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含:
《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上】》(電子書pdf版)
《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下】》(電子書pdf版)
關鍵特色
★將柒、增訂部分第五篇的〈戰後蔣中正「先安關內,再圖關外」問題之研究〉刪去,以新的〈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一文補之。
內容說明
百餘年的國民黨,曾有四次振衰起敝的歷史。
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應是第五次由衰而興的契機。
但於二○一六年再次失去政權後,國民黨應該如何自處?
國民黨的興衰史,不僅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
與海峽兩岸未來的政治前途緊密相關,更是戰後臺灣政治史中,極具戲劇張力、扣人心弦的一章。
民國史專家蔣永敬,就國民黨之未來以及對海峽兩岸關係之影響,又作一增述,以為再版增訂之需。
國民黨主張的「終極統一」,能否實現?
中共政權能否變為民主自由?
筆者亦大膽假設:「不無可能」。
國民黨自孫中山1894年創黨以來,迄今有百餘年之歷史,期間興衰輪替不只一次。前期於大陸,雖最後敗於中共,但仍於臺灣繼續發展;後期在臺灣已近七十載,自2000年至今,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政權失又復得。百餘年來的國民黨,曾有四次由衰而興的歷史,2008年政黨轉替,國民黨再度執政,應是第五次由衰而興的契機。
但2016年1月,臺灣大選,國民黨慘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高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國民黨選舉之失敗,對國家前途與國民黨未來影響如何?實為眾所關注之問題。希就國民黨之未來以及對海峽兩岸關係之影響,作一增述,以為再版增訂之需。
黨史專家蔣永敬教授依前作《國民黨興衰史》,續將近年發表多篇新論文,增訂補充加入五篇,均是探討有關國民黨興衰的問題,對於《國民黨興衰史》原先內容多有補充。而本著略去原增訂部分之第五篇〈戰後蔣中正「先安關內,再圖關外」問題之研究〉,以〈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一文取代之。
作者簡介:
蔣永敬
民國史專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原籍安徽,1949年定居臺灣。自1957年任職國民黨黨史會二十一年。1978年任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1992年屆齡退休。發表論文迄有百餘篇。
重要著作有:《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胡志明在中國》、《民國胡展堂先生年譜》、《中國思想家一一孫中山》、《抗戰史論》、《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國民黨興衰史》、《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與胡志明》、《蔣介石與國共和戰》(與劉維開合著)、《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
延伸閱讀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與胡志明》、《蔣介石與國共和戰》(與劉維開合著)、《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
章節試閱
五、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
前言
陳水扁(1950一)自稱「阿扁」,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0、第11任總統(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19日)。本文以「扁」稱之。
馬英九(1950一]人稱之為「小馬」,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2、第13任總統(2008年5月20日至2016年5月19日)。本文以「馬」稱之。
