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百工‧台灣最在地的美力
向美好常民文化的守護者與傳遞者致敬
你知道在電器科技產品普及的現代,還有人用稻稈編織成「茶壽」這種天然保溫容器,免插電又環保,完全符合當今綠設計的風潮?
在媽祖遶境儼然已成為新興的文化觀光活動,你知道在陣頭最前端,宣告媽祖出巡的響亮「哨角」,極可能是出自有四十幾年製作經驗,年逾八旬的師傅之手?
當電影《父後七日》以一場看似荒謬的悲喜葬禮,點出台灣特有的民間風情時,你知道「孝女白琴」為何要透過看似誇張的吶喊與哭號傳遞喪家的悲悽?
街頭林立的高科技美容護膚中心,也許是時下愛美年輕男女的聖地,但你可體驗過挽面師傅手持細細棉線,就能擺平你臉上的汗毛和粉刺,還你一張清爽光滑的面容?
這是四個還在就讀大學設計科系的年輕學子花一整年的時間,靠著兩部摩托車走遍台灣大小鄉鎮,尋訪在時代快速滾動下日趨湮沒的100個傳統行業/手藝的動人紀錄。他們以年輕的眼、真摯善感的心,腳踏實地去尋覓、挖掘乍看也許陌生,但曾和庶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市井工匠與職人,用文字和圖像去捕捉親身所見、所聞、所觸的一切,刻劃每一個工作者默默堅持的身影,所承繼的傳統文化,及其深植於風土民情所內含的生活智慧及工藝巧思。
於是,在一次次與各種民俗工匠職人的相遇裡,在無數的第一次體驗裡,四個學生品嚐了吹糖、畫糖、傳統糕餅……師傅手藝幻化的香甜童年好味;體驗了舉凡頭上戴的(斗笠)、身上穿的(客家藍衫、旗袍)、腳上蹬的(木屐、草鞋)、日常起居用的(榻榻米、藤椅、木桶、竹蒸籠),族繁不及備載的各色天然正物;領略了做毛筆、揉墨、製硯,或小到毫芒雕刻、大至畫野台戲布景的精湛技藝;親訪了傳遞死生大事、神鬼信仰的種種禮俗職人與傳統工藝匠師……
這100則故事,100個身影,說的固然是職人們在時代變遷中始終堅持的專注精神與精細技藝,但我們也從這四個年輕學子的投入與熱血中,看見傳統行業在凋零喟嘆之外的一絲曙光與生機。
‧2010.11.15《商業周刊》第1199期/alive優生活283期封面故事:舊是新潮~探訪台灣百大工藝,發現9款傳統潮物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祁台穎
台北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畢,未來希望可以往電影編導的方向邁進,目前正積極學習。
林品儀
台中人,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畢,未來希望朝人文紀錄與平面設計發展,不管如何盡力去做吧!
紀岱昀
台北人,平日習慣用相機記錄生活的小細節,觀察美好的事物,主修視覺設計、繪畫,樂於參加藝文活動,閒暇時喜歡看電影、閱讀小說跟雜誌,最愛做的事是和朋友運動打球。
廖祿禎
水瓶座,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視覺傳達組畢業,專長為平面設計、文案、動態影像等,現為自由接案之設計工作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一】
身邊的人間國寶
王壽來
近兩年來,不少媒體均以顯著篇幅報導了榮獲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與技藝保存者的名單與事蹟,其中有歌仔戲、掌中戲、說唱、南管、北管等民間耳熟能詳的劇種,這是眾望所歸,無足為奇,但人們萬萬想不到,這些備受敬重、被譽為「人間國寶」的大師名單中,竟還有從事漆藝的王清霜、從事竹編的黃塗山,以及從事交趾燒的林洸沂。
或許,人們會心存狐疑,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工藝、手藝、技藝,甚至無關乎重大國計民生的百行百業,是不是有其值得大書特書之處?其從業者即使有不凡表現,是否真應享有「人間國寶」的榮銜?
