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2000年~迄今
第一本最完整全面的猶太教歷史,穿越四千年的漫長時空,史詩級的重量巨作!在西元前第二和第一千紀時,猶太教在多神教的美索不達米亞社會中誕生,是三大亞伯拉罕宗教(世界三個有共同源頭的一神教,即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最古老的一個。
在橫跨四千年的歷史中,猶太民族曾經創造大衛王的輝煌時代,擁有所羅門王的驚人財富,但在周遭諸國如羅馬帝國的侵略與控制下,猶太人遭受迫害與驅逐,分散到世界各地,足跡遍佈古代近東、中亞、非洲、歐洲、美洲,還有東方亞洲一些城市。
然而,數千年的時間過去,多少古文明已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遺失了領土、語言、宗教、傳統習俗與文化,但猶太人沒有在漂泊中遺忘自己與上帝的約,猶太教維繫了整個民族,甚至在包容吸收了各地文化後,變得更多元與成熟。
從國際情勢中躍出版面的以巴衝突,或是在歷史中被血腥記憶的二戰猶太人屠殺,以及被電影小說不斷傳頌或改編的摩西出埃及記等聖經故事,可以發現猶太人種種歷史大事件和宗教經典的影響,其實遠超舊時代西方基督文化主導下的評估,其豐富的精神文化與悠久的歷史,是保存迄今最古老的偉大文明之一。
本書綜觀描寫了猶太人從西亞地區(透過被征服、流亡、離散)向外擴展,帶著他們的宗教經典、文化傳統、哲學思想以及生活習俗,遷徙到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的故事,同時也見證了猶太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各界齊聲推薦「這是一部中文世界難得一見的猶太教通史,作者立足於猶太民族主體意識,結合現代歷史批判的研究方法,將令人撲朔迷離的四千年猶太教傳統進行系統化梳理與雅俗共賞的論述。本書中譯本的出版,對長期以來受限於聖經敘述與以色列建國兩種神話式史觀的華人閱聽大眾,料將產生重大的思想衝擊,並徹底顛覆對猶太民族既有的刻板印象。」
──蔡源林(政大宗教所所長)
「本書詳實而細緻地陳述了猶太宗教的千年歷史,讀者可以在其深入淺出的說明中,不僅能找尋到許多有趣的部份,更能在字裡行間的閱讀中獲得許多啟發,非常適合所有希望深入認識猶太宗教的讀者。」
--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
「猶太人的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元,其崇高的一神信仰也曾是地中海世界的道德指標,後來雖在諸帝國的同化與迫害下歷經困頓與流離,卻能展現巨大的靈性力量,儘管在現今巴勒斯坦的衝突與糾葛中扮演著從被害者轉為加害者的角色,但其鮮活生動的故事仍很迷人且充滿驚奇。」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在這本傑作中,卓越的牛津學者馬汀.古德曼將猶太教的整個歷史──從約瑟夫斯到猶太復興運動──濃縮成一個非常易讀的綜合體,特別把焦點放在猶太教的多樣性,並以最新的研究文獻為根據。因此,所有研究猶太教的學生都應該從這本書開始讀起。」
──布蘭戴斯大學美國猶太史教授強納森.沙那(Jonathan D. Sarna)
「這本書會帶你穿越猶太思想的康莊大道與鄉間小路,進行一趟微服出巡之旅。知名的古代史學家馬汀.古德曼在自己的專精領域中屹立不搖,但是這次開拓到其他領域,從古代談到現代,展現出他精湛的學術能力。《猶太教四千年》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猶太史教授兼猶太歷史中心的主任大衛.梅耶斯(David Myers)
「馬汀.古德曼極具權威又刻畫入微的史書所涵蓋的地理範圍大得驚人,將猶太社群放在許多不同的背景下,分析從古至今的宗教與學術發展。這本深思熟慮的書讓讀者得以依循猶太教眾多表現形式在各時代的發展歷程。」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猶太思想與阿拉伯研究教授莎拉.史特魯姆莎(Sarah Stroumsa)
