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位科技進入教室後,教學可以有什麼不一樣?
優秀課堂的營造,需要清晰的思路導引,加上一點一滴的實踐積累,才能為學生學習開啟創新的可能。
本書以「少才是多.無才能有.慢才會快」的數位科技融入教學心法,闡述如何基於理論進行教學設計,並搭配實際教學案例,讓每一位關注數位時代學與教的老師,都可以輕鬆掌握智慧課堂的奧妙。
【本書特色】
打造智慧教室 活化課堂教學
王緒溢教授具有專業的師範教育背景,是一位在ICT(資訊及通訊科技)和教育領域中,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專家;亦是國內早期推展行動學習研究與教學應用的主要人物之一,多次獲得各主要電視新聞、報紙、廣播與雜誌的報導。
《數位時代的學與教:給教師的建議30講》是一本實操性和理論性兼具的智慧課堂用書,帶領教師一起打造智慧教室,創新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
王緒溢
曾任小學教師十餘年,為全球一對一數位學習與電子書包(one-to-one educational computing)概念發想與實踐第一人(2002年於瑞典發表)。近年輔導臺灣、福建、廣東及中東地區學校推展智慧課堂與STEAM教育,多所中小學獲選為中國大陸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範案例,是跨足教學、研究與推廣的成功典範。
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碩士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科技研究中心顧問
福建省上杭一中智慧課堂教學顧問
約旦伊斯蘭教育學院(IEC)智慧課堂教學顧問
臺北市校園數位氣象網指導教授
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同業公會顧問
「王者之聲」專欄作家
經歷
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推動電腦輔助教學有功人員獎
電腦相關書籍著作百餘冊
臺北市立師院實小教師
專利
臺灣發明專利199970:可攜式電腦教室行動推車(共同發明人)
章節試閱
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
在一次的香港學校參訪觀課的場合中,負責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李副校長告訴我:「當他入班觀課越多,越覺得教師在課堂上有使用跟沒有使用資訊科技,在教學效果上差別實在非常明顯,教師和學生有使用科技上課的班級,課堂活潑生動,氣氛熱絡,教師對學生學情的掌握度高;反之,沒有用的班級課堂就遠不如應用資訊科技的教學效果。而且隨著教師對於科技掌握的熟練度越高,差距越大。」
回想一場在大陸中央電教館主辦的新媒體新技術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大賽的現場賽課中,看到一位擁有超過二十年教學經驗教師所任教的高中語文課,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讓同學閱讀一篇一萬多字的材料,在這二十幾分鐘學生閱讀教材的時間裡,教師在教室內行間巡視,並利用手機拍攝學生的桌面情況發送到電子白板上。學生閱讀完後,教師出了幾道題目,讓學生以手中的反饋器(clicker)作答,並逐題顯示答題情形,大多數題目學生的正答率都相當不錯,其中一兩題的答對率更達百分之百,教師顯得非常滿意。
能到這個最高殿堂現場賽課的教師,都是從大陸各地選拔出來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高手,但從這堂現場課中可以看出即使這麼有經驗的教師,都還是會踩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誤區,包括為了展現手機拍照功能而拍攝學生活動、即時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只作為選擇題檢測答對率之用等,而這很顯然是因為沒有掌握科技應用教學的本質。至於讓學生花超過一半課堂時間來連續閱讀材料,則是教學策略的選擇問題。雖然因為是現場課,都不是教師原來熟悉的學生,無法要求他們課前預習,但在課堂活動安排上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尤其是結合IRS更容易做出相應的調整。