翻閱遠流出版公司這本精編精印的《尋百工》,或許你會驚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儘管浪花淘盡了英雄,淘盡了凡夫俗子,也淘盡了芸芸眾生,然而代代相傳的知識與智慧,畢竟未完全隨著無情的流光消失無蹤。更有甚者,這本書的許多篇章、許多故事,也一定會讓你興味昂然的發現,在無聲無息之中,我們的食衣住行,跟社會上無數討生活的人一直有所牽連。
你不難察覺,原來,世人所從事的萬千行業,無形中構築了我們生活的實體,卻被大家全然忽略。就拿我們到寺廟拈香來說好了,用以拜拜的香及金銀紙,與自己所敬奉的神明雖然息息相關,但其產自何方,何人所製,材料為何,工序為何,我們就可能一無所知了。而這些默默無聞的匠人或藝師,縱有任何有血有淚的精采故事,我們更是無從聞問。
《尋百工》是一則則好聽、動人的寫實故事,讓我們知道在這個社會有許多人的生命是跟我們的生命始終交織在一起。此書也喚回了諸多早已塵封的記憶,提醒我們這些無形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何其珍貴,何其難得!今後我們所應念茲在茲的是,無論人們生活的型態與方式如何變遷,也絕不能讓世世代代的子孫看不到捏麵人、吃不到傳統糕點、欣賞不到布袋戲!
人間國寶在何處?也許就在你我身邊,也許他們就像隔山的燈火,只要我們有心尋覓,不難發現彼等永遠明滅在那不遠的山邊!
──本文作者為台師大美術系博士、台師大兼任教授、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推薦序二】
明天見
陳俊良
有些人走出了門,就再也回不了頭,留下的只剩時間裡的記憶;有些人守住家園,只為堅持承傳以及放不下在空間裡的技藝,那種用生命捍衛如歌詩般的毅力,其實只想將台灣文化的能量保存下來,並繼續傳遞下去,時代的改變或許匆匆,但在文明反撲的當下,我們能否反思人生的價值,可以多些從容!
我在這四個青春正盛的孩子身上,看到的何止是生命力,更有著他們記錄下來的一百個故事,以及定格下來每一張照片的執著身影,在他們或者她們的臉上沒有寫著不滿,更沒有不安定的靈魂,只是宿命的輕描淡寫著些許的無奈,很多藝匠的老花鏡片就像沉澱歲月的晶片,一層一層的將看見看透的時空了然於心,但是他們的樂天知命,不正是台灣更重要並且值得我們珍惜的寶藏嗎?
那種用時間淬鍊的;那種用生命切磋的;那種用心靈打造的,善念的、有愛的、含蓄精神,台灣人真的該在這一刻繼續堅持下去,每一個人用自己或許並不一定偉大的力量,陪台灣走一段路,做一件事,我想說的其實不僅僅是保留,而是透過對文化的承諾做一個保護者,令人感動的是這四個孩子用兩部摩托車,實踐了他們對土地的關愛,當他們的臉從白皙到被南台灣的太陽染了一層黑色後,他們的累是有形的,但他們的淚卻是無價的!因為訪視不小心出了車禍的「小瓢蟲」品儀拄著拐杖笑著說,「我們記錄的有些地方連門牌都沒,有個師傅的工作室是在走十分鐘沒有燈光的田間小路後,一方小小的鐵皮屋子」,我想我後悔我對他們太兇了,而且完全後悔,因為他們沒有一絲埋怨!
有些事今天或許還看得見,我們如何從尋找那些式微百工的計畫裡,力臻讓改變看得見!這一群就在我們身邊的人們,他們靜默的笑臉,信守著最單純的希望,就是這些支撐他們一生的絕活可以繼續下去,可以在未知裡保有一個位置,讓明天還有天明!