「古德曼先生......勾勒出每一個人物,定義每一個動作,捕捉猶太教形式的『千變萬化』,同時又不失其活力核心。他是一個寶貴的信仰指南,就像在沙漠中引領摩西與希伯來人的猶太聖火。」
――多米尼克.格林(Dominic Green),華爾街日報
「古德曼......最新的學術成果投入了超過兩千多年猶太教的宏觀敘述......儘管這是雄心勃勃的大工程,但古德曼沒有漏掉任何重大專題。這是一個罕見的學術論文,提供非專業和學術讀者的新見解和細節。」
――出版者周刊
「一個廣闊而迷人的歷史......古德曼......為廣泛的猶太研究作了有價值的補充,提供了關於整個猶太宗教的宏觀歷史概述......寫得很好,詳盡的研究,古德曼的作品是教科書級的傑作,用以教授和學習古老的世界宗教文明之一。」
――柯克斯書評
「接受三千年的宗教思想和實踐,古德曼的學術成果令人生畏。」
――丹尼爾.比爾(Daniel Beer),衛報
作者簡介:
馬汀.古德曼 Martin Goodman
牛津大學猶太研究的教授與希伯來及猶太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牛津大學沃爾森學院和英國國家學術院的成員。他所著的《羅馬與耶路撒冷》(Rome and Jerusalem, Allen Lane, 2007)被認為是羅馬帝國之猶太人這個研究領域中的翹楚。他在2002年編撰了《牛津猶太研究手冊》,贏得國家猶太書籍獎。
譯者簡介:
▌羅亞琪
畢業於輔大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鮮味的祕密》、《看得見的符號》、《黑猩猩政治學》、《地圖上的城市史》、《冰層裡的航線》等書,目標是有朝一日能將譯作擺滿整個書櫃。
▌曾宗盛
審定簡介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學博士,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於台大兼任「猶太文化」、「希伯來經典與世界文明」課程。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之摩西五經、舊約聖經解釋與詮釋、以色列宗教歷史、後殖民聖經解釋。
章節試閱
導論:猶太教歷史研究的蹊徑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第三個月的初一,就在那一天他們來到了西奈的曠野。……摩西到上帝那裡,主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對以色列人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到了第三天早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非常響亮,營中的百姓盡都戰抖顫抖。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見上帝,都站在山下。西奈山全山冒煙,因為主在火中降臨山上。山的煙霧上騰,彷彿燒窯,整座山劇烈震動。角聲越來越響,摩西說話,上帝以聲音回答他。……
這段描寫摩西在西奈山接受天啟的戲劇化敘事,被保存在《出埃及記》裡。三千多年以來,人們對於上帝與「神聖的國民」締結的這個約持續做出各種不同的解讀,而猶太教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這些詮釋的演變史。
傳說摩西被賜予天啟的一千年之後,耶路撒冷的祭司兼歷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將現存最早的針對非猶太讀者所寫的猶太神學思想放進他的著作《駁斥阿比安》(Against Apion),以維護猶太傳統,反駁外邦作家的毀謗。約瑟夫斯筆下的摩西創造了一種非常適合人類的新體制,和當時所知的君主制、民主制和寡頭制等其他體制都相當不同,唯有發明一個新詞「神權制」(希臘文為theokratia)方能貼切表達此概念,因為摩西堅稱上帝應掌管一切:「他不把虔誠視為德行的一部分,而是看出並規定其他的德行皆屬虔誠的一部分。……所有的行為和職業,所有的言語,都和我們對上帝的虔誠有關聯。」
