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現】
史作檉在十二年之間,相繼寫下《三月的哲思》與《三月後的五卷》,
從綠意融融的春日到斑斕風華的秋天。
不變的是,關於愛情、慾望與生、死間的牽繫,與自我和宇宙間的距離,與你我的每一天的日常。
愛與需求,來自於人們過份潰失與過份滿盈的時刻裡。
「你說愛欲之心嗎?在我來說,它一如大自然一樣的單純、直接而偉大,它唯一之缺點,是令人莫可奈何,甚至有時也會令人充滿了遺憾之心。
而愛是一種需求與激發,自然就是一種自由與完成。
……
人的一生當中,有三個不同的生命:
一個是自然的生命,即人與人生而俱來的,他最好之質素,在於純然之熱情。一個是再造的生命,即人根據人的方式,再造而充實的生命,它的根本內涵,是龐大知識與心靈之合一。還有一個生命,是我從前所不曾認識或瞭解過的,它根本的意義是一種純生命之再生,亦即一種生命本身之創造,卻全不依賴於其他事物。
今後我所真正要追求的,就是這種生命。
每天都要問我自己:我今天要怎樣活?」__史作檉
哲學家所說的自然,碰到人生裡的愛與欲,會是相悖或融合?愛欲與孤獨間的距離又有多近?史作檉以詩與散文寫下生活裡的體驗與思索,有親歷盈缺的歡欣與落寞,更有真實不諱的直言與坦率。
推薦閱讀:
《三月的哲思》
在一個季節裡,史作檉寫下了愛、爆裂與生命歸向的記錄。
他說:「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那種經過大苦,通過眼淚之淨洗,即刻便又恢復到雀躍般兒童之心的本質者。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任何原因,而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因此,在生活與生命裡以不同姿態活著的我們,也學著去看見那有如日與夜的明暗表裡。
作者簡介:
史作檉
著名哲學思想家。1934年生,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
擅長以全史觀的視野從哲學、心理學、藝術等層面思考現實的人生信仰、生命現象、文化理念等諸多與人的存在相關的課題,並兼及詩歌創作和繪畫。
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文化大學,並在各地巡迴演講,現以舉辦長期講座為主,深受各方好評。著作等身,影響深廣。
章節試閱
輯一 三月的轉圜
1
三月,
陰雨綿綿,
寫一點愛的篇章吧!
2
愛與需求,來自於人們過份潰失與過份滿盈的時刻裡。但當我們潰失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需求,同樣當我們滿盈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付出,所以其結果,人之所得,最後仍無非是潰失罷了。於是在我的一生中,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想盡辦法,去尋求那一點點心靈的寧靜與平衡去了,有時我果然是很成功的;但是又有誰知道造物者到底要怎樣安排呢?比如說,像今年春天的氣候.……所以說,沒有人知道祂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叫你去尋求寧靜與平衡,又在什麼時候攪翻你的寧靜與平衡。當然我也不會在乎祂之這樣做,因為我愛好創作,同時祂與大自然和運動,正是使我保持了某種程度之心靈寧靜與平衡的三大利器。
於是今天黃昏時,由於下雨不能打球,我一個人跑到煙雨迷濛之山頭時,看著眼前那一片既深遼而又神秘之瀰漫在山與樹間之雲霧,我就決定了今天下山去買一本漂亮的簿子,寫下一點心靈之潰失的篇章。其實三月以來,我已經好幾次這樣決定過了,只是今天我終於把它實現了出來。
3
有人說:人有時需要一點孤獨。
我說:不,對我來說,人有時需要一點不孤獨。
一笑。
4
當春雨剛剛開始的日子裡,早上晚上盡是一些溫暖之煙霧而瀰漫的景色,我偶有所感,寫了一首詩,我自己並不怎麼滿意,尤其是開始的地方,不過我還是把它抄在這裡:
春雨之撫慰,
它溫暖了我整個的心,
它不是哭泣,也不是跳躍,
而只是撫慰,只是撫慰,
緩緩地,慢慢地,
稀落,稀落,
於是我必然要肯定著說:
我仍有一顆躍躍的心,
它一如今晨起時我平靜而溫馨的愛情。
我看了一下空間,
終於不再是寒冬了,
昨日還曾有過風雹,
今晨已更溫暖,
雨啊!
至少此刻你已是撫慰了,
當然我仍不知到底人類是在怎樣活著?
是在那厭人之規律的變化裡?
還是那永恆之想像?
不!
至少此刻你已是撫慰了;
於是我肯定地對自己說:
寒冷已過,
惟撫慰為永恆。
雖然它們同樣都來自於同一個大自然宇宙的懷抱。
這樣說對嗎?
