不說就把她的頭髮剃掉一些,又是拔罐,又是針灸的,弄了好一陣子,最後再神秘兮兮地拿出一罐粉末狀的中藥,要價十幾萬元,要她回家照三餐服用,「保證藥到病除」。
這不就是密醫嗎?
鄭李月英哀怨地點點頭,「光是被騙,就不知道多少次了。」但在那些黯淡到透不出光的歲月裡,她就像是個掉進水裡的旱鴨子,哪管是一根草,她都會緊抓著不放。
屢次受騙 偏方試遍皆枉然
天天吃那罐貴到不行的中藥,她的身材也像吹氣球般,一天天漲大,常穿的某歐洲名牌服飾,型號從38、40、42一路往上竄,整個臉也越來越圓。她常笑說,那一陣子就連喝水也胖。
如果發福變胖能換來半邊眼睛和嘴角不再抖動,這些犧牲也就算了,偏偏花了大把鈔票,卻抖得更厲害。有幾次白天太累了,晚上出門應酬時,右眼和右側嘴巴不僅更抖,還往一側歪斜,那張臉怎麼看都怪。
看在老伴鄭勝夫眼裡,滿是不捨,要她趕緊停藥,並陪她到美國散心,順便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
「都已到了這個地步了,就死馬當活馬醫吧。」到了美國,鄭勝夫買了綠色粉末的健康食品,泡水給老婆喝。才喝下肚不到五分鐘,鄭李月英就狂跑廁所,連續拉了一個禮拜肚子,整個人瘦了一圈。
除了這種配合吃健康食品的「排毒療法」,她還認真做返老還童氣功,又聽友人建議吃阿斯匹靈。她總是安慰自己,反正都已經被騙了不曉得多少次,也不差這一次,那就試吧。
可以預見的是,花了那麼多錢,做了那麼多的各種嘗試,右半邊臉的抖動和抽動依舊無解。回臺灣後,她回到原來那家醫學中心,掛了某名神經內科醫師的門診,對方建議她不妨注射肉毒桿菌來改善症狀。
「我又不愛漂亮。」鄭李月英不假思索地回絕,「我不要!」「謝啦!」說完,轉頭開門就走。
鄭勝夫解釋,肉毒桿菌通常是用來撫平臉上的皺紋,雖可讓肌肉鬆弛,進而緩解眼睛和嘴角的不停抖動,但只能維持幾個月的效果,時間一過,惱人的抖動和抽動還是繼續存在。
神經麻痺 醫師建議動手術
內科走不通,就改走外科。鄭李月英隨即掛了那家醫學中心某位知名神經外科醫師的號,她記得大約是下午診二十幾號,還蠻前面的,她們下午兩、三點就到診間候診,一直等一直等,等得她都快抓狂了。
一直等到晚上八點,才輪到她,沒想到才進診間坐下來,醫師就說她是顏面神經麻痺引起的症狀,要她盡快動手術。
這個診斷來得突然,鄭李月英根本沒有心理準備,本能地回絕。
「既然妳不手術,就不要來找我!」
那位神經外科醫師的口氣顯然不是很好,聽得她傷心極了,掉頭就走。「他傷了我的心。」「這根本是糟蹋人!」
那陣子她兒子剛好從美國回來,忙著安撫她,並要她敞開心胸,勇敢面對身體病痛這個事實。鄰居也勸她別意氣用事,不妨到三軍總醫院找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試試看。
在先生和兒子陪伴下,她改到三軍就醫,蔣永孝的診斷結果也沒有兩樣,明白告訴她除了手術,別無他法。
見她面有難色,蔣永孝耐心解釋,她的毛病是第七對顏面神經和一條小腦動脈過於靠近才造成的。
他做個比喻,第七對顏面神經和那條小腦動脈就像個左右鄰居,原本就靠得很近,一旦有天靠得太近了,那條小腦動脈的血流脈動就會不斷地撞擊第七對顏面神經,致使神經外面髓鞘出現破損而不停地漏電,相對應的肌肉就會一直收縮。
剛開始,眼睛附近的肌肉會跳動,當第七對顏面神經的漏電越來越大,影響範圍也會跟著擴大,嘴巴附近也會不自主抽動,接下來連脖子也遭到波及。這種神經病變只出現在臉的一側,因此才稱之為半邊顏面神經痙攣(Hemifacial spasm)。
蔣永孝提醒鄭李月英,若放著不去管它,越講話或越笑,肌肉就越抽動,最後肌肉甚至就縮在那裡不動了,導致嘴歪眼斜,那就不是一個醜字能形容了。
鄭李月英心想,既然都已被上一家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師趕出來,加上蔣永孝的名氣響亮,而且又是熟識朋友極力推薦,不妨試試看,但她還是客氣地表示要考慮個一、兩天再做決定。
