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明代各名家針對《楚辭》的評考為研究對象,不只在內容上的研究,更著重在評議者背景的分析,也探討在明代社會背景下文人評點文學作品時,往往藉此書懷個人情感的現象。這是一部在學界罕見以明代《楚辭》評點研究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也是一部文史類研究者值得參考的作品。
「明代天啟以後形成的這種《楚辭》評點繁盛局面,也是整個《楚辭》評點史上的高峰,其對於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是需要我們繼續在深入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礎上去認真塗寫的。」──羅劍波
評點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一種頗為獨特的文學批評樣式,透過評點形態對文學作品的探討,我們可以考察刊刻者的文學評點觀念、文學評點的內在遞延脈絡,以及古人的審美傾向及賞鑒標準,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批評形式與文化現象。
本書為學界以明代《楚辭》評點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著。全書對明代《楚辭》評點的形態、價值、學術意義及遞延脈絡做了總體性梳理。全書共分三大篇章,上編:對明代《楚辭》評點的底本、形態、價值及遞延軌跡做了整體的考察與研究;中編:對相關明代《楚辭》評點家、輯刊者以及重要的評點本,做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下編:對明代二十三種《楚辭》評點本作了詳細敘錄。全書闡幽發微、精妙細緻,對《楚辭》研究有著重要的啟發性意義。
作者簡介:
羅劍波
生於1979年5月,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澳門大學博士後。現任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文學研究》(CSSCI)編輯部主任。先後主持中國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基金等多項。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哲》、《復旦學報》、《中國楚辭學》、《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人民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發表論文40餘篇。已出版專著、編著四種,曾先後受邀赴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澳門大學、延世大學、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與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
章節試閱
【應加強關於中國文學評點的研究(代前言)──以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現狀為例談起】
評點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批評樣式。之所以稱其獨特,主要是因為在內部構成、外部存在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上,它都有別於其他的文學批評形式。顧名思義,評點由評與點二端構成,就評而言,它可細分為眉評(批)、旁評(批)、夾評(批)、尾評(批)及總評等多項內容;就點來看,它也包括圈、點、截、抹等多種標劃符號。「評」與「點」互相配合,並附著於具體的文學作品之上,評點的功能也就隨之展開。在這方面,由於功能與側重點不同,多種品「評」形式的結合,可以構成對對象從具體到宏觀全面、嚴密的批評網路,而「圈點」符號的有效使用,則又能助益於這種批評功能得以進一步彰顯。在多種學術因素長期的積累、薰染和影響之下,評點首先發端於詩文批評領域,之後又逐漸向小說、戲曲及其他文體擴延,大致在明代中後期,就迎來了它的興盛局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自評點興起之後,只要稍微有些名氣的作家、在不同時期產生過一定影響的作品,幾乎都有相應的評點本問世,更不要說那些經過長期「篩選」、「沉澱」之後依然能夠風行於世的「名家」、「名作」了,對於它們,則往往都是經歷了反覆品評的過程。