2000年3月20日,臺灣進行總統投票選舉,有三組人馬競選,連戰代表國民黨,陳水扁代表民進黨,另為無黨籍的宋楚瑜。三組得票皆未超過半數,而以得票率39.3%較多數之陳水扁為當選。此為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是「魚蚌相爭」,民進黨是「漁翁得利」。宋則扮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攪
局腳色,其後此一腳色,亦不斷重演。
扁執政八年,蠻幹多變,造成人心惶惶;尤其貪污之罪行,造成民進黨極大之傷害,致2008年之選舉,民進黨慘敗,馬以58%之高得票率當選總統,是為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再度連任,也是執政八年,惜未能撥亂反正,論者認為馬之軟弱無能,致使民進黨予取予求,造成親痛仇快,大失民望。致2016年1月16日選舉,民進黨蔡英文以56%之得票率當選,是為第三次「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乃民主政治之常軌,然以臺灣情況之特殊,內有國家認同之矛盾,外有大陸中共之壓力,過去兩次政黨輪替,不但未能導致民主之進步,反而加重社會之撕裂。國、民兩黨最大之差異,即為兩岸政策之不同。國民黨主張兩岸和解,民進黨則主張臺獨,斥國民黨為「傾中」、「賣臺」,其「反中」、「去中國化」之行動,愈演愈烈。中共乃有<反分裂國家法>之頒布。
扁、馬前後執政十六年,其兩岸關係之成敗得失如何?本文試行比較之。
扁之兩岸政策:從「四不一沒有」到「四要一沒有」
兩岸問題自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以來,常因執政者之不同,而有不同之政策,蔣介石時代(1950一1975),則為「反攻大陸」。大陸之毛澤東則為「解放臺灣」。蔣經國時代(1978一1988),則為「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實際則為偏安政策。李登輝時代(1988一2000),則由終極統一而至「兩國論」。一度造成兩岸緊張情勢。唯一不變者,則為始終依賴美國之保護,此亦國人之恥也。大陸自1979年鄧小平時代以來,迄有三十多年,對臺政策始終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反對臺獨。臺灣自2000年政黨輪替迄今(2016)十六年,由陳水扁而至馬英九時代,兩者之大陸政策,差異至大。前者為「臺灣獨立建國」,後者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惟扁在美國影響下,在其執政初期,對大陸政策,一度趨向和平。然以言行不一,盲動多變,遂致造成兩岸緊張局勢。
扁於2000年5月20日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在其就職演說中,宣示「四不一沒有」政策,所謂四不:(1)不宣布獨立;(2)不更改國號;(3)不推動兩國論入憲;(4)不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所謂一沒有: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問題。同年6月27日接見外賓時表示:願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惟其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蔡英文迅於次日加以否認,謂兩岸對此未達成共識。扁無否認。1
扁之「四不一沒有」的政策,如能堅持下去,不失為民進黨轉型之契機,惟其不久,則有變調。2002年7月22日,扁在出任民進黨主席就任時宣示「臺灣要走自己的路」。8月2日,在總統府辦公室以視訊連線向日本東京的第29屆世界臺灣人(世臺會)年會致詞說:「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和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大陸方面視為最嚴重的挑釁,立即回應,即在扁之就任黨主席的當天,諾魯(Nauru)即和中華民國斷交,而與中共建交。2003年9月28日,扁又在民進黨黨慶年會上提出「新憲說」,聲稱要在2006年「催生臺灣新憲法」,旋即成立九人小組,由臺大教授李鴻禧任召集人,研擬「新憲法」。10月25日,民進黨發動20萬人大遊行,支持公投新憲法,更改國號。2003年12月23日,在總統選舉競爭激烈中,宣布「四不一沒有」已不存在。2這是每當選舉季節,扁及其民進黨即以「獨」為號召。迨其當選連任後,則又一度淡化之。