另觀察2016年第一屆「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的現場賽課,由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李嘉濤副校長擔任的語文科「人物描寫」單元教學中,便展現出不同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風貌。
人物描寫單元的教學模式如下圖。教師以《西遊記》讓學生分組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來導入課程,然後由同學搶權回答討論結果。除了引起動機的效果外,這段教學還讓學生熟悉如何使用恰當語詞來形容一個人物。接著教師在電子白板上顯示一段描寫人物性格的短文,全班閱讀後學生以反饋器回答教師提問,選出心中認為最適合用來形容短文中人物的詞語,顯示投票結果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對原題再作答一次,並請同學發表自己選擇的原因。這段教學培養學生從文章中提取訊息之後,分析不同選項中的形容詞和自己所提取訊息的合適度,再經由組內討論比較後進行二次作答。這裡還有一個教學上的細節是,嘉濤教師會根據學生作答分歧度來決定討論時的小組人數,投票集中度高時兩人一組,反之四人一組。
第三段教學教師以人物性格對對碰遊戲讓學生應用前面所習得的技能。遊戲是以小組方式進行,每組拿到一疊詞語卡和一張職業卡,小組必須討論並從一疊詞卡中選出三個語詞排序,然後以平板拍照依組別分別傳送到不同照片收集區中,收集全部的語詞照片後,教師隨機挑選組別,依序顯示該組的語詞卡,再由各組猜測該語詞是在形容哪一種職業,依猜中的語詞序給該組計分。越快被猜中表示該組選擇的語詞特徵性越強,得分也越高。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行間巡視並適時介入,協助小組的討論過程。這段教學要求學生反過來從眾多語詞中選出符合某項職業特徵的形容詞,再安排這些語詞的合適度順序。透過不同面向的教學內容鋪陳,深化學生的學習。
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
在一次的香港學校參訪觀課的場合中,負責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李副校長告訴我:「當他入班觀課越多,越覺得教師在課堂上有使用跟沒有使用資訊科技,在教學效果上差別實在非常明顯,教師和學生有使用科技上課的班級,課堂活潑生動,氣氛熱絡,教師對學生學情的掌握度高;反之,沒有用的班級課堂就遠不如應用資訊科技的教學效果。而且隨著教師對於科技掌握的熟練度越高,差距越大。」
回想一場在大陸中央電教館主辦的新媒體新技術創新(互動)課堂教學大賽的現場賽課中,看到一位擁有超過二十年教學經驗...
作者序
我的「王者之聲」
約莫二十年前,和夥伴們每年都要寫上幾十本電腦書,才能應付人們對於學習電腦,求知若渴的需求,幾年下來合著的書累積將近兩百冊,雜誌曾形容是「著作等身」,其實不只等身,書堆起來已經遠超過自己的身高了。甚至2000年第一次到北京書店裡逛逛的時候,赫然發現怎麼自己寫的書擺在架子上,封面、內容一模一樣,可編著者卻不是我的名字。
電腦書是工具書,編寫者很難稱得上是作家,因為只需要把軟硬體的操作步驟寫清楚就行了,缺少思想與文字的功夫。不過當年在編寫電腦書的時候,規劃內容編寫格式、選取題材、敘事方式等積累了許多經驗,雖然文字功力不是頂好,但能把電腦書寫清楚,應該也算是有駕馭能力了。這些都使自己對寫作有初步的感受。
後來在碩士和博士階段分別寫過研討會論文、期刊論文和學位論文,這些都是嚴謹的寫作訓練。在構思與撰寫這些論文的時候,最常做的便是每天花固定時間,坐在研究室裡、咖啡館裡,一圖一圖地畫、一字一字地寫,字斟句酌,務求完整而精準地傳達所思、所想。雖然是用英文寫,但使自己對於寫作的想望又加深了一步。
2015 年接觸到大陸知名的《羅輯思維》,每天60 秒語音和每週一支影片,天南地北地講,「羅胖」持之以恆地做,除了佩服,終於觸動了自己心裡那個作家夢,心想:「我也可以吧?」就從那時起,「動筆吧」的聲音一直在心裡呼喚。
2017 年終於開設「王者之聲」專欄,從1 月4 日第1 篇文章上線開始,每週三上午8 點鐘都有一篇繁簡體文章同步在Facebook 粉絲專頁和微信朋友圈公開發布,一整年僅有一次因為出差在外,手機無法上網以致延遲將近1 小時上線之外,其餘都能準時發文,包括1 月份搭機到倫敦,趕在半夜1 點(臺北時間上午8 點)一抵達民宿時將文章發布出去,沒有延遲。雖然無法確知有多少人會準時進入專欄瀏覽這一篇篇文章,但基於對所有關注這個專欄讀者的承諾,除非萬不得已,再困難都得把它辦好。
