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最佳的修行道場!
透過對生命智慧知行合一的深入,對生命真諦的探討、踐行和證悟,
從而修持身心和提升自性;可增進福德,使生命的福報更美好;
可提升功德,讓生命的境界更提升!
世界是善惡兼具,充滿了激勵向上的善因緣,也充滿了磨練身心的惡因緣。
對於所有因緣,該如何好好地加以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
>>人生所面臨的煩惱和痛苦,主要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八種。這些都是人生過程中,自然會發生的現象。面對各種苦惱,最好能積極正面地不斷找方法去處理和解決,一方面要努力為所當為致力行善,設法減少痛苦及增進快樂,一方面要在苦惱發生時,不斷找方法去面對、處理和解決,甚至轉化為向上提升的力量。
>>人在活著的每一天,由於生命和萬物都是暫時假有的存在,所以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實在不必太執著。更進一步而言,基於因緣法、因果律和眾生皆有佛性的宇宙規律,每個人最好都要重視和掌握各種因緣,珍惜及善用所有暫時假有的生命和萬物,努力學習與奉獻,為今生和來世增加福報及提升智慧,使生命更快樂自在和持續提升。
>>每一個人對於宇宙自然的情狀現象和運行規律,如果能夠明白瞭解,並能善加因應和運用,就更能來也自在去也自在,一方面在今生更能快樂自在地發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還能為今生和來世不斷增加福報和提升智慧,使生命的境界持續提升。
法喜充滿的境界,是因悟解生命的智慧而能任運自在!
本書是中華國學專家和身心修練專家邱明正,鑽研東方哲學四十餘年,並對包括《孫子兵法》、四書、《道德經》和禪學,以及禪道靜坐修練的生活實踐。是對經典的全新詮釋、體悟、實踐和證悟的生命智慧。
藉由閱讀本書,不但能在遭遇到許多煩惱、壓力、衝擊、困難、挫折和失敗時,得益於生命智慧的修持,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人生遭遇,都更能以平常心和快樂心去面對、因應,讓自己的人生更自在、智慧。
作者簡介:
邱明正
現任朝春集團副總裁,是聞名海峽兩岸的企業管理專家、中華國學專家和身心修煉專家。
1940年出生於臺灣桃園。臺灣大學商學系畢業後負笈美國,畢業於奧克拉荷馬市大學(OCU)獲企業管理碩士(MBA)學位。曾任職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企業改革國際專家,美資線藝電子(Coilcraf)、美資奎茂(Qume,ITT系統)、標準塑膠、明道企管等多家公司總經理。曾任臺灣大學、淡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EDP和EMBA客座教授,主講企業管理、中華國學、身心修練等課程;以及數十家企業高級顧問。主要著作有《中華的智慧》(時報出版)、《心經的證悟》、《君子道》、《禪道與企業管理》、《創新與突破》、《根深業茂》、《成本控制力》、《中小企業全面管理制度》等書籍及數種VCD影音製品。
章節試閱
前言 法喜充滿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法喜充滿的境界,是因悟解生命的智慧而能任運自在,從而在內心充滿永恆無限的歡欣和喜悅的境界。
一個人如果能夠明白、體會、領悟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的真相,好好加以珍惜和善用,以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努力學習與奉獻,持續利益自己、他人和團體,且能不執著自我和萬物,以及不受內外諸境、成敗得失和利衰毀譽的影響,內心恆保安祥、寧定、快樂和喜悅,就能時時處在法喜充滿的境界,雖然身處紅塵滾滾的五濁惡世中,仍感覺人生是如此地快樂、喜悅、美滿與幸福。
儒家創始宗師孔子,生在2500餘年前的春秋時代,當時的中央政府東周國力衰微尾大不掉,其下各諸侯國紛紛崛起,彼此為爭權奪利爭戰不已,中華文明崩壞,人民痛苦生靈塗炭。孔子一生學不厭教不倦,教導弟子數千人;在為官時政績卓著,但頗遭昏君當道及政治惡鬥之苦;後率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在各國推廣仁義之道,希求匡平亂世,雖未為各國重用且頗遭困頓,但仍然勇毅奮進堅持不懈;到晚年,又致力興辦教育,作春秋,整理六經。孔子的一生,致力於學習與奉獻,擇善固執貫徹始終,甚至到達「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境界。在《論語》中記載:「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這種境界,真是讓人既佩服又感動。