2004年總統選舉投票前夕,忽發生「319」槍擊案,造成朝野尖銳抗爭,扁為解脫困境,而有扁宋會一幕之表演。
2005年2月24日,扁宋會簽署〈十點聯合聲明〉,其中第二點再次宣示「四不一沒有」,即如該點所云:
「為遵守憲法,維持現狀,共創和平,在兩岸和平的前提下,陳總統承諾在其任期之內,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宋主席對此表示同意與支持。」3
但不久之後,扁又變了。這年8月2日,提出「中華民國四階段論」:(1)中華民國在大陸。(2)中華民國到臺灣。(3)中華民國在臺灣。(4)中華民國是臺灣。遂即進行一連貫的獨化措施,如2006年1月29日宣布終止《國家統一綱領》。2007年3月4日,扁出席臺灣人公共事務會晚宴時,發表「四要一沒有」之論,所謂四要:臺灣要獨立;臺灣要正名:臺灣要新憲法:臺灣要發展。所謂一沒有:沒有所謂左右路線問題,只有統獨問題。4
數日後,扁又改變論調,3月14日,與歐洲議會議員視訊談話表示:
「在我任期之內,要我叫的國號改為臺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輝前總統十二年任期內,他也沒有做到;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5
扁花樣繁多,難以預測,學者蔡瑋對於扁之多變,從正面與反面有所評析,從正面的「四不一沒有」到改國號「做不到」,在具體措施方面並非沒有成就,例如扁在2001年1月金馬地區小三通的開放;同年2月提出對於臺商赴大陸投資採取「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無異放棄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2002年1月,開放大陸人民來臺觀光;2003年1月兩岸包機首次成行;2005年10月金馬地區實施小額人民幣兌換等,皆其對大陸釋出善意也。而是希望能與北京恢復兩岸會談,但未達成目標。其原因:大陸方面固然要負一部分責任,但扁之言行不一,亦不無關係也。6
曾任扁政府最後一任的大陸委員會主委陳明通反駁馬英九諷扁政府時期的陸委會「沒事幹」指出:扁政府八年之中,對臺商服務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扁當時希望他啟動三通談判。據其回億,他即透過中間人向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說:「陳明通這個〔明〕字就表示陳水扁總統明明白白地要三通」。兩岸就此展開談判,後來因為國民黨聲勢大好,北京以「我們不干預選舉為由」,不希望和民進黨談出結果。曾任扁政府陸委會主委洪奇昌亦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也進行了三通談判等兩岸政策規劃,因此,2008年馬政府才能立刻展開相關規劃的執行。7凡此,亦可顯示扁執政時期的大陸政策,並非「鐵板一塊」也。至其不能達成目標之主要原因,學者認為:由於扁及民進黨臺獨主張,分離主義,扁之言不由衷,前後矛盾,使中共始終拒絕與民進黨打交道。8
扁不能離「獨」之原因,獨派理論家林濁水認為扁宣布「四不一沒有」,把民進黨的臺獨理想釘上十字架。他向扁說:由於民進黨的穩健臺獨,激進的建國黨、新國家連線都成不了氣候;但如支持臺獨的民進黨不再是臺獨黨時,這些人將無選擇餘地,恐怕只好把支持民進黨的轉移到激進臺獨方面。據林回憶:當時扁不聽,後來臺灣團結聯盟崛起,使扁芒刺在背。9此亦足以顯示獨與獨之間的競爭,非獨亦難也。
尤其在扁執政的最後兩年,因貪污弊案,遭到紅杉軍的討伐,使他選擇加速急獨路線,2007年5月20日,推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案,試圖挑起改變現狀的公投運動,未能奏效。馬英九2008年競選總統,提出「九二共識」為基礎,恢復兩岸會談,促成三通,以活路外交替代扁之烽火外交,獲得民眾的認同,以高票當選,標誌兩岸對撞的結束。10
1《維基百科》,〈四不一沒有〉(編組)。
2李建榮,〈兩岸史話一解凍兩岸20年〉,2011年4月7日。《微博》網站轉載《旺報》。
3維基百科,〈四不一沒有〉。
4維基百科,〈四不一沒有〉。
5維基百科,〈陳水扁〉:外交及兩岸政策(編組)。
6蔡瑋,〈陳水扁執政六年兩岸關係總檢討〉,Yahoo網站。
7仇偑芬,〈馬英九消遣扁朝海基會「沒事幹」,陳明通:我們很勤快〉,2016年3月9日。Yahoo新聞。