因此,這些作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財富的文獻資料,亟需得到系統的整理和研究。而僅從文學的角度來講,對於相關評點本的整理和研究,則無疑就能大大豐富相關作家、作品、批評史及接受史等研究的理論視域與內涵。近年來,學術界已經開始對這一研究領域進行關注,並產生了一些品質較高的學術成果。但總體而言,關於文學評點的研究還是相對滯後的,而這一點又較為突出地表現在詩文評點領域。僅就《楚辭》評點來看,目前對其進行專門、全面、深入的研究還比較少,期待以此能夠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一、書目著作中關於明代《楚辭》評點本的著錄
就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而言,目前我們能夠參考的材料並不多,在這方面主要是歷代書目中相關的著錄內容。最早對《楚辭》評點本進行介紹的是《四庫全書總目》,其中「楚辭類存目」收有沈雲翔《楚辭評林》八卷,就所敘錄的具體內容來看,四庫館臣對該本多有貶抑之意,如稱其「雜采諸家之說,標識簡端,冗碎殊甚,蓋坊賈射利之本」云云。《楚辭評林》之外,與《楚辭》評點相關者,《總目》還載有陳深輯《諸子品節》五十卷、題歸有光輯《諸子匯函》二十六卷、題翰林三狀元會選《二十九子品匯釋評》二十卷、鐘惺編《周文歸》二十卷、顧錫疇《秦漢鴻文》二十五卷、馮有翼編《秦漢文抄》十二卷、陳仁錫輯《古文奇賞》二十二卷、倪元璐編《秦漢文尤》十二卷等。此數本作為明代古文評點選本,皆摘錄了部分《楚辭》作品,但因其內容龐雜、體例乖違,或是偽託之跡甚明,而為四庫館臣所譏斥。其中語及評點者,亦多含貶抑之意,如於《周文歸》所持論為最具代表性,「以時文之法評點之」,「明末士習,輕佻放誕,至敢於刊削聖經,亦可謂悍然不顧矣」。就評點發展的軌跡而言,明末這一時段無疑是其繁盛期,但這種「士習」,在四庫館臣看來,由於「輕佻放誕」,而終究難登大雅之堂。《總目》對於《楚辭》評點(乃至整個文學評點)的這種批評態度,直接影響了後世對於《楚辭》評點價值的認定和評判。
《四庫全書總目》之後,有清一代著錄《楚辭》評點的書目著作,還有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與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前者僅收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一種,後者錄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來欽之《楚辭述注》兩種。觀陸、丁二書的著錄內容,均是僅敘及基本的版本信息,於評點則未作介紹。之後又有孫殿起《販書偶記》,亦是僅對有關《楚辭》評點本的刊刻者、刊刻時間等信息作了簡單記錄。
與以上諸書相比,後世的《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中國善本書提要》的記載則較為詳細。《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收明代《楚辭》評點本有閔齊伋朱墨套印本《楚辭》、《楚辭句解評林》、《七十二家評注楚辭》、林兆珂《楚辭述注》、陳深批點《楚辭》、《批評楚辭集注》、《七十二家批評楚辭集注》七種。就其持論態度來看,《提要》撰著者一方面承襲《四庫全書總目》的態度,於評點多所輕詆,如謂「空言詮釋,未必果為騷人之本意」,「以時文開合承接之法,評論古人之文」,「終不脫明人疏陋之習」云云;另一方面,對於相關《楚辭》評點本的價值也給予了肯定,如於《楚辭句解評林》,在對該書體例作了介紹之後,又稱:「其用意尤善,治《楚辭》者,實可資為參考」,「然大醇小疵,識者不免。是書之作,亦未必無功於王氏也」。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共載錄明代《楚辭》評點本五種,即閔齊伋校刊三色套印本《楚辭》、凌毓柟校刊二色套印本《楚辭》、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楚辭句解評林》與蔣之翹校刊《楚辭集注》。對於以上諸本,作者除介紹基本的版本信息外,還時以按語對有關內容進行說明。如於閔齊伋本,王氏就對文中異色評語的作者作了推測:
此本無序跋,亦無凡例,其分朱黛之意,蓋朱色為馮夢禎《讀騷》,黛色則齊伋所輯諸家評語也。
又如於凌毓柟本,作者亦對凌氏特以推重陳深之因也作了解釋:
是書采諸家評語甚多,書題下雖標出陳深之名,而卷內實與諸家並列。蓋深為凌氏鄉人,故特尊之耳。