親友苦勸 下決心手術治療
走出診間,先生和兒子已在車上等待多時。一上車,兒子就勸她別再想東想西了,一定要儘快接受手術。
「媽媽,我和爸爸不會害妳的啦。」見她仍一臉猶豫,兒子進一步說蔣永孝人那麼客氣,又講得那麼有自信,讓他動刀準沒錯。
在回家的路上,她兒子依舊勸個不停,最後甚至說了重話,「這些年來,妳遭受那麼多的折磨,難道還要繼續過那種地獄般的生活嗎?」
那些話,一字一句撞擊著她,也讓她動了心。就在那幾天,她在一場宴會中碰到幾個老朋友,其中一個把她悄悄拉到一旁,「妳是個女人,眼睛一直眨,一直眨,會被誤認是在放電,是在挑逗男人,這樣不太好啦!」
當下,鄭李月英震了一下,心想有道理。眼睛不自主地跳動,自己雖可視而不見,不把它當一回事,但看在別眼裡,恐怕就沒那麼單純了。宴會結束,她在回家的路上就打電話給蔣永孝,請他安排開刀時間。
她同時也拜託蔣永孝,時間不要拖太久,越快開刀越好,免得夜長夢多。
下定決心那一剎那,她有如釋重負的快感,回家後馬上收拾好行李,夫妻倆搭高鐵就直接殺到高雄,找朋友大啖海鮮,享受南部熱情的陽光和美食。
玩得正盡興時,蔣永孝打來電話,要她趕快回臺北,因為手術就排在兩天後。
簡單手術 七年折磨終解脫
就蔣永孝的標準而言,那檯刀很簡單,從右側耳後開一個十元硬幣大小的傷口,透過顯微手術把第七對顏面神經和旁邊那條小腦動脈分開,中間再置放鐵氟龍材質的墊片,不讓那條小腦動脈的血流脈動再次撞擊第七對顏面神經,就可明顯改善眼睛和嘴角不停抖動的困擾。
只不過,患部被包覆在小腦很深的位置,加上附近有很多蜘蛛網膜,蔣永孝還是花了點時間才開完那檯刀。
術後被推到加護病房觀察,麻藥消退後,鄭李月英第一個感覺是下眼瞼不再跳個不停,整個人無比舒服,人生頓時從黑白變彩色。隔天早上,她甚至可以下床活動筋骨。
就在那時候,她不禁罵自己笨,「白白遭受那麼多折磨,這七年來真是白活了。」另一半鄭勝夫也說出放了很久的心裡話,幾年來老伴眼角越抖越厲害,他看得都不捨,還好這一切都過去了。
術後不久,兩人搭捷運出門,一上車就有個年輕人主動讓位給鄭勝夫,而不是讓給鄭李月英,這事讓她得意了好幾天。「沒辦法,我看起來就是比較美,比較年輕。」
又有一次,也是在捷運上,她理所當然地坐在博愛座,有個年輕人看了又看,最後忍不住問她,「妳曉得這是什麼座位嗎?」
「當然知道呀!這不就是博愛座嗎?!」
「既然知道,為什麼還坐?」
原來,那個年輕小伙子根本看不出她的年齡,還以為她坐錯了位子。她強忍著竊笑,慢慢地從皮包掏出身分證,看得對方大驚失色,連聲對不起,摸摸鼻子趕緊閃人。
碰到這種事,鄭李月英一點也不生氣,還真想回一句,「謝謝啊!承蒙您看得起,把我少算了好幾歲。」
夏日午后,豪邁的陽光穿過大片落地窗,灑落一地。轉頭看著牽手走過半世紀的老婆,鄭勝夫看著看著,臉上泛起陣陣笑容,一再誇讚,「阮某真美,真的真的很美。」
疾病概述
半邊顏面神經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
半邊顏面神經痙攣是第七對腦神經(顏面神經)在腦幹根部受到血管壓迫之後,發生不正常電波短路所致,一開始患側眼眶附近的眼皮跳動,接下來肌肉跳動會越來越明顯,形成眨眼動作,當肌肉跳動延伸到嘴角,半邊臉的痙攣就會越來越嚴重,導致臉部變形。有效治療是透過手術將血管和顏面神經分開,或者注射肉
毒桿菌素來緩解,前者效果較長,後者只有短期療效。
這些名人也罹患這種病
‧美國演員克里斯‧威廉斯(Chris Williams)
眼抖嘴斜一美人(半邊顏面神經痙攣 鄭李月英)
「阮某真美!」
二○一七年夏至隔天的午后,萬里無雲,天氣熱得連柏油路都像在冒煙。
那天,連續趕幾個行程的鄭勝夫和鄭李月英這對夫妻終於可以稍稍喘口氣,在捷運紅樹林站對面的住家大樓大廳喝杯咖啡,享受難得的悠閒時光。深情望著結縭近半世紀的牽手,鄭勝夫不禁脫口而出,連聲讚美。
難道,她以前就不漂亮嗎?