還是說它只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也真叫人好笑,
嘻嘻,嘻嘻,
嘻嘻,嘻嘻,
詩歌,
它惟來自於一種涵蓋極其廣遠而任意漫躍的心靈罷了。
五十歲之靈,
他仍有任意之決定,
也仍有貪圖之躍躍之心,
所不同者,也只不過是他不事人間,
而唯與大自然宇宙之變化而追逐而嬉戲罷了。
嘻嘻,嘻嘻,
嘻嘻,嘻嘻,
於雨中他又一個人偷偷跑到那個無人的山林中去了。
5
人的三分之一情感屬於愛情,三分之一屬於友情,三分之一屬於其他,但其情感之全部總和卻只屬於宇宙之大自然。
孤獨,似乎就是人類情感之唯一之終極,不論你願不願,都是一樣。
人是一個純屬自然之存在者。
他惟一的面對就是大自然。除此之外,都無非是些全無來由之人為意想之追逐罷了。
宗教若離開了大自然的存在,那將成為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哲學與道德亦然,藝術尤然。
但是曾幾何時人才能離開了那些意想的世界,而回歸到它的懷抱中來呢?這一個於人類存在中,唯一可觸可看可聽可嗅之真實而具在之理想世界,它融合神秘與現實,個體與整體,它是人類唯一可真正接觸到的一種「全部」。
神秘與完美的追逐者啊!
你必已在此而找到了你真正的居所吧!
我所說的是「居住」,而不是偶爾「到此一遊」,因為一種真正的居住,就是令人全心全意地付諸於此了。
人若真能全心全意貫徹無遺地付出了,你就能同樣地獲得全部。
人間之事物,似乎無一物可叫我全部無遺地付出,若有,我也必須把它當作大自然的一部份才行。
可是,人間啊!那令人遺憾之地啊!
我們到底要到何處去置放我們全部的愛情呢?
你已知道了吧!你已知道了吧!
……
假如你真想於人間而置放,你仍必須先學會於大自然中全部而置放才行,否則你不是過份的潰失,就是過份的滿盈,你必不能適切地應用了你的「愛」的。
這一個人間最大的難題……
唉!不說它也罷!
我時常會幻想一種情感,其實並不是一種情感,而更是一種默契,甚至是一種無止無盡之默契。不論人在人世間會遭遇到多少阻礙、矛盾、不如意或疑慮重重,但人與人之間,仍可有充分的餘地,容得下一切,而不為其所阻,即一種默契,一種真正的默契,一種無止無盡的默契,否則人世間再也沒有什麼偉大的情感可言了。
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這種默契,而是說,人的心往往是太小了,一點點小事或疑慮,就把人阻止著,那就再也談不上什麼真正的默契了。
即無真正偉大的情感。
愛情尤然。
輯二 愛欲辯證(一)
5
人生或生命之全部過程究竟如何,實在非常人所能全然定奪。假如說,它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其最終之結果是導向於心靈之統合與平靜的話,那就沒有什麼話好講了。
生命啊!就朝著這個路向,而向前邁進吧!
我現在活得確實輕鬆多了,是我要我如此,同時也是生命本身自然的演變如此。如今我不再為那些繁瑣之哲學辯證生活,而忍受那些枯燥而嚴謹的生活了,但就此我就真正輕鬆到底了嗎?我能嗎?我可以嗎?這實在是生命中永不得其究竟之本質性的難題。
似乎人只是過程者、階段者、與一種不休止的追求者,但他仍然不會是一個終極的定奪者。
生命,它仍然是困難重重。
如你真有一些愛心,你絕不會以任何憤恨之情而定人於罪。
如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愛心,那就什麼也不要談了。
也許人永遠在此二者之間猶疑、漫然而徘迴不已,但其中根本的問題是說,假如你沒有一充分寬廣而忍耐的心懷,你到底又能真正的瞭解對方多少呢?
假如你以為你已經徹底或完全瞭解對方了,於是你就會像上帝一樣地,對人加以裁奪,但這卻是一件最為令人擔憂而恐懼的事。因為人對人必有所不知,一如人對自己最深刻之追求,必有所不知一樣。所以說,儘管人對人,或自己,按照需要必有所主觀之定奪,但究竟還是要留些餘地才好。
基本上來說,情感生活,就是一種世俗。
當然孤獨、專一、並有一種統合性之均衡心靈,才是生活中真正高超之物。
不過,人已經是一個人了,而且他也已具有了一個身體,所以說,他真能於廿四小時中,永遠保持一種心情嗎?
假如不能,那就是說,我們的心情,時常都是在不是過份充滿,就是過份潰乏之中,其實那就是在一種情感生活的需求之中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事實,就是對於愛情或情欲等事物之需求。
從昨晚開始已有了明亮的下弦月,它八點多鐘出來,不過不到十點鐘,它就又掉下去了。
它當然不如滿月,亮而久,但它也別有一番風味,我覺得它很好玩,很好笑,無聲、沉默,而且像一種什麼假的東西一樣。當然我這樣說,並沒有把我當時的心情完全說出來。
愛情,你看,說來說去,又說到這裡來了。
人十幾歲時是它,也許直到老死仍舊是它。
或者它也一如欲望一樣,無論如何是一件屬於人之莫可奈何之事。其實說起來,我們也不必過份計較它,或終止它。我們只要有更多的時間與力量,去做一點比它更高超些的事物就好了。
此外,我們當然也可以以一種智慧或趨向於永恆的眼睛看透這些屬於情感或欲望之事。可是看透是一回事,心中是否有它則又是一回事。關於這種事,事實上,我們是不適合於用任何激切、強調、士觀、或任性的方式去看它的。
我們要充份的冷靜、客觀、仔細而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才能算對它有所清楚的認識與辨別。甚至一時看透它,往往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問題在於人到底有沒有一龐大而真涉深刻之處理事物的能力。
輯一 三月的轉圜
1
三月,
陰雨綿綿,
寫一點愛的篇章吧!
