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學之眼看遍臺灣的每一個角落。2014年,不為美景,不尋美食,環島的目的地是核電廠、水泥廠、樂生療養院、大埔張藥局、六輕煉油廠……,騎在野狼上的哲學教授看到了什麼?
2015年,透過徒步搭便車的方式,一位流浪者對人們發出邀請,邀請有緣相遇的每一個人,進入他在環島過程中所構築的場域,展開一場場生命的對話。
2016年,他剛剛為了「臺灣高教與醫療」環島……
每次出發前,謝青龍都期許自己不論能否走完全程,皆須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己。因為他知道,當下每一個步伐的無目的性,或許在遙遠的未來,將不知不覺會帶著自己,走到從未踏足的境地!
作者簡介:
謝青龍
【經歷】
現任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哲學與生命教育系 專任教授
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中正南華分部 召集人
歷任 南華大學 學務長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任教授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主任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任副教授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專任助理教授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育學程 專任助理教授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
淡江大學物理研究所 碩士
淡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學士
【心歷】
在漫長的哲學思索過程中,曾經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抓住生命中每一個美的記憶!於是,在對美的追索過程中,開始走出學術的象牙塔,從組裝一輛腳踏車賣咖啡談哲學開始,在冷洌迷濛的玉山頂望斷天涯路、一趟摩托車的環島旅程看見自己的局限,再開啟另一趟搭便車環島的人生故事……。雖然,對美的意念不減,但是,在自我邊緣化的流浪旅程裡,經常獨自一個人默默坐在路邊,望著過盡千帆的車水馬龍,思索著:「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慢慢地,從一個找尋美的原鄉之所的歸鄉者,逐漸蛻變為一個心無所駐的漫遊者!
作者其他著作:
《府城街角的哲學香:大學教授的鐵馬咖啡攤日記》|大邑文化|2014
《咖啡中的哲學沉思:孤獨,他者與自然》|大邑文化|2014
《精粹中的博雅:經典、教育與經典教育》(與林明炤合著)|麗文文化|2010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作為一位兼具科學和人文素養的教授,青龍不但在學術殿堂作育英才和挑戰崩壞的校務,更能做到知行合一、實踐先於理論。兩年的環島體驗,讓他決定跨出閒雲野鶴的自了漢境界,並以蒼生為念,站出來為社會正義說真話。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決定追隨他,攜手為臺灣的高教和醫療環島。(周平)(撰文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創會理事)
名人推薦:作為一位兼具科學和人文素養的教授,青龍不但在學術殿堂作育英才和挑戰崩壞的校務,更能做到知行合一、實踐先於理論。兩年的環島體驗,讓他決定跨出閒雲野鶴的自了漢境界,並以蒼生為念,站出來為社會正義說真話。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決定追隨他,攜手為臺灣的高教和醫療環島。(周平)(撰文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臺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創會理事)
章節試閱
自序──環島的意義
在這兩次不同方式的環島經驗中,我親眼目睹與接觸許多「環島客」,其中有低著頭猛走,完全不理會周遭一切事物的;也有拖著一只行李箱,就像出國觀光的;有大張旗鼓地在T恤印上斗大的「我在環島」字樣的;更有一大群人報名旅行社,猶如觀光團,沿路的補給與住宿早有先行人員準備,一路更有隨行車輛戒護的;有為減重而走,有為失戀而走、為打賭而走,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走,……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環島目的為何,但是目標卻是一致──走過一圈臺灣!
那麼,身為一個大學教師,人生走過半百的歲月,我的環島意義又是什麼呢?
雖然教書已歷15個年頭,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學生的事務,但真正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卻是在兩年學務長任內,曾舉辦過幾次的青年圓夢計畫。在這個計畫中,我鼓勵大學生要勇敢走出舒適圈,秉持服務利他的精神,超越自身的囿限,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向自己的夢想逐步前進。所未料想到的是,這些鼓勵同學的話,每一句都好像是有後座力般地襲向我自己而來!