以上王先生所作論斷,均有可商榷之處。經過筆者考核,閔齊伋本所載評點中,朱色大多是孫鑛評語,馮夢禎《讀楚辭語》僅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黛色除閔氏所輯各家評語外,還有轉錄朱熹《楚辭集注》及閔氏所作校刊之語。關於凌毓柟本,凌氏輯錄諸家,但僅題以「陳深批點」,除陳深為凌氏同鄉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陳深作為早期的《楚辭》評點家,在當時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凌氏以之為標顯,應主要是基於對其評點本銷路以及問世後所產生影響的考慮。又如於馮本,王先生稱其「眉端載各家注解及音義,諸家評語則匯載每篇之後」。馮紹祖輯錄諸家評語,共採用了卷首「《楚辭章句》總評」、眉批、旁批和篇末總評等四種評點形式,其中眉批是最為重要的一種,但由於該本也擇取了不少洪興祖《楚辭章句》、朱熹《楚辭集注》中的內容,並以眉批的形式呈現出來,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王先生才作出了以上論斷。由此推斷,王先生在敘錄此本時,應當僅對其中內容作了大致瀏覽,而並未進行仔細地審察。
除以上諸書目著作外,又有鄭振鐸先生所作相關題跋。鄭氏在對相關《楚辭》版本所作題跋中,有專門言及明代《楚辭》評點本者。如於張鳳翼《楚辭合纂》,鄭氏稱:
此本乃明末坊賈所為。折衷漢、宋王、朱二注,複附以劉辰翁、張鳳翼、鐘伯敬諸家注評。卷首王世貞〈序〉,疑亦是竊取之他本者。作為《楚辭》讀本之一,固亦未必遂遜陸時雍、蔣之翹也。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過隆福寺修綆堂購得。
陸時雍《楚辭疏》、蔣之翹評校《楚辭集注》為明代《楚辭》評點之精善本,鄭先生對於《楚辭合纂》價值的認定雖有待核考,但他強調此三書的「讀本」價值,即合注評於一體的評點本在《楚辭》接受、傳播史上的獨特價值,卻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總體而言,由於以上諸書皆非專門之作,故對於明代《楚辭》評點本的著錄也就不成體系,而隨著饒宗頤《楚辭書錄》、姜亮夫《楚辭書目五種》的問世,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今核《楚辭書錄》,其中輯錄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以下明代《楚辭》評點本八種。但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數量上有所增加,但饒書的介紹也多是言及相關的版本信息,於評點則少有討論。真正對明代《楚辭》評點進行介紹的,是姜亮夫先生的《楚辭書目五種》。該書分「楚辭書目提要」、「楚辭圖譜提要」、「紹騷隅錄」、「楚辭劄記目錄」、「楚辭論文目錄」五部分,堪稱對前世《楚辭》學做系統總結的集大成之作。在「楚辭書目提要」中,姜先生列出「論評」一類,對歷代《楚辭》評論著作進行介紹,其中擇取了《諸子匯函》《玉虛子》、《鹿溪子》以下七種明代《楚辭》評點本,內容則主要敘及諸本所收錄的評家情況。如以陳深「批點本楚辭集評」為例,對於該本,《楚辭書目五種》云:
按陳深批點本王逸《章句》,輯曆世評《楚辭》者四十五家,即王逸、蕭統、沈約、劉勰、鍾嶸、劉知幾、賈島、宋祁、洪興祖、蘇軾、蘇轍、朱熹、祝堯、嚴羽、李塗、王應麟、沈括、呂向、姚寬、張銳、洪邁、樓昉、何孟春、劉次莊、馮覲、李夢陽、何景明、陳沂、王鏊、茅坤、楊慎、柯維驥、唐順之、王世貞、黃省曾、劉鳳、汪道昆、王慎中、余有丁、郭正域、吳國倫、張之象、楊起元、王維禎,並深為四十五家。明萬曆二十八年閔刻,朱墨套印本。
「論評」類外,在「楚辭書目提要」中,還有「輯注」一類。值得注意的是,在「輯注」類,該書也收錄了相關的明代《楚辭》評點本,其中既包括已在「論評」類中介紹者,同時也包括一些並未出現在「論評」類中者,如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閔齊伋校刊套印本《楚辭》、張鳳翼《楚辭合纂》、陸時雍《楚辭疏》、《楚辭榷》等。因此,合「論評」、「輯注」兩部分來看,除去重合者陸時雍書外,該書實際上共著錄了十一種明代《楚辭》評點本。
由以上處理方式來看,姜亮夫先生其實並非在自覺地對《楚辭》評點本進行輯錄,這一點從他的相關論述中也能夠看得出來。如對於該書的「論評」部分,他有一段總體性的說明文字:
