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文學獎得主曹明霞最新力作
傍晚的時候,電還沒有來。
黑暗的小屋內,冬梅藉著雪地上的反光,削土豆皮。
她手裏的土豆還沒有雞蛋大,一粒一粒地躺在盆底,像湯圓。
一篇篇情恨相映的人間故事,挾帶著現實的溫度,娓娓道出。
一個個肝膽透明的小人物,攜持著生活的熱望,撲面而來。
小說集《土豆也叫馬鈴薯》,對生活的真實有一種固執的追求。這樣的審美取向,讓曹明霞的寫作成功還原了現實人生的蕪雜面相,探測出人性基部的複雜光譜,也使她的作品染上一層鐵灰色調,令人唏噓,也令人駐足沉思……
作者簡介:
曹明霞
「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得主。來自中國最北端的呼蘭河畔,獨特的地域風物,濃郁的生活氣息,朗諧、快意的文筆,從容精微的人物刻畫,使其成為中國當代優秀女作家之一。著有《再講個故事騙騙我吧!──曹明霞中篇小說集》、《日落呼蘭》、《呼蘭兒女》等。
章節試閱
土豆也叫馬鈴薯
傍晚的時候,電還沒有來。黑暗的小屋內,冬梅藉著雪地上的反光,削土豆皮。她手裏的土豆還沒有雞蛋大,一粒一粒地躺在盆底,像湯圓。
冬梅每天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削好一大盆的土豆,這個盆比臉盆還要大,那是她和羅大剛、郝亮亮還有李奶奶、李校長幾個人,第二天的菜食。北林縣在小興安嶺的北端,冷得異常,整個冬天裏,見不到一葉青菜。輔人過冬的副食,就是土豆。
「要是李雲清在,肯定能給點燈。」冬梅在黑暗中怨恨地想。
李奶奶並不是虐待冬梅,她自己也蹴在玻璃窗前,將就著雪地上的一點光亮兒,在深一針、淺一腳地給郝亮亮補毛衣。亮亮的毛衣是晴綸線的,繩子一樣硬。李奶奶用的是家常黑棉線,在她用針嘬過的地方,像盤著一隻隻黑蜘蛛。春天來了,脫下棉襖,就該換毛衣了。李奶奶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給幾個孩子做飯、洗衣服,也兼縫縫補補,打理日常家務。
郝亮亮和羅大剛也不是吃閒飯的,他們除了學功課,李奶奶家院裏的那些力氣活兒,擔水、劈柴、掃雪除冰等,都由他倆包了。
在這個家裏,最清閒的要數李校長了。李校長一天的生活分為四個時段:上午,聽聽收音機,坐小院兒裏曬會兒太陽;中午,李校長像南方人一樣,有午睡的習慣。而在北林縣,這麼冷的地方,日照短,下午四點天就黑了,人們是普遍不再午睡的。下午,李校長一般要出去走走,目前這裏只有三個孩子,太少了,他要到同行們那裏看看,看看有沒有哪家,孩子多得住不下的,如果有,可以介紹給他。他這裏學生多時,也曾惠顧給同行。
今天下午,李校長就是出去聯繫新生事宜去了。一個時期來,到處去聯繫孩子,成了李校長的主要工作。不然他受不了李奶奶的叨叨。
晚上,李校長要給幾個孩子講課。講課倒不難,雖然冬梅是初二的,羅大剛剛上初一,而郝亮亮都初三了。課程不一樣,李校長也照樣講,而且不用講義。教了四十多年書,課本又是幾十年如一日,李校長對它們實在是太熟悉了,閉著眼睛都知道哪篇課文在哪頁。