為了寫好這個專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要花上將近15 到20 小時才能完成,每週一篇的壓力,逼得自己得把工作以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到這上面來,每個假日都坐在電腦前面寫,有時腸枯思竭,有時寫了一半又全部刪掉重來。年假期間寫、飛機上寫、度假海邊寫、頂著時差在國外飯店裡寫,為了趕上週三大限的週二晚上熬夜也寫。
這個專欄到底在寫些什麼呢?自然是我在工作和過往學習經驗總結出來的所見、所思、所得嘍。
近十幾年來的工作把我帶到歐亞大陸上許多國家,接觸到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旅途上難免偶有奇遇。像有一次在從約旦安曼前往死海的路上,人坐在車裡,迎面而來的羊群有幾百隻,牧羊人趕著幾隻領頭羊,領著龐大羊群優閒地朝車子走來,那種一般人難得的經驗,實在讓人興奮異常。
不過接下來人雖然到了死海邊上,卻沒時間下水去漂浮一番,也沒能塗上死海泥美容一下就得朝機場趕,也算獨特的經驗吧。
也許有很多人,特別是年輕朋友很羨慕擁有這樣的工作機會。也的確是,這的確是我的幸運,但其中的甘苦還真不為外人道。一年總有個幾次,踏出家門要到24 小時後才能躺到飯店床上舒服地休息,作息也被打亂了。還記得有一次在阿曼教育部活動上我提到自己的工作需要經常旅行,坐在旁邊的校長帶著羨慕眼神跟我說,她也好想要這樣的工作,我只能語重心長地回她,很多事情其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美好。
到這許多國家,無論是中東地區的伊斯蘭國家、東歐的東正教國家,或是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最常做的事就是面對大眾演講、進入教室觀課,以及與教育同行交流。透過觀課,我發現不同文化間教育的相似與相異之處;透過交流,我理解不同文化對於教育的觀點;透過演講,我學會掌握聽眾情緒與精準的訊息傳達要領。
在英國的中學課堂上,學生們雖然坐在階梯教室裡,但當進行小組活動時,他們自然的或站或坐圍在一起,不需要特製的小組合作課桌椅,就能開始交流研討與動手實作,完全不受環境不便的影響;又如在香港小學的英語課堂上,老師採全英語上課,學生不須任何中文翻譯,全都跟得上腳步。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的教學特性,老師們若能聽到並了解,不僅能擴展教學視野,更可為學生的學習模式開創新的可能。
這些我想值得和廣大的教育同行分享。
在這個資訊科技充滿生活周遭的時代裡,教育幾乎是那最後一哩路,科技與教育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在觀課中經常發現許多老師對於運用資訊科技有不知從何下手的徬徨,當然也有一些極富創意的老師,透過科技使課堂展現不同的風貌。他們需要一座橋梁連接起來,我想我可以!
就這樣,專欄的方向終於定調,寫作終能展開。
我透過一篇篇文章,闡述教學必須「言之有理,行之有道」的思維。所謂「言之有理」是,當進行教學設計時是以什麼樣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而不再理論是理論,實務是實務,基於理論的實務可以幫助教學設計更加周延,教師對自己教學的說明要能立基於理論;「行之有道」指的是課堂上的教學策略是採用哪一種教學法,採用設計完善的教學法,教師就能盡可能地照顧到所有學生,每一個課堂上的細節處理都是言必有據,也就能減少隨興而至的不合宜教學策略。最後我在〈少才是多.無才能有.慢才會快〉這篇文章給出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心法,也是給老師們的總結建議。
本書得以完成要特別感謝兩岸三地老師們的協助,包括臺北市雙園國小林欣玫老師、臺北市志清國小徐慧鈴老師、臺北市新生國小退休老師徐蕙君、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李嘉濤副校長和黃恆之老師、福建上杭一中邱克榮老師、福州屏東中學鄭天宇老師、杭州師範大學東城實驗學校雷聖鋒老師、福州寧化小學周肖禹老師等的傑出創意並提供相關素材,還有其他許多允許我觀課並啟發我思維的老師們。也要感謝海峽兩岸讀者對「王者之聲」專欄的關注與支持,以及陳彥璘小姐平時和我的研討並協助資料整理與校對,成書最後階段柯華葳教授在文章選材上的指導和徐慧鈴老師在編排階段的盡心協助,更感謝幼獅文化公司劉淑華總編輯的支持及工作團隊對本書出版的付出與辛勞,最重要的是,感謝在專欄集結成書時願意帶回一本收藏在書架上的您!