待到約瑟夫斯的時代,也就是西元一世紀晚期,摩西已成為一位英雄人物,籠罩在神話之中。約瑟夫斯推測,摩西的生存年代其實早了他兩千年左右,堅持宣稱:「我認為我們的立法者生存的年代超越了他處提及的立法者。」約瑟夫斯是為了非猶太人撰寫神學,但這些非猶太人對摩西的看法很明顯沒有這麼滿腔熱情。希臘人和羅馬人普遍知道猶太人把摩西視為他們的立法者,而在西元前四世紀晚期,阿布德拉的赫卡塔埃烏斯(Hecataeus of Abdera)也認為他「智慧與勇氣非凡」。然而,很多人也說他是江湖術士或騙子。和約瑟夫斯同年代的羅馬雄辯家昆體良(Quintilian)甚至還拿摩西為例,在闡述「城市的創建者受憎惡,因他們專注在一個對他人而言是詛咒的民族」時,連他指稱的那位「猶太迷信的創建者」不需明講都知道說的是誰。外人越是抨擊猶太教,像約瑟夫斯這樣的虔誠猶太人就越是擁護自身的優良傳統,宣稱這項傳統「讓上帝成為宇宙主宰」。正如約瑟夫斯提出的這句激問:「還有什麼政體比這更加神聖?當整個團體都為虔誠信神做好萬全準備…整個體制的組織就像某種祝聖儀式,還有什麼榮耀比這更適合上帝?」
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反差,也是讓約瑟夫斯堅稱猶太人在面對與宗教有關的一切時,彼此從不產生歧見的原因。那是由於,每一位猶太人都被教導決定了他們生活方式的律法,因此「這些律法就彷彿是刻在我們的靈魂上」:
這是我們如此和睦的主要原因。因為對上帝抱持著相同的概念,生活方式和習慣完全沒有差異,使人的性格出現非常美麗的和諧。在我們這民族之間,絕對聽不到關於上帝的矛盾說法,而這在其他民族中十分常見,不只尋常百姓在情緒突然激動時會說的那些言詞,就連某些哲人也大膽地說出一些言論,有些企圖藉由辯論的方式消弭上帝的存在,有些則試圖代表人類消抹天命。我們的生活習慣也絕對看不出有任何差異:我們全都實踐相同的做法,全都與律法和諧共處,認同上帝看顧一切。
在本書後面的敘述中將清楚看見,把猶太人與希臘人和古代世界其他多神教民族的眾多神祇、教派、神話和習俗區別開來的,這種行為和信仰的「一致」與「統一」,在猶太教內部其實仍保留不少多元變化的空間,且不僅當時如此,而是整個猶太教歷史皆然。
猶太教的歷史並不是猶太人的歷史,但猶太教是猶太人的宗教,因此,只要猶太人的政治文化歷史與他們的宗教概念和實踐有所衝撞,本書必定也得追本溯源。此外,猶太教是個世界宗教,特別是因為猶太人遭現實所迫,數千年來廣泛分散各地,因此他們的宗教思想時常藉由吸收或排斥的方式,反映出自己生活的那個廣大的非猶太世界。雖然猶太教與民族性之間的關聯不像基督教、伊斯蘭教或佛教等其他世界宗教那樣薄弱(雖然,在這些宗教裡,宗教認同有時也是辨識某一民族或文化的標誌),早在約瑟夫斯寫下摩西所創造的特殊體制是多麼卓越以前,猶太人的身分認同就不是只以宗教定義,也由血統定義。最遲在西元前二世紀,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已接納了那些希望遵循猶太習俗、將自己定義為猶太人的改宗者。在本書所探討的大部分歷史中,猶太教一直都有潛力成為一個普世宗教,而猶太人也一向相信他們的宗教具有普世的重要意義,雖然他們(不像某些基督徒)從不進行世界性的傳教活動,以改變他人信仰、皈依自己的宗教。
抽出三千年來猶太文化中的宗教元素,並加以描述和解釋,是一件令人卻步的任務,那是因為材料的分量和學術的重擔都是如此龐大。過去兩千年以來,猶太教出現非常多樣的表現形式。觀察今日各猶太教分支所著重的特點,進而定義猶太教的本質,並回溯這些特點在數世紀以來的發展歷程,是很直截了當的研究方式,而這種史書在過去幾世紀以來確實也有人寫過。然而,若假定現今被視為本質的東西從古至今一直都如此被看重,顯然是無法令人滿意的。無論如何,我們切勿理所當然地以為猶太教內部一直都有主流教派,或這個宗教的其他變化在過去都被當成支流看待,而現在也應該這麼看待。將傳統喻為一條大江或是一棵擁有許多樹枝的大樹,是很吸引人卻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現今猶太教最重要的那些層面,和古代的猶太教可能根本沒什麼關聯。例如,在耶路撒冷聖殿舉行獻祭儀式,是兩千年前禮拜儀式的核心,但今天猶太教大多數的教派顯然不會這麼做。