孔子為何能夠如此?筆者認為,孔子的修為,應該已經到達極大程度的法喜充滿境界。在《論語》中,對於孔子有一段記載:「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說,孔子,待人溫和而處世嚴正,威儀莊重而平易不凶猛,外貌敬肅而心境安祥。在《論語》中,還有孔子描述自己的一段話:「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意思是說,楚國大夫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如何,子路沒有回答他。後來子路向孔子提起此事,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對他說,他的為人,認真努力學習與奉獻,常常連飯也忘記吃,心中常保喜悅和快樂,一切煩惱憂愁都忘記消失了;他好像不知老年就快到來似的。」孔子非常偉大,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其所創建的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而且被全世界所尊崇與學習。
佛家的創始宗師釋迦牟尼佛,原名悉達多,出生於2600餘年前,是當時北印度迦毘羅衛城(在今尼泊爾南部)淨飯王的太子,是文武雙全的王位繼承人,享盡榮華富貴。但悉達多觀察社會和思考人生,深感眾生生命無常苦厄連連,於是發大願為眾生尋求究竟解脫之道,希望普度眾生離苦得樂,乃於29歲時偷離王宮,出家修持大道。經多年堅苦修行,終於明心見性開悟大道。洞澈自己的本來面目,參透宇宙的奧祕和真諦,覺悟人生苦厄的根源和解脫的真智妙慧,成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釋迦牟尼佛成道後至涅槃圓寂間,在極為簡單清苦的出家生活中,以無上的慈悲喜舍心和般若智慧心,向弟子及眾生說法45年。所說佛法,後經弟子結集成為典籍浩瀚的佛經,數千年來普傳天下,影響世界至深至鉅。佛陀本心的境界是無上正等正覺,這種境界豈止是法喜充滿而已。
筆者年近八十,深切體認和領悟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學習與奉獻,始終以平常心和快樂心去面對一切人、事、物,包括不如意、困難、挫折和災厄等在內,法喜充滿的境界年年頗有增進。近期至親重病入院數次,在住院及出院後迄今的重度陪伴期間,寫作完成《心經的證悟》一書及本書。筆者至今仍然思路清晰、身體矯健、體力充沛,時時都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始終全心全力踐行學習與奉獻的生命意義,包括經營事業、主講課程、著作書籍、閱覽群書、從事公益、陪伴家人、結交親友,以及運動靜坐,每月還要出國辦事和講課,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二十餘歲。從二十餘年前開始,且以「振興中華民族,創建世界光明」作為人生使命,除了自我努力之外,還與有志之士共同結合,致力推動「建設臺灣,振興中華,世界大同」。
許多親友對筆者建議,年紀這麼大了應該退休。筆者總是回答,學習和奉獻都是工作,工作對我而言,依序是辛苦工作而樂在工作而享受工作,自十餘年前已更進一步到達工作等於休閒等於娛樂的境界,時時都處在法喜充滿中。對於工作上和生活上所面臨的一切壓力、衝擊、競爭,以及成敗、得失、毀譽,都以平常心、智慧心、安祥心、快樂心去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所以,筆者向孔子學習發憤忘食和樂以忘憂,除了是不知老之將至而外,更進一步還是不知老之已至,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已經年老,甚至在腦中已經將「年齡」徹底放下,時時刻刻都活在「把握當下」中,以法喜充滿致力學習與奉獻。至於退休問題,筆者還說,將永不退休或退而不休,只要根據身體狀況和其他狀況,調整學習與奉獻的工作安排就好,絕不無所事事而只剩吃睡玩樂。
徹悟真相,修持自性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遭遇到許多煩惱與痛苦,最少包括八種,即生存、衰老、疾病、死亡、總是與怨恨憎惡的人相遇(怨憎會)、與相愛的人分別離散(愛別離)、所求不能得到或滿足(求不得)、以及身心方面色(身體)、受(感受)、想(思想)、行(行為)、識(業識)五蘊過於熾熱強盛(五蘊熾盛)。除此而外,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再加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所形成的衝擊、競爭、壓力和災害,更是苦上加苦。在人生中,當然也有快樂的時候,但快樂常十分短暫,而且總會終了,在終了前還擔心失去這些快樂,所以還是經常感覺很苦。雖然如此,如果能夠明白、體認、領悟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的真相,好好善加因應與運用,就能解脫煩惱與痛苦,使內心常保平靜、安祥和快樂,甚至法喜充滿。