像個突然被抓包的小學生,已七十七歲高齡的鄭勝夫漲紅了臉,搖搖手急忙補上一句,「不是啦!她以前就很美很美,只不過現在更美。」
「連我爸也這麼說。」鄭李月英聽了樂...
推薦序
認知與考驗(鄒傳愷)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括大腦、脊椎及其周邊神經,這些組織結構主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律動,以及應對外界環境的衝擊,一旦有了病變或損傷,就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影響到人的意識、行動與感覺,甚或維生機能無法延續,而需仰賴外力扶持或危及到生命安全。
本書所提到的許多案例,雖不能概括各類病因,但足以印證不同的病因諸如損傷、腫瘤、先天器質異常、老年退化病變等,遲早會侵蝕人的生活機能或生命。有感於神經疾患發生時的表徵是隨病情進展階段而迥異,因此常增加臨床診斷上的困難,一般而言,早期得到正確的診斷在治療效果上是較好的,可是對於神經外科醫師來說,這極具挑戰性,也考驗其學養、技能和經驗。
基於對神經病患的及早正確診斷和治療效益期盼,本人在此特別推崇蔣永孝醫師。他於民國七十二年至九十六年間於三軍總醫院接受完整神經外科學訓練,後擔任神經外科部主任,表現傑出,獲禮聘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服務,本人當初有幸與其共事,得以在臨床方面相互切磋,獲益匪淺。
蔣醫師學養豐富、技精術粹,為人沉著穩健,對待病人熱心負責,深受病患敬愛與信賴,歷年來經其仁心仁術診治痊癒的病患頗眾,本文案例僅係部份神經症狀比較複雜、最終有幸接受蔣醫師診治得癒者,誠屬良醫良相、功同再造,特此為序。
真正的醫者(李祖德)
認識蔣永孝主任已有多年,從早年在三軍總醫院服務,到近年轉換跑道來臺北醫學大學體系繼續付出心力,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既是醫術精良、視病猶親的醫者,也是國際知名的腦神經醫學專家,他那有如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永遠是病患及家屬最堅實的依靠。
二○一八年初春,他把行醫近三十年的寶貴經驗化為文字,透過一篇篇精彩故事,完整呈現他一路陪病患走過病痛折磨的點點滴滴,有傷痛,有淚水,也有歡笑和更多的相知相惜。這本《神經不神經:神經外科醫師蔣永孝和病患一起走過的路》,值得你我一看再看,從中體會如親人般緊密的醫病關係,為這個逐漸冰冷疏離的社會注入一股暖流。
早年醫療不發達,醫療資訊更不普及,很多人對疾病不夠了解,且常有錯誤認知,其中又以神經外科相關疾病最為明顯,以訛傳訛下,一旦被診斷出脊椎或腦部出現病變而需要開刀治療,總是退避三舍,咸認為風險太大,萬一不小心傷到周邊神經,恐會癱瘓一輩子。時至今日,就算醫療技術已大為精進,這種因錯誤認知而衍生的恐懼感依舊存在,延誤病情的憾事還是一再重演。
看多了這種悲慘結局,蔣永孝主任決定挺身而出,以醫療專業及多年臨床經驗為經,他和病患之間的互動為緯,娓娓道出十八位病患的故事,無非想告訴更多的人,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面對疾病的鴕鳥心態,以及因此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這些寫入本書的病人,有的罹患腦膜瘤,有的因車禍導致顱腦損傷,有的飽受腦下垂體腫瘤之苦,有的突然被診斷出惡性膠質細胞瘤,有的則是先天腦性麻痺,或是跳水不慎導致頸椎外傷而出現肢體癱瘓,他們個個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也走過辛酸歲月,但他們沒有放棄自己,才能揮別罹病陰霾,走出生命幽谷,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神經不神經》是蔣永孝主任的第一本書,字裡行間流露著他溫文敦厚的個性,以及他對病患無微不至的呵護。他是一位神經外科醫師,更是位真正的醫者。