8蔡瑋,〈陳水扁執政六年兩岸關係總檢討〉。
9維基百科,〈四不一沒有〉。
10李建榮,〈兩岸史話一解凍兩岸20年〉。
馬之兩岸政策:「新三不」與「九二共識」
馬英九繼扁之後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之後,其政策與扁頗有不同,初期以振興國內經濟復甦兩岸關係為方向。兩岸關係方面,以舉行江(丙坤,海基會董事長)陳(雲林,大陸海協會會長)會談、簽訂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方式加強兩岸合作。對於兩岸的政治地位,主張「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認同「九二共識」。
馬在2008年8月5日在其總統就任後宣示:「反共不反中,反獨不促統」,「六四不翻案,統一不可談」,兩岸屬「一中兩區」,「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反對「法理臺獨」、「正名制憲」、「臺灣共和國」。11其後概括為「不統、不獨、不武」之「新三不政策」。在2012年1月間當選連任總統前,表示如當選連任,「八年內不會跟大陸討論兩岸統一問題」,且將尋求與大陸簽訂綜合性的經濟合作協定、兩岸和平協定,以及爭取國際空間,將來兩岸不要兵戎相見,可以共存共榮。所謂「共存共榮」,就是不統、不獨、不武。不統,就是八年內不會跟大陸討論兩岸統一問題;不獨,即不支持臺灣獨立;不武,反對以非和平方式來解決兩岸現狀的主張。但大陸人士有批評馬之「三不政策」,即為「和平分裂」者。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國民黨之大陸政策,有其歷史淵源,1992年臺灣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在香港會談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但當談判結束時,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九二共識」名詞也未出現。2000年4月末國民黨移交政權之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蘇起首次用此名詞,而與「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連結起來,隨後即成為國民黨的政綱。
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晤後,北京政府在公文書上使用這一名詞。其涵義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連胡這次會談,被稱為「破冰之旅」,達成的共同願景,包括認同「九二共識」,以恢復兩岸談判,推進雙方直航、三通和農業交流等。學者認為這次連胡會影響了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的實行全面大三通,陸續簽訂兩岸協定,對臺大陸貿易順差一年就成長了200億美元。2008年5月28日,馬就任總統後的第八天,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會面,是60年來兩岸執政黨領導人首次會晤,國民黨定調為「兩岸雨過天晴之旅」,象徵過去8年陰霾(扁執政)後兩岸關係轉為晴天。這次吳胡會達成的共識,包括在最短期間內完成兩岸週末包機、大陸居民來臺觀光,並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的交流。於是即在當年實施大三通與週末包機,海基、海協兩會也恢復會談,臺灣也在隔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世界衛生大會(WHA)。2009年5月26日,吳胡第三次會談,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達成共識,雙方認同反對臺獨及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14其後中共與國民黨共同承諾推動「九二共識」。因此,「九二共識」成為國民黨對大陸指導方針。也是馬就任總統以後,「九二共識」正式確立。
此一「九二共識」在臺灣內部頗有爭議,有支持者,亦有反對者。支持者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達成的模糊政策,強調民族認同,並以此為基礎,建立經濟的互惠、互利,及政治的互信,有利於地區穩定,維持兩岸和平。反對者認為「九二共識」並末達成共識,臺方的「一中各表」,大陸始終拒絕承認,實無共識可言。16