劉安傳〈騷賦〉,班固贊〈離騷〉,其遺說可考見者,皆評論之詞也。自是而劉勰《文心》,知幾《史通》,繼踵前賢,曆世不絕。要而論之,則論人、論世,唐以前為多;論義、論文,明以後為盛。然多單詞片語。至近世而總攝全體,貫穿百代者,乃日見其多。茲之所采,始自《宗騷》。明人八十四家評本,輯千腋以成裘,自為評論之武庫。其他各家,不以章句、訓詁為事,而義在彰顯大義者,亦入焉。近世賢達,蠭午旁出,議論益多,為是為非,所在當有,亦一併錄焉。至散篇短論之見于文集筆記,及近世論文之屬,有不能盡備者,多于論文一類中列其目,以省繁重云爾。
由此可見,所謂《楚辭》之「論評」,在姜亮夫先生看來,實際上也就是指的有關的「評論之詞」,如「劉安傳〈騷賦〉」、「班固贊〈離騷〉」者,皆為此類。而諸如「八十四家評本」等評點本之所以能入此類,也是在於其載錄了較多的評論材料,就這些評論材料來看,它們與班固〈離騷贊序〉之類,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顯然這是將評點與其他評論材料混為一談的觀念,這種認識的直接後果,就是會無意識地將評點本的特殊性抹煞殆盡,這一點表現在《楚辭書目五種》,也就出現了將評點本與其他《楚辭》刻本一併敘錄的現象。同時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由於忽視了評點本的特殊性,則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對其的輕視以及相關研究的缺乏,而就《楚辭書目五種》來看,這就極易造成相關敘述中失誤的出現。在這方面,如該書「論評」類有《楚辭句解評林》一種,此本實際上是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的後出之本,由於馮紹祖本校刻精審、收羅評點豐富,自問世之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坊間射利之本隨之而出,《楚辭句解評林》即為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楚辭書目五種》因「評林」之名即取此舍彼,不免有本末倒置之嫌。又如《諸子匯函》,該本亦為書肆陋本,而偽託於歸有光名下,其中《玉虛子》、《鹿溪子》所收評點,也多系偽託而成。對此,《楚辭書目五種》非但未予考辨,反而以其為蔣之翹《七十二家評楚辭》之先聲,殊不知二本實在相去甚遠。之所以出現以上現象,就其根本而言,在於姜亮夫先生未對有關評點本作仔細地考核之故。
《楚辭書目五種》之後,繼之而起的又一部影響較大的《楚辭》書目著作,是崔富章先生的《楚辭書目五種續編》。由於知見廣博,該書對於《楚辭》相關版本的梳理更為細緻,其中尤其是對於有關刻本在後世所出的評點本也進行了著錄,因而對於《楚辭》評點的整理與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楚辭書目五種》已著錄者,《續編》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版本,這其中就有不少評點本。在這方面,最為突出的一例,是《續編》關於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的敘錄。由於馮紹祖本在後世影響較大,故後出重印、翻刻之本較多,版本情況較為複雜,對此作者作了詳細地梳理。作為明代較早出現的《楚辭》評點本,馮紹祖本在整個明代《楚辭》評點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和價值,《續編》中的這些著錄內容,對於我們把握馮紹祖本版本流變及其對後世評點本的影響而言,無疑提供了最為直接的參考依據。
其二,對於有些評點本,《楚辭書目五種》未著錄或著錄較為簡略者,《續編》則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如明末寫刻本潘三槐注《屈子》六卷,由於留存較少,姜亮夫先生未得目見,崔富章先生對此則作了詳細的介紹,其中尤其也敘及了該本所收錄評家的基本情況。再如張鳳翼《楚辭合纂》,姜亮夫先生僅在朱熹《楚辭集注》下列出一目,關於該本的詳細內容,我們不得而知。而在《續編》中,崔富章先生則對於該本的版本信息、評家選輯以及館藏收錄情況等內容均作了說明。
綜合《楚辭書目五種》、《楚辭書目五種續編》二書來看,明代較為重要的《楚辭》評點本都已囊括在內了,這些著錄內容也基本鉤勒出了明代《楚辭》評點本的大致刊刻情況,沾溉學林,功莫大焉!除此之外,雖然又有洪湛侯《楚辭要藉解題》,沈津《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潘嘯龍、毛慶《楚辭著作提要》,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編《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沈津《中國珍稀古籍善本書錄》,嚴紹璗《日藏漢籍善本書錄》等,也都或多或少地著錄了明代的《楚辭》評點本,但大致都不出姜、崔二書之範圍。