「耶,這麼黑了,還不點燈?」李校長從外面回來,兩手凍得相互搓著,兩隻穿皮鞋的腳,「梆梆梆」不停地磕著,發出凍梨一樣「光兒光兒」的脆響。北林這裏實在太冷了,大多數人圖實在,出門穿的都是棉膠烏拉,裏面有厚厚的毛毯子。而堅持穿皮鞋的,多是年輕人。李校長六十出頭了,但他非常熱愛年輕,染過的烏髮,不臃腫也不抵寒但是很精神的外套,還有腳下這雙雪地一凍更加鋥亮的皮鞋,使他的確和實際年齡拉開了一點距離。
「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臭美個什麼!」李奶奶看著去炕櫃底下掏蠟燭的丈夫,撂下手裏的針線,從花鏡上方,看著他的腳,說。
李校長馬上停止了「光兒光兒」的磕碰聲,他強忍著貓咬一樣的凍痛,努力把步子放得正常些,邊斜著身子掏蠟燭,邊說:「這敗類的電廠,收錢時挺積極,一到給電就總是接不上撚兒。」
「爺爺,這道題――」大剛舉過來他的作業本。這孩子有點智障,都十六了才上初一。家裏也是農村的,爹媽都去南方打工了。他們付給李校長的費用,是別的孩子的兩倍。大剛突出的表現是記憶力不好,他好像什麼都記不住。來了半年多了,告訴他要叫李校長,或李老師,可他總是「爺爺,爺爺」地叫。不但李校長彆扭,連李奶奶都皺眉頭,什麼爺――爺的,這又不是住親戚,人家這是正兒八經的學校。
「待會兒,等我點著亮兒。」李校長用胳膊擋開了大剛的本子,把蠟燭點燃,舉到冬梅頭頂的櫃子上,滴上兩滴燭淚,粘住了。
冬梅沒有抬眼皮兒,還在一下一下削她的土豆。削土豆,冬梅是喜歡用菜刀的,「唰唰唰」,四六下,一個土豆就削完了。可李奶奶嫌這樣皮太厚,白瞎了,一直逼她用土豆削子。土豆太小,而土豆削子那個扁細的小口,就像鳥嘴,怎麼小心,都不時地要到冬梅的拇指上叼一下,叼一下,就是一塊皮。冬梅心裏最恨的,就是每天要削的這一盆土豆了。
「夠了吧,差不多夠了。」李校長看一眼土豆盆,像是說給冬梅,又像在跟李奶奶商量。
「夠個屁,你說了也不算。」冬梅心想。這個家李雲清比李奶奶疼她,可惜他不當家。
果然,李奶奶沒搭話,李校長也就不再勸。
「咋樣,聯繫成沒有?」李奶奶更關心的是家裏的進項問題。
「有一個,可那孩子夠嗆,還不像大剛,大剛傻點,不禍害東西,聽說那個摔盆打碗,還打人。」
「要不,跟他家長多要點錢?」李奶奶說。
「多也多不了多少,一家一家的都在那兒比著吶。」
「那怎麼辦?天天就養著這仨?這還像辦學校嗎?一個羊也是趕,倆羊也是放,傻點傻點吧,孩子多總比孩子少強。」李奶奶說完,去廚房做飯去了。
大剛是個可愛的孩子,他搬個小凳當桌子,湊到了冬梅這兒,撅著屁股又寫起來。儘管他一道題都不會做,即使做了也是錯的,亂乎乎一大片,可是大剛只要幹上什麼,就非常專注。如果此時是在外面掃雪,雪掃完了,他也一定會手裏拎著掃笤,望著天空,等。他等著雪花落下來,他好再掃。
郝亮亮還沒回來,他上初三了,初三的課業量加大,今天是星期六,也不休息。幾個孩子中,李奶奶最喜歡亮亮了。冬梅太強,大剛太笨,而亮亮,不但長得招人喜歡,門門功課都是第一,從不讓人操心。亮亮的好成績還給李奶奶家贏得了教學水平高的好聲譽,使她家的學生入住率曾一直好於同行。年前,如果不是李果果家出事了,王松樹的父親有了意外,還有,那個隨母親跑到南方去的香香、小玲……李奶奶家不會這麼冷清。
李奶奶從廚房出來,看李校長還站在那兒,她麻利地一貓腰,從立櫃底下搆出兩隻棉鞋,是她手工做的,大得像兩隻籃子,「啪,啪」,撂到地上發出耳光一樣的脆響:「快換上吧,別硬挺著了。」