持此反對之論者,多為獨方人士。學者張麟徵對於馬之其他施政,雖多異議,但對其兩岸政策,則予肯定,認為「馬政府為臺灣所爭取到的兩岸和平紅利,如兩岸貿易中取得對大陸巨幅出超,彌補了臺灣對美日歐等地的大量入超;觀光產業成為臺灣產業的新火車頭,增加就業,帶動景氣;季節性蔬果採購與養殖業者的契作契約,解決了南臺灣農漁民的燃眉之急」。17
馬英九在其就任總統的七年後亦曾指出:七年多來,海基、海協兩會舉行八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大三通方面,七年多來,陸客來臺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2014年即達404萬人次,成長10倍,團體及自由旅行每日5.000人,自旅大陸城市47個,270.8萬人次。
馬之兩岸政策,既為臺灣取得兩岸和平紅利,為何國民黨在2016年的大選中遭到慘敗?論者至多,但以觀點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論調。綠方人士認為馬執政八年,除了「親中」外,毫無政績可言。列為五大缺失:
(1)政策規劃不當,如12年國教的實施,頗多爭議:募兵制窒礙難行等。
(2)政策背離民意,如課綱微調,引起反彈;服貿、貨貿引起太陽花學運等。
(3)政策執行不力,如青年失業率高,所得薪資倒退,房價高漲,黨產歸零一再拖延等。
(4)政策推出時機不對,如油電雙漲,造成全面物價高漲,證所稅課徵,造成股價萎縮等。
(5)政策毫無檢討。19
藍方人士亦有激烈之疵議,早在馬就職後不到兩個月,前監察院長王作榮發表〈馬總統的異想世界〉一文,舉出七例,說他的「異想」:
(1) 用一個臺獨人物(賴幸媛)擔任兩岸關係的決策與執行人。
(2) 一選勝就公開宣布某些職位要用非國民黨員。
(3) 對那些助選功臣,不能殺絕,卻可趕盡。
(4) 對那個養他育他扶他的國民黨,摔掉,口號是黨政分離。
(5) 侍衛官不准用外省人,外省人就是原罪。
(6) 國民黨、國民黨員、外省人全要靠他。
(7) 吃定深藍,討好深綠,拉攏淺綠,爭取中間。通吃。20
以上藍、綠兩方之論,不免有偏或過激。學者之論,認為國民黨
2016年敗選的原因,是20餘年來國民黨人未能識破「本土化」、「民主化」等口號後的政治工具性,跟在臺獨政黨後面亦步亦趨,結果造成民進黨不斷脹大,自身不斷萎縮。馬英九放棄「終極統一」,代以「不統、不獨、不武」;先主張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後來又放棄;送立法院「備查」即可的服貿協議,改為「審查」;不敢對太陽花學運亂民依法驅離,皆為上述心理因素所造成。21
國民黨為了競選,而與民進黨競獨,其在2007年10月31日中常會決議「中心任務」,刪除國統綱領及「九二共識」。且針對陳水扁主張「入聯」,而唱「返聯」。為選舉而摭拾扁之牙慧,失去立場與自信。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為之大怒,於11月1日發表聲明指出:
「九二共識的形成,有其歷史淵源,政治深意,長期以來,不但是國民黨堅持的兩岸政策,更是全黨的支持者堅定的理念,奮鬥的目標,因為這完全有利於臺灣民眾的福祉和臺海安全。」
「國民黨要在立委、總統大選中勝選,是全體國民黨人的期盼。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隨人起舞,自己失去了方寸;甚至為選勝而寧可放棄主張,放棄堅持原則,這和民進黨有何不同!」(2007年11月2日《聯合報》)
當時藍方人士亦有不以連戰之聲明為然者,有一接近馬英九的人士以為「九二共識」無關重要,應以經濟為主軸。吳伯雄即忙說明,謂其「事前不知」,未看文件,是工作人員提出的年度(2008)「中心任務」。22真是欲蓋彌彰!
國民黨企圖和民進黨競獨,以騙取選票,套句俚語:「偷雞(投機)不成蝕把米」。學者張麟徵指出:「跟隨民進黨路線的結果」,「追求臺灣獨立的群體,會支持正牌的民進黨,不會支持副牌的國民黨。而支持兩岸統一的群眾,也與國民黨漸行漸遠,………. 在選戰中或選擇支持其他藍色政黨,或選擇缺席,因此導致國民黨兩度失去政權。」23
大陸方面有認為國民黨敗選的直接原因,是國民黨的支持者面對馬英九的傲慢和失誤的執政,無能為力,只好借選票教訓之。其中尤以馬的執政理念有所謂「全民領導人」,是最不可行、最不實際的想法。24也有認為國民黨最大的問題是,中心思想不明確,旗幟不鮮明,難以號召群眾,黨內團結問題尤其嚴重。馬英九與王金平的「馬王之爭」,更使內部團結「雪上加霜」。25
11維基百科,〈馬英九政府〉(編組)。