──本文作者現任自由落體設計公司總經理,二○○五年獲頒香港設計中心「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
「失落的百工」輔仁大學畢業製作專題指導老師之一,另位指導為馮永華教授。
【專文推薦】
徐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
和我們年齡相差了一、兩個世代的四個年輕大學生,寫出了我們從小的生活回憶。有古早的滋味、有傳統的手工藝、有幾乎快消失的禮俗。他們為我們那個美好的純樸年代和豐盛的庶民生活留下了珍貴的紀錄。
張光民(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長)
今年五月有幸應邀參加輔大應用美術系畢業班之專題製作審查會,當四個年輕人發表「失落的百工」的專題後,在場者都深受感動,因為年輕如他們居然願意在現今功利社會時代,默默的不畏艱苦,靠了二部機車,花了一整年的時間走訪台灣各地,用攝影、用筆為我們記錄幾乎被遺忘的傳統或即將沒落的民間職人,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因為有他們,再次喚起社會對這些練就一身鄉土文化技藝或手藝的職人的尊敬,也因為有他們,這些職人更堅信自己的行業,讓文化繼續傳承,也為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文化的廣度及深度,《尋百工》作出最好的獻禮。
詹怡宜(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製作主持人)
四個年輕人與一百個台灣古老行業相遇。
這本身就是個動人的故事。
式微中的行業,因為有一百個堅持傳統的人得以繼續,也因為這四個尋求創新的年輕人而被更多人看見。
「堅持」、「創新」兩個看似相反的概念,卻都是台灣最美麗強大的價值。從企劃方向、調查採訪到數位媒體的呈現,年輕人將古老行業百工們的堅持,以創新的方式表達,這場相遇注定撞出亮麗的火花。
蕭青陽(亞洲三度入圍葛萊美獎設計師)
身為本世紀台灣當代青年設計師,選擇社會中該投以高關注題材,做有價值的創作,作品發表時就已經觸動我的目光並致敬……
(以上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名人推薦:【推薦序一】
身邊的人間國寶
王壽來
近兩年來,不少媒體均以顯著篇幅報導了榮獲政府指定為重要傳統藝術與技藝保存者的名單與事蹟,其中有歌仔戲、掌中戲、說唱、南管、北管等民間耳熟能詳的劇種,這是眾望所歸,無足為奇,但人們萬萬想不到,這些備受敬重、被譽為「人間國寶」的大師名單中,竟還有從事漆藝的王清霜、從事竹編的黃塗山,以及從事交趾燒的林洸沂。
或許,人們會心存狐疑,有些看似不起眼的工藝、手藝、技藝,甚至無關乎重大國計民生的百行百業,是不是有其值得大書特書之處?其從業者即使有不凡表現,是否...
章節試閱
【逐好味】
拉麵線
經臥萬千長流、眼見五里白河,漁歌畢、九曲終入口。
雪白麵線澆上一點沙茶、麻油,不到五分鐘就成了一道佳餚,這種樸實的滋味,簡簡單單,讓人懷念不已。
頭頂著藍天,來到純樸的鄉間古舍,師傅們正忙著在麵線間裡拉生麵線,隨著均勻的力道聲沉沉落下,麵線也愈細長。稍後何師傅與兒子一同將綿軟的麵線齊力移到外頭已清空、架好了竿的庭院裡,此刻萬里無雲,酷熱吻上了每個人的頸背,卻正是晒麵線的最佳時機。師傅父子倆輪流抬著架麵線的木棒,由另一人站在遠遠的一端奮力地甩呀甩,然後才將木棒連同掛著的白麵線,安進架上的插槽固定。數十次下來,院裡能架竿的空間,全部垂掛了白麵線,父子兩人於是將麵線傾斜放下,一端以石壓緊,頃刻原本的白緞帶,又都奔流成涓了。
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的師傅兒子仔細地向我們解說手工麵線的製作過程。將細白的麵粉和著食鹽、水揉捏成麵團,套上木棍繞成圈,接著以機器搓揉成細條狀,沾上米糠防止麵線互相黏合,再將麵線用人力拉三至四次,每次對摺,從中點套上木棒再拉開,麵線會變得更長,也才會是適當的粗細。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拉的力道與速度,太大力,麵線會斷掉,太慢,麵線會掉到地上。麵線好吃與否,跟做的人有著絕對的關係。