李校長低頭看了看,他敢肯定,如果不脫掉腳上的皮鞋,直接穿到地上的籃子裏,應該也沒問題。
忽拉一下,電來了。李奶奶的頭頂是個二十五瓦的燈泡兒,突然的光明使屋內亮了一下,但也只幾秒鐘,燈泡就一點一點地,黯淡下去。北林這裏冬季供電不足,即使一百瓦的燈泡,到了晚上八九點鐘,也只是一隻螢火蟲兒了。燈泡的黯淡顯得燭火比它更明亮。
李奶奶快步走到櫃子前,她個子矮,踮起腳鼓著嘴吹了幾次,燭苗也沒熄掉。「你看你這孩子,多沒眼力勁兒,我搆不著,你就不能站起來把它吹了?」李奶奶衝冬梅說。
冬梅站起來,「噗」地一口,把蠟燭吹滅了。
冬梅肯定瞪了李奶奶一眼,李奶奶感覺到了自己的後背被剜了兩下。「冬梅這孩子,眼睛裏長著牙呢,還是帶毒的。」冬梅來的第一天,李奶奶就這樣跟李校長說過。
大剛把作業本又舉過來,讓李校長給他講題。一剎那,李校長心裏打定了主意,那個孩子,給多少錢也不接了,太費勁。就說眼前的大剛吧,他差不多是道道題都要問,講完了還不會。帶這樣的孩子等於在開幼稚園呢,太累人了。
「大剛,馬上要吃飯了,咱們吃過飯再講。」
準確地說,李校長現在已經不是校長了,他從北林縣的第一中學退下來,有三年了。剛回家那會兒,李校長像所有的退休幹部一樣,心裏空得厲害。在學校時,李校長一直是老師,那一年,他班上有名同學考取了清華,北京的清華大學,全縣都轟動了。北林縣是個很窮的地方,全縣只有一條街道,還是寬寬窄窄的沙土路。縣長很重視教育,他給那個考上清華的學生,一下子就發了兩萬塊錢的助學金,學生的幾個主要科任老師,也每人發了兩千元,做為獎勵。李雲清,也就是學生的班主任李老師,一下子提拔成了副校長,李校長。不好的是,李校長沒幹兩年就退休了,他到了退休年齡。
一中因為出了清華這樣的人才,一下子就聲名雀起了。許多遠在農村的家庭,也捨得花高價,送孩子到這裏來讀書,考清華,幾乎成了所有家長的目標。
學校的住宿鋪位太少,盛不了那麼多人,家長們就有了分工,女人帶孩子在一中附近租個房,陪讀,男人在家裏種地,或進城打工。也有男人給孩子做飯、洗衣服,女人去南方掙錢的。總之,能讓孩子進一中讀書,家長們為此付出什麼都不怕,都心甘。
有一段時間,一中周圍的住房,上漲得比商鋪還厲害,儘管這樣,還少有空房。這樣,李校長他們這些管吃管住還兼補課的家教班,就適逢其時,應運而生了。在一中北側的小胡同裏,這樣的家教班多得就像路南的小飯館,一家挨一家,數不勝數。因為李校長有過學生考取清華的業績,最多的時候,他家裏收住過十五個孩子。
冬梅長得又瘦又小,兩隻眼睛卻又黑又亮,像伊斯蘭族的小女孩。她來那天,是母親送的。那時學校已經開學,冬梅屬於插班生。冬梅的母親給李校長撂完吃住的費用,還掏出三百塊錢活動費,這個錢是必需的,因為李校長負責幫她插班,中間要發生一些打點的費用。
冬梅當晚,就住在李校長家的那鋪小火炕上,炕上擠滿了和她同齡的孩子,半夜的時候,冬梅下地撒了個尿,再回到炕上,她怎麼都找不著自己的空兒了。冬梅揉著眼睛,把李奶奶叫來,李奶奶用她木桿子一樣的胳膊,趕鵝一樣向左別了別,劃開一點空兒,又向右別了別,右邊的空出來了,左邊的又彌合了。李奶奶只好把胳膊槳一樣支著,喚冬梅:「快跳啊,往裏跳。」冬梅聽從命令縱身一躍,跳水運動員一樣在入水的一霎改成仰泳姿勢,氽進去了。冬梅可能壓疼了香香,香香「唉呀」大叫了一聲,一下子給她騰出一人多的空兒。