12《蘋果日報》,2008年1月16日。Yahoo奇摩轉載。
13維基百科,〈九二共識〉(編組)。
14Yahoo奇摩,〈破冰之後十年回顧〉,2015年5月3日。
15維基百科,〈九二共識〉(編組)。
16維基百科,〈九二共識〉。
17張麟徵,〈國民黨與臺灣:一體同命〉,《海峽評論》第303期,201年3月1日。
18《中央日報》網路報,2015年12月1日。
19楊鎮榮,〈檢討馬政府施政五大缺失〉,《民報》。2015年7月20日。Yahoo新聞。
20王作榮,〈馬總統的異想世界〉,《聯合報》,2008年7月5日。
21張麟徵,〈國民黨與臺灣:一體同命〉。
22拙撰《浮生憶往》續(2002年至2008年3月),未刊稿。
23張麟徵〈國民黨與臺灣:一體同命〉。
24劉紅,〈國民黨的前景在哪裡〉,《統一論壇》(北京),總第161期,2016年1月,頁10。
25李家泉,〈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走向何方〉,《統一論壇》,總第161期,頁43。
藍綠消長與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之良窳,與藍綠勢力之消長,具有密切之關係,當藍方勢力上升時,兩岸關係即良,反之即窳。這在扁馬總統及立法委選舉的結果,可以顯示出來。2000年至2008年間,是扁執政時期,亦為綠方勢力膨脹時期,兩岸關係之窳;2008至2016年是馬執政時期,亦為藍方勢力膨脹時期,兩岸關係之良,已如上述。同時從立法委員選舉的結果,亦可顯示扁馬執政時期兩方勢力之消長。茲列表如下:
2001年至2016年藍綠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
年次 國民黨得票率 民進黨得票率 親民黨得票率 其他
2001年12月 28.6 33.4 18.6 7.8(臺聯)
2004年11月 32.8 35.7 13.9
2008年12月 53.5 38.6 0.02
2012年12月 48.1 44.4 1.12
2016年1月 38.7 45.1 1.25 2.94(時代力量) .
(以上為區域選舉得票率)
2016年1月 26.9 44.9 6.5 6.1(時代力量)
(以上為不分區選舉得票率)
各政黨當選選名額:民進黨68人,佔總額60.18%。國民黨35人,佔總額30.97%。時代力量5人,佔總額4.42%。親民黨3人,佔總額2.65%。無黨團結聯盟1人,佔總額0.88%。無黨籍1人,佔總額0.88%。合計113人。
(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歷屆公職選舉資料,立法委員)
2000年國民黨分裂,宋楚瑜出走,以無黨籍資格參選總統,得票率為36.8%,國民黨連戰得票率為23.1%,民進黨陳水扁為39.3%。宋居第二,藍票隨宋出走,李登輝以「興票案」擊宋,致扁「漁翁得利」。因此,2001年的立委選舉,國民黨得票率由1998年的46.4%衰退為28.6%。18.6%的藍票跑入宋楚瑜的親民黨。2008年及2012年為馬之執政時期,藍方形勢大好,故此兩次的立法委員選舉,國民黨得票率分別為53.5%及48.1%。這是藍票回歸國民黨,親民黨得票率分別萎縮為0.02%及1.12%。迨馬執政末期,綠方勢力興起,致2016年的選舉,不僅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得票率淪為31%,立委得票率亦降至38.7%,而其不分區更降為26.9%。親民黨的不分區升為6.5%。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贏得56.1%的選票,其立委不分區得票率亦上升為44.9%,深綠的時代力量不分區為的6.1%。區域和不分區兩者相加,立法委員人數國民黨為35席,民進黨68席,時代力量5席,親民黨3席,團結聯盟及無黨籍各1席。總計綠方74席,佔國會的67%以上。
2016年的選舉,民進黨大勝,國民黨慘敗,標誌綠方勢力膨脹,藍方勢力衰退,對於今後兩岸關係影響如何?此為眾所關注的問題,各方亦有所討論。而其重心,多集中於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態度變與不變問題。
大陸方面對於2016年選舉的結果,有所警惕,一再宣示「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反對臺獨,中國領土主權必須完整。論者認為蔡英文如接受大陸方面的宣示,即會面臨民進黨20多年來政治信用破產,以及捍衛本土的基本教義派挑戰。因此,蔡之轉變並不容易,故不可能轉變。26