到了中午,大方的師傅決定用自家的麵線,煮一鍋香噴噴的麻油麵線請我們吃,感動下,我們也利用閒暇好好了解廠房裡的設備。拉麵線間的隔壁,另外有間更大的烘乾房,裡面放了台可用來烘乾麵線的機器,每當日照少或下雨時,拉好的麵線就會拿到這裡烘乾,但這是逼不得已的下下策,陽光自然晒乾的麵線比較Q彈,除非連日壞天氣,不然不會拿過來。另一邊的土甕旁,師傅的媳婦與孫子正圍坐著等麵線蒸熟,她說市面上所稱的白麵線,就是晒乾後直接包裝的麵線;而紅麵線,則是像這樣晒過再蒸的熟麵線。蒸過的麵線會變成紅色,Q度下降,但比較耐煮,是一般蚵仔麵線用的麵線。
吃著熱騰騰的麻油麵線,想到這是師傅一竿竿的,煞費力氣拉好的,心中覺得好滿足。師傅就算臉上沾著麵粉,也不曾停下手中的工作,趁他工作告一段落,問他會不會覺得辛苦,師傅只是靦腆地笑了笑,回說不會啦,做習慣了。說著說著又回到晒麵線的地方查看。師傅用這雙做麵線的手,養活了一家人,看著他在絲綢般的麵線中來回走動,有種樸實的感動,就跟師傅的麵線一樣,簡單實在。
【覓正物】
編草鞋
天需多少步,地去里無數,編者若是老親,長城亦易其名,一步之遙。
在農業為本的昔日光景中,草鞋是既經濟又實用的日常用品之一,甚至日出而作,到夕陽西斜,扎實的草履已成一雙破屣,汰換率極高,因此又被稱為「不惜」、「不借」,人人皆有之,不假外借,也不必特別愛惜。
午後,我們在高雄愛河河畔找到了兩位領有街頭藝人執照的草鞋師傅,在熙來攘往的人行步道上擺著草鞋攤編織自售的手工草鞋。在這微涼的向晚時分,沒有刺目的豔陽逼著人以手擋住視線,愛河的夜燈也還沒亮起吞噬河畔的真實色彩,此時路過的行人並不吝嗇好奇心,紛紛駐足翻看貨攤上的草鞋,無意購買的也稍停下與師傅寒暄。年逾八旬的兩位師傅是一對夫妻,擺攤時先生負責招呼客人,太太則在一旁打著草鞋。這位寡言的女師傅說,她是從小跟著母親學打草鞋,學會後就一直做到現在。
草鞋原料是沾了水的藺草,編織時較不易斷裂,師傅編織時會邊拿一支像雞腿形狀的木槌敲打編好的藺草索,使空隙更為緊密不容易散開,因此師傅的草鞋從頭到尾沒有綁死的結,只將多出的藺草頭塞到編好部分的空隙中,草鞋依然能持久完整。
一雙草鞋的製作大概要花上師傅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草鞋價格便宜,但保養得當就可以穿很久,除了最普通藺草原色的款式外,還有加上彩色塑膠繩點綴的、人字拖款式的,以及給小姐們穿帶點跟的樣式。師傅說,草鞋穿久了,藺草會沾上油脂變得更柔韌好穿,而且草面會帶有金色的光澤,非常漂亮。雖然師傅的攤子在這遊客必訪的重要景點上,不乏陸客及日本客的青睞,但年邁的老夫妻有時無法流利地與外國人士溝通,常會雞同鴨講地丟失了生意,收入並不豐厚。好在兩人因固定在那兒擺攤認識了些附近常來散步的民眾,他們有時停下來陪兩夫妻聊天,也幫忙招攬生意,增加了賣出草鞋、草帽的機會。
相傳草鞋在黃帝時代便已發明,也曾被典故記載,古來聖賢多有能編織草鞋者,如劉備年輕時便以賣草鞋為業。直至東漢時期,草鞋才成為遍及平民的粗俗之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藉草鞋表心志的落魄文士其實也不只東坡一人。
但如今,布鞋、皮鞋、高跟鞋著地有聲的時代,即使最平常的身分也有橡膠拖鞋權代,草鞋就只能是街頭藝人攤上的藝品了。路過的民眾無不一邊鼓舞著賣草鞋的老先生、老太太,一邊由衷地發出:「真的好少看到了!快失傳了耶!」這樣的感嘆。聽多了過客這樣的惋惜,夫妻倆已習慣回報以微笑,在我們訪問結束臨走之際,兩人相繼招呼著:「我們都在這裡,你們知道了下次就好找了唷!」
【訪藝文】
畫布景
喜笑聲隨人過,悲苦痛不皺眉,如山又似海,隨戲曲來。
在那個野台戲還風靡的日子裡,要想在城郊邊、廟口旁看到坐滿一排排矮凳,呼朋引伴踩著長長影子在街燈下迤邐而來的樸實人們還不是難事。男人聊工作、女人聊孩子、孩子交換著玩具,這樣平淡的景象在夜幕升起,野台戲布景打下第一道藍光後就不一樣了。
「這就是人家說的黑人光!」陳明山師傅拉下廠房的鐵捲門,讓我們親身感受看野台戲的男男女女眼中的奇幻布景,原本就已色彩鮮豔的彩繪背景,在藍光底下更顯得鮮活,螢光塗料繪成的樓閣在黑暗中光芒四射,宛如七彩的寶石,想像布袋戲偶在澈亮的階台上大動干戈有多威風!再回頭看看同伴們的臉,該是白色的衣領、牙齒都被鑲上了藍邊,反射不到藍光的髮膚則全部隱沒在黑暗之中。原來這就是夜晚的野台戲迷人的地方啊!平時熟悉的人、事、物沒入黑夜後,取而代之的是布袋戲、歌仔戲飛舞的身影,和其後布景彩繪師傅筆下了無邊際的世界。