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一生未曾離開家鄉,但卻寫就了影響西方哲學極為重要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及《判斷力批判》);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坐在狹窄的專利局辦公室裡,只憑一顆不受拘限的頭腦,發明了穿越宇宙時空的「相對論」。從事哲學與科學思考以來,我一直沒有把自己定位在行動派的角色上,大概就是深受上述這兩位人物的影響,但是兩年的學務工作卻完全改變了我的想法,讓自己卡在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中──作為老師,當我鼓勵同學行動時,我卻是不行動的;作為行政主管,當我看到不合理的學校政策時,我卻不得不去執行它;作為臺灣高等教育的一分子,眼見臺灣的大學精神淪喪,我卻無法去改變它。
於是,2014年8月甫卸下學務長的行政職務,我便迫不急待跨上我的野狼150,一個人、一輛摩托車,載著簡單的行李與睡袋,像逃難一般的心境,愴愴惶惶從南華大學出發,開始了環島旅程。曾有人問我:在擔任學務長的期間中到底受到了怎樣的傷痛,不然怎麼會用難民的心情逃離這個職務?其實,我並不是厭倦學務工作,也不是為了逃離學校,當然也沒有受到什麼迫害。那麼,我到底在逃避什麼?我想,我真正無法忍受的是臺灣高等教育的沉淪吧!於是,我仿效切.格瓦拉(Che Guevara, 1928-1967)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旅程,希望在環島的過程中,重新找到臺灣的生命原動力並思索臺灣教育的未來。
環島期間,我造訪了達仁的南迴醫院基金會、蘇花公路上的臺灣水泥廠、臺北迴龍的樂生療養院、大埔的張藥局、麥寮的六輕石化廠,當然還有萬里的核能發電一號廠、金山的核能發電二號廠、後壁湖的核能發電三號廠……。我常常靜靜地一個人坐在路邊,任由路過的砂石車捲起漫天塵土,思索著臺灣新住民的在地化、思索著臺東南迴段的醫療缺乏、思索著大量的工程建設如何掏空臺灣的砂石、思索著都市更新中公眾利益與個體利益的矛盾、思索著痲瘋病中的權力意志、思索著公權力的無限上綱、思索著現代石化工業帶來的汙染、思索著臺灣對核能發電的複雜情結……。
漫長的旅程,不斷地思索,慢慢地我似乎意識到了:臺灣過去10年來的高等教育演變,其實是消失的黃金10年!隨著政府的鎖國、政黨的惡鬥、經濟的蕭條、財富分配的不均不公……,使臺灣民眾不僅在目前的生活出現困頓,也對未來的生涯感到迷惘。所謂的「少子化」不過是反映出臺灣民眾對未來的絕望而已,它並不是「因」而是「果」啊!可惜的是多數人把「少子化」看成了原因,看成是必須改變教育本質的原因,然後就出現了這十年來的教育質變,教育逐漸變成了只為了謀職找飯碗的工具,各教育機構也爭相以畢業後的就業率作為招生的宣傳重點。於是,教育不再是公民意識的基礎,教育不再是培養作為一個人的主體性彰顯,教育不再是重估社會價值的批判基礎,教育也不再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命脈……,那麼,我們如何還能冀望前述那些困擾著臺灣未來發展的問題可以被理性思考與公開論辯呢?
猶記得2015年8月第二次環島出發前夕,臉書上有一位朋友問我:「這次又要流浪去哪裡?」面對上述諸多的困境與難題,原本我以為流浪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在環島的歷程中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直到徒步環島時,當我有更多的時間、空間與自己相處之後,在某一天無意識地忘我漫步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我的腦袋:流浪本就不該有目的地啊!
對流浪者而言,流浪既然稱之為流浪,那就不應該有目的或所謂的目的地;他不同於歸鄉者,歸鄉者的流浪在找尋,找尋他的原鄉之所,即使他的足跡踏上多遠的國界,或是他的旅途多麼曲折蜿蜒,他的目的地永遠是指向他生命的原鄉之所。可是,流浪者他沒有這樣的原鄉之所,如果他的流浪是有目的地,那就不該稱之為流浪。
如果真的要為流浪定一個目的的話,那麼這個目的也只在每一個步伐腳下的道路而已,它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根本無法讓我們覺察它未來的方向。那麼對我而言,流浪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我想的是:當下每一個步伐的無目的性,或許在遙遠的未來,將不知不覺帶著我,走到我從未踏足的境地!