由於受制於書目著作本身的特點,再加上長期以來對於評點本的輕視,以上所論及的這些書目著作,在關於明代《楚辭》評點本的敘錄中,其重點都主要放在了基本版本信息的介紹上,對於其中的評點內容則缺乏全面的關注和介紹,由此它們對於明代《楚辭》評點研究的價值,也就主要局限在了為我們提供相關的核查線索和參考信息方面。
二、學術界關於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
除了以上相關書目中的著錄內容之外,綜觀學術界對於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這方面是較為薄弱的。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相關的明代《楚辭》學研究論文中,很少有專門以評點作為研究對象來討論的。另外在學術界對於《楚辭》學進行總結和歷史回顧的研究成果中,我們也幾乎找不到這方面的相關論述,在這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易重廉《中國楚辭學史》、李中華《楚辭學史》以及徐在日的博士論文《明代〈楚辭〉學史論》。在這三種最應該對《楚辭》評點進行討論的楚辭學史研究成果中,對此也是基本上未予涉及。其中易、李二書雖然都從蔣之翹《七十二家評楚辭》中擇取了相關材料,但對於該書卻沒有作專門的論述;徐在日在其博士論文《明代〈楚辭〉學史論》目錄中,雖然專列出「評點派的《楚辭》研究」一節,但在正文中卻對此付諸闕如。
再者是,在《楚辭》學界也有一些學者致力於對歷代《楚辭》評論資料進行匯輯的研究工作,並且出版了相應的專門著作,但他們對於《楚辭》評點也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這方面主要有楊金鼎等編《楚辭評論資料選》,周殿富選編《楚辭論─歷代楚辭論評選》和李誠、熊良智主編《楚辭評論集覽》等。具體而言,前兩書僅對蔣之翹校刊《七十二家評楚辭》所收錄的諸家品評材料作了輯引;後者作為近年來出現的規模最大的《楚辭》匯評著作,或許是因其體例所限,其中也僅是摘引了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陸時雍《楚辭疏》、蔣之翹《七十二家評楚辭》及來欽之《楚辭述注》中的相關序言,對於其中的評語則均未涉及。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學術論文論及到了相關的明代《楚辭》評點本,如趙逵夫《陸時雍與〈楚辭疏〉》、崔富章《陸時雍〈楚辭疏〉引「晁無咎曰」辨證》、吳廣平《明代宋玉研究述評》、郭立暄《〈楚辭述注〉與來聖源之世家》等。四文之中,趙文對於陸時雍生平、表字、家世、著述以及《楚辭疏》的版本與主旨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考論;崔文對於《楚辭疏》文首所引用的一則文獻進行了考辨;吳文在對明代宋玉研究進行梳理的過程中,對於《諸子匯函》之《鹿溪子》所錄評點作了介紹和摘引;郭文則據《來氏宗譜》對於《楚辭述注》所收來氏評家進行了考證。從評點的角度來看,其中崔文雖然以《楚辭疏》為研究對象,但實際上並未涉及該書所錄評點的相關問題;就吳文而言,由於《諸子匯函》實由偽託而成,對此該文未予考辨,故其中所舉例證反而存在「失真」的問題。倒是趙、郭二文,儘管亦非專門就評點而論,但由於其中討論了關涉評家的諸多問題,故而對於這兩種評點本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臺灣學者陳煒舜對於明代《楚辭》評點有較多的關注。其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明代〈楚辭〉學研究》,其中第五章第四節專論「《楚辭》評點之風」,主要將明代《楚辭》評點著作分為「論章析字、兼及考據─陳深」,「師心為宗,師古為劑─馮紹祖」,「以心遇《騷》、不重訓詁─馮夢禎」,「歸宗《集注》,踵飾增華─蔣之翹附沈雲翔、來欽之」,「務博喜全,分流置品─陳仁錫、陳淏子等」五類來討論,多能給人以啟迪。但由於作者並非以此為專攻對象,對於《楚辭》評點所關涉到的諸多內容均未予討論,從而仍舊給這一課題留下了較大的討論空間和餘地。