陳師傅從十四歲開始拜師學習布景彩繪,至今已快四十五年,他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畫工極細,其他師傅兩、三天就可以完成的作品,他得花一星期慢慢加工光影漸層,作品的細緻度就比其他人好上許多。師傅說,年輕時他也曾經因為布景彩繪的工錢不足以養家度日而出走從事壁畫、電子花車的彩繪工作,直到有一次慶典時看到其他人畫的布景,筆法粗糙、品質低下,他覺得不甘心才又重做馮婦,並以精緻的技法、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態度,在同業中打響知名度。
師傅的廠房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釘框區,一是彩繪區,製作過程從釘框架、綁布、繪圖、上油漆都由他跟師母共同完成。釘框時得自己裁杉木、使力將布繃緊,這部分師母幫了很大的忙;接下來彩繪的部分要先打草稿線,將螢光漆加上螢光粉上色,師傅說外面賣的螢光漆都調得太稀了,自己要再加粉才能上得均勻。
彩繪的過程要花師傅好長的時間,布景又分為硬景區和軟景區,硬景指的是框架的部分,軟景則是布面。彩繪的重點在於光影,正確的光影才能呈現立體感。至於選用螢光顏料上色則是因為野台戲通常在晚上登台,螢光塗料比較醒目耀眼。雖然螢光漆在晚上就像異世界般迷人,但在陽光下就顯得平凡無奇,很多交情要好的老東家會開玩笑虧他畫得醜,「我就像剛剛那樣把鐵捲門拉下來,他們就不敢抱怨了!」師傅呵呵笑地說。
彩繪布景若想出師至少需要四年的時間,現在的年輕人沒這麼好耐力,而且布袋戲、歌仔戲也少了,布景一門既少人認識,很多師傅也都轉業,這手藝便面臨了失傳的命運,笑臉迎人的師傅也坦承工作時非常要求完美,曾有幾位上門求師的學徒就不堪壓力而離去。
師傅工作的地方位在嘉義鄉間四畝田的中央,每當有人要求採訪時,他都像這樣泡著濃茶,與對方聊聊地方慶典活動與彩繪布景的心路歷程,聽著師傅說:「茶要濃才好喝。」我們不禁猜想師傅對工作的態度是不是也像對茶一樣,重質大於重量?
即使師傅的堅持仍能讓一場場好戲上檔,但一把酒、六張凳、幾盤小菜、一場戲的野台文化落寞後,黑夜裡的螢光布景還能亮多久呢?
【探禮俗】
孝女白琴
悲而不傷、苦不痛,緩聲百里、撫我感,喚前行、終有散。
台灣人內斂的民族性格,很多時候,愛都不會說出口,但是當生前無法對他表示感情的人過世的時候,往往,又怕對他的思念他會聽不見。
於是傷心的親友們會請來孝女白琴,將他們想說的話,用吶喊與哭號,大聲地傳達給逝者的亡靈,哪怕是過度戲劇化的演出引來路人的側目,最後的一席話,他們都希望死去的親人牢牢記到。
孝女白琴,其實是民間傳統布袋戲「雲州大儒俠」裡藏鏡人的妹妹,原名白瓊,是個非常孝順的女子,因為布袋戲實在太紅了,白瓊的名聲被廣為傳佈,後來被誤寫為「白琴」,並催生了殯葬業中「孝女白琴」一角。李老先生的葬禮上,嗩吶團率先奏起了殯樂,親屬們帶著肅穆冷靜的表情,將棺木移至靈堂前安放著,由幾位女性仆著,喃喃訴說不捨,待儀式開始,扮演白琴的女子,便沿著漫漫大路,三步一拜地到來。孝女白琴的台詞,多是根據逝者的生平安排的,逝者的姓名、膝下兒女、伴侶的存歿都是家屬事先準備好的,敬業的白琴除了能很快進入情緒、帶動氣氛以外,也要事先背熟這些資訊。雖然大部分的哭辭是千篇一律,但只要帶出逝者與生者的關連,就足以讓生者覺得,跨過陰陽界的羈絆依然是剪不斷的。
從事孝女白琴工作已二十多年的葉阿姨說,這麼久以來,她已看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從喪禮上眾人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們與逝者間的感情分量,雖然失去的不是自己的親人,但背負著眾人的悲傷,她從不會敷衍地應付工作,在舉起麥克風跨出第一步前,就先讓自己融入現場情緒中。
葉阿姨哭喊著一路跪爬到靈堂前,家屬的情緒也跟著愈來愈緊繃,阿姨說,到了祭儀的高峰,家屬其實都沒有心情說話了,白琴的任務,就是代替他們說出無法言喻的心聲。祭儀終結在白琴帶著家屬,跪在靈堂前向逝者告別,之後家屬便要振作起精神來,白琴的工作也告一段落。長期在柏油路上跪爬的葉阿姨,膝上常常會有又紫又紅的瘀青和擦傷,但阿姨說,她並不後悔走入這行。雖然很多人會認為,誇大喪禮的排場既影響秩序又虛情假意,但葉阿姨認為,想為過世的親人風風光光地送行,永遠有值得體諒的理由,所以即便遭人冷眼,她也會繼續走下去。
即使哀愁的氣氛,讓阿姨無法馬上展露笑容,但她說,葬禮上的排場畢竟是用來安慰在世人的,不管再悲傷,她都會趕快振作起來,不讓自己困在情緒裡頭。
步出奠堂的阿姨,首次掀起頭蓋讓我們看到了她的面容,揉揉泛紅的眼眶,一臉清容的阿姨,輕輕地向家屬點頭致意,又要趕赴下一個地方。
【找樂活】
代客孵卵
為人兒者易啼、善鬧,輾轉求好居,誰知孟母甘苦皆為此生?