在徒步環島的過程中,有個早我一個多禮拜出發徒步環島的哲學系學生傳來一則訊息,他說:「環島第14天,我決定回家了,謝謝一路上幫助過我的所有人。」很多朋友提出疑問:「為什麼要放棄?」甚至有朋友還把我拿來與他比較:「和青龍老師拚了,年輕人,你別輸啊!」但是我看到他的回答是:「不了吧,這個又不是比賽!」
環島又不是比賽,說得真好,不是嗎?或許每個人對環島的意義與目的不盡相同,但若環島本身已經失去意義,或是環島的意義已經達成,那為什麼要執著於走完全程?難道只是為了怕丟臉或被嘲笑嗎?回想我出發前一晚,曾心情激盪地在日記上寫著:「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去流浪,用最貧窮的環島方式(徒步或搭便車),喚醒自己內心最早期的記憶,更堅定自己未來該努力的方向。」我知道不論是否能走完全程,但我都必須用最真誠的態度面對自己。
或許我的流浪正是凸顯出我內心的不安狀態!長久以來的哲學思考,其實反映的是我從小到大的不安心靈,因為我不知道生命的答案為何,所以也就不斷地追尋──在哲學思索的過程中,透過與古今哲學家的對話,逐漸安撫了自己內在的不安,也讓自己慢慢習慣於與孤獨共處。
在環島行囊裡唯一隨身攜帶的一本書──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的《荷爾德林詩的闡釋》書中序言說到:「這些闡釋乃是一種思與詩的對話;這種詩的歷史唯一性無法在文學史上得到證明,而是必須通過運思的對話才能進入這種唯一性。」或許,在孤獨的環島流浪旅途中,我所追求的正是一種沉思、一種詩歌,當這分沉思與詩歌相遇而開展出孤獨的美感時,我渴望可以驚鴻一瞥地切近這個唯一性!
公義路上的張藥局/8月14日/2014年烈暑──騎野狼的哲學家
來到苗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造訪大埔事件的地點──張藥局,但是一進入苗栗地區,偏離了臺一線省道後繞了一大圈,一直找不到大埔,直到動用了Google才發現大埔根本不是鄉鎮名,而只是苗栗縣竹南鎮的里名,難怪沿途一直找不到指標。
幾經波折終於來到大埔事件的現場,我將野狼停在路旁,信步走到附近的幾處店家,想知道他們對當時的印象與想法,但不知是我談話的方式不對還是他們已經被太多媒體問得煩了,當地人對我這個話題幾乎沒有太多的反應,似乎有意無意地迴避這個話題。
今日大埔事件的現場除了拆除後僅剩的一面牆以及牆上的諷刺漫畫外,幾乎已看不出任何當年抗爭的痕跡。
坐在對面的便利超商,透過落地窗看向這面路旁的塗鴉牆,心裡想著大埔事件的始末:原先是因為新竹科學園區用地飽和,而規劃在竹南進行擴建計畫,從2001年開始規劃及徵收擴建用地,到2010年苗栗縣政府徵得98%的地主同意後開始動工整地。可是當時仍有部分農戶並未同意,卻被強制徵收與整地,當這些即將收成的稻田被挖土機整片剷平時,農戶的不滿與不平累積至最高點,終於爆發了抗爭與衝突。消息一傳開,馬上引發了一些公民團體的聲援,變成是全國性的抗爭事件,驚動了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到場協調並取得「劃定專區配農地」(此乃「劃地還農」,非「原地原屋」)的共識,使得事件似有和平落幕的轉機。
可惜的是從行政院到苗栗縣政府都低估了農民對自家農地那分血濃於水的感情,當73歲的朱馮敏阿嬤因痛失祖先農地而喝農藥自殺身亡時,全國民眾才知道關鍵不在賠償金與農地交換,而是歷代農民對這片土地的家族淵源與深厚情感。其後大埔自救會24戶人家即與內政部及苗栗縣政府展開長期的訴訟與抗爭,及至2013年苗栗縣長劉政鴻趁自救會北上總統府陳情時,以都市計畫變更道路用地為由,強制拆遷4戶(張藥房、朱樹、柯成福與黃福記,兩個月後張藥房老闆張森文陳屍附近排水溝中)而引發全國譁然。雖然2014年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更一審終於判決張藥房、朱樹、黃福記及柯成福4拆遷戶勝訴(自救會的其餘各戶仍被駁回),但在漫長的抗爭自救中,已有太多的犧牲與悲苦。
或許大埔事件早已成為當地人內心深層的痛,又或許人們總是善於遺忘,於是我在這個大埔事件的大埔里上,竟然再也找不到大埔事件的蹤跡。或許,要等到下一次不公義的事件再次發生甚至降臨自身時,我們才會想起當初大埔這個地方,想起它曾經遭受的不公義對待吧!