對於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的真相,佛家說得非常透澈,認為就是真空妙有。在宇宙中,充滿了可供形成各種生命和萬物的元素。所有的生命和萬物,都是由於因緣組合各個元素而產生,當存在時由於因緣不斷變化而持續變化,當因緣消散時就隨之消失,又複分解為元素狀態而回歸到宇宙中。因是主要的原因,緣是次要的原因。宇宙中的生命和萬物,就是處於如此真空妙有的狀態;當以有的狀態存在時,是暫時的假有,其本質並無經常性、不變性、永恆性和真實性,是即有而空的無常真空;當以空的狀態存在時,卻又充滿了可供組合成為生命和萬物的元素,只要因緣具足相互結合就可產生,是即空而有的空中妙有。生命和萬物真空妙有生滅變化過程,稱為因緣法;生命與萬物由於因緣而產生生滅變化的結果,稱為因果律。因緣法和因果律,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律,造成宇宙生命和萬物的一切現象。
基於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真空妙有的真相,依循因緣法和因果律,大家當可明白及領悟,一切生命和萬物,都只是暫時而假有的存在,都在不斷生滅變化之中,而且所有原因必產生相應結果,包括名利、財產、親友和得失、成敗、毀譽在內。既然如此,對於自我,就要努力去除我執,既不執著自我,更不可以自我為中心。因此,一方面要減少、降低及消除自我過度的欲望和需求,一方面要推己及人而與他人共創利益共用成果,以及盡力為他人奉獻。而對於生命和萬物,就要不執著、不妄想、不計較、不煩惱,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勝利不驕挫敗不餒,安處順境轉變逆境,以及轉化煩惱、痛苦成為向上提升的力量和智慧。除此而外,對於各種因緣,就要好好重視、掌握和運作,努力種善因、結善緣,從而產生更好的生滅變化過程和結果。再更進一步,就要以感恩惜福之心,對生命和萬物盡心愛護和妥善運用,努力學習與奉獻,除了利益自己之外,更能利益他人和眾生。而在學習與奉獻時,更要在過程中為所當為力求精進,不受我相、他相和外相的影響與牽絆。如果能這樣,就會使煩惱和痛苦大為減少和降低,以及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喜悅,從而使法喜逐漸充滿。
每個人除了明白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的真相之外,最好還要瞭解和領悟生命的本質。佛家認為,眾生生命和自心本性,都具足慈悲和智慧,與佛陀的自心本性相等,只因被累世的妄想和執著所遮蔽,以致未能成佛。釋迦牟尼佛在悟道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家禪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上也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善知識,示導見性。」又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諸佛是已成之佛,每個人都是未成之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即心即佛。人身難得,具有修行的智慧。世間善惡美醜兼具,是最佳的修行道場。每個人都要在世間全心全力修持即心即佛,努力去除妄想、執著、煩惱、污染,更要修持本心自性,終而明心見性。在修持自心本性的過程中,內心就會愈來愈清淨,法喜也會越來越充滿。
每個人對生命和萬物的認定與感受,都是內心的反映,認為是苦是樂都是如此,因此修心是根本要務。修持本心自性,首先要建立和培養積極正面的人生觀,無論對人對事,都要以積極、正面、向上、提升、樂觀、快樂的思想、心態和作法去面對與處理。如果能這樣,對於一切苦厄就會以平常心和快樂心去面對,不會感覺那麼痛苦,而且還會不斷找方法去處理和解決,甚至轉變苦厄成為最終獲得成功、快樂、幸福的動力。就煩惱和痛苦而言,以積極正面的人生觀來對應,認為根本不應該有煩惱和痛苦;因為煩惱和痛苦只有兩種,一種是能夠解決的,一種是不能解決的;能夠解決的,就應該不斷找方法去解決造成的原因和處理未解決前的狀況,煩惱和痛苦無濟於事;不能解決的,煩惱和痛苦也沒有用,應該坦然面對和承受,以及不斷找方法去減少損害。每個人以煩惱和痛苦度過是一天,以正面和快樂度過也是一天。人生短短數十寒暑,何不正面快樂過呢?