2
愛與需求,來自於人們過份潰失與過份滿盈的時刻裡。但當我們潰失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需求,同樣當我們滿盈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付出,所以其結果,人之所得,最後仍無非是潰失罷了。於是在我的一生中,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想盡辦法,去尋求那一點點心靈的寧靜與平衡去了,有時我果然是很成功的;但是又有誰知道造物者到底要怎樣安排呢?比如說,像今年春天的氣候.……所以說,沒有人知道祂到底要在什麼時候叫你去尋求寧靜與平衡,又在什麼時候攪...
作者序
序
《三月後的五卷》似乎和《三月的哲思》有著環扣的關係,其間的過程大約十二、三年。不過在這兩本書之間,還有另一本書我必須在這兒提一下,那就是我四十歲左右時所寫的《九卷》一書。
談到《九卷》(2016年典藏藝術家庭將重新出版),在我的生命與學習過程中,還有一個年代我也不能不提一下。那就是我二十六歲時,由於種種原因,我必須為我將來的一切做一個斷然的決定,就是我決定放棄我過去所有的學習與計畫,設法:
忠於自我,設法走自己的路吧!
從此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對於「科學」,尤其是數學,重新做一番深入的探討,而這竟然用去了我十二年的時間。但怎麼也沒想到,它竟與我常年愛好並有所體驗的中國古典所固有之具有神聖性的「道德」,扯上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我花了十二年的時間,所完成之《存在的絕對與真實》(共四冊)。其中詳情,於此我無法一一加以敘述。
事實上,這十二年一過,我就五十歲了,也就是我寫《三月後的五卷》一書的年代了。
簡單來說,哲學歸哲學,身體歸身體,思考歸思考,知識與情感一然。
一切有關知識、思考、表達、記錄等等,都無非是屬人存在(即身體)之「形式」延伸物。但「身體」卻是我們屬人生命存在中,自然生成的完美物。它沒有一點錯誤。可是我們卻時常在忙於「認知」或「思考」時,會不由得忽略了它的存在。或只有當我們對認知、思考、形式表達,甚至是形上認知的探討等,達到某一種極限或困境時,我們才會認真地返回來面對,這自然完美生成物之「身體」的存在。可是至於此地,它的存在竟成了我們幾乎終生難以應付、面對,並且折磨重重的、莫可奈何般的矛盾物、衝突物,甚至是「不可能」物。我不能把它叫做「靈」與「肉」的鬥爭,我只淡淡地寫成了《三月後的五卷》一書中之「愛欲」辯證一事。此中詳情,我也無法一一描述,自痛自度、自快樂自幸福,甚至是折磨不盡,見仁見智。於此我卻想到里爾克在他寫Apollo一詩(Früher Apollo)中,當他寫到Apollo軀幹中生殖器一處時,卻突然寫了一句話,真是滿突然的,他說:
你必須要改變你的生活。
想到此處,我也記得我在「愛欲辯證」中講過一句不得已的話。我說:
就保持一點自我的鬥爭吧!
如今我八十二歲了,愛情早已變得更抽象、更清明、更美麗,但欲望卻也變得更赤裸、更單純、更清晰,其中充滿了美麗與艱辛。人至於此地,除了以上所簡明地描述了一些生命過程之事實外,還能再說些什麼呢?就此住筆了吧!
史作檉於新竹
2015.07.12
序
《三月後的五卷》似乎和《三月的哲思》有著環扣的關係,其間的過程大約十二、三年。不過在這兩本書之間,還有另一本書我必須在這兒提一下,那就是我四十歲左右時所寫的《九卷》一書。
談到《九卷》(2016年典藏藝術家庭將重新出版),在我的生命與學習過程中,還有一個年代我也不能不提一下。那就是我二十六歲時,由於種種原因,我必須為我將來的一切做一個斷然的決定,就是我決定放棄我過去所有的學習與計畫,設法:
忠於自我,設法走自己的路吧!
從此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對於「科學」,尤其是數學,重新做一番深入的探討,而這...
目錄
序
輯一 三月的轉圜
輯二 愛欲辯證(一)
輯三 愛欲辯證(二)
輯四 關於電影藝術之片斷
輯五 頌歌
序
輯一 三月的轉圜
輯二 愛欲辯證(一)
輯三 愛欲辯證(二)
輯四 關於電影藝術之片斷
輯五 頌歌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