以上是關於明代《楚辭》評點研究的整體狀況,由此來看,這方面是亟待得到加強的。由於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於評點本的輕視,具體就《楚辭》評點而言,尤其是對前世《楚辭》學具有總結性質的《楚辭書目五種》等著作,都沒有給予評點以應有的獨立地位,這也就直接影響了學術界關於《楚辭》評點在《楚辭》學中定位的態度問題。關於當代《楚辭》學科建設的問題,《楚辭》學界曾進行過討論,在這方面要以周建忠先生的論點最具代表性。在對姜亮夫先生等人《楚辭》學分類相關論述進行繼承、融合的基礎上,周先生主張應將當代《楚辭》學分為九個分支學科:
其中包括三個大型學科:楚辭文獻學、楚辭文藝學、楚辭社會學;四個中型學科:楚辭美學、楚辭學史、楚辭比較學、海外楚辭學;兩個小型學科:楚辭傳播學、楚辭再現學。
但是在對每個分支學科,其中尤其是「楚辭學史」進行詳細介紹的內容中,我們都看不到關於《楚辭》評點的歸屬與相關論述。因此,《楚辭》評點在當代《楚辭》學中的缺位,就直接導致了它游離於學者視域之外的結果,而由此相關研究之薄弱也即在情理之中了。
【應加強關於中國文學評點的研究(代前言)──以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現狀為例談起】
評點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批評樣式。之所以稱其獨特,主要是因為在內部構成、外部存在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上,它都有別於其他的文學批評形式。顧名思義,評點由評與點二端構成,就評而言,它可細分為眉評(批)、旁評(批)、夾評(批)、尾評(批)及總評等多項內容;就點來看,它也包括圈、點、截、抹等多種標劃符號。「評」與「點」互相配合,並附著於具體的文學作品之上,評點的功能也就隨之展開。在這方面,由於功能與側重點不同,多種品「評」形式...
目錄
序「秀威文哲叢書」/韓晗
應加強關於中國文學評點的研究(代前言)
——以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現狀為例談起
上編明代《楚辭》評點綜覽
明代《楚辭》評點概論
明代《楚辭》評點所取底本考
明代《楚辭》評點形態及其研究價值
中編明代《楚辭》評點個案研究
陳深及其《楚辭》評點的價值
早期《楚辭》評點校刊者馮紹祖考論
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及其評點學價值
孫鑛《楚辭》評點及其價值
關於《諸子匯函》所收《楚辭》作品的評點問題
《楚辭述注》作者來欽之家世及其與陳洪綬關係考論
下編對明代二十三種《楚辭》評點本作了詳盡敘錄
明萬曆十四年(1586)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
明萬曆十五年(1587)《楚辭句解評林》
新刻釐正離騷楚辭評林
明萬曆十九年(1591)陳深輯《諸子品節》之《屈子》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凌毓柟校刊朱墨套印本《楚辭》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題焦竑輯《二十九子品匯釋評》之《屈子》
明萬曆刻《楚辭集注》八卷
明萬曆刻本《楚辭集注》八卷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葉邦榮刊《楚辭集注》之手錄評點
明萬曆刻《楚辭集注》八卷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陳仁錫選評《古文奇賞》之《屈子》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閔齊伋校刊套印本《楚辭》
陸時雍《楚辭疏》
《楚辭榷》
明天啟五年(1625)刻題歸有光輯《諸子匯函》之《玉虛子》、《鹿溪子》
明天啟六年(1626)蔣之翹評校《楚辭集注》
明崇禎十年(1637)刻沈雲翔《楚辭集注評林》
舊抄本《楚辭》
明崇禎十一年(1638)來欽之《楚辭述注》
明季毛氏汲古閣刻本《楚辭補注》之手錄評點
明末張鳳翼《楚辭合纂》十卷
明末寫刻本潘三槐注《屈子》六卷
明末黃泰芑刻、黃廷鵠評注《詩冶》之《楚辭》
序「秀威文哲叢書」/韓晗
應加強關於中國文學評點的研究(代前言)
——以明代《楚辭》評點的研究現狀為例談起
上編明代《楚辭》評點綜覽
明代《楚辭》評點概論
明代《楚辭》評點所取底本考
明代《楚辭》評點形態及其研究價值
中編明代《楚辭》評點個案研究
陳深及其《楚辭》評點的價值
早期《楚辭》評點校刊者馮紹祖考論
馮紹祖校刊《楚辭章句》及其評點學價值
孫鑛《楚辭》評點及其價值
關於《諸子匯函》所收《楚辭》作品的評點問題
《楚辭述注》作者來欽之家世及其與陳洪綬關係考論
下編對明代二十三種《楚辭》評...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