要避免把杜撰的敘事強加在猶太教的歷史中,以合理化現今所關注的層面,其中一個方式便是盡可能客觀描述在特定時期興起的各種猶太教形式,展現出不同表現形式之間的相似處,方能使欲在單部史書中探討所有猶太教派的做法顯得合情合理。這種多元主義的研究途徑固然有它的優點,但就其本身來說可能不太令人滿意,因為無論從內部看來多麼多元,外人向來把猶太教視為單一宗教,且自聖經問世以來,猶太族群內部和諧一致的說法便是猶太宗教文獻裡的常客。倘若史家能做的,就只是描述猶太教數世紀以來出現的一大堆奇異的表現形式,而未能闡述這些不同形式之間的關聯,那麼成果會是個陳列珍奇事物的展示櫃,能做的只是消遣、困惑讀者,但卻少了故事解釋猶太教為什麼演變成現在的樣貌,至今仍是影響數百萬人生命的宗教。
因此,本書的研究途徑結合了前幾代的線性歷史敘事,以及那些對各種傳統保持開放心胸的當代學者所偏好的「多元」敘事。本書將回溯目前已知在某個時間點同時發展興盛的各種猶太教表現形式,接著在證據許可的情況下,檢視這些變化形式之間的關係。本書力圖確立猶太教的不同分支在何時何地互相競爭合法地位或擁護者,又在何時何地寬容忍受彼此,無論是秉持開放接納的精神,或是懷有敵意勉強接受。
猶太教內部的紛爭史相當豐富,有時爭執的事物在外人眼中看起來可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然而,在猶太人之間,宗教狂熱份子雖會以言語駁斥對手,卻不常出現宗教動機的暴力行為。聖經中講述非尼哈(Pinchas)的故事,說他自行執法,當場殺死淫亂的以色列男子和該男子帶回家族的偶像崇拜女子。然而,這雖然是對上帝狂熱的模範,但卻極少發生。猶太教完全沒有出現過如歐洲近世的基督教聖戰那樣的東西,也沒有如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存在的那種不時撕裂彼此關係的深沉敵意。猶太教內部的寬容程度是本書探討的主題之一。
同時,史書也一定要追溯猶太教內部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的發展變遷,因此只要情況許可,我都盡力展現猶太教的各分支與前面幾代的關聯,並且點出這些分支選擇強調前幾代傳統中的哪些特定元素。猶太教大多數的教派都聲稱自己忠於過去的傳統,那麼,會出現如此多元的變化似乎又顯得奇怪了。原來,保守的說詞背後往往藏有改變和革新。這部史書將會指出,有哪一些革新會影響後世猶太人的宗教生活,又有哪一些最後將銷聲匿跡。
無論在哪一個時期,要給猶太人下一個明確的定義都是很不容易的。若以為在複雜的現代世界來臨前,猶太人的身分認同都是安全穩當、沒有問題的,那可就錯了。在任何時期,那些認為自己是猶太人的人,其自我認知與他人的認知可能並不一致:雙親之中只有一位是猶太人,這樣的人身分地位難以確定,這個問題早在約瑟夫斯寫書的年代就已受到關注,因為猶太人是在西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把母親的身分視為決定性的因素,而非父親的身分;當時和現在一樣,對於外幫人改信猶太教可能只有一部分的猶太人認可,另一部分則不承認。本書採取的實際解決辦法就是,只要任何個人或團體準備好要跟猶太人一樣,使用從古至今指涉自我的三個主要名稱來稱呼自己,便都當成猶太人看待。「以色列人」、「希伯來人」和「猶太人」起初都有各自的特定指涉對象,但後來猶太人對於這三個詞的用法幾乎沒有區分。某些和猶太教分離的團體(如撒馬利亞人和部分的早期基督徒)決定稱自己為「以色列人」,而非「猶太人」,以示明確的區隔。
就連那些仍留在猶太教團體裡的猶太人,對於這些名稱的意涵可能也各自有不同的看法。在英文裡,「希伯來人」這個詞在十九世紀時用來指涉猶太人,是蠻有禮貌的用語,但是現今卻帶有些許的冒犯意味;在法國,十九世紀的猶太人叫自己「以色列人」,而「猶太人」這個詞直到最近才喪失了貶低的意涵。西元一世紀遭逢政治壓力時,猶太人在希伯來語和希臘語當中轉換指稱自己的用詞,顯示上述現象不是近代才出現的。這一切都與歷史背景有關,而歷史背景又能說明猶太教內部的發展,因此本書會觸及許多近東和歐洲以及(到更晚近的時期)美洲和其他地區的歷史,以便解釋本書主要關注的宗教變遷課題。