重新跨上野狼準備離開時,這才發現諷刺的是,張藥局就在公義路上。
有緣再相逢/7.30/2015年盛夏──孤獨的流浪哲人
從瑞穗往舞鶴方向走,在山道上又遇到了開著吉普車的彭老先生,不僅載我經過了舞鶴,還轉進到玉里他家參觀,特別端出他親手栽種出來的米飯請我吃,而彭老先生太急於要我品嘗他親種的米,裝了一大碗飯請我吃卻忘了沒有任何下飯的菜,真是可愛的老人家。
現年68歲的彭老先生非常健談,他一輩子務農,但在40歲時因施用農藥不慎而兩次中毒,從此轉型有機無毒農業,並連續6年到嘉義大學進修,目前不僅是玉里的三民里長與地方文化解說員,而且在部落大學客串講師,這些年提供大學生打工換宿,與各大學的教授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我深切體會到他生命的多彩多姿,大概也因為有著這樣的生命力,才會隨處撿了一個徒步環島的人就載回家。
離開彭老先生家,他再度開車載我到省道上,途中兩人話題不斷,讓彭老先生不斷延後讓我下車的地點,最後好客的他甚至說要留我下來吃飯。他似乎忘了剛才在他家已經請我吃了一大碗白米飯了,這樣的盛情實在讓異鄉的我感動莫名。一路說說談談,竟然不知不覺就到了富里,依著彭老先生的性子,他還想再往前開,經我再三勸阻,他才依依不捨放我下車。
在富里告辭了彭老先生,看著他調轉車子回玉里,心下頗有些感觸。看看時間,大概也不容許再趕路了,今晚預計就走到富里國小過夜。誰知走不到一個小時,我就發現前方路旁停著一輛車,全家人都站在車外,似乎在休息,但更像在等人,定眼仔細看,原來是中午載我到鳳林的陳先生一家人。
「這麼巧,又見面了。」我走近上前打招呼。
「不是巧,是我們全家在這裡等你十多分鐘了。」陳太太看我滿臉疑惑,幫我解答,「剛剛我們開車經過前面的田媽媽養生餐廳時就看到你了,又往前開了一會,我們全家都說停下來再載你一次,所以就停在路邊等你啊!」
「那怎麼好意思,中午已經讓您們載過一程了。」這時的我想到上午遇見朱先生伉儷的情境──在這條省道上,遇見兩次的機率原來還真的滿高的。
「沒關係,你看,我都已經把座位調整好了,前座還是讓你坐。」她已經把前座的位子刻意拉大空間,並且在座位上鋪好坐墊。原來細心的陳太太,發現中午載我時,我和我的背包行李很窘迫地擠在前座,在等待我走過來的時間,她已經將座位調整到讓我比較舒適的配置了。
「那我就再叨擾一次了,不好意思,又要讓您們擠在後座了。」這樣的盛情實在很難拒絕。但其實我真的非常不好意思,因為讓我坐在前座,那後座就得擠著陳爸爸、陳媽媽、陳小弟和陳太太4個人。
「沒關係,他們都很瘦啦!」半天沒說話的陳先生,突然很幽默地說。
一路上與陳先生一家人話題聊開了,他們都對大學的哲學系上什麼課程有高度的興趣,於是我就在富里到臺東的車程中,委屈陳先生一家人聽我這個好為人師的流浪者講一個多小時的哲學及當前臺灣教育的未來改革。
沿途幾次停車休息,都是為了陳爸爸,他老人家已高壽近80歲了,但耳朶重聽且身體狀況不佳,陳先生夫妻侍奉父親至孝,休息都是為讓陳爸爸下車活動和上廁所。當我看著陳太太攙扶著陳爸爸下車時,陳先生跟我說:「不好意思,擔誤你時間。」我把已經溼潤的眼睛轉向地面,低著頭怔怔地說不出話來,好不容易才擠出一句:「沒關係,其實是我不好意思。」剛才的那位高談臺灣哲學教育的老師,在殷勤孝順的陳先生伉儷面前,實在猥瑣至極啊!