李校長他們這樣的家教學校,實在是因陋就簡了。家用的那口大鍋,是孩子們的食堂;冬梅她們的教室,其實就是李奶奶家的臥房;兩鋪大炕,是孩子們宿眠的地方,一炕睡男生,另一炕,用塑膠的幕簾一擋,是女生。吃飯的桌子吃過飯,用抹布一擦,就是課桌了。
冬梅洗完碗,像每天飯後一樣,坐到了火炕上的小桌旁。
炕桌很低,坐在跟前要盤腿,除了李校長對盤腿比較內行,其他的孩子都不大行。李校長兩腿左右一搭,像抱胳膊一樣舒適,圓滿。而冬梅、大剛、亮亮她們,完全是活受罪,大剛幾乎是跪著,亮亮則蹲著,冬梅坐在了炕沿,兩腿向下耷拉著,斜著身子。二十五瓦的燈泡,暗得像個螢火蟲兒了,蹲在灶口燒炕的李奶奶,皮影一樣一伸一拉。李奶奶在一下一下地往灶口裏揎鋸沫,她手上是一柄長桿,桿的頭上是一方小木板兒,用來頂鋸沫。北林縣的火炕,冬季裏,如果火熄了,那炕就如同一張鐵板,又冰又硬。燒鋸沫燃得慢,保溫。鋸沫也比木柴便宜。
按慣例,李校長一般是先給亮亮講,挑幾道難題,講個範例,然後由他一邊做題去。亮亮做題時,他再給冬梅講,給冬梅講得時間要長一些,因為中間一直被大剛打斷。今天,校長打破了規律,他先給大剛講,大剛應該算個聽話的孩子,他不管聽沒聽懂,都頻頻地點頭,不住地點,像很懂的樣子。此時,他的第一組點頭還沒結束,「哇」地一聲,嘴裏就揚出一浪一浪的東西――李校長的雙手、前襟兒,布滿了糊狀的土豆泥。「唉呀,這孩子可能中毒了。」李校長站起來,不顧身上的髒,扶起大剛,喊亮亮去推自行車,他們送大剛去醫院。
李奶奶撂下沒揎完的鋸沫,跑過來衝冬梅喊:「讓你削土豆時把芽子摳乾淨,你就不摳!你個敗類。」
冬梅的這鋪炕上,只剩她一人了,冬梅感到孤單。雖然從前的半夜裏冬梅都不敢起夜,有尿也堅持一直憋到天亮。可現地,剩了她一人,不擠了,一個人睡著一鋪炕,冬梅覺得自己就像掉進了死海。她不願意黑夜的來臨,她盼望著有月亮的晚上,是月光,和地上的冰雪,使冬梅的夜晚,不那麼黑了。看著清冷的月光,冬梅時常想念起香香。冬梅不想媽媽,不想父親,她有點想哥哥,更想香香。
香香回不來了,香香是半年前走的。她爸爸在外面打工,打成了大老闆,有了女人,還生了孩子。香香的父親對她們說:「錢,還照樣給,管香香,也管她母親。」可是香香的母親不幹,她拉上香香,去找陳世美討公道去了。香香母親討來的公道,就是把陳世美父親蹲進了監獄,重婚罪坐大牢。香香在給冬梅的來信中說,不回來念書了,她已經能掙錢了。念書為什麼?是為考大學。考大學為什麼?還不是為了有工作,能掙錢。香香說她現在能掙很多的錢,香港、新加坡都去過了。香香沒有說母親的情況。
小玲家的情況前半部分跟香香家的差不多,後半部分有變化,小玲的父親是死活不認她們了,不再管她們的生活。小玲母親一人根本供不起這種家教班,小玲就又回鄉下了。母親認為在鄉下念書,念了也是白念,別說清華,一般的大學都考不上,還不如早點到地裏幫母親幹活,是個勞力。
冬梅還想起,香香她們走後的一個晚上,月亮也是這麼圓,這麼亮。冬梅半天都睡不著,身上灑滿了月光,屋裏和屋外一樣清朗。後來亮亮走了進來,亮亮悄聲叫著「冬梅,冬梅」,從後面抱住了她。
冬梅風中的小草一樣抖了幾抖,亮亮把她抱得更緊了。冬梅慢慢回轉身來,她黑亮的眸子裏,蓄滿了兩池淚水。亮亮一聲接一聲地叫著:「冬梅,冬梅。」突然,他看到冬梅的眼睛午夜的貓一樣睜圓了,盯視著黑暗。亮亮覺得不對,猛回頭,他看見李校長站在了他們的身後。