因此,發生在廣大世界的事件及其對猶太人所造成的影響,形成了本書劃分猶太教歷史各時期的依據,從近東地區的帝國、希臘羅馬文明到基督化的歐洲,再到伊斯蘭教的巨大影響,以及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所形塑出來的現代,一直到今天複雜的猶太世界(許多外地猶太人的命運和以色列這個國家密不可分)。劃分這些時期的歷史事件當中,只有一件是與猶太人的歷史有關,那就是西元七〇年耶路撒冷第二聖殿被毀。這起事件讓猶太教的發展進入全新時期,對於現存的各種猶太教表現形式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當時的猶太人不太可能體認到失去聖殿後他們的宗教會出現多大的改變,但將西元七〇年當作猶太教歷史的一個轉捩點之所以很合理,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這麼做能糾正基督教對於猶太教神學觀念的謬誤,認為猶太教是舊約的宗教,在基督教出現之後就被取代,並被視為是多餘的。在現代世界形塑了所有猶太人宗教信仰的拉比猶太教,其實是在西元第一個千年之間演變出來的,和基督教會並行發展。拉比猶太教的基礎建立在一套文本集成上,基督徒稱這些文本為舊約聖經,猶太人則稱之為希伯來聖經。拉比特別將希伯來聖經的前五本書「摩西五經」指定為妥拉(原意為「教導」),他們也用這個詞來指涉更通泛的典籍,凡是透過天啟傳授給猶太人的指導教誨,都可稱作妥拉。但,拉比不是只有逐字逐句研讀聖經。他們發展米大示(midrash,原意為「教誨的闡述」)的技巧,將對聖經文本的詮釋納入《哈拉卡》(halakhah,原意為「律法」)中,與經由習俗和口述傳統傳遞的律法規則相符。在拉比猶太教裡,《哈拉卡》(尤其是保存在《巴比倫塔木德》﹝Babylonian Talmud﹞)裡的版本,實際上就和聖經一樣重要。
數世紀以來,猶太教以許多不同的語言表達,反映了這些周遭的文化。猶太人的官方語言是希伯來語,但聖經裡也找得到亞蘭語,亦即西元前一千年近東地區使用的方言。西元一世紀保存下來的猶太著作大部分是以希臘文寫成,而中世紀的猶太哲學重要著作則是以阿拉伯文寫成。在一本用英文寫成的書裡,很難確切傳達這些著作所處的多樣語言和文化世界中,必然會存在的細微差異,也很難傳達字源相當不同的詞語,在猶太人的認知裡為何可能指涉的是同一件事。例如,聖經裡說到位於地中海東岸的那片應許給猶太人的土地,在聖經最前面的敘述稱為迦南,但在聖經他處卻稱為以色列地;波斯帝國的耶胡德省(Yehud)以及希臘統治下的猶地亞(Judaea),在西元一三五年被羅馬政府命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省(Syria Palaestina)。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現今的讀者十分困惑,但是措辭的選用常常具有其重要性,因此我會盡量讓參考來源本身表達出這點。
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想客觀呈現猶太教歷史是相當天真的。十九世紀的歐洲出現了「猶太學研究」(Wissenschaft des Judentums),開啟猶太歷史的科學研究,當中有許多偉大的學者寫書,目的是要在沒有傳統拉比詮釋的包袱下,以批判的眼光評估古代猶太文獻,藉此強化當時猶太教內部某些趨勢的真實性。猶太研究確定成為西方大學所認可的學術領域後,特別是從一九六〇年代起,這種與時下宗教爭議產生關聯的現象已十分少見。在歐洲,許多猶太研究的教授並不是猶太人,因此他們聲稱能不受感情左右地鑽研自己的學科,是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雖說基督教或無神論的預設立場當然也必會導致偏見。這不是我的立場。我生在一個英國猶太人的家庭,我們對自己的猶太認同非常認真看待。家父的圖書室擺滿了從祖父那兒繼承下來的猶太教書籍;我的祖父在倫敦的西葡猶太會堂擔任幹事多年,自己也寫過書,包括一本猶太人歷史。我們家實踐猶太教禮儀的方式通常只有週五晚上、安息日前夕的晚餐和每年的逾越節晚宴,並偶爾參加貝維斯馬克斯猶太會堂(Bevis Marks synagogue)的禮拜。青年時期的我有點叛逆,決定依循一種比較嚴守猶太教規範的生活方式(我的家人對此展現了令人欽佩的耐性)。我在牛津猶太會堂(Oxford Jewish Congregation)找到了歸屬,這意義應該十分重大,因為這是英國十分特別的一個會堂,在單一團體中同時包容了進步派、保守派與正統派的禮拜儀式。這樣的背景讓我對於猶太教發展史當中有關核心與邊緣的認知產生多大的影響,就由讀者來評斷吧。