先生緣,主人福(程建人)
臺灣醫療水準之高舉世聞名,醫術好的醫師比比皆是,然而術德兼備富有愛心與耐性的良醫並不常見,蔣永孝主任無疑是其中的之一。
認識蔣主任已四、五年,當時內子飽受脊椎疼痛之苦,不良於行,原期盼退休後遊山玩水、走訪國內外舊友的許多計畫難以實現,非但她過得辛苦,全家的生活作息也受到影響。
面對這樣的情況,雖然多方打聽、看診就醫,但是未見改善,反而日趨嚴重。所幸在一位醫師朋友介紹下我們去看了蔣主任。臺灣有句俗諺:「先生緣,主人福」,大意就是病患和醫師投緣,醫病關係融洽,就醫後病情應會逐漸好轉,重拾幸福人生。第一次見到蔣主任,看他對待病患那種專業清晰的陳述,親切認真的態度,使我們瞭解病情全貌,放下緊張徬徨的心情,聽取蔣主任的建議,接受到最好的治療,我們終於體會這句俗諺的真正意涵。
內子經他確診是腰椎滑脫導致不良於行的病因後,隨即安排開刀手術,幾小時下來困擾內子多年的症狀終告解除。檢視她在手術前後的身體狀況與心境,可以用「判若兩人」來形容。
腰椎滑脫應不是大毛病,但不積極主動治療,拖久了往往會變成大麻煩。一般說來,病患消極就醫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是醫療常識不足,另一則是害怕,深怕萬一要動刀,若稍有不慎會出現肢體癱瘓等嚴重後遺症,因而選擇逃避。早年這種可能性是比較高,但是現在由於醫學突飛猛進,早已今非昔比。
不管是哪個原因,諱疾忌醫的後果通常都不好,蔣主任把行醫三十年的經驗,化為文字,出版《神經不神經》這本大作,無非是在提醒民眾應時時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健康出問題,就應到醫療院所檢查及治療,踏出就醫的第一步,也就有了不同的新選擇。
仔細閱讀這本書裡所寫十八位病患的故事,篇篇平易近人,感傷中有溫馨,淚眼裡亦見詼諧,就像發生在你我身邊親友的身上似的,其中幾篇的罹病過程和我內人相仿,讀來特別有感。蔣主任視病猶親的醫者情懷,也讓病患願意重新選擇不同的人生。
人生百年,難免會有病痛,只要積極面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大都可獲得緩解甚至痊癒。健康也是基本人權,不分人種、膚色,也不分貧富、貴賤,如何呵護屬於自己的健康,其實就存乎一心而已。
認知與考驗(鄒傳愷)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括大腦、脊椎及其周邊神經,這些組織結構主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律動,以及應對外界環境的衝擊,一旦有了病變或損傷,就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影響到人的意識、行動與感覺,甚或維生機能無法延續,而需仰賴外力扶持或危及到生命安全。
本書所提到的許多案例,雖不能概括各類病因,但足以印證不同的病因諸如損傷、腫瘤、先天器質異常、老年退化病變等,遲早會侵蝕人的生活機能或生命。有感於神經疾患發生時的表徵是隨病情進展階段而迥異,因此常增加臨床診斷上的困難,一般而言,早期得到正確...