大半夜的,李校長竟穿戴得很整齊,好像還不曾睡覺。
李校長沒開燈,他打開了手電筒,把她倆罩住了。「太不像話了!」李校長說。
亮亮放開了冬梅,冬梅又風中的小草一樣抖起來。
「你們這樣,怎麼對得起供養你們念書的爹娘喲。」
「還不趕快回去!臭小子。」
大剛早晨就沒事了。
「馬鈴薯中毒,」醫院說,「還得觀察觀察,再看看。」
李奶奶心裏直撇嘴:「哼,還不是想讓我們多花點錢,土豆還叫馬鈴薯,真能唬人。你就是叫成牛鈴薯、豬鈴薯,它不也還是一個小土豆兒。嘁。」
李奶奶讓亮亮跟她做伴,陪著大剛。亮亮幾次申請回去,李奶奶不答應。李奶奶說:「李老師看了一個晚上,咱們也該替替他了,是吧。亮亮,你不能讓奶奶白疼你。」
亮亮搔著頭皮說:「奶奶,我作業還沒寫完呢。」
李奶奶說:「不急,亮亮,星期天了,也該歇歇了,咱們晚上寫,趕趟兒。」
亮亮又說:「唉呀,我想起來了,院子裏還有一堆冰沒刨完呢,過幾天開化了,就該流到咱們院兒裏了,弄不出去了。」
李奶奶笑瞇瞇地,拉住亮亮的手,說:「孩子,那點活兒不忙,等大剛好了跟你一塊幹。你一人刨,奶奶捨不得呢。」
亮亮實在找不出藉口了,就趴到窗臺上去想心事,眼睛看著窗外。李奶奶看在眼裏,笑在心上。「哼,這是惦著冬梅呢,春天來了,小公貓、小公狗都發情,何況一個小公人兒了。」
冬梅睜眼醒來,屋裏很靜。她的炕還熱著,很熱的那種。光燒鋸沫,是不會有這種溫度的。冬梅猜到,肯定是李雲清又給她的灶口裏填木頭了,楸子木。松木、楊木都不會這麼熱的。
李校長曾背著李奶奶,偷偷給她加過多次木柴,有一次都到了早上,木頭還沒燒盡,被李奶奶發現了,心疼得李奶奶哇哇大叫:「敗家呀,太敗家了,這麼大一截木頭,夠煮一鍋苞米茬子粥了,他卻捨得燒炕,真是敗家透了。」李奶奶說著端來一盆冷水,把木頭狠狠拽出來,嘩地一潑澆滅了。並把已成木炭的半截黑木,拿到院裏支到柵欄上,晾乾,以備煮飯時再用。
冬梅想起來了,大剛昨晚去了醫院,可能現在還沒回來。她坐起身,看著早晨的太陽,冬日的陽光,雖然沒有溫暖,但直視它,還是有點刺目。這時,冬梅感到身後進來了人,她沒有回頭,還是向窗外看著。
李校長雙手揹在一起,走到冬梅身後,輕聲問:「梅子,還沒來吧?」
「沒有。」冬梅搖搖頭。
「那――就趕緊起來吧。抓緊。」
冬梅回過頭,看見李校長耷拉著的一隻手上,攥著一根擀麵杖,擀餃子皮的那種小擀杖。
「還擀?」冬梅開始穿衣服。
「嗯,還得擀擀,不趁早兒,出了麻煩事兒就大了。」
冬梅沒有說什麼,她把棉襖穿完了,又拿過棉褲。
「不用,棉褲就不用穿了,不冷。」
冬梅狠狠一聳,把李雲清抓棉褲的手聳掉了。然後一聲不吭,繼續穿,直到穿完。
「這孩子,就是強。」李雲清搖了搖頭。
「忍一忍,忍一忍就過去了,孩子。」李雲清俯下身來說。
聽李雲清管自己叫孩子,冬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李校長感受到了李奶奶說過的那句話:「這孩子眼睛裏長牙呢,還帶毒。」
冬梅躺下來,躺在炕沿邊上,兩隻手,摸索著把棉襖襟兒捲起,有半寸;又把棉褲,向下捲了半寸。露出的小肚子,像一塊小餅。
李校長雙手拿起擀杖,躬著身,小心地,仔細地,在小餅中間,順著一個扇葉方向,輕輕地、輕輕地,一下一下,擀了起來……