希望這本書能真正幫助身處數位時代的老師們,每天反思自己的課堂,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2018于臺北
我的「王者之聲」
約莫二十年前,和夥伴們每年都要寫上幾十本電腦書,才能應付人們對於學習電腦,求知若渴的需求,幾年下來合著的書累積將近兩百冊,雜誌曾形容是「著作等身」,其實不只等身,書堆起來已經遠超過自己的身高了。甚至2000年第一次到北京書店裡逛逛的時候,赫然發現怎麼自己寫的書擺在架子上,封面、內容一模一樣,可編著者卻不是我的名字。
電腦書是工具書,編寫者很難稱得上是作家,因為只需要把軟硬體的操作步驟寫清楚就行了,缺少思想與文字的功夫。不過當年在編寫電腦書的時候,規劃內容編寫格式、選取題材、敘事方...
目錄
推薦序/王老師的教育+科技◎柯華葳
推薦序/智慧至上‧ 揚帆啟「杭」◎溫利平
推薦序/我願意!◎李嘉濤
推薦序/想在教學上更好的您,一定要看!◎林欣玫
自序/我的「王者之聲」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1講 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
第2講 關於資訊科技在教學應用的二三事
第3講 沒有科技就難以達成的教學效果
第4講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功之道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創意應用
第5講 聽周杰倫.畫青花瓷
第6講 智慧教室中的音樂課
第7講 教什麼?怎麼教?何時教?
◆以課堂互動觸發並深化學生思考
第8講 關注課堂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第9講 課堂上的對話、互動與思考
第10講 同儕教學法
第11講 融合反饋系統的發現式學習法
第12講 課堂教學常見的誤區
◆打造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第13講 課堂上的小組活動
第14講 幾個好用的合作學習法
第15講 認識合作學習
第16講 如何做好團隊合作學習?
◆掌握學生差異提高學習成效
第17講 數據與教學決策
第18講 發現學生差異.創造優質學習
第19講 以差異化教學打造好課堂
◆學生本位的課堂
第20講 什麼是課堂上的好教材?
第21講 課堂教學的「四不一沒有」
第22講 小小改變成為生本課堂
第23講 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的課堂
◆能做到比教育均衡更多的遠距教學模式
第24講 遠距同步互動教學
第25講 教學的「天涯若比鄰」
第26講 遠距同步互動教學的魔鬼細節
◆專注教師專業發展才是成功之鑰
第27講 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要做好的第一件事
第28講 如何深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第29講 借鏡一所成功學校的校本教學模式
第30講 少才是多.無才能有.慢才會快
推薦序/王老師的教育+科技◎柯華葳
推薦序/智慧至上‧ 揚帆啟「杭」◎溫利平
推薦序/我願意!◎李嘉濤
推薦序/想在教學上更好的您,一定要看!◎林欣玫
自序/我的「王者之聲」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1講 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課
第2講 關於資訊科技在教學應用的二三事
第3講 沒有科技就難以達成的教學效果
第4講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成功之道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創意應用
第5講 聽周杰倫.畫青花瓷
第6講 智慧教室中的音樂課
第7講 教什麼?怎麼教?何時教?
◆以課堂互動觸發並深化學生思考
...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