猶太教歷史和更廣泛的猶太人歷史這兩者之間的界線,未必總能清楚劃分。把「宗教」視為生活中的一個獨立面向看待,是啟蒙時期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產物,在古代世界並無相對應的概念,因為人與上帝的關係在當時是完全融入生活各層面的。古希伯來語中最接近「宗教」這概念的詞是妥拉(「教導」之意),指的是天啟賜予以色列人的指導,包含生活的各層面,其中一些在其他社會看來可能十分世俗,如有關人民和婚姻的律法。因此,本書除了神學之外,也會討論許多有關宗教實行與習俗的問題。有系統的神學僅偶爾出現在猶太教,通常是受外部刺激的影響,如希臘哲學、伊斯蘭教或歐洲啟蒙運動。然而,這並不表示可以用正確實行、而非正確信仰來定義猶太教,因此本書的其中一個宗旨,便是要強調在猶太人和猶太教歷史的許多時刻,「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某些宗教思想滲入猶太教歷史,使得當代的某些觀念變得很有問題,如摒棄任何對上帝的信仰的「世俗猶太教」。而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就是讓上帝和猶太民族產生緊密連結,並因此規定猶太人背負特殊職責的「約」的觀念。綜觀整個猶太教歷史,猶太教一直聲明普世的重要性就在於上帝與這被揀選的民族之間的關係。
因此,本書將會探討習俗、制度、共有組織,也會討論信仰和思想。我會盡可能描述一般猶太人在數世紀以來所實踐的這個宗教,同時也會提及最常在歷史紀錄中碰到的革新故事以及持異議者的奇異生涯。我也盡力展現這樣的可能性:在現存紀錄中只能隱約窺見的某些運動和思想,在後人的眼中可能看似不重要,但在當時或許非常重大。一九四七年在昆蘭(Qumran)附近的洞穴裡意外發現的死海古卷,便揭露了兩千年來沒有人知道的猶太教類型。當生活在西元起初兩百年的拉比和他們的後繼者回頭看聖經時期的猶太教發展時,讓他們最感訝異的教誨就已和他們的先人所關注的焦點大相逕庭;這些拉比的律法教導於西元三世紀保存在《米示拿》(Mishnah)和《陀瑟他》(Tosefta)裡,而其後繼者的評註在西元六〇〇年左右納入《巴比倫塔木德》。
猶太教的歷史要從何時開始說起?從聖祖亞伯拉罕開始,因為他是體認到世界上只有一神的第一人?從摩西開始,因為他在西奈山從這位上帝手中接受律法?還是要推到幾世紀之後,由以斯拉創建的猶太國家開始說起,因為這個國家認真地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敬拜這同一位上帝?或者要從西元前二世紀聖經大部分書卷都已完成的時候開始?上述的每個選項各有優點,但我選擇從更晚的時候開始講起:西元一世紀,因為這時候的猶太教被描寫成一個特色鮮明的宗教生活型態,約瑟夫斯在此時回溯探索他所謂的上古迷霧,解釋這發展趨向成熟宗教的神學、聖典、禮俗與制度,並引以為傲地宣稱這是他的宗教。我們將會看到,數世紀以來形成這宗教的漫長過程是斷斷續續的,而我們對這過程的認識仍然相當片段。聖經的核心是一個述說特色鮮明的猶太教如何誕生的故事,但由於無法確認聖經重要文本的撰寫年代、過程與來自聖經時期的考古證據的重要性,因此關於這些敘事包含多少史實便引發相當分歧的詮釋。拉比繼承了聖經傳統,但大都以非歷史的觀點來處理。因此,我們很幸運能有西元一世紀流傳下來的龐大文獻。在聖經開始被視為神聖文本不久後,一位富有學識的猶太人寫下了猶太人和猶太教發展演進的歷史,他不但熟悉猶太人的傳統,也精通當時研究歷史的先進科學技巧。這份紀錄的作者就是約瑟夫斯,而我們就從他的《猶太古史》(Jewish Antiquities)開始說起。
導論:猶太教歷史研究的蹊徑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後,第三個月的初一,就在那一天他們來到了西奈的曠野。……摩西到上帝那裡,主從山上呼喚他說:「你要這樣告訴雅各家,對以色列人說:『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你們來歸我。如今你們若真的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神聖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到了第三天早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非常響亮,營中的百姓盡都戰抖顫抖。摩西率領百姓出營迎...