李奶奶和亮亮、大剛他們,中午就回來了。李奶奶架不住亮亮的滿腹心事,李奶奶意識到,自己是把亮亮,當親孫子疼了。也是,別的農村孩子,不是把鼻涕抹到衣服上,就是抹到李奶奶家的牆上,而亮亮,咳嗽一聲都用手帕捂著。在李奶奶的心目中,亮亮肯定有出息,考不上清華,也能考上北大。「要是自己有這樣一個兒子就好了,不是兒子,孫子也行啊。」李奶奶常常這樣想,可是人家亮亮有父有母,有爺爺有奶奶,還有姥姥姥爺呢。亮亮的家庭非常完整,全家都在農村,種有大面積的平貝,是一種藥材,年年都可以賣一筆錢。亮亮的生活是幸福的,冬梅沒來以前,亮亮不是這樣的眼神兒。唉,冬梅這妮子,女娃兒是禍水啊。
路上,李奶奶看著臉還有點發白的大剛,狠了狠心,給他買了個包子,肉的。大剛吃,也不能讓亮亮看著啊,李奶奶又咬了咬牙,給亮亮也買一個。後來一想,李校長昨天晚上折騰了半宿,也沒吃好睡好,他是家裏的頂樑柱,全指望他掙錢呢,給他也買一個吧,就當餵狗了。冬梅,就剩冬梅沒得吃,那孩子眼睛裏長牙呢,李奶奶給冬梅也買了一個。
午飯,是四個人都吃包子,李奶奶給自己熱了熱早上的剩包穀粥,還有昨天的麵餅子。大剛問:「奶奶你不願意吃包子是嗎?」
李奶奶說:「是,奶奶天生就是吃糠嚥菜的命。」
這天晚上,冬梅是被亮亮揹進醫院的,保住冬梅性命的,是李奶奶褲腰裏縫著的那張五位數存摺。
奇怪的是,出了這麼大的事兒,冬梅的父親沒有來。冬梅的母親,坐在李校長家的炕沿邊,聽李奶奶哭嚎。
李奶奶也六十多歲的人了,可她的哭嚎,像中年婦女一樣響亮,底氣十足。她嚎著說:「做損呀――缺德呀――不怪他們老李家不留後呀。」
「你說他都多大歲數了,還有這口癮?梅子還是個孩子呀,都差了幾輩兒,他也下得去手,你說,這不是畜牲嗎?!」
冬梅媽一邊飲泣,一邊晃頭:「冬梅呀,你的命怎麼也這麼苦?」
「真是老不要臉的呀――該天殺的呀――我瞎了眼啊――跟他過了一輩子,當牛做馬,吃糠嚥菜,省著省著,窟窿等著――這下子可好了,把一輩子攢的底兒都蹶光了,連買棺材的錢都賠進去了。我真是倒楣呀,倒大楣了。我這麼命苦,肯定是上輩兒做大孽了,報應呀。」
李奶奶停頓了一下,抬起頭說:「梅子媽你看看,你看看――」李奶奶刷地脫下棉襖,一扔,棉襖鐵片一樣戳在了那裏。「梅子她媽你看看,你看我這穿的還叫背心嗎?你看它像不像魚網?魚網都比我這眼兒密,這麼大窟窿、小眼子的,打魚都網不住。你說我這還是人穿的嗎?」
李奶奶的背心有著比拳頭大的一處處窟窿。
「還有,你看那棉襖――」李奶奶一指戳在那兒的棉襖,說:「這棉襖,還是剛結婚小產時,老畜牲給我買的。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都沒換過,裏面的棉花都成毯子了,硬得都磨得慌。梅子媽你再看我這張肚皮,哪有一點油水,跟那乾巴的樹皮、牛皮有什麼兩樣?梅子媽呀,我是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熬巴來熬巴去,最後還得落個活寡呀……」
冬梅媽聽明白了,李奶奶哭了半天,是想求梅子媽別告他們,別讓李校長蹲大獄,其他,都可商量。
冬梅媽一直是木木的表情,像在聽別人的故事。李奶奶一看有商量餘地,她的哭收場了,用手擦了一把鼻涕,想抹衣襟又找不到可抹之處,她穿上棉襖,手指在上面抹了兩下,算擦手。沒等繫扣,就蹭地一下衝進裏屋,把炕上躺著的李校長揪出來:「別光裝死,給梅子媽賠罪。」
「咕咚」一聲,李奶奶把李校長給推跪到梅子媽眼前了。