台灣有一種傳統行業,叫做代客孵蛋,早期的養雞場、養鴨場、養鵝場或是一般小量養殖的散戶,都會將家禽生的蛋帶到孵蛋廠,請頭家代為孵化。台南下營就有這麼一間經營了二、三十年的孵蛋廠,只要問問當地的阿公阿嬤就找得到,接近傍晚的昏暗天色中,小孵蛋廠半掩的門扉裡透出溫暖的橘紅色光芒。
走進廠房內,小雞、小鴨們的籠子被堆疊成排,一直延伸到廠房內部,雛鳥們多半緊挨著同伴取暖,簇擁成一堆堆亂動的小山丘,正為我們的到來緊張地嘟囔著,其中也有幾籠放的是成鳥,客人帶來的蛋孵化後,有些會留下來寄賣,所以籠內各品種的雞、鴨,都是可以單買的。
走道另一邊,才是正孵化雛鳥的孵蛋機,廠裡的阿姨打開孵蛋機的門讓我們參觀,一層層的蛋架上放著數百顆蛋,緩緩地由上而下旋轉,阿姨說,機器裡的溫度維持在攝氏三十六、七度,轉盤要持續轉動,才能讓每顆蛋受熱均勻,蛋孵化成功的機會才比較大。以前同時間放進去的一批蛋,在開始孵的一個禮拜後就要拿出來,對著光照觀察裡面是否有小雞的形體,若沒有就是空蛋或壞蛋,淘汰掉才可繼續孵,但現在客人送來的蛋少,這麼做實在不敷成本,於是就省略了這個步驟,待小雞成功孵化後,再按隻數算錢。每當有客人送蛋來,阿姨就要他們挑幾顆寫上名字、電話,孵化出雞後,再通知來拿。
雞要孵二十一天、鴨三十五天、火雞二十八天、鵝則三十天,什麼品種的蛋,阿姨看看就知道,待蛋快要孵化時,就將它們以紙箱裝著,移到隔壁保溫的機器內,不久後雛鳥們就會陸續蹦出來了。阿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巡視一下這些破殼而出的小傢伙,有些雛鳥弄破蛋殼後卻沒辦法自己出來,就得幫牠們把蛋殼剝開,以免悶死在裡面。剛孵化的雞、鴨寶寶,就跟外面籠子裡的一樣活潑,會踩著同伴推擠打鬧,但牠們畢竟不能很快適應外面的溫度,要持續待在保溫箱裡幾天以免失溫。以前孵到的蛋種以鵝類為多,如今在很多鵝場都收掉了,鵝蛋反而罕見。廠房的角落裡還有些零散的紙箱,剛移出保溫箱的雞、鴨們,會在這裡讓燈泡照一下,才移進籠內與自己的同伴同住,我們另外還看到一隻跛腳的小雞,阿姨說,這隻小雞天生有缺陷,所以主人沒有帶走,打算讓牠自然死亡。物競天擇的原理,在家禽家畜中也同樣嚴格地搬演。
「孵小雞的地方」其實以前中南部頗多,只是現在幾乎都收掉了,剩下的這間工廠是阿姨和先生一起辛苦經營下來的,生意早就不比以往。不過看到客人歡喜地帶著小雞、小鴨離開,孵蛋廠的主人覺得堅持做下去,果然還是值得的。
【逐好味】
拉麵線
經臥萬千長流、眼見五里白河,漁歌畢、九曲終入口。
雪白麵線澆上一點沙茶、麻油,不到五分鐘就成了一道佳餚,這種樸實的滋味,簡簡單單,讓人懷念不已。
頭頂著藍天,來到純樸的鄉間古舍,師傅們正忙著在麵線間裡拉生麵線,隨著均勻的力道聲沉沉落下,麵線也愈細長。稍後何師傅與兒子一同將綿軟的麵線齊力移到外頭已清空、架好了竿的庭院裡,此刻萬里無雲,酷熱吻上了每個人的頸背,卻正是晒麵線的最佳時機。師傅父子倆輪流抬著架麵線的木棒,由另一人站在遠遠的一端奮力地甩呀甩,然後才將木棒連同掛著的白麵線...