亦有認為蔡的兩手策略,對外:連美、日抗大陸,以新向南取代向西,從世界走向中國。對內:引臺獨基本教義派與時代力量為側翼,冀其協助及輔助,抵擋大陸反獨促統壓力。對兩岸8年來和平發展以及針對「九二共識」的馬習會再確認,機會不大。27
以上是對蔡之轉變持以悲觀之論。就蔡之基本立埸而言,似乎難以轉變;縱或有之,也是一時的策略。李登輝時期的「兩國論」,出自蔡的策劃。對於馬政府的兩岸措施,她曾持以反對的態度,例如2009年她在雲林助選時說:簽訂ECFA就是讓中國產品零關稅進入臺灣,首當其衝的是農民。28認為兩岸農業越是交流,臺灣農產品的國際市場被中國侵蝕得越嚴重。29太陽花學運給她很大的振奮,她說:臺獨意識已經變成年輕時代的「自然成分」。30
惟在客觀形勢上,蔡亦改變論調。在其競選總統時,聲稱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是「維持現狀」,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在兩岸20多年來協調交流成果的堅實基礎上,維持2300萬臺灣人所擁有自由民主的現狀,不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31論者有謂此乃文字的遊戲。
蔡總統如能更進一步,「概括承受」馬前總統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此對馬而言,亦為正面的肯定。不僅可以繼續維持兩岸和平,也是化解臺灣內部衝突的良劑。希望蔡總統好自為之。
26張亞中,〈紅綠火車相向而行〉,《中央日報》網路報,2016年3月24日。
27何溢誠,〈蔡英文別讓簫萬長嘆無奈〉,《中國時報》網路報,2016年3月24日。
28《聯合報》社論,2009年12月3日。
29蔡英文,〈不附和馬政府就是撕裂臺灣嗎?〉,《聯合報》,2009年12月4日。
30林濁水,〈華山論劍:年輕世代的自然獨〉,2014年4月25日。Yahoo。
31維基百科,《蔡英文》(編組)。
餘論
兩岸關係如何演變?「和平統一」或「終極統一」能否實現?筆者一向持以樂觀的態度。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如能變為民主自由的國家,兩岸將不統而自統,藍綠亦將競統而不競獨。理由為何?試看今之兩岸「同胞」,包括高級官員在內;甚或其他國家人民,無不千方百計求得美國居留綠卡,或競相移民加拿大。何也?因為美加是自由民主的國家,保障人權故也。
大陸專制政體,能否變為民主自由政體?筆者認為不無可能。因為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繁榮,教育普及,人民生活水準及知識程度,不斷提高,可與進步國家人民並駕齊驅。食衣飽暖,民智發舒,必然需求民主自由。回顧孫中山當年北上,以「和平統一」為號召,反對地方割據,向北京當局爭取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為國民黨奠下統一全國基礎。而此「和平統一」,原是國民黨的旗幟,今中共據為己有;但其最大矛盾,為另立國號曰「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稱「新中國」,孫中山創建的中華民國被稱為「舊中國」,以致形成「兩個中國」,而又反對之。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名正言順,但又視「和平統一」為洪水猛獸,亦自相矛盾也。國民黨亟應收回此一旗幟,與大陸「同胞」同為民主自由而奮鬥,國民黨的光輝,不難再現也。
大陸地大物博,並非中共所專有,凡是中國人,都有分享的權利。今之臺灣「蕞爾小島」,資源有限,為了爭奪此一有限資源,大家鬥得「頭破血流」。心胸狹小,目光短視,自我設限。民進黨的「鎖國主義」,否認為中國人,較之中共當年的「關門主義」,尤為不智。
五、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
前言
陳水扁(1950一)自稱「阿扁」,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0、第11任總統(2000年5月20日至2008年5月19日)。本文以「扁」稱之。
馬英九(1950一]人稱之為「小馬」,中華民國行憲後第12、第13任總統(2008年5月20日至2016年5月19日)。本文以「馬」稱之。
2000年3月20日,臺灣進行總統投票選舉,有三組人馬競選,連戰代表國民黨,陳水扁代表民進黨,另為無黨籍的宋楚瑜。三組得票皆未超過半數,而以得票率39.3%較多數之陳水扁為當選。此為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國民黨是「魚蚌相爭」,民進...