推薦序
游亞旭(Asher Yarden),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能有這個機會為出版不到一年半即備受讚譽的《猶太教四千年》作序,敝人感到萬分榮幸。我也非常欽佩台北城邦集團的麥浩斯出版社,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將此書從英文翻譯成繁體中文,使這本書出現在台灣市場。
《猶太教四千年》有潛力推翻世界各地的非猶太人看待猶太教的方式。至於對猶太人而言(嚴格遵守猶太教規的人也好、沒那麼嚴格遵守的人也罷),此書絕對會是個可靠、清楚、詳盡的參考資源,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猶太教與猶太人的根源及其歷史演變,成為這個主題有史以來最卓越的著作。
有些人或許會好奇,信奉猶太教的人數這麼少(全世界的猶太人口估計不及一千五百萬),台灣從未有為數眾多的猶太人存在,而台灣人也鮮少接觸猶太信仰、猶太習俗與猶太人,這本書怎能吸引台灣讀者的目光?畢竟,台灣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禮俗都跟猶太教很不一樣。猶太教對東亞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也與東亞地區的居民無關。對大多數的東亞人來說,「猶太教」是個陌生抽象的名詞,根本不存在任何具體的基準點。猶太教、猶太人以及他們的歷史肯定具有某些獨特之處,才會讓跟猶太教無任何私人連結的東亞人想要了解之、探索之,把心力投注在對他們無任何實用意義的知識上。
我必須坦言,自從數年前來台後,我也一直在問自己這些問題。這裡有那麼多人對猶太教及其原則、這個宗教本身、猶太人自古遭受過的各種悲劇,以及被台灣和東亞其他地區的居民視為成功經驗、並可引以為鑑的故事,都具有濃厚的興趣與好奇心,讓我蠻吃驚的。我的答案是以個人經驗出發,沒有學術或科學方面的基礎。我甚至有點擔心這本傑出著作的作者會對我這些很不學術的評論做出什麼反應。話雖如此,我還是希望盡我所能以最謙卑的心來分享我的一些拙見。
首先,我們必須先釐清「猶太教」一詞。何謂猶太教?猶太教一詞是否具備某一意涵,不知者便無法理解此書?這些相關問題非常不好回答。猶太人常常被說有「很多意見」,俗話也說問兩個猶太人一個問題,永遠都會得到至少三個答案。因此,問了這些問題,得到的答案可能會比我們問的人還多!猶太教是一種宗教嗎?是一種神學觀嗎?一門哲學?我們可以說猶太教具有種族及/或國族特性嗎?我們可以說,自認是猶太人的那群人是一個「民族」嗎?猶太教是一種文化或文明嗎?我們可以說猶太教就是「一套規範」或「一個法系」嗎?在我看來,縱使沒有提供完整的解答,提出問題本身就是探究的開端,而《猶太教四千年》將有助推展此一探究過程。另外,這項探究很適合用猶太和中國傳統都有的一句格言來表達:「途徑即目標。」即使最後可能有所困惑,讀這本書仍可獲益良多。
談到猶太教,就不能不談到它對亞伯拉罕諸教最大的兩個分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所具備的深遠影響。這兩個宗教都比猶太教還要「成功」,無論是在教義的傳播或影響力的擴張上。然而,猶太教其實從來都沒有以擴大皈依者的數量、在偏遠地區擴展勢力或是得到政治力量為目標。尤其最後一點正是猶太教的基本原則之一,雖然反猶分子常常譴責猶太教試圖要獲取政治力量。
讀過《猶太教四千年》後可能獲得的另一項啟發是:猶太教其實是從所謂的「古代近東」地區發源的「實體」(我之所以使用這個非常籠統的敘述詞,是希望不要陷入精準定義的陷阱中)當中,唯一存續了將近四千年的一個。這並不是偶然,而是一件相當驚人的事實,有些人甚至認為是奇蹟:猶太教不僅保存者的人數少、兩度被驅離自己的故土──即巴比倫囚虜和大約八百年後遭到古羅馬人流放的事件,又使用一種沒有其他族群會使用的語言,卻還是能繼續存在著,並維持自我認同。除此之外,經歷了無數個世代、無數個世紀的猶太人,時時遭遇無情的迫害與打壓。猶太人的存在總與死亡脫不了關係,人類作惡的能力也越來越提升,這一切的最高點就是猶太人大屠殺,目的是要將猶太人、乃至於其曾經存在過的任何痕跡完全從人類史上消滅殆盡。