修持本心自性,除了建立、培養積極正面的人生觀而外,更要依循各家所教導的方法,努力學習、實踐、體驗和領悟。修心的方法,主要是學習與奉獻,而且在學習中有奉獻,奉獻中有學習。佛家的主張,主要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十善道,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攝律儀、攝善法、攝眾生三聚淨戒,戒、定、慧三無漏學,以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等。道家的主張,主要是道法自然,依循自然的性狀和規律行德;以慈悲、儉嗇、私欲私利不敢為天下先,作為為人處世的三寶;以及教導大家成為聖人,要善於救人救物而不棄人棄物,要去甚、去奢、去泰。儒家的主張,主要是要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修持誠心,踐行中庸之道;人人都要修持成為兼備智、仁、勇三達德的君子;以及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學習,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奉獻。
佛家、道家和儒家的主張,都是學習與奉獻並重,而且相輔相成相互為用。通過學習與奉獻而修持本心自性,就可以增加福報和提升智慧而自利利他,也使內心的法喜逐漸充滿。當學習與奉獻到達發憤忘食的狀態時,內心就更會常住在法喜充滿的境界中。
前言 法喜充滿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法喜充滿的境界,是因悟解生命的智慧而能任運自在,從而在內心充滿永恆無限的歡欣和喜悅的境界。
一個人如果能夠明白、體會、領悟宇宙中生命和萬物的真相,好好加以珍惜和善用,以積極正面的人生觀,努力學習與奉獻,持續利益自己、他人和團體,且能不執著自我和萬物,以及不受內外諸境、成敗得失和利衰毀譽的影響,內心恆保安祥、寧定、快樂和喜悅,就能時時處在法喜充滿的境界,雖然身處紅塵滾滾的五濁惡世中,仍感覺人生是如此地快樂、喜悅、美滿與幸福。
儒家創始宗師孔子,生在2500餘年前的...
作者序
生命的智慧,主要來自對生命真諦的探討、踐行和證悟,從而修持身心和提升自性;以及生存發展與安身立命之道的學習、實踐和領悟,從而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家庭更幸福、社會更美滿;此二者且互利共生、相互為用和相輔相成。透過對生命智慧知行合一的深入,一方面可增進福德,使生命的福報更美好;一方面可提升功德,使生命的境界更提升。
人身難得,因為人具有修行的智慧。世界是最佳的修行道場,因為世界善惡兼具,充滿了激勵向上的善因緣,也充滿了磨練身心的惡因緣。對於所有因緣,如何好好加以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是大家修行生命最重要的課題。
筆者年近八十,一生致力探討、實踐和證悟生命的智慧,除了向師長、益友、先賢、聖哲請益外,更致力於一生中的學習與奉獻。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身心健康的修練,以健康生活和靜坐練功為主;二是專業學識能力的訓練,以努力學習和認真工作為主;三是品德修養的提高,以克己利人和為人處世為主;四是智慧心性的提升,以哲學教理和自性修持為主。其中,中華生命智慧的修習,包括《孫子兵法》、四書、《道德經》和禪學,以及禪道靜坐修練,功效更是至深至鉅,深感受益良多。
筆者一生中,與大家一樣,有得意有失意,更常遭遇到許多煩惱、壓力、衝擊、困難、挫折和失敗。得益於生命智慧的修持,對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人生遭遇,以及「振興中華民族,創建世界光明」的人生使命,總都能以平常心和快樂心去面對、因應和推動。尤其在近十餘年來,內心更是時時充滿法喜,深感來也自在去也自在。
大家都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健康、更成功、更幸福、更快樂和更自在,包括現在世,以及許多人相信的未來世。這個希望,有待大家共同努力修持以達成。筆者對於生命智慧的修持,有些心得和領悟,提供出來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除了少走彎路之外,還能更快速邁向正道坦途。野人獻曝,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生命的智慧,主要來自對生命真諦的探討、踐行和證悟,從而修持身心和提升自性;以及生存發展與安身立命之道的學習、實踐和領悟,從而使人生更快樂、事業更成功、家庭更幸福、社會更美滿;此二者且互利共生、相互為用和相輔相成。透過對生命智慧知行合一的深入,一方面可增進福德,使生命的福報更美好;一方面可提升功德,使生命的境界更提升。
人身難得,因為人具有修行的智慧。世界是最佳的修行道場,因為世界善惡兼具,充滿了激勵向上的善因緣,也充滿了磨練身心的惡因緣。對於所有因緣,如何好好加以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是大家修...
目錄
作者序
前言 法喜充滿
上篇 生命修練智慧
1生命的真諦
2修心
3把握當下
4活得更快樂
5提起與放下
6小義與大義
7滿足人性的需求
8全方位養生之道
下篇 中華生命智慧
9善用中華智慧
10《孫子兵法》經營管理的智慧
11儒家君子之道的智慧
12《道德經》超脫的智慧
13神學正法眼藏的智慧
14《心經》的智慧
後記 來去自在
作者序
前言 法喜充滿
上篇 生命修練智慧
1生命的真諦
2修心
3把握當下
4活得更快樂
5提起與放下
6小義與大義
7滿足人性的需求
8全方位養生之道
下篇 中華生命智慧
9善用中華智慧
10《孫子兵法》經營管理的智慧
11儒家君子之道的智慧
12《道德經》超脫的智慧
13神學正法眼藏的智慧
14《心經》的智慧
後記 來去自在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