作者序
增訂本再版自序
2016年1月,臺灣大選,國民黨慘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高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商務印書館經理高珊女士謂余曰:國民黨選舉之失敗,對國家前途與國民黨未來影響如何?實為眾所關注之問題。大著《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已無庫存,準備再版,希就國民黨之未來以及對海峽兩岸關係之影響,作一增述,以為再版增訂之需。爰就高女士美意,撰就〈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一文以應之。
拙著《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自2011年二刷以來,為時六年,臺灣政局變化至速,對臺灣安危影響最大者,莫若兩岸關係是也。中共所倡導之「和平統一」與國民黨主張的「終極統一」,能否實現?筆者文中大膽假設:當中共政權去專制變民主、去極權變自由時,兩岸不統而自統。中共政權能否變為民主自由?筆者亦大膽假設:「不無可能」。在此假設前提下,國民黨應如何自處?答曰:應恢復孫中山當年北上之精神,收回「和平統一」旗幟,以與大陸「同胞」同為民主自由而奮鬥。國民黨之光輝,不難再現也。
本著略去原增訂部分之第五篇〈戰後蔣中正「先安關內,再圖關外」問題之研究〉,因該篇在拙著《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一書中已列有專章,以免重複也。
2016年4月於臺北淡水水世紀
增訂本再版自序
2016年1月,臺灣大選,國民黨慘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高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商務印書館經理高珊女士謂余曰:國民黨選舉之失敗,對國家前途與國民黨未來影響如何?實為眾所關注之問題。大著《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已無庫存,準備再版,希就國民黨之未來以及對海峽兩岸關係之影響,作一增述,以為再版增訂之需。爰就高女士美意,撰就〈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一文以應之。
拙著《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自2011年二刷以來,為時六年,臺灣政局變化至速,對臺灣安危影響最大者,莫若兩岸關係是也。中...
目錄
目次
國民黨歷任領導人照片
增訂本再版自序
增訂本自序 I
初版自序 V
壹、三次大結合
一、第一次:同盟會成立的時代意義
二、第二次:國民黨改組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三、第三次:三民主義青年團與抗戰建國
貳、聯俄與容共
一、孫中山與越飛聯合聲明前的談判
二、馬林與國共合作
三、蔣中正赴俄考察記
四、鮑羅廷與改組國民黨
參、軍權、黨權與民權
一、國民黨與民國早期之民主運動
二、國民黨實施訓政的背景及挫折
三、民主憲政摧殘者:袁世凱與李登輝
肆、分裂與整合
一、國民黨的分合與興衰
二、中山艦事件原因的考察
三、迎汪復職與迎汪倒蔣
四、中共抗日統戰初期的「抗日反蔣」方針
五、從團結禦侮到共赴國難
伍、世代交替
一、孫中山晚年北上與最後的奮鬥
二、胡汪蔣分合關係之演變
三、從紀念蔣經國的言論來認識李登輝
四、李登輝與汪精衛的「世代交替」之比較
陸、回顧與展望
一、國民黨一至六次代表大會的回顧
二、從國共兩次分合看兩岸問題
三、國共合作的回顧與展望
四、從「百年老店」的興衰看國民黨的改造自救
柒、增訂部份
一、從三個名詞的微觀角度透視辛亥革命
二、「督撫革命」與「督撫式的革命」
三、鮑羅廷對國民黨的「左運」工作
四、孫中山晚年北上致力和平統一的途徑
五、扁馬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之比較
目次
國民黨歷任領導人照片
增訂本再版自序
增訂本自序 I
初版自序 V
壹、三次大結合
一、第一次:同盟會成立的時代意義
二、第二次:國民黨改組的歷史背景與意義
三、第三次:三民主義青年團與抗戰建國
貳、聯俄與容共
一、孫中山與越飛聯合聲明前的談判
二、馬林與國共合作
三、蔣中正赴俄考察記
四、鮑羅廷與改組國民黨
參、軍權、黨權與民權
一、國民黨與民國早期之民主運動
二、國民黨實施訓政的背景及挫折
三、民主憲政摧殘者:袁世凱與李登輝
肆、分裂與整合
一、國民黨的分合與興衰
二、中山艦事件原因的考察...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