作者序
後記
蔣永孝
《神經不神經》,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它記錄了三十幾年行醫生涯的點點滴滴,雖酸甜苦辣兼而有之,我寧願選擇甜美的那些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
行醫是條辛苦而孤獨的路,選擇神經外科這個領域更是如此。這段漫長歲月裡,我要特別感謝眾多病友的陪伴,他們陪我走過年少輕狂的青澀歲月、中壯年的成熟穩重,也陪我深入探索專業的醫療領域,在他們的陪伴下,我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醫者。
這本書就是把我和他們之間的互動過程寫下來,不去批判醫療的錯誤,也不去區分孰優孰劣,因為沒有任何一位病人在走進診間那一剎那,額頭上就寫了我得了什麼病,他們都需要醫師靜下心來耐心診斷,再給予最適宜的處置。
我始終相信,疾病和疾病之間的重疊性很高,每位病人從生病到就醫的過程中,都是一個很特別的故事,也都值得和大家分享。正因如此,我真心希望藉由每位病友的故事,分享就醫時的辛酸與快樂,期能給讀者一個參考,今後若有類似狀況時,有個依循,可以求助並得到醫師的幫忙。
就醫過程中,病人難免會先後掛好幾個醫師的門診,這並不代表醫師的專業能力不夠,而是疾病和疾病之間原本就有太多的重疊性,不容易一次就確診出來。我們真要感謝這些病人可以如此勇敢地面對病痛,透過他們的看診紀錄,才能協助排除一些可能性,及早確診及治療。
透過這本書,我誠摯希望所有讀者要隨時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一發現身體出現異樣,就應立即就醫,千萬不要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這一關,因為一旦度不過,疾病就會變得更加嚴重,增加治療難度。
行醫三十餘年來,我要感謝所有病友,他們的生病過程讓我學得更多,進而去幫助更多人。就醫療照護而言,他們都是我的老師,我才能提供下一個病人更精準的醫療。
我更要感謝一路走來的多位老師,包括施純仁、鄒傳愷、吳志呈、林烈生、王有智、邱文達、蔡行瀚、林欣榮等人,沒有他們的指導和教誨,就沒有今天仍站在醫療最前線的我。
後記
蔣永孝
《神經不神經》,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它記錄了三十幾年行醫生涯的點點滴滴,雖酸甜苦辣兼而有之,我寧願選擇甜美的那些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
行醫是條辛苦而孤獨的路,選擇神經外科這個領域更是如此。這段漫長歲月裡,我要特別感謝眾多病友的陪伴,他們陪我走過年少輕狂的青澀歲月、中壯年的成熟穩重,也陪我深入探索專業的醫療領域,在他們的陪伴下,我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醫者。
這本書就是把我和他們之間的互動過程寫下來,不去批判醫療的錯誤,也不去區分孰優孰劣,因為沒有任何一位病人在走進診間那一剎那,額頭上...
目錄
推薦序
認知與考驗◎鄒傳愷
真正的醫者◎李祖德
先生緣,主人福◎程建人
突然當機的大腦│嗅神經部位腦膜瘤
肋骨斷不停│庫興氏症
燈泡老是不夠亮│腦下垂體腫瘤
綠巨人浩克變身記│末端肢體肥大症
無敵鐵金剛死裡逃生│惡性膠質細胞瘤
嘴抖眼斜一美人│半邊顏面神經痙攣
錯亂的日記本│蝶骨翼腦膜瘤
咳到沒有明天│奇阿裡畸型
發麻的右手中指│室管膜瘤
太極高手走不穩│額葉部位腦膜瘤
重癱病人長照義工│僵直性脊椎炎
大年初一鬼門開│顱腦損傷
同病相憐姐妹花│腦血管動脈瘤
中場人生重出發│腦溢血
腦傷後的數字強人│顱腦損傷
水男孩重生記│頸椎創傷
天花板人生│腦性麻痺
後記◎蔣永孝
推薦序
認知與考驗◎鄒傳愷
真正的醫者◎李祖德
先生緣,主人福◎程建人
突然當機的大腦│嗅神經部位腦膜瘤
肋骨斷不停│庫興氏症
燈泡老是不夠亮│腦下垂體腫瘤
綠巨人浩克變身記│末端肢體肥大症
無敵鐵金剛死裡逃生│惡性膠質細胞瘤
嘴抖眼斜一美人│半邊顏面神經痙攣
錯亂的日記本│蝶骨翼腦膜瘤
咳到沒有明天│奇阿裡畸型
發麻的右手中指│室管膜瘤
太極高手走不穩│額葉部位腦膜瘤
重癱病人長照義工│僵直性脊椎炎
大年初一鬼門開│顱腦損傷
同病相憐姐妹花│腦血管動脈瘤
中場人生重出發│腦溢血
腦傷後的數...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