作者序
【後記】
祁台穎
因為畢業專題的製作,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踏上旅途尋訪「失落的百工」,才踏出了台北以外的生活圈,體會其他人的生活,也才覺得長大了一點。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穿梭大小鄉鎮,去拜訪從事夕陽產業的職人。百來位的師傅,每一位都忠誠地守護著一項台灣已佝僂的文化傳統,憑著不屈從的骨氣,以及堅定想為這塊土地留下什麼的熱情,耗盡歲月努力。常常聽到師傅說「沒有人要學了,不知道怎麼辦。」或是「日本、大陸有邀我們過去發展,但去了台灣就沒有了。」這樣的感嘆,我們看得出師傅為了維護傳統,放棄寬裕生活的惆悵與徬徨。然而每位師傅,不論樂觀豁達,自怨自艾,都還是憑著一股傻勁堅定地走下去。我們當下的感動,也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感受得到。
紀岱昀
很高興能夠參與並完成這個尋找失落百工的計畫,雖然一開始感覺是那麼的遙不可及,但是每一次出訪、每一次旅程,都讓我們更加堅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不知不覺當中,我們走過了一百個地方、體驗了一百種行業、也聽見了一百個故事。這樣的經驗讓我們看見台灣各個角落的生命力,看見那種台灣人堅毅刻苦的精神,不僅僅只是感動而已,也對人生有了更大的體會,有些堅持看是傻的、固執的,但這種不妥協、不苟且的精神,反而成就了單純追求利益所無法達到的價值,希望能藉由我們小小的拋磚引玉,讓這份美好的台灣精神‧堅持‧下去。
林品儀
一年前的我們,憑著一股傻勁與骨氣咬牙撐到最後;很多人問我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行業,一百個中挑一個似乎簡單,但各個都像昨天才發生般的深刻。傻望同伴的背包騎著機車,沒有路名的地點;為省錢住香客大樓,回歸孩提玩抽糖果、放便宜煙火;想盡辦法纏上師傅攀談,是實境版生活大百科,台語順口溜。失落的百工,現在想起仍覺得像一場夢。因畢業製作歷經拆組後又併組,才遇上這一言難盡的一年與夥伴;從實地拍攝、後製再到展出,歷經一再的修改校正,憑藉著許多人給的鼓勵與肯定,才能將這一百個故事與大家分享。藉由書的出版,希望能讓更多人感受台灣土地的脈動,看見師傅們敢於放手一搏,敢於堅持的勇氣。即使身處困境,也要勇於做夢,讓美夢成真!
我們是七年級生,在紀錄的當下,嘴角笑著,心被暖著,寫下故事,看見堅持。
廖祿禎
對於百工即將出版成書籍,心裡其實是抱持著很複雜的心態。
當初只是一時蹦出的想法,經過一再修改地轉變,竟能日積月累,變成如今破十成百的計畫,進而成為出版品,這樣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算是頗得安慰,也終於感覺自己真的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作出一點奉獻。
但反過來也發現,媒體的反應也出乎意料,也許是台灣的社會型態真的已經走到一個我們都不敢想像的狀態,那些重視土地情感的人,默默耕耘的人,似乎還是這裡的極小眾,對於金錢利益的崇拜所衍生出來的龐大亂象以及畫面,早已覆蓋在這群老實人身上,對台灣而言,他們是沒有聲音,甚至沒有畫面可供想像的──今天我們在這裡看見了感動,接下來的一秒是否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而用任何的方式去關心他們(或是這個現象)?在執行這個計畫之後,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厭世者的心態,以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做些什麼?