猶太教與猶太人顯然不是同義詞,但是少了猶太人,猶太教不會存在。這是以色列最根本的建國理據之一:為全世界的猶太人提供一個永久的安全庇護所,讓這群人抑或是他們的宗教與文化便再也不會面臨消亡的危機。從時間上來說,以色列國僅存在了七十一年,在將近四千年的猶太史中根本連個「嗝」也不算,但我們萬不可低估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所帶來的巨大深遠、撼動世界的影響。這不只是一次政治變遷,還帶有更深的宗教性靈意涵。
儘管如此,我們也可以把猶太教視為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可以毫不遲疑地說,接觸過《猶太教四千年》的人將能更清楚地體認到這點,也會有能力區分迷思與事實、正確與錯誤。
我敬邀台灣讀者與這本鉅著的作者一同出發,探索猶太教歷史這片寬闊深沉的汪洋。藉由此書認識猶太教,會讓許多人明白猶太教對世界遺產做出的貢獻,明白猶太教和其他世界宗教之間雖存在不少差異,但彼此的相似點其實也比原先想像的要多。甚至,即使沒有任何實用的理由,這部作品至少也能滿足一個人的好奇心。最後,祝您旅途愉快,好好享受這趟閱讀之旅。
游亞旭(Asher Yarden),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
能有這個機會為出版不到一年半即備受讚譽的《猶太教四千年》作序,敝人感到萬分榮幸。我也非常欽佩台北城邦集團的麥浩斯出版社,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將此書從英文翻譯成繁體中文,使這本書出現在台灣市場。
《猶太教四千年》有潛力推翻世界各地的非猶太人看待猶太教的方式。至於對猶太人而言(嚴格遵守猶太教規的人也好、沒那麼嚴格遵守的人也罷),此書絕對會是個可靠、清楚、詳盡的參考資源,可以幫助他們認識猶太教與猶太人的根源及其歷史演變,成為這個主題有史以來最卓越的...
目錄
導論:猶太教歷史研究的蹊徑
第一部分/起源(約2000 BCE–70 CE)
1.沙漠、部族與帝國
2.聖經的形成
3.禮拜儀式、聖殿、會堂
4.摩西的妥拉:聖經裡的猶太教
第二部分/解讀妥拉(200 BCE–70 CE)
5.古希臘羅馬世界的猶太人
6.「猶太教有三類」:法利賽人、撒督該人、愛色尼人和特拉普提派;「第四支派系」:奮銳黨、死海古卷裡的雅哈達
7.變化的限度:智者、拿細耳人和哈維林人、隱喻詮釋、耶穌和保羅
8.關注的焦點和預期的未來:潔淨、安息日與曆法;誓約、宣誓與禁慾;巫術、魔鬼與天使……
第三部分/拉比猶太教的形成(70–1500 CE)
9.從羅馬帝國的多神信仰到伊斯蘭教以及中世紀的基督教
10.少了聖殿的猶太教
11.東方拉比(70–1000 CE)
12.拉比圈以外的猶太教:希臘猶太教、卡拉派
13.西方拉比(1000–1500 CE):辣什和哈拉卡的發展、邁蒙尼德:信仰與哲學、《光明篇》與卡巴拉
第四部分/權威與回應(1500–1800)
14.歐洲文藝復興和新世界
15.新的事實與新的神祕主義:法典編纂家、盧利亞的追隨者、薩瓦塔伊.塞維、哈西迪猶太教
第五部分/現代世界帶來的挑戰(1750迄今)
16.從啟蒙運動到以色列國
17.改革
18.反改革:現代正統派、保守猶太教
19.抗拒
20.復興
第六部分/後記
21等待彌賽亞?
注釋
延伸閱讀
導論:猶太教歷史研究的蹊徑
第一部分/起源(約2000 BCE–70 CE)
1.沙漠、部族與帝國
2.聖經的形成
3.禮拜儀式、聖殿、會堂
4.摩西的妥拉:聖經裡的猶太教
第二部分/解讀妥拉(200 BCE–70 CE)
5.古希臘羅馬世界的猶太人
6.「猶太教有三類」:法利賽人、撒督該人、愛色尼人和特拉普提派;「第四支派系」:奮銳黨、死海古卷裡的雅哈達
7.變化的限度:智者、拿細耳人和哈維林人、隱喻詮釋、耶穌和保羅
8.關注的焦點和預期的未來:潔淨、安息日與曆法;誓約、宣誓與禁慾;巫術、魔鬼與天使……
第三部分/拉比猶太教的形...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