最後,在臺東的鐵花村,我與陳先生一家人告別,看著他們一家和樂的身影,真心為他們感到欣喜,並祝禱他們全家平安喜樂。
--------------------
不期然這麼快來到臺東,在鐵花村附近繞了一圈,沒有適合的國小可借宿,於是google附近的背包客民宿,打電話預約之後,按圖索驥找到這家位隱身於小巷弄的民宿。
從落地窗外向內看,是一間頗有創意的小型青年民宿。民宿主人出來接待並招呼我入內,在登記入宿姓名資料時,一旁民宿主人的女友聽到我的名字時突然問出一句話,讓我大吃了一驚。
「你現在還有在賣咖啡嗎?」她問道。經我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曾輔修哲學系,以前聽過其他老師或朋友說過我的名字,所以知道我曾在臺南府城進行過行動咖啡的哲學實驗(詳情見拙著《府城街角的哲學香:大學教授的鐵馬咖啡攤日記》)。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句話說得一點不錯,我都已經遠走他鄉到臺東了,竟然還會遇見哲學咖啡的同好,看來今晚必有一場豐富有趣的哲學對話了。
自序──環島的意義
在這兩次不同方式的環島經驗中,我親眼目睹與接觸許多「環島客」,其中有低著頭猛走,完全不理會周遭一切事物的;也有拖著一只行李箱,就像出國觀光的;有大張旗鼓地在T恤印上斗大的「我在環島」字樣的;更有一大群人報名旅行社,猶如觀光團,沿路的補給與住宿早有先行人員準備,一路更有隨行車輛戒護的;有為減重而走,有為失戀而走、為打賭而走,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走,……雖然我不知道他們各自的環島目的為何,但是目標卻是一致──走過一圈臺灣!
那麼,身為一個大學教師,人生走過半百的歲月,我的環島...
目錄
推薦序──勇者無懼
自序──環島的意義
【2014年烈暑】──騎野狼的哲學家
回家就是為了離家
為高雄氣爆祝禱
伯勞鳥與核電廠
生死一瞬間
被放棄的教學現場
富里第一美女
勇闖蘇花公路
光陰催人老
貪婪與孤寂
憶昔青衿求學日
樂生何處尋
公義路上的張藥局
第一次家庭訪問
看不到盡頭的六輕
【2015年盛夏】──孤獨的流浪哲人
自由人的渴望
第一天的跋涉
揹起大字報
沒有事先安排的聚會
環島又不是比賽
為什麼一個人環島
遇見包不同
鸚鵡吃剩的早餐
被學生「堵」到了
在人間尋求證道
不同方向的相遇
有緣再相逢
年輕的生命
日出東方
近鄉情怯
臺灣實在太小了
把孤獨留給自己
哲思漫步
生命存在的真理
推薦序──勇者無懼
自序──環島的意義
【2014年烈暑】──騎野狼的哲學家
回家就是為了離家
為高雄氣爆祝禱
伯勞鳥與核電廠
生死一瞬間
被放棄的教學現場
富里第一美女
勇闖蘇花公路
光陰催人老
貪婪與孤寂
憶昔青衿求學日
樂生何處尋
公義路上的張藥局
第一次家庭訪問
看不到盡頭的六輕
【2015年盛夏】──孤獨的流浪哲人
自由人的渴望
第一天的跋涉
揹起大字報
沒有事先安排的聚會
環島又不是比賽
為什麼一個人環島
遇見包不同
鸚鵡吃剩的早餐
被學生「堵」到了
在人間尋求證道
不同方向的相遇
有緣再相...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