但我想,就是感動三個人吧。
然後這四個人,去發現一百個與這般感動同步的老實人,然後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感動的核心──其實是很簡單的堅持,今天不管四個人、四十人、四百人甚至四萬人讀了這本書,這個價值也不會因此膨脹,因為他們的堅持就是一直在那裡,需要的就是一份心意而已,讓他們知道這條路是對的,繼續走下去,如同我們,以及這個土地一樣,都迫切地需要走上正確的路。
最後一段詞,送給我辛苦的組員,以及這群辛苦的工作者。
百日深山夜霧,孤矢貫雲不入。滿弦望蒼穹,卻落淚花深處。何故,何故,夢裡傳他擺渡。
─〈如夢令〉
【後記】
祁台穎
因為畢業專題的製作,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踏上旅途尋訪「失落的百工」,才踏出了台北以外的生活圈,體會其他人的生活,也才覺得長大了一點。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穿梭大小鄉鎮,去拜訪從事夕陽產業的職人。百來位的師傅,每一位都忠誠地守護著一項台灣已佝僂的文化傳統,憑著不屈從的骨氣,以及堅定想為這塊土地留下什麼的熱情,耗盡歲月努力。常常聽到師傅說「沒有人要學了,不知道怎麼辦。」或是「日本、大陸有邀我們過去發展,但去了台灣就沒有了。」這樣的感嘆,我們看得出師傅為了維護傳統,放棄寬裕生活的惆悵與徬徨...
目錄
目次
04推薦序一 身邊的人間國寶 王壽來
06推薦序二 明天見 陳俊良
08專文推薦 徐璐、張光民、詹怡宜、蕭青陽
254後記 祈台穎、林品儀、紀岱昀、廖祿禎
【逐好味】
12手工豆干
14拉麵線
18晒米粉
20磨米麩
22製傳統糕餅
24吹糖
26畫糖
28龍鬚糖
30手工汽水
32碾米
34巡石滬
36採蚵
38鹽工
42採菸葉
【覓正物】
48彈棉被
50製疊蓆
52編藤椅
54箍木桶
56編蒸籠
58打鐵
62鑄鉛桶
64手工耳扒
66茄芷袋
68編草鞋
72釘木屐
74縫繡花鞋
76客家藍衫
78做旗袍
80織簑衣
82編斗笠
86燒磚瓦
88焗樟腦
90割漆
【訪藝文】
94畫布景
98做布袋戲偶
100做懸絲戲偶
102繃鼓
106製銅鑼
110地雷陀螺
112捏麵人
114畫扇
116油紙傘
118做洞簫
120製竹劍
122紙雕
124刻葫蘆
126毫芒雕刻
130琉璃燒
134刻石猴
136做鴿笭
138揉墨
142製毛筆
144雕硯台
146刻匾額
148手工刻印
150畫肖像
152鑄字
154代客寫字
【探禮俗】
158印金紙
160製香
162糯米雕
164神像雕刻
166神像彩繪
168紙塑神像
170製神轎
172畫門神
174剪黏
176交趾陶
178糊龍
182藝閣製作
184畫臉譜
186做燈籠
190架花燈
192刺繡
194錫雕
196纏春仔花
198縫香包
200紙紮
202刨棺木
204畫棺木
206刻墓碑
208孝女白琴
210殯葬樂儀隊
212嗩吶團
214製哨角
【找樂活】
218挽面
220編茶壽
222紮竹掃帚
224竹編
226製雞毛撢
230做烘爐
234磨刀
236修皮鞋
238骨董家具修繕
240修相機
242養蠶
244標本師
246看柵工
250擺渡
252代客孵卵
目次
04推薦序一 身邊的人間國寶 王壽來
06推薦序二 明天見 陳俊良
08專文推薦 徐璐、張光民、詹怡宜、蕭青陽
254後記 祈台穎、林品儀、紀岱昀、廖祿禎
【逐好味】
12手工豆干
14拉麵線
18晒米粉
20磨米麩
22製傳統糕餅
24吹糖
26畫糖
28龍鬚糖
30手工汽水
32碾米
34巡石滬
36採蚵
38鹽工
42採菸葉
【覓正物】
48彈棉被
50製疊蓆
52編藤椅
54箍木桶
56編蒸籠
58打鐵
62鑄鉛桶
64手工耳扒
66茄芷袋
68編草鞋
72釘木屐
74縫繡花鞋
76客家藍衫
78做旗袍
80織簑衣
82編斗笠
86燒磚瓦
88焗...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