那一天確實出乎李奶奶的意料,協定達成得很順利。冬梅從此,就由李奶奶家撫養了,有他們吃乾的,不會讓冬梅喝稀的。另外,李校長要負責把冬梅一直送到高中、大學,直至畢業後有了工作,有了獨自生活的能力。不需要再額外付錢。即使付,李奶奶家也沒有了,一張存摺全花光了。
李校長跪著一一答應下來。
冬梅的母親就走了。
北林的五月,還是那麼冷。冬梅聽過一首老歌兒,叫︿五月的鮮花﹀。五月份就遍地開滿鮮花了,這是說的哪兒呢?北林這地方,可還是一片冰雪啊。
冬梅在削土豆,土豆剛從地窖裏撿上來,冰蛋一樣軋手。但冬梅摳坑兒摳得很仔細,一點兒、一點兒地摳。大剛上次是土豆裏發出的芽兒中毒的,她不想讓大剛再這樣。
亮亮跑過來幫她削土豆,因為只有一把土豆削子,亮亮想用菜刀,被冬梅制止了。冬梅說:「別用菜刀,李奶奶該生氣了。」
亮亮就蹲在她旁邊,陪她說話。
亮亮悄聲問:「冬梅,你為什麼還不走?」
「我沒地方可去。」
「你不是有家嗎?」
「父親不是親爸爸,哥哥也不是。我覺得我媽可能也不是親媽。」
亮亮歪著頭,想了一下又問:「那你一輩子就留在這裏?你不恨他?」
「等我上了大學,我會報仇的。」
「報仇。我幫你。」亮亮晃了晃拳頭。
晚飯的時候,亮亮幫李奶奶盛飯,端碗,非常勤快。他的懂事使李奶奶一段時期以來少有笑容的臉上,有了笑意。她給亮亮的粥碗裏加了一勺稠的,亮亮卻恭敬地端給了李校長,是雙手遞的,使李校長也衝他讚許地點了點頭。
大剛像平時一樣,呼嚕呼嚕三五口,半碗粥就進去了。「這孩子,就不能慢點吃嗎,又沒人跟你搶。」李奶奶用筷子杵了一下大剛的頭。大剛「嗯嗯」兩下,繼續呼嚕呼嚕吃。亮亮一直低著頭,在他的想像中,吃過他端那碗粥的李校長,幾分鐘後應該像電影上那些突然遭了冷槍的壞蛋一樣,捂胸,瞪眼,身子折幾折,然後驚詫地,慢慢倒地。
倒地的一霎,也許還要「咕咚」一聲。
可是亮亮一抬頭,不好,大剛「咚」地倒下了。那碗有「毒鼠強」的米粥,正在大剛手裏。
亮亮和冬梅同時尖叫起來――
李奶奶說:「沒事兒,八成兒又是土豆芽子中毒了。」
土豆也叫馬鈴薯
傍晚的時候,電還沒有來。黑暗的小屋內,冬梅藉著雪地上的反光,削土豆皮。她手裏的土豆還沒有雞蛋大,一粒一粒地躺在盆底,像湯圓。
冬梅每天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就是要削好一大盆的土豆,這個盆比臉盆還要大,那是她和羅大剛、郝亮亮還有李奶奶、李校長幾個人,第二天的菜食。北林縣在小興安嶺的北端,冷得異常,整個冬天裏,見不到一葉青菜。輔人過冬的副食,就是土豆。
「要是李雲清在,肯定能給點燈。」冬梅在黑暗中怨恨地想。
李奶奶並不是虐待冬梅,她自己也蹴在玻璃窗前,將就著雪地上的一點光亮兒,在深一針...
目錄
黑白年代
看交響樂的女人
事業單位
老孫又去讀博士
電影院
雙槍女王
三足鼎立
柴米夫妻
花燭
一盤五子棋
兩個鄉下姑娘
三句半
免費的午餐
情人是個保潔工
母親和牆角的聖誕老頭兒
土豆也叫馬鈴薯
黑白年代
看交響樂的女人
事業單位
老孫又去讀博士
電影院
雙槍女王
三足鼎立
柴米夫妻
花燭
一盤五子棋
兩個鄉下姑娘
三句半
免費的午餐
情人是個保潔工
母親和牆角的聖誕老頭兒
土豆也